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辛岗 汕头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病原性球菌 辛岗 汕头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2
病原性球菌 Pathogenic cocci
葡萄球菌属 链球菌属 奈瑟菌属 Staphylococcus Streptococcus Neisseria 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as 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S. pneumoniae 脑膜炎奈瑟菌 N. meningitidis 淋病奈瑟菌 N. gonorrhoeae
4
病原性球菌 生物学性状 致病性 免疫性 微生物学检查 防治 金葡 乙链 肺链 脑膜炎奈瑟菌 淋病奈瑟菌 形态染色 培养 生化反应 抗原结构
抵抗力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金葡 G+ 低 色素 溶血 4指标 SPA 强 耐药株 Coagulase staphylolysin PV Enterotoxin Exfoliatin TSST-1 <超抗原> 侵袭型疾病 食物中毒 假膜性肠炎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毒性休克综合征 不强 直接涂片 分离培养 药敏 防止医源性感染等 乙链 荚膜 较高 菊糖- 胆汁溶菌- 弱 细胞壁成分 外毒素 (红疹毒素 链球菌溶血素) 侵袭性酶 化脓性感染 猩红热 风湿热、 急性肾小球肾炎 同型特异性免疫力 血清学(ASO) 青霉素G 肺链 矛头状成双 草绿色溶血 自溶酶 胆汁溶菌+ 大叶性肺炎 牢固 荚膜多糖疫苗 脑膜炎奈瑟菌 G- 肾形成双 高 巧克力培养基 内毒素 流脑 体液免疫为主 疫苗 淋病奈瑟菌 咖啡豆成双 淋病 可自愈,免疫不持久 性传播疾病
5
鉴定致病性葡萄球菌的四大指标 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腐生葡萄球菌 色素 金黄色 白色 白色或柠檬色 溶血素 + — 分解甘露醇
血浆凝固酶 (耐热核酸酶)
6
食物中毒事件 2004年6月,南昌,159人入院 (“煌上煌”卤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2006年5月,佛山,幼儿园83名儿童入院 (食堂存储的剩余食品以及餐具上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 2006年10月,广州,237名小学生入院 (剩余食物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 …… 2007年10月,“超级病菌蔓延美国” 2001年4月12 日,无锡市5所小学和5所幼儿园的1176名学生中,先后有88人发病。 88名中毒患者以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呕吐一般3—4次,最多达数十次,部分病人有腹痛,仅2人有轻度腹泻,多数学生有低热,约2/3的患者白细胞升高;经用青霉素、头孢三嗪等广谱抗生素及补液和对症治疗后,病情迅速得到好转;所有病人于2天内痊愈,无死亡病例。 对从现场采集的病人肛拭23份、呕吐物1份、剩余奶饮料作细菌学检查,结果如下:2袋封存剩余牛奶饮料中均检出血浆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检出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变形杆菌等其它食物中毒病原菌。 据流行病学调查,病人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认为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牛奶饮料所致的食物中毒。
7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生物学性状 致病性与免疫性 微生物学检查 防治原则
8
一、生物学特性 形态染色 G+,菌体呈球形,堆积成葡萄状 无鞭毛,无芽胞,一般不形成荚膜
9
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 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产生脂溶性色素(白色、黄色、柠檬色)和溶血环 致病性菌株能分解甘露醇
10
抗原构造 分类 抵抗力 葡萄球菌A蛋白, staphylococcal protein A, SPA
可以与IgG 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抗吞噬) 分类 三种(金黄、表皮、腐生) 抵抗力 强,耐干燥,耐热
11
鉴定致病性葡萄球菌的四大指标 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腐生葡萄球菌 色素 金黄色 白色 白色或柠檬色 溶血素 + — 分解甘露醇
血浆凝固酶 (耐热核酸酶)
12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血浆凝固酶(结合、游离) 葡萄球菌溶血素 杀白细胞素 肠毒素 表皮剥脱毒素 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
化脓性感染(皮肤、内脏器官、全身) 食物中毒 假膜性肠炎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毒性休克综合征
13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化脓性感染:如毛囊炎、疖、痈等
特点:病灶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多局限
14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15
免疫性 人体有一定天然免疫力 只有当皮肤粘膜受损或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原因导致免疫功能降低时才引起感染。 病后免疫力不持久。
16
三、微生物学检查 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分离培养 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查
17
四、防治原则 预防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 防止院内感染 加强食堂和饮食行业卫生监督等 治疗原则
18
小结 生物学性状 致病性 免疫性 微生物学检查 防治 金葡 形态染色 培养 生化反应 抗原结构 抵抗力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G+ 低 色素
溶血 4指标 SPA 强 耐药株 血浆凝固酶 葡萄球菌溶血素 杀白细胞素 肠毒素 表皮剥脱毒素 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 化脓性感染 食物中毒 假膜性肠炎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毒性休克综合征 不强 直接涂片 分离培养 药敏 防止医源性感染等
19
习题 使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局限化的是 血浆凝固酶 杀白细胞素 溶血素 透明质酸酶 溶菌酶
20
习题 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重要鉴定依据不包括 金黄色色素 血平板上溶血环 血浆凝固酶阳性 耐热核酸酶阳性 发酵菊糖
21
第二节 链球菌属 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22
一、生物学特性-链球菌 形态染色 G+,菌体呈球形,链状排列 无鞭毛,无芽胞,培养早期形成透明质酸荚膜
23
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 分类 抵抗力 要求高,血平板 根据溶血环不同分为三种 根据抗原结构分类 不强 60℃ 30min被杀死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溶血,草绿色溶血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溶血 丙型链球菌-,不溶血 根据抗原结构分类 A~H,L~V20个血清群 对人致病的90%属A群 抵抗力 不强 60℃ 30min被杀死
24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链球菌 A群链球菌致病力最强,可产生多种外毒素和胞外酶,引起的疾病分为化脓性、中毒性和变态反应性三类。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致热外毒素 链球菌溶血素 M蛋白 透明质酸酶 链激酶 链道酶 化脓性感染(皮肤、呼吸道、产道) 猩红热 急性肾小球肾炎 风湿热 ※
25
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及皮下化脓性感染:如丹毒、脓疱疮、蜂窝织炎、痈等
特点:炎症病灶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脓汁稀薄带血性,有明显扩散倾向 丹毒(erysipelas)系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真皮炎症。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 〖临床特点〗 一、病因: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二、先驱症状:畏寒、全身不适、高热,39~40℃ 三、好发部位:小腿、颜面部。 四、皮损特点:鲜红色水肿斑,表面紧张发亮,边界较清楚,严重者可发生水疱 Fig1。 五、全身症状: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等 六、自觉症状:压痛明显,局部皮温高 七、预后:复发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肿,下肢反复发作可导致象皮肿。 八、实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白细胞增高 〖鉴别诊断〗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癣菌疹 〖预防治疗〗 治疗原则:积极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一、全身治疗: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480~800万单位/日 静点,过敏者可用红霉素 二、积极治疗局部病灶如足癣、鼻炎等,下肢应抬高患肢。 三、支持疗法,对症处理。 四、局部治疗:呋喃西林液湿敷,外用抗菌素类软膏:如百多邦软膏等 五、物理疗法:紫外照射、音频电疗、超短波、红外线等
26
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猩红热 猩红热为β溶血性链球菌A组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
临床特征是突发高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充血性点状皮疹和退疹后明显的脱屑。少数病人可引起心肾并发症。 猩红热为β溶血性链球菌A组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是突发高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充血性点状皮疹和退疹后明显的脱屑。少数病人可引起凡、肾、关节的损害。 病因 (一)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二)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人对猩红热普遍易感。 症状 潜伏期2~5天,也可少至1日,多至7日。 (一)前驱期:大多骤起畏寒、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伴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婴儿可有谵妄和惊厥。 (二)出疹期: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候之一。多数自起病第1~2天出现。偶有迟至第5天出疹。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开始,1日内即蔓延及胸、背、上肢,最后及于下肢,少数需经数天才蔓延及全身。 (三)恢复期:退疹后一周内开始脱皮。 检查 白细胞数增高达10~20×109/L,嗜中性粒细胞占80%以上。 红疹毒素试验早期为阳性。 咽试子、脓液培养可获得A组链球菌。 治疗 (一)一般治疗:呼吸道隔离。卧床休息,急性期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恢复期改半流质或软食,肾炎者低盐为佳。因高热进食少、中毒症状严重者可给予静脉补液。 (二)病原治疗:A组链球菌对青霉素很敏感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三)并发症治疗:并发风湿病的患者,可给抗风湿治疗。阿斯匹林剂量,成人3~5g/天,小儿0.1g/kg/日,分3~4次口服,症状控制后,药量可减半。并发肾炎患者,可按内科治疗肾炎的方法处理。
27
免疫性 感染链球菌后可以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各型间没有交叉免疫力。 猩红热病人对同型细菌有牢固免疫力。
28
三、微生物学检查-链球菌 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分离培养及鉴定 抗溶血素O试验(抗链“O”试验)
(antistreptolysin O tese, ASO test) 风湿热辅助诊断
29
四、防治原则-链球菌 防治原则 积极早期治疗病人,防止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生
30
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菌) G+,菌体呈矛头状,成双排列,有荚膜 培养要求高,血平板溶血,中间下陷呈脐形(自溶酶),胆汁溶菌试验阳性。
抵抗力弱,有荚膜菌株抗干燥能力强。 主要致病物质为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引起大叶性肺炎,病后获得牢固型特异性免疫。 痰、脓或脑脊液直接镜检或分离培养 荚膜多糖疫苗特异性预防。
31
习题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疾病不包括 猩红热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丹毒 风湿热 肾小球肾炎
32
抗链O试验检测的是 M蛋白 溶血素O 溶血素S 抗溶血素O 抗溶血素S
33
第三节 奈瑟菌属 脑膜炎奈瑟菌 淋病奈瑟菌
34
脑膜炎奈瑟菌 群特异性多糖疫苗 G-,菌体呈肾形,成双排列 培养要求高,巧克力血平板,专性需氧 抵抗力弱,对干燥、热、寒冷敏感。
分为13个血清群,我国以A群为主。 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传染源:病人或带菌者 途径:飞沫 脑脊液直接镜检或分离培养 患者早隔离,早治疗,首选磺胺嘧啶(SD)治疗 群特异性多糖疫苗
35
http://www. chinacdc. net
36
淋病奈瑟菌 G-,成双排列,形似一对咖啡豆 培养要求高,巧克力血平板,专性需氧 抵抗力弱,对干燥、热、冷敏感。 人类是唯一宿主
引起淋病(为性传播疾病) 途径:性接触 新生儿经产道感染,脓漏眼 病后免疫力不强 病灶脓性分泌物直接镜检或分离培养 治疗采用淋必治、青霉素,新生儿 1%硝酸银滴眼 淋病是一种在世界上广泛流行的性病。我国解放前,淋病的流行十分严重。解放初期淋病占性病的第二位,到60年代中期,淋病在我国基本消灭。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80年代淋病又重新传入我国,从沿海城市向内陆城市蔓延。而且每年发病率增长很快。淋病在性病的发病中属首位。 全世界新病例 6200万每年,我国约20万 淋球菌在世界的流行情况以欧美和非洲一些国家最高,美国1975年发病率为473/10万,1988年为300/10万;乌干达坎帕拉为10000/10万。亚洲国家发病也较惊人,新加坡1980年为630/10万,秦国1985年为408/10万。在美国,淋病发病率在男性中最高,而在妇女中带菌率最高。性活跃者、青少年、贫民、黑人、受教育较少者、未婚者中发病率最高,这些人对淋病起着传播作用。在美国,自1985年以来,白种人淋病的发病率已持续下降,但黑人中无明显下降或仍有增加。有一些淋病的传播与妓女的吸毒有关,妇女或妓女因吸毒后性交易传播淋病。妓女淋球菌感染率在新加坡和台北市阳性培养率为8.5%。在美国科罗拉多州阳性培养率为31%,非洲的Bata地区阳性培养率为51%。 概述 1897年Albert Neisser在患者尿道、阴道及新生儿眼内脓液中找到了淋球菌,故将淋球菌命名为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三年后Leistikow和Loffler在体外分离培养成功。1885年Bumm在人、牛或羊的凝固血清上培养出该菌,并接种于健康人的尿道内亦产生同样的症状,淋球菌作为淋病的致病菌才得以确立。但是淋病与衣原体感染在20世纪初仍混为一谈。对症状较轻,尿道分泌物稀薄者认为是慢性淋病,直到应用青霉素将淋病治愈后,才认识到这种尿道炎为另一种性病。 病因 人类是淋菌的唯一宿主。淋球菌对低等动物无致病能力,曾多次将人体尿道内含有淋球菌的脓液移植于兔子眼内,试图引起淋球菌结合膜炎,始终未获成功,说明人类缺乏杀灭淋球菌的能力。所以淋球菌只能侵袭人类。对于低等动物并无侵犯能力。 症状 新生儿多出生后2-3天出现症状,多为双侧,眼睑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成人多为自我接种,常为单侧,表现同新生儿。由于有脓液外溢、欲称“脓漏眼”一旦延误治疗,则角膜呈蒸汽状,角膜穿孔,导致失明。 检查 (一)涂片检查: 取患者尿道分泌物或宫颈分泌物,作革兰氏染色,在多形核白细胞内找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涂片对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的单纯淋菌性前尿道炎患者,此法阳性率在90%左右,可以初步诊断。 咽部涂片发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不能诊断淋病,因为其他奈瑟菌属在咽部是正常的菌群。另外对症状不典型的涂片阳性应作进一步检查。 (二)培养检查: 淋球菌培养是诊断的重要佐证,培养法对症状很轻或无症状的男性、女性病人都是较敏感的方法,只要培养阳性就可确诊,在基因诊断问世以前,培养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筛选淋病的唯一方法。目前国外推荐选择培养基有改良的Thayer-Martin(TM)培养基和New York City(NYC)培养基。国内采用巧克力琼脂或血琼脂培养基,均含有抗生素,可选择地抑制许多其他细菌生长。在36℃,70%湿度,含5%-10%CO2(烛缸)环境中培养,24-48小时观察结果。培养后还需进行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氧化酶试验和糖发酵试验等鉴定。培养阳性率男性80%-95%,女性80-90%。 治疗 (一)淋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 普鲁卡因青霉素G,480万单位加入100毫升生理盐水静滴;或氨苄青霉素4.0g一次口服也可用针剂静滴;或羟氨苄青霉素4.0g顿服。对产生青霉素酶的淋球菌(PPNG)、即对青霉素耐药的淋球菌,当耐青霉素淋球菌流行率达到5%以上时使用青霉素应加舒巴坦钠。另外可选用其它药物; 1.头孢菌素类,头孢三嗪3.0g静滴,头孢噻肟钠4.0g静滴。 2.壮观霉素,亦称淋必治,2g一次肌肉注射,亦有人主张女性用4g一次肌肉注射。 3.喹诺酮类药物:氟嗪酸,又叫泰利必妥600mg,一次口服;氧氟沙星,200mg静滴。 注:喹诺酮类药物孕妇与儿童禁用。 4.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青霉素类药合剂,优立新为青霉素烷砜和氨苄青霉素合剂,1.5g一次肌肉注射,特灭菌为哌拉西林钠加舒巴坦钠,3.0g一次肌肉注射或静滴。 由于淋病患者中有部分同时合并衣原体感染,我们在治疗中常用头孢曲松钠3.0g静滴,口服阿齐霉素,或罗红霉素250mg,每日两次。 (二)淋菌性咽炎: 头孢曲松钠3.0g静滴;或氧氟沙星250mg口服,一日三次,或复方新诺明1g/次,一日两次,共7日。 (三)淋菌性直肠炎: 头孢曲松钠3.0g静滴,或乐施福定3.0g静滴,或治菌必妥3.0g静滴。 (四)淋菌性眼炎成人: 水剂青霉素G1000万单位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5日。 (五)儿童淋病: 体重≥45kg者按成人剂量给药。体重<45kg的儿童按以下方法给药:头孢曲松钠125mg,一次肌肉注射;或乐施福定25mg/kg,一次肌肉注射;或壮观霉素40mg/kg,一次肌肉注射。 在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首选淋必治,次选青霉素类,再选其他抗生素类。②用药剂量要大,时间要足够,方法要科学。③治疗要彻底,即症状全部消失、尿液澄清,前列腺液或宫颈分泌物涂片淋菌阴性。④夫妻双方或性伴侣同查同治。⑤治疗中切莫听信游医的偏方或“祖传秘方”而乱用药,以防延误病情。⑥治愈后应洁身自爱,杜绝冶游,以防重新感染。
37
习题 培养脑膜炎球菌应选用 庖肉培养基 普通培养基 罗氏培养基 巧克力培养基 牛乳培养基
38
肺炎球菌的主要的致病物质是(),主要引起的疾病是()。
淋病奈瑟菌引起的主要疾病为()。 可引起食物中毒的化脓性球菌为()。
39
与我联系: Office Phone: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