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四章 抗精神失常药.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四章 抗精神失常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四章 抗精神失常药

2

3 凡能直接影响精神活动的药物统称为 精神药物(psychotropic drugs) 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 (antipsychotic drugs) 躁狂症抗躁狂药 (antimanic drugs) 抑郁症抗抑郁药 (antidepressants) 焦虑症抗焦虑药 (antianxiety drug )

4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 antipsychotic drug

5 多巴胺受体及其亚型 脑内存在5种DA亚型受体: D1,D2,D3,D4和D5 D1样受体(D1-like receptors) D1和D5
D2样受体(D2-like receptors) D2,D3,D4

6 脑内DA神经系统 ①黑质-纹状体系统:锥体外系运动功能 D1,D5和D2,D3
④结节-漏斗系统: 调控垂体激素分泌 D2

7 精神分裂症 Ⅰ型以阳性症状为主 幻觉、妄想、思维紊乱 Ⅱ型以阴性症状为主 情感淡漠、意志缺失、主动性缺乏

8 DA功能亢进假说: 精神分裂症病因的 DA功能亢进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由于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系统的D2样受体功能亢进所致。

9 机制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是通过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系统DA(D2样) 受体而发挥疗效的。

10 一、 吩噻嗪类 氯丙嗪(chlorpromazine)

11 【药理作用】 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阻断DA受体 (1)镇静作用和抗精神病作用 (2)镇吐作用 (3)对体温调节的作用
(2)镇吐作用 (3)对体温调节的作用 (4)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12 小剂量阻断了延脑第四脑室底部催吐化学感受区D2受体,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
氯丙嗪也可治疗顽固性呃逆,其机制可能是氯丙嗪抑制位于延脑与催吐化学感受区旁的呃逆中枢调节部位

13 氯丙嗪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配合物理降温,不但降低发热机体的体温,而且还能降低正常体温。

14 2.对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 阻断受体可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阻断M胆碱受体作用较弱
催乳素释放增加 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 糖皮质激素释放减少 2.对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 阻断受体可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阻断M胆碱受体作用较弱 3.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阻断结节-漏斗系统中的D2亚型受体可影响下丘脑分泌多种激素的释放

15 【体内过程】 1.约90%与血浆蛋白结合 2.下丘脑、基底神经节、丘脑和海马等部位浓度最高,脑内浓度可达血浆浓度的10倍 3.不同个体口服相同剂量氯丙嗪后,血浆药物浓度相差可达10倍以上,用药应个体化

16 【临床应用】 1 精神分裂症 2 呕吐和顽固性呃逆 3 低温麻醉与人工冬眠

17 氯丙嗪与哌替啶、异丙嗪组成冬眠合剂,使患者深睡,体温、基础代谢及组织耗氧量均降低,增强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减轻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进入“冬眠”状态。
用于治疗严重感染,中毒性高热,惊厥,甲状腺危象,妊娠毒血症等。

18 【不良反应】 1.常见不良反应 2.锥体外系反应 ① 帕金森综合征 (parkinsonism ) ② 静坐不能
1.常见不良反应 2.锥体外系反应 ① 帕金森综合征 (parkinsonism ) ② 静坐不能 (akathisia) ③ 急性肌张力障碍 (acute dystonia ) ④迟发性运动障碍 (tardive dyskinesia) 苯海索 氯氮平

19 3.神经阻滞药恶性综合征 (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 4.药源性精神异常 5.惊厥与癫痫 6.过敏反应 7.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反应 8.急性中毒 9.肝损害

20 其他吩噻嗪类药物

21 二、 硫杂蒽类 三、 丁酰苯类 四、 其他类

22 氟哌利多(droperidol) 作用特点 临床主要用于增强镇痛药的作用。
作用特点 临床主要用于增强镇痛药的作用。 与芬太尼配合使用,使病人处于一种特殊的麻醉状态:痛觉消失、精神恍惚,对环境淡漠,被称为神经阻滞镇痛术(neuroleptanalgesia),作为一种外科麻醉,可以进行小的手术,如烧伤清创、内镜检查、造影等,其特点是集镇痛、安定、镇吐、抗休克作用于一体。也可用于麻醉前给药、镇吐、控制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

23 氯氮平(clozapine) 1. 抗精神病作用较强,对其他药物无效的病例仍可有效,也适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
2.选择性阻断D4受体,几无锥体外系统反应,可引起粒细胞减少

24 利培酮(risperidone) 作用特点: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适用于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对阳性症状(幻觉、妄想、思维障碍)和阴性症状(反应迟钝、情绪淡漠)均有效,对认知功能及情感障碍亦有改善作用。但对兴奋症状疗效欠佳。应用剂量小、锥体外系反应及抗胆碱反应轻,病人易于接受,目前已成为一线药物。

25 躁狂抑郁症 躁狂或抑郁两者之一反复发作——单相型 躁狂和抑郁两者交替发作——双相型
躁狂抑郁症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是一种以情感病态变化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病。 躁狂或抑郁两者之一反复发作——单相型 躁狂和抑郁两者交替发作——双相型

26 病因 单胺学说 可能与脑内单胺类功能失衡有关。 NA↑——躁狂 (情绪高涨,联想敏捷,活动增多) NA↓——抑郁
单胺学说 可能与脑内单胺类功能失衡有关。 NA↑——躁狂 (情绪高涨,联想敏捷,活动增多) NA↓——抑郁 (情绪低落,言语减少,精神运动 迟缓,常自责,甚至自杀) 5-HT ↓ (共同基础)

27 药物治疗学基础 按单胺学说理论 凡能提高中枢5-HT功能,降低NA功能——抗躁 狂症 凡能提高中枢5-HT功能,提高NA功能——抗抑 郁症

28 第二节 抗躁狂症药 躁狂症(anxiety) 5-HT缺乏,而NA功能亢进,发作时患者情绪高涨,联想敏捷,活动增多。
抗躁狂症药(antimanic drugs) 氯丙嗪、氟哌啶醇、卡马西平等。典型抗躁狂症药是锂制剂。

29 口服吸收快,但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和神 经细胞需要一定时间。因此,锂盐显效较慢。
碳 酸 锂 (lithium carbonate) 口服吸收快,但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和神 经细胞需要一定时间。因此,锂盐显效较慢。 自肾排泄,约80%由肾小球滤过的锂在近曲小 管与钠竞争重吸收,故增加钠摄入可促进其排泄, 而缺钠或肾小球滤出减少时,可导致体内锂潴留, 引起中毒。

30 对躁狂症发作者则有显著疗效,使言语、 行为恢复正常。 可能作用机制: 治疗躁狂症;对精神分裂症的兴奋躁动 也有效。
对躁狂症发作者则有显著疗效,使言语、 行为恢复正常。 可能作用机制: 治疗躁狂症;对精神分裂症的兴奋躁动 也有效。

31 在治疗浓度抑制Na+的作用,抑制去极化 抑制Ca2+依赖的NA和DA从神经末梢释放,促进再摄取,并增加其灭活 对第二信使的影响

32

33 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腹泻、疲乏、肌肉无力、肢体震 颤、口干、多尿。有抗甲状腺作用。 中毒: 意识障碍、昏迷、肌张力增高、深反射亢进、 共济失调、震颤及癫痫发作。

34 第三节 抗抑郁症药 抑郁症(depression)
第三节 抗抑郁症药 抑郁症(depression) 5-HT缺乏,而NA功能不足,发作时患者情绪低落,言语减少,精神、运动迟缓、常自责自罪,甚至企图自杀。

35 一、抗抑郁症药 抗抑郁药分类: 三环类: 丙米嗪(imipramine) 地昔帕明(desipramine)
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 多塞平(doxepin)

36 单胺氧化酶抑制药: 异丙烟肼(iproniazid) 异卡波肼(isocarboxazid) 吗氯贝胺(moclobemide)

37 非典型类: 氟西汀(fluoxetine) 帕罗西汀(paroxetine) 曲唑酮(trazodone) 非选择性单胺再摄取抑制药: 丙米嗪及多塞平

38 NA再摄取抑制药: 地昔帕明 5-HT再摄取抑制药: 阿米替林

39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但个体差异大; 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主要在肝代谢,自尿中 排出。
米帕明(imipramine,丙米嗪)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但个体差异大; 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主要在肝代谢,自尿中 排出。

40 【药理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 正常人服药,出现困倦、头晕、口干、视力 模糊及血压略降等。 抑郁症患者服药,情绪提高,精神振奋,出 现明显抗抑郁作用。 丙米嗪起效缓慢,连续用药2~3周后显效, 故不作应急治疗药物应用。

41 抗抑郁作用机制: 丙米嗪可防止利血平引起抑郁症状; 丙米嗪可能因抑制突触前膜对NA及(或)5- HT的再摄取,使突触间隙的NA浓度升高,促进突 触传递功能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42 植物神经系统: 治疗量丙米嗪能阻断M胆碱受体。 血管系统: 降低血压,抑制多种心血管反射,易致心律 失常,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及心动过速,心电图中T 波倒置或低平。对心肌有奎尼丁样作用,因此心 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43 【临床应用】 1.治疗抑郁症 主要用于各型抑郁症的治疗。对内源性、反应 性及更年期抑郁症疗效较好,而对精神分裂症的抑 郁状态疗效较差。 治疗遗尿症 焦虑和恐惧症

44 口干、便秘、视力模糊、心悸、乏力、肌肉震 颤等。 前列腺肥大及青光眼患者禁用。 极少数患者出现皮疹、粒细胞缺乏及黄疸等过 敏反应。
【不良反应】 口干、便秘、视力模糊、心悸、乏力、肌肉震 颤等。 前列腺肥大及青光眼患者禁用。 极少数患者出现皮疹、粒细胞缺乏及黄疸等过 敏反应。

45

46 马普替林(maprotiline) 米安色林(mianserin) 属四环类,选择性抑制NA的再摄取
其他抗抑郁药 马普替林(maprotiline) 米安色林(mianserin) 属四环类,选择性抑制NA的再摄取

47 大纲要求 掌握氯丙嗪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掌握丙咪嗪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掌握碳酸锂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
了解其他抗精神失常药的作用特点

48 A型题 答案 答案 1.氯丙嗪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的机制是: A.阻断中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受体 B.阻断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受体
C.阻断中脑-皮质的多巴胺受体 D.阻断结节-漏斗部的多巴胺受体 E.阻断脑内M受体 2.可用于人工冬眠的药物是: A.苯巴比妥 B.吗啡 C.芬太尼 D.喷他佐辛 E.哌替啶 答案 答案

49 3.长期应用氯丙嗪治疗精神病,最常见的副作用是
A.直立性低血压 B.过敏反应 C.锥体外系反应 D.内分泌障碍 E.消化系统症状 4.氯丙嗪不适用于 A.人工冬眠 B.麻醉前给药 C.镇吐 D.帕金森病 E.精神分裂症 答案 答案

50 5.氯丙嗪过量中毒引起的低血压应选用: A.肾上腺素 B.酚妥拉明 C.异丙肾上腺素 D.去甲肾上腺素 E.多巴胺 6.作用最强的吩噻嗪类药物是 A.氯丙嗪 B.奋乃静 C.硫利达嗪 D.氟奋乃静 E.三氟拉嗪 答案 答案

51 答案 答案 7.可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是 A. 五氟利多 B. 舒必利 C. 奋乃静 D. 氟派啶醇 E. 氯氮平
8.丙咪嗪抗抑郁症的机制是 A.可能抑制突触前膜NA的释放 B.使脑内单胺类递质减少 C.抑制突触前膜NA和5-HT的再摄取 D.使脑内5- HT缺乏 E.使脑内儿茶酚胺类递质耗竭 答案 答案

52 9.碳酸锂主要用于治疗 A.焦虑症 B.躁狂症 C.抑郁症 D.精神分裂症 E.以上均不是 10.丙咪嗪最常见的副作用是 A.阿托品样作用 B.变态反应 C.中枢神经症状 D.造血系统损害 E.奎尼丁样作用 答案 答案

53 B型题 A. 躁狂症 B. 抑郁症 C. 精神分裂症 D. 晕动病 E. 帕金森综合征 11.氯丙嗪主要用于 12.碳酸锂主要用于
13.丙咪嗪主要用于 14.氟派啶醇主要用于 答案 答案

54 X型题 15.氯丙嗪的抗精神病作用与阻断下列哪些通路多巴胺受体有关 A. 黑质-纹状体 B. 中脑-边缘叶 C. 下丘脑-垂体
D. 中脑-大脑皮层 E. 小脑 16.苯海索对氯丙嗪引起的哪些不良反应有效 A. 急性肌张力障碍 B. 直立性低血压 C. 静坐不能 D. 帕金森综合症 E. 迟发型运动障碍 答案 答案

55 17.氯丙嗪的锥体外系反应有 A. 急性肌张力障碍 B. 直立性低血压 C. 静坐不能 D. 帕金森综合症 E. 迟发型运动障碍 18.氯丙嗪禁用于 A. 昏迷病人 B. 癫痫 C. 严重肝功能损害 D. 高血压 E. 胃溃疡 答案 答案

56 19.氯丙嗪的中枢药理作用包括 A. 抗精神病 B. 镇吐 C.降低血压 D.降低体温 E.增加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20.氯丙嗪扩张血管的原因包括 A. 阻断肾上腺素受体 B. 阻断M胆碱受体 C. 抑制血管运动中枢 D. 减少NA的释放 E.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 答案 答案

57 简答题 1.简答氯丙嗪抗精神病作用的主要机制。 2.氯丙嗪对体温调节的影响有何特点?
3.氯丙嗪中毒引起的低血压应选用何药解救?不能应用何药解救? 4.长期应用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可有哪些表现?应用胆碱受体阻断药可使哪些症状缓解? 5.简答碳酸锂的不良反应及其解救。

58 选择题答案: 1B 2E 3C 4D 5D 6D 7B 8C 9B 10A 11C 12A 13B 14C 15BD 16ACD
17ACDE 18ABC 19ABD 20AC

59 简答题答案 1.氯丙嗪抗精神病作用的主要机制是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通路的多巴胺受体。

60 2.氯丙嗪可抑制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61 3.应选用去甲肾上腺素解救,不能选用肾上腺素解救,因氯丙嗪能使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作用,导致血压的进一步下降。

62 4.长期应用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可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包括:帕金森综合征、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和迟发性运动障碍。应用胆碱受体阻断药可使帕金森综合征、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症状缓解,但对于迟发性运动障碍,应用抗胆碱药反可使之加重。

63 5.锂盐的安全范围较窄,轻度的毒性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细微震颤。较严重的毒性反应涉及神经系统,包括精神紊乱、反射亢进、明显震颤、发音困难、惊厥、直至昏迷与死亡。碳酸锂主要自肾排泄,约80%由肾小球滤过的锂在近曲小管与Na+竞争重吸收,故增加钠摄入可促进其排泄。因此中毒时可停药并给予生理盐水解救。

64 编者:关凤英(吉林大学)


Download ppt "第十四章 抗精神失常药."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