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情绪 喜怒哀惧有原因.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情绪 喜怒哀惧有原因."—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情绪 喜怒哀惧有原因

2 布什总统的表情

3 布什总统的表情

4 布什总统的表情

5 喜:布什总统上班第一天

6 悲:“库尔克斯”号航母沉没之后

7 愤怒的巴勒斯坦少年和哭泣的儿童

8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概述

9 一、情绪和情感的性质和功能 情绪和情感概念 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构成: 主观体验 外部表现 生理唤醒

10 测谎仪 及其记录

11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区别: 联系: ①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具有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的特点。
②情感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它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联系: ①历史上统称为感情。 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12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适应功能 动机功能 组织功能 信号功能

13 二、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内涵 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又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称为两极性。 动力性:增力vs.减力

14 情绪维度的理论 三维理论: 四维理论: ①冯特: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 ②施洛伯格: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和激活水平
③普拉切克:情绪具有强度、相似性和两极性 四维理论: 伊扎德: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和确信度等四个维量。

15 几种情绪维度理论的比较 维度 人物 观点 结构 三维 冯特 施洛伯格 普拉切克 倒锥体 思维 伊扎德 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 紧张-松弛
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 激活水平 普拉切克 强度、相似性、两极性 倒锥体 思维 伊扎德 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和确信度

16 三、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情绪的分类 《礼记》七情说:喜、怒、哀、惧、爱、恶和憩。 生物进化观:基本情绪;复合情绪
伊扎德:复合情绪分三类,一是基本情绪的混合,如兴趣—愉快;恐惧—害羞等;二是基本情绪和内驱力的结合,如性驱力—兴趣—享乐、疼痛—恐惧—怒等;三是基本情绪与认知的结合,如活力—兴趣—愤怒、多疑—恐惧—内疚等。

17 情绪状态的分类 心境: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漫性。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意识狭窄#:在激情状态下出现的现象,表现为认识活动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进而使人失去控制,甚至做出一些鲁莽的行为或动作。 应激:指人对某种以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18 各种情绪现象的时间历程表 现 象 时 间 表情 心境 生理变化 情绪障碍 自我报告的情绪 人格特质 几秒—几分 几小时-几个月 几周—几年
几分—几小时 人格特质 几年—一生 资料来源:Oatley&Jenkins,1996

19 情感的分类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20 第二节 情绪与脑

21 一、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1.情绪是大脑皮层与皮层下结构协同活动的结果。 重要的调节制约作用 神经过程的作用
2.情绪产生和变化的过程中,实现着神经系统各个水平上的整合。 实现 整个有机体内部和外部器官的活动、神经过程和生化过程等共同参与

22 (一)下丘脑

23 下丘脑是自主神经系统的整合中枢,它通过调控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从而影响着情绪状态的表达。
大脑皮层、杏仁核和部分网状结构等 大部分 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形成适宜的反应 通过下丘脑整合实现

24 2.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实验研究 (1)电刺激动物的下丘脑可以观察到两种类型的行为反应: 一种是格斗和发怒的表现,如怒吼或发出嘶嘶声,耳朵挺起,毛发竖立等;另一种是逃走或恐惧的表现,如瞳孔放大,眼睛左右转动、头摆来摆去,最后逃跑。 这说明下丘脑可能存在着一个调节攻击、防御和逃跑的特定系统。

25 (2 )刺激下丘脑腹后核能引起从焦虑到攻击或防御的一系列情绪活动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而刺激下丘脑背内侧核,会导致恐惧行为(如蜷缩)出现。
由此看来,下丘脑是皮层下整合机能、特别是对输入信号进行整合的执行机构。

26 (3)临床上也发现,下丘脑产生病变时(如血管性病变)
病人对可引起情绪的刺激发生过度反应,一些人有不能控制的哭或笑的发作,但患者却不能报告相应的情绪体验。

27 (4)通过切除大脑皮层实验发现,切除皮层的动物,在对微小的刺激进行反应时也表现出强烈的愤怒。
如:毛发竖起、张牙舞爪,瞳孔扩大、出汗、呼吸加快和血压升高等等。 由于动物在切除大脑皮层后表现出来的这种情绪反应并不明确指向刺激源,故称之为“假怒”。

28 这种现象说明正常生理条件下下丘脑上述活动受到大脑皮层抑制,而不宜表现出来;
切除大脑皮层之后 微弱的电刺激就能激发强烈的假怒反应。

29 下丘脑是自主神经系统的整合中枢,它通过调控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从而影响着情绪状态的表达。
大脑皮层、杏仁核和部分网状结构等 大部分 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形成适宜的反应 通过下丘脑整合实现

30 不再认得或不能理解看到的东西,吃任何看到 的东西,情绪方面丧失恐惧情绪、情感的表达。
(二)杏仁核 (1)1937年美国科学家Klüver和Bucy在实验中发现,切除猴的双侧颞叶表现: 不再认得或不能理解看到的东西,吃任何看到 的东西,情绪方面丧失恐惧情绪、情感的表达。 分析认为是由于杏仁核有的部位具有抑制 和促进攻击行为的作用。

31 杏仁核损伤选择性的导致动物和人的恐惧情感的丧失。
(2)美国学者Adolphs ,在依柯华大学,观察一例双侧杏仁核损伤的30岁的女病人,不能辨认照片中人的面部表情,不能表述什么是担心,恐惧。 杏仁核损伤选择性的导致动物和人的恐惧情感的丧失。

32 杏仁核负责对危险的评价和产生恐惧的情绪。
(3)2006年罗跃嘉发表《情绪与脑》 在多年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一位28岁就患上癫痫的妇女接受了一系列大脑手术,手术中损伤了左右半球的杏仁核。术后这位病人在识别面部表情时出现了困难,尤其是对恐惧和厌恶的表情。 推测: 杏仁核负责对危险的评价和产生恐惧的情绪。 32

33 继续研究还发现杏仁核内部的神经元能够学习与疼痛有关的刺激反应。
许多人有受到惊吓或痛苦的体验。 铭记在心 损伤杏仁核神经元以后则能消除动物对恐怖刺激的条件反射(恐惧带来的诸如心率和血压变化等内脏反应)。

34 (4)情绪信息处理的短路机制: 视觉信号 视觉信号 视觉信号 视觉信号
杏仁核的中央核参与调控“警报部门”图 美国纽约大学神经科学中心LeDoux研究发现感觉信息通过丘脑后,大多数视觉信号送往皮层(实线箭头)经处理分析做出反应,沿着一小束神经纤维直接传向杏仁核(虚线箭头)抢先一步激发情绪反应。

35 它具有两方面意义:除了使杏仁核做好准备以便在高级中枢传入的、与情绪认知相关的复杂神经信息到来时,在其支配下作出适当反应,它还能使杏仁核在新皮层下达的神经信息到来之前,抢先作出反应。
因此,杏仁核能够直接激发动物和人的情绪行为反应。这或许是为什么人们会出现情绪战胜理智的原因所在。

36 (1)皮层中 ‘梭形脸部区’(fusiform face area, FFA) 无论当一个人何时看到脸部图形的时候,FFA的活动都会增强
(5)现代神经影像技术的研究 06年在10月24日的《现代生物学》杂志,明尼苏达州大学 心理学系的何胜公布了对大脑皮层识别脸孔的研究。 (1)皮层中 ‘梭形脸部区’(fusiform face area, FFA) 无论当一个人何时看到脸部图形的时候,FFA的活动都会增强 FFA的活动可以被杏仁核所增强。 36

37 出现一个因恐惧而产生扭曲的脸部照片, FFA的活动会比看到平静表情的脸部时的活动增加,与此同时着杏仁核活动也增强了。
这说明杏仁核通常会驱使皮层对具有感情色彩的脸部表情产生更大的反应。 fusiform face area

38 皮层下的视觉信号通路,更擅长传送更能唤醒杏仁核的低频图像(左)不是高频图像(右)

39 在无意识情况下,生理上对恐惧情绪会有什么反应?
(2)核磁共振研究 在无意识情况下,生理上对恐惧情绪会有什么反应? 邪恶、悲伤和轻蔑

40 当进入扫描器时,就可以看到扫描显示出活动区域,答案是有。

41 如果杏仁核没有反应会产生孤独症。 41

42 正常的儿童,他们正视别人的脸时不会导致杏仁核区活跃,梭形脸部区就可以处理足够的视觉信息,来判断他人的面孔。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人员在09年《自然神经科学》上发表论文说,同时追踪儿童的眼球运动和大脑各区域活动,结果发现: 当患有孤独症的儿童注视别人的脸时,大脑中负责判断外来威胁性视觉信号的杏仁核区域异常活跃,引发负面情绪。此后由于患病儿童移开了眼睛,大脑中负责判断他人脸部视觉信号的梭形脸部区就不够活跃。 正常的儿童,他们正视别人的脸时不会导致杏仁核区活跃,梭形脸部区就可以处理足够的视觉信息,来判断他人的面孔。 自1982年中国大陆首次报道两例孤独症患儿以来,该疾病逐渐被精神医学领域所认识,并日益得到医学界、特殊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 42

43 孤独症患儿的大脑杏仁核存在功能障碍,会把他们看到的任何人的脸部都判断为威胁,大脑产生的恐惧反应迫使儿童不敢直面其他人。

44 (三)大脑皮层 1.扣带回和隔区

45 (1)扣带回 双重性结果: 扣带回的切除具有与杏仁核和海马的切除相类似的结果 第一,情绪反应增高。瞬时攻击凶恶性增强。
第二,损毁扣带回使平时攻击性较强的猴子短暂地降低了情绪反应性,术后几乎是没有感情的,对待人和其他猴子的态度就象对待无生命的物质一样。

46 (2)隔区 在情绪过程中的作用是通过分析损伤隔区所引起的回避行为进行研究的。
布雷迪(J.V.Brady)等人从1953年起首先对此进行研究,他们对隔区腹侧进行损伤。 发现动物的一般性情绪反应和对较强刺激的惊跳反应增加。表现出异常的恐光反应。几星期内消失,行为也恢复了正常。 说明该隔区具有对各种感觉传入引起的躯体生理反应起着抑制性作用。

47 2.大脑的颞叶和额叶 (1)1937年Klüver和Bucy对颞叶中的海马、杏仁核、梨状区、和额叶颞叶皮层进行了损伤
结果发现先前攻击性较强的猴子变得驯服、积极、性亢进。这一现象在巴德和蒙卡斯尔(V.B.mountcastle)的研究中得到了证明。

48 (2)猴的颞叶受损即表现出认知障碍,也表现出许多情感活动的变化。
动物到处舔物,视觉刺激呈现过度反应,对惊吓和恐怖刺激反应明显减弱,凶猛的猴子变的温顺、驯服。猴子天生怕蛇,但颞叶切除后的猴子会去碰正在嘶嘶叫的蛇。

49 (3)费里尔(D.Ferrier)于1875年首先对额叶做了研究。
发现切除猴子的额叶可以改变它们的“性格”和“素质”。 (4)1951年富尔顿(Fulton)的研究证明黑猩猩的额叶切除后。 可使其因不再给予奖赏而引起的愤怒反应消失。术后动物异常地友善与合作,很快忘记引起它失望或愤怒的原因。

50 左右半球情绪不对称性 左右半球情绪不对称性(Davidson) 左半球负责积极情绪,行为的接近 右半球负责消极情绪,行为的趋避
左额叶受损,患忧郁症较多 右侧前额叶皮层受损伤的人会感觉异常欣喜和躁狂 Davidson的研究方向: 杏仁核和前额皮层的交互作用 大脑的可塑性

51 哪一张脸更伤心?——表情信息的偏侧化

52 临床技术的发展治疗人类的情绪障碍 医疗实践证明,额叶切除后使近一半人的焦虑、疑病、不合理的恐惧和情绪过度兴奋等症状得到缓解。
后来临床发现额叶切除常伴随一些复杂的情况,如癫痫,智力受到损伤以及人格的改变,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等。 目前,由于伴随有副作用,治疗精神病的新药不断地涌现而且疗效明显,额叶的切除技术已很少在临床上应用。

53 (四)情绪的脑机制学说 红色部分为大脑的边缘系统

54 (1)情绪环路说 1878年法国解剖学家布罗卡提出“大边缘叶”的概念。 指扣带回、海马回及其附近与嗅觉功能有关的大脑皮层 。
1937帕佩茨的理论提出,在组织学上从海马到乳头体,经丘脑前核、扣带回再返回海马构成了“边缘环路”,与协调情绪等高级功能有关。 1952年麦克莱恩提出“边缘系统” 后来被称为Papez环路。

55 临床观察证明,扣带回附近的损伤可以起恐惧、烦躁或抑郁等情绪障碍。
在此环路中Papez认为: 情感体验是由扣带回决定 情感的表达是由下丘脑执行 临床观察证明,扣带回附近的损伤可以起恐惧、烦躁或抑郁等情绪障碍。 切除猴子扣带回,它的情感会变得迟钝,周围许多变化便显得十分淡漠。也有研究发现切除扣带回的动物会变得凶猛起来。 狂犬病毒可以累及环路中的海马,有明显的恐惧感和攻击症状,证明海马也参与了情绪活动。 其它皮质部位仅起到间接作用

56 (2)情绪中枢理论 前苏联学者Simonov情绪中枢理论 情绪反应活动较强的人 额叶新皮层与下丘脑的 机能占优势。
情绪反应活动较强的人 额叶新皮层与下丘脑的 机能占优势。 情感脆弱的人 杏仁核和海马机能联系 占优势。 情感外露者 额叶新皮层和海马功能 为主导。 其它脑组织都是信息传入的通道或情感表达的传出通道。

57 二、脑内自我刺激的情绪效应 (一)1954年,渥尔滋和米尔纳训练白鼠在斯金纳箱建立条件反射实验

58 “奖励中枢”:埋藏电极在脑内部位不同,出现两种不同行为效果:边缘系统某些脑结构的刺激可引出阳性自我刺激行为,这种脑结构称为“奖励中枢”。
“惩罚中枢”:另外一些脑结构偶然受到电刺激后,动物就逃离杠杆,避免再次受到刺激,这种脑结构称为“惩罚中枢”。 能引起反应率最高的脑内自我刺激区主要是大脑皮层的: 额叶、内嗅区、隔区、纹状体、下丘脑、中脑、黑质、桥脑等。 也就是内侧前脑束通过的部位以及多巴胺能通路和去甲肾上腺素能通路经过的部位

59 (二)人类被试 1. 精神病癫痫患者需要做外科手术时 刺激额叶腹内侧部、下丘脑、部分顶叶和颞叶一集中脑上部能够产生情绪反应。
患者感到松弛、悠闲、感觉良好或有点想睡;有的则微笑,有的轻度的愉快,另一些则笑出声来。 有些刺激会引起消极情绪如不安、焦虑、悲伤甚至愤怒、恐惧、哭泣;

60 2.人类的脑内刺激试用来治疗疾病 如: 晚期癌症患者或疼痛难忍,这样在脑内能够产生愉快的部位进行电刺激是病人产生愉快感,缓解或减轻疼痛感。
治疗精神抑郁的病人时,有研究者用遥控技术刺激患者的隔区。 人类接受脑内刺激时,有报告说产生一种带有性感的愉快。

61 第三节 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

62 一、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

63 二、姿态表情 身体表情 人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身体姿态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手势表情 是表达情绪的一种重要形式。 三、语调表情 四、感觉反馈

64 第四节 情绪的理论

65 一、情绪的早期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 观点: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①詹姆斯: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②兰格: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

66 詹姆斯-兰格理论图解 引起知觉的刺激情境 (如路遇暴徒) 由刺激引起身体反应 (如心跳、逃跑等) 对身体反应的觉知 (因心跳而生恐惧)
情绪经验 (恐惧反应)

67 坎农—巴德学说 观点: 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到丘脑的控制。

68 坎农-巴德理论图解 引起知觉的 刺激情境 (如路遇暴徒) 神经系统将 信息同时传到 大脑与身体 生理上表现 出反应 (逃跑心跳等) 大脑觉知
情境的性质 (暴徒危险) 情 绪 表 达 (恐惧反应)

69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观点:
①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②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70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观点:对于特定情绪而言,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二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71 沙赫特实验 被试:大学生三组 程序: 结果: 注射药物,告诉被试为维生素,实际是肾上腺素。
向被试说明注射后的不同反应,一组是注射激素的正确反应;二组是会发抖、手脚有点麻等;三组不做说明。 分别进入两种环境,一种惹人发笑;一种惹人发怒。 结果: 二、三组被试愉快环境中愉快;愤怒环境中愤怒;第一组没有愉快或愤怒的表现和体验。

72 沙赫特-辛格理论图解 刺激情境 (如路遇暴徒) 情境的认知评价 (暴徒危险) 情绪表达 (恐惧反应) 对生理变化的 认知解释
(因恐惧而心跳) 生理上表现反应 (逃跑、心跳等) 不能解释的 身体反应

73 几种情绪理论的比较: 一般常识:“我颤抖是因为我害怕” 詹姆斯—兰格:“我害怕是因为我颤抖”

74 坎农-巴德:“这个狗使我颤抖和感到害怕”
沙赫特:“我认为我的颤抖和害怕是因为我意识到了这个情境的危险。”

75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观点: ①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个体对环境事件和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
②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包括: 一初评价,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及其程度 二次评价,是指人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三再评价,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76 情绪唤醒实验:危桥上的约会 Dutton和Aron,1974

77 三、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人物:伊扎德 观点
情绪与人格系统:人格由体内平衡系统、内驱力系统、情绪系统、知觉系统、认知系统和动作系统组成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情绪系统是其中的一部分,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 情绪特征主要来源于个体的生理结构。 情绪激活与调节包括生物基因—神经内分泌激活过程、感觉反馈激活过程、情感激活过程和认知激活过程。

78 第五节 情绪的调节

79 一、情绪调节的内容 具体情绪的调节 唤醒水平的调节 情绪成分的调节 包括所有正性和负性的具体情绪,如快乐、悲伤等。
主要是调节过程的唤醒水平和强烈的情感体验,同时也需要调节一些较低强度的情绪。 情绪成分的调节 不仅包括情绪系统的各个成分,也包括情绪系统以外的认知和行为等。

80 二、情绪调节的类型 根据调节过程的来源 根据情绪的不同特点 根据情绪引起原因 内部调节 外部调节 修正调节 维持调节 增强调节 原因调节
反应调节

81 三、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 生理调节 情绪体验调节 行为调节 认知调节 人际调节 四、情绪调节的个体差异 五、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


Download ppt "情绪 喜怒哀惧有原因."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