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2   景物形象 诗歌形象 人物形象 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景象 物象 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 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3 基本概念 意境的概念: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

4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幽僻冷寂、恬静优美、闲适恬淡、苍凉悲壮、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清幽明净 、清新明丽 、雄奇优美等

5 一、考点分析 2012年的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及大部分省市命题,都涉及了“鉴赏诗歌景物形象”这一考点。 这是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
高考实例: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2012年山东卷) (2)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2012江西卷)

6 二、景物形象鉴赏常见题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解答分析

7 三、解题思路 1、牢记一个规律: 一切景语皆情语!

8 2、抓住意象特点,借助联想,找到“景物形象”(意象)和“作者感情”的契合点 ,揣摩主人公的情感。
借助联想,揣摩情感!

9 联想要抓住“景”与“情”的相似点,总结规律:
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 )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 )的。 高昂乐观 低沉伤感

10 3、了解一些传统的审美习惯,对我们鉴赏诗歌情感很有帮助。
了解一些传统审美习惯!

11 传统审美习惯例举: (1)望月怀远,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望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2)伤春悲秋,或因见秋而思乡。如柳宗元的“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3)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如苏轼看“大江东去”而叹“人生如梦”。 (4)折柳送别。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间缠绵悱恻的别离之情,给人以悠长的回味。 (5)闻雁思归。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听梧桐而心悲凉。如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等。

12 4、注意结合诗歌的具体语境来体会诗歌的情感,同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抒情方法。
注意结合具体语境!

13 同一个物象有时可以构成情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如:
由“蝉”构成的意象: 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离愁别绪; 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借蝉自喻,寄寓思乡思亲之情; 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高贵圣洁的象征。 由“酒”构成的意象: 岑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琶琵与羌笛”——具有惜别的意味;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饱含愁绪;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借酒来抒发功业难成的苦闷。

14 四、景物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①注意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注意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注意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15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五、答题套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16 走进高考 2012年山东卷 吴松 道中二首(其二)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17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答案】诗歌开头两句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早依旧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满天飘舞着树叶。(步骤一)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步骤二)为后文抒发羁旅思乡做了铺垫。(步骤三)

18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
走进高考 2012湖南卷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19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步骤一)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步骤二)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步骤三)

20 我也来试试!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1 此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通过描写初春时的景象:春天阳光普照,风景秀美,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绘制了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风景秀美

22 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 春日偏能惹恨长。
阅读唐诗《春思》,试分析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形象及其思想感情。(4分) 春 思 贾 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 春日偏能惹恨长。

23 我来当判官!

24 能准确描绘一、二两句所写之景,但形式近于扩写,且未能揭示景与情感的关系,记1分
诗人站在村边,看到碧绿的春草,嫩黄的柳条随风飘拂,粉红的桃花和洁白的李花竞相开放。东风不能吹散愁情,春天却能生恨,这首诗细致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初春风景图,而且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

25 景物形象把握准确,但明显未能正确揭示景和情感的关系。记2分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明媚动人,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直抒东风不能解愁,春日却无端生恨,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景物形象把握准确,但明显未能正确揭示景和情感的关系。记2分

26 能准确概括第一句景物形象,分析景与情的关系,但未能剖析蕴含的情感!记3分
该诗描绘了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东风不去吹散人们心中的愁情,这美好的春天不能使人高兴,反而惹人生恨,乐景衬哀情。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 能准确概括第一句景物形象,分析景与情的关系,但未能剖析蕴含的情感!记3分

27 描摹诗歌图景(分析) 概括景象特点(总括) 参考答案:①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明媚动人,生机盎然的春景图。②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面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③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乐景写哀),情感表达婉曲深刻。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 剖析作者思想感情(总结)

28 刀快了,砍柴去!

29 .1、作者通过描写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恬静幽美的意境。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1、作者通过描写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恬静幽美的意境。 2、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30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2、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3、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31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问题: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后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朱淑真,宋代女诗人,自号幽栖居士,出身仕宦之家,曾随夫游宦吴越荆楚之间,相传她婚姻不遂,抑郁而终 。  参考答案: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步骤一)共同营造出孤寂、冷清(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32 小结 景物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①注意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注意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注意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33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答题套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Download ppt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