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007专升本入学考试 《大学语文》复习辅导.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2007专升本入学考试 《大学语文》复习辅导."—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07专升本入学考试 《大学语文》复习辅导

2 执 教:李志强 Tel (H):

3 友情提示: 1、读书最重要,努力读懂课文,熟悉全部课文。 (吴相洲主编专升本《大学语文》2006最新版)
2、强化记忆:课后的学习提示部分,作家作品知识,文体知识,诗词等。 3、适当练习:复习提纲内的练习,课后的练习,应试模拟内的练习。 4、几个人在一起的小组式集体复习可以互相取长补短。

4 Ⅰ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5 试卷内容及比例: 作家作品知识 % 文言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分析 % 作文 %

6 试卷题型及比例: 选择题 % 填空题 % 词语解释 % 文言文翻译 % 简答题 % 分析题 % 作文 %

7 试题难易比例: 低+中+高=30%+50%+20%

8 选择题示例(单项选择): 1、下列成语中,不出于《季氏将伐颛臾》的是 ( ) A、祸起萧墙 B、季孙之忧 C、望洋兴叹 D、分崩离析

9 2、下列诗句中化用《诗经》中诗句的是 (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B、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C、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0 3、钱钟书在《论快乐》一文中认为决定快乐的主要因素是 ( )
A、性格 B、物质 C、处境 D、精神

11 4、《断魂枪》的作者是 ( ) A、老舍 B、巴金 C、茅盾 D、曹禺 5、屠格涅夫的《门槛》是 ( ) A、散文 B、小说 C、散文诗 D、寓言

12 选择题示例(多项选择): 1、下列文章中属于对话体的有 ( ) A、《季氏将伐颛臾》 B、《门槛》 C、《寡人之于国》 D、《秋水》
1、下列文章中属于对话体的有 ( ) A、《季氏将伐颛臾》 B、《门槛》 C、《寡人之于国》 D、《秋水》 E、《沙滩上的脚迹》

13 2、在中国文学史上,“乐府”曾经有过下列定义 ( )
A、指两汉王朝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 B、指这个机构所收集和配乐演唱的歌辞 C、曾用来称呼词 D、曾用来称呼曲 E、曾用来称呼戏剧

14 3、我国著名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朱光潜的主要著作有 ( )
A、《悲剧心理学》 B、《文艺心理学》 C、《诗论》 D、《文艺对话录》 E、《西方美学史》

15 Ⅱ 复习考试内容 一、汉语基本知识 1、识别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注意掌握现代汉语中仍然在运用的文言词语。识别通假字和古今字,理解其含义。

16 2、掌握常用的文言虚词“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的用法,识别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17 3、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等;并能正确地翻译成现代汉语。

18 4、理解古今作品中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等修辞格。

19 二、作家作品知识 掌握中外作家的名号、国别、时代及所选课文的体裁和出处。了解其主要思想倾向、文学主张、成就、代表作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20 运用简表形式记忆有关知识 例: (其余内容请根据课文后的“学习提示”整理) 作品 作者 生平、思想、成就 作品特点 《论语》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反对贪欲,反对战争,提倡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以对话形式展开的驳论文。 以驳论为主,破中有立。 语言形象犀利。 (其余内容请根据课文后的“学习提示”整理)

21 三、文体知识 1、议论文 议论文是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论点是作者观点或主张;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观点的过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论证的方法有归纳论证(例证论证)、演绎论证、比较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驳论的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等。

22 2、记叙文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它以叙述为主,往往间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

23 4、小说 小说一般具有三要素:任务、情节、环境。小说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小说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

24 四、写作知识 1、主题和题材 主题即文章的思想观点,要求正确、深刻、鲜明、集中。题材即用于协作的材料,要求真实、典型、新颖。 2、结构
结构即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包括层次、段落、过度、照应、开头、结尾等。文章的结构要求完整、清晰、严谨。

25 3、表达方式 (1)叙述 叙述的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和补叙。叙述要线索清楚,详略得当,有变化,有波澜。

26 (2)描写 描写大体可归纳为任务描写和环境描写两大类。任务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环境描写包括自然风光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等。描写要有的放矢,突出特征,富于感情。

27 (3)抒情 抒情的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事、寓情于理等方式。抒情要自然真挚。 (4)议论 议论要论点正确鲜明,论据真实典型,论证严密充分。

28 4、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文章的语言要准确、生动、简洁。

29 五、作品阅读分析 理解课文的主旨,把握结构特点,掌握表现手法,体味作品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情操,提高人文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30 Ⅲ 课文要点 分类型复习: 诗词曲赋 文言文 议论文 记叙文 现代文 小说

31 诗、词、曲、赋的复习 诗、词、曲都属于诗歌的范畴。诗歌以丰富的情感反映生活;对生活做高度集中的概括;语言凝练而富有形象性;富于节奏感和韵律美。中国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词有词牌,写词必须受词调的限制,句式以长短句为主,押韵比较灵活。 曲可分为散曲和剧曲。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之分。散曲句句押韵,一韵到底。 赋是汉代形成的特殊为体,讲究铺叙、文采、对仗和韵律,一般采用主客伟大、抑客伸主的结构方式。

32

33 29.*《氓》 本文选自《诗经·卫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常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本文是一首叙事诗,了解本诗的主要内容,理解叙述层次。 本文又是一首“弃妇诗”:分析本诗女主人公(弃妇)的性格特征。 指出诗中的比兴句,理解其含义。

34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5 主要内容 这首诗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描写了春秋时期郑、卫等地的风俗和妇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不平等遭遇。诗歌以女主人公自我独白的方式,叙述了她与“氓”从恋爱到结婚,到受虐待、被遗弃的全过程,有力地谴责了“氓”背信弃义的丑恶行为,表达了她的悔、她的恨和她的决绝。客观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尊女卑的本质和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

36 叙述层次 全诗共六章,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章)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女主人公叙述婚前与“氓”从恋爱、允婚到结婚的经过,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爱情的追求与执著,以及她婚前纯情痴情的性格特征。

37 第二部分(第三章)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女主人公回忆到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抚今追昔,悲情难抑,无法继续叙说,转而议论抒情,总结婚姻失败的教训,告戒广大女子不要沉溺爱情。

38 第三部分(第四、五章)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女主人公追述婚后生活中辛苦操持、忍受屈辱的痛苦,叙说被弃回家途中思前想后并预测到家后会被不知内情的兄弟冷嘲热讽的情形,表现出女主人公任劳任怨、忍辱负重的性格特征以及面对渺茫前途的悲惨心情。

39 第四部分(第六章)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当说到一生中最悲惨的时刻时,女主人公又无法继续叙说,再次转为抒情议论,怨恨、职责前夫的翻云覆雨前后不一,并表达了面对被遗弃的现实痛定思痛后的断然决绝,表现出她刚强果断自尊自重的性格特征。。

40 重点词语 (1)匪我愆(qiān,过)期 (2)将(qiāng,愿、请)子无怒 (3)犹可说(通“脱”)也。
(4)自我徂尔(嫁往你家。徂,往) (5)淇水汤汤(读若shāng,水很盛的样子) (6)渐(渍,浸湿)车帷裳。 (7)女也不爽(过失,差错 ) (8)总角(结发,谓男女未成年时 )之宴(欢乐 )

41 重点句子: (1)秋以为期。(以秋为期。期,谓约定的婚期) (2)载笑载言。(载,犹言“则”,即“又说又笑 )
(3)二三其德。(言其行为再三反复 ) (4)言既遂矣。(遂,犹久。我在你家既已久了 ) (5)夙兴夜寐。(起早睡晚。夙,早;兴,起,指起身) (6)信誓旦旦。(即怛怛,诚恳貌。旦为“怛”的假借字 )

42 填空题 1、《诗经》分为 、 、 、三部分。 2、《氓》从文体上看是一首 诗,从内容上看是一首 诗。 3、出自《氓》的成语有 、 、

43 分析题 阅读《氓》的片段,回答问题: 1、简要说明这段选文所写的主要内容。 2、这段选文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shì),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1、简要说明这段选文所写的主要内容。 2、这段选文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这段选文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性格特点?

44 参考答案: 1、这段选文主要写了约定婚期后女主人公时刻盼望”氓“的到来,以及迎娶结婚的过程。
2、这段选文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肖像神态描写、神态对比描写等手法。 3、这段选文表现了女主人公纯真痴情和追求爱情执著专一的性格特征。

45 30.《国殇》 本文选自《楚辞·九歌》。作者屈原,我国古代第一个有伟大成就大爱国诗人。《九歌》是屈原根据战国时期楚地民间祭祀乐歌加工而成的组诗,共11首。 解释“国殇”的含义,概括全诗的主题。 (本诗用于祭奠为国捐躯的战士,故名“国殇”,是追悼为国捐躯将士的挽歌,也是咏唱将士们爱国精神和英雄主义的颂歌) 掌握全诗语言整齐、节奏短促的特点和刚健豪壮的风格。

46 重点句子: 重点词语: (1) 身既死兮神以灵。 (身体消亡了,精神英灵却永存) (2) 子魂魄兮为鬼雄。
(2) 子魂魄兮为鬼雄。 (你们的魂魄仍然是鬼中的英雄豪杰) 重点词语: (1)凌余阵兮躐(侵犯,践踏)余行。 (2)平原忽(若有若无,形容风尘弥漫,视野不清)兮路越远。 (3)首身离兮心不惩(恐惧)。

47 31.《陌上桑》 本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是一首著名的汉代乐府名歌。 概述本诗主要内容,掌握主题思想。 分析罗敷的性格特征。
分析本诗刻画罗敷形象所使用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理解罗敷夸夫一节的构思特点、述说层次以及在揭示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作用。 借由此篇,了解汉代乐府民歌的形式特征。

48 重点句子: (1)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2)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3)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49 重点词语 (1) 秦氏有好(好,漂亮,容貌好)女,自名为罗敷。 (2) 来归相怨怒,但坐(因为)观罗敷。
(1)   秦氏有好(好,漂亮,容貌好)女,自名为罗敷。 (2)       来归相怨怒,但坐(因为)观罗敷。 (3)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稍微)有余。 (4)     使君谢(问)罗敷,宁可(可不可以)共载不? (5)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跟从)骊驹。

50 汉乐府民歌的特点(题材) 乐府民歌出于社会下层群众之口,“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表达了人民自己的心声,道出了人民自己的爱和憎。这些作品以描写民间疾苦为主要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它是我们学习乐府诗的主要对象。乐府民歌题材范围很广泛:有暴露战争罪恶的,有反映人民生活痛苦的;有描写家庭男女问题悲剧的;也有些孤儿的啼泣,病妇的哀吟的。这一切都有其活跃的生命,有广大人民呼喊的声音,它使我们可以比较真切地看到汉代的社会面貌和实质。

51 汉乐府民歌的特点(形式) 汉代乐府的民歌,不仅有深厚的思想意义,而且也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乐府民歌有叙事的,抒情的,说理的,而以叙事最为突出。在许多叙事诗中,都写得故事生动,结构紧凑,形象鲜明。诗中还富于戏剧性的独白和对话,不论是抒情诗和叙事诗,往往是借人物对话或近似戏剧中独白的第一人称的说话来表达。乐府民歌中还多善于运用贴切的比喻和拟人他的手法。语言也非常朴素自然。生动活泼,显示了人民语言的丰富与优秀。

52 32.*《短歌行》(其一) 这是一首乐府旧题诗。作者曹操,汉代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又是一位诗人。
划分本诗的层次,理解诗人在诗中所抒发的招纳贤才的急切心理,分析诗中所表现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了解诗中所用比喻和典故的含义,以及化用《诗经》成句赋予新意的特点。

53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54 作品分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第一节抒写诗人人生苦短的忧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当”,对着。“去日”,指逝去的岁月。诗人在边喝着酒,边唱着歌时,忽然感叹道:人生能有多久呢?人生啊,就好比早晨的露水,一会儿就干了,日子过去得太快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慨当以慷”是“慷慨”的间隔用法,“当以”,没有实在意义,即指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杜康”相传是发明酿酒的人,这里作酒的代称。这四句意思是:即使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诗人内心的忧愁还是难以消除。用什么来消除胸中的忧愁呢?只有借酒浇愁。我们如何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

5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第二节抒写诗人对贤才的渴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成句。“青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问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念之情。这两句意思是:你的衣领青青啊,总是让我如此挂念。原诗后两句是:“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意思是: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沉吟”,低声叨念,表示渴念。这两句意思是:只因为你的缘故,让我渴念到如今。这四句以女子对心爱的男子的思念比喻自己对贤才的渴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引自《诗经•小雅•鹿鸣》,《鹿鸣》是一首描写贵族盛宴热情款待尊贵客人的的诗歌。前两句起兴,意思是:野鹿呦呦呦呦地叫,欢快地吃着野地里的艾蒿。以下各句描写宾客欢宴的场面,这里引用的两句意思是:我有许多尊贵的客人,席间弹起琴瑟,吹起笙乐。诗人引用这几句诗,表示自己对贤才的热情。

56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第三节抒写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才的欣喜。“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月”,比喻人才。“掇”,拾取,摘取。意思是:贤才有如天上的明月,我什么时候才能摘取呢?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由于求才不得,内心不禁产生忧愁,这种忧愁无法排解。“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陌”、“阡”,都是指田间小路,东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枉”,枉驾,屈驾。“用”,以。“存”,探问,问候。“契阔”,久别重逢。“讌”,通“宴”。“旧恩”指往日的情谊。这四句意思是:(客人,即指人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前四句诗人把寻求贤才生动地比作“欲上青天揽明月”,借以表明求贤不得的苦闷和忧思;后四句描写贤才既得,喜不自胜,欢乐无穷的情景

57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第四节抒写诗人对犹豫不决的贤才的关切和渴望天下贤才尽归自己的抱负。“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匝”,周,圈。意思是:明月朗朗星星稀,乌鸦向南高高飞。绕树飞了多少圈,不知哪根树枝可栖息。这四句是说那些贤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无所适从,不知道投靠到谁的门下。诗人希望他们不再犹豫,赶紧到自己这边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前两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后两句借用典故,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说他“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这四句意思是:山不以它的高而满足,海不以它的深而满足。周公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能心悦诚服地来归顺。诗人用“山不厌高,还不厌深。”比喻贤才多多益善。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决心礼贤下士,希望贤才全部归己,帮助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宏图大愿。

58 《短歌行》的艺术表现手法: 言志与抒情相结合。诗歌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言志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之情,有对贤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贤才的欣喜之情,有对犹豫徘徊的贤才的劝慰之情,有坚信自己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定会归附自己的自信之情。诗人把这些复杂的感情,通过似断似续,低廻沉郁的笔调表现了出来。

59 引用《诗经》中的成句。引《子衿》中表现女子对情人深情思念的名句,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渴望;引《鹿鸣》中描写欢宴宾客的句子,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期待和礼遇。   比喻。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以乌鹊择木而栖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表达对他们前途的关切。以“山不厌高,还不厌深。”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宽阔胸襟。   用典。以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要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归心。

60 重点句子: (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用《诗经》成句表现对贤才的渴慕之情) (2)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用《诗经》成句表现对贤才的渴慕之情) (2)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比喻明主只有广纳贤才,才能成就事业) (3)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表示要向周公学习,礼贤下士) (4)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以乌鹊在月明之夜向南飞翔,比喻贤才寻找明主。这里也有象征的意义在内)

61 重点词语: (1)对酒当(对着)歌 (2)沉吟(沉思吟味)至今 (3)枉(屈驾)用相存(问候) (4)契阔(聚散、离合,此处指久别重逢)谈宴

62 分析题: 阅读本诗的最后8句,回答问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这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什么地方是运用比拟手法? 3、什么地方用了典故,用意是什么?

63 填空题: 1、 ,悠悠我心。 2、山不厌高, 。 3、 ,天下归心。 4、月明星稀, 。 5、 ,食野之萍。 6、 ,枉用相存。

64 33.*《饮酒》(其五) 这是一首田园诗、五言古诗。作者陶渊明,东晋末年著名诗人,古代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分析本诗写景句子所体现的思想意蕴。 理解全诗平淡醇美,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的特色。 背诵全诗。

65 作品分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6 这是《饮酒》二十首组诗中最为人乐道的第五首,整首诗中没有一句与饮酒相关的字眼,诗人运用魏晋玄学“得意忘象”之说而领悟了“真意”。与南派禅宗的顿悟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不是以当时时尚的玄言诗来禅述,而是通过在饮酒过程中,面对大自然的那种悠然自得的心情和幽美的的佳境,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也通过此表明了作者曾“误入尘网中”,后“鸟倦飞而知返”

67 本诗可分为两部分来解读。第一部分为前四句,介绍诗人如何摆脱车马喧嚣的困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人境”中充满了达官贵人的声色犬马、奔走钻营来来往往的车马喧嚣声。而桃源仙境已无寻处,那就只能“结庐在人境”了。那怎么才能听不到车马的喧嚣声呢?诗人通过自我的思想净化,淡泊名利,远离那些车马喧嚣,不为其所动。我的“人境”也就是成了仙境。

68 第二部分为后六句,表达了诗人从秋菊、南山、夕境、飞鸟中获得乐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在东篱下对着菊花饮酒,南面的庐山不期而映入眼来。夕阳下的庐山景象是多么的美妙,翩翩归飞的鸟儿自由地飞着(如诗人此刻的心境,摆脱官场束缚,不用再为五斗米而折腰了。悠然自得),神与境会,浑然忘了这是在人境了。

69 “真意”:真趣,即人生之理、造化之趣,这是全篇之髓;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时此地,此情此景; “真意”:真趣,即人生之理、造化之趣,这是全篇之髓; “忘言”:无法、无须用语言表现。这二句对前所钟爱之田园生活作出总结,暗含"举世皆浊唯我独醒"之意,惟其如此,又何必辨言呢?   这首诗既抒发了归隐生活的悠闲恬静的欣悦,又蕴含着诗人对宇宙人生超然境界的向往和憧憬。

70 《结庐在人境》一诗,是陶渊明诗歌意象的顶峰。在这首诗中,“本我”摆脱了“超我”的纠缠,澄明无碍地存在于诗歌意象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种“远”与“静”的境界是“本我”战胜“超我”后才可能出现的。“心远”并不仅仅是因为“地偏”,最关键的恐怕还是陶氏在心灵上的真正忘世,倘若心为物役,尘根未了,则即使身处“无车马喧”的偏地,也仍然会为凡事俗情所羁绊,像唐朝王维辈那样像模像样地隐居终南,但他心里图的依然是那条加官晋爵的捷径。

71 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 表现作者在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中心远世俗、欣赏大自然的兴致和从中领略到人生的真正意义的快乐心情。
   表现作者在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中心远世俗、欣赏大自然的兴致和从中领略到人生的真正意义的快乐心情。 艺术特色:    1、写出了醇美的意境,表现平淡自然的风格。    2、融写景、抒情与说理为一体,自然妥帖。

72 34.《从军行》(其四)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边塞诗。作者王昌龄,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擅长七言绝句。
理解本诗所反映的边地激烈战斗情景和将士们艰苦生活,分析诗中所表现的将士们的卫国热情与英雄气概。 重点词语: (1)       青海长云暗(晦暗)雪山。 (2)       黄沙百战穿(磨穿)金甲。 (3)       不破楼兰终不还(回家)。 背诵全诗。

73 35.*《山居秋暝》 这是一首无言律诗、山水诗。作者王维,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融诗、画、音乐、理趣于一体,风格清新淡雅。
分析本诗以动写静、动静相衬,写出夜间山中宁静优美景色的表现手法。 理解本诗“诗中有画”的写作特色以及诗中所表现的诗人的情趣。 以本诗为例,掌握律诗的对仗特点。

74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5 重点句子: (1)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 (2)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 重点词语: (1)  竹喧归浣(洗涤织物)女。 (2)  王孙(即作者自己)自可留。 背诵全诗

76 36.*《行路难》(其一) 这是一首乐府旧题诗,七言歌行体。作者李白,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划分本诗层次。了解诗人是如何表现从茫然、激愤到希望、自信的感情的,体现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理解诗中比喻句的含义。 说明诗中所用历史人物典故的内涵。

77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8 作品分析: “行路难”为古乐府《杂曲歌辞》名,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李白《行路难》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 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 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79 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接着写“停 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 “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80 重点句子: (1)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重点词语: (1)       玉盘珍羞(同“馐”,佳肴直万钱。) (2)       多歧路,今安(何处)在? (3)       直(径直)挂云帆济沧海。 背诵全诗。

81 上网下载: 宝教网——教研网——初中语文教学沙龙 ——名师坐堂——李志强(博客)

82 37.*《蜀相》 这是一首著名的七言律诗。作者杜甫,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理解、分析本诗各联的内容。
了解本诗对诸葛亮一生功绩的高度概括,体味诗中所寄寓的感慨。 说明全诗将写景、叙事、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的特点。 掌握本诗颔、颈对仗工整的特点。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83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84 评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 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85 重点句子: (1)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为定夺天下先主曾不厌其烦三顾茅庐拜访,而诸葛丞相则回报以忠诚满腔辅佐两朝君主的开国与继业。 (2)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只可惜诸葛丞相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这总使得历代英雄们为此涕泪满裳! 重点词语: (1) 锦官城外柏森森(静穆肃立)。 (2) 三顾频烦(频频烦劳)天下计。 (3) 两朝开济(开创大业,匡济天下)老臣心。 背诵全诗。

86 3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边塞诗。作者岑参,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
掌握本诗写景笔调夸张、比喻新颖、联想奇妙的特点。 找出诗中的夸张句和比喻句,并说明其表达作用。

8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8 重点句子: (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重点词语: (1)瀚海阑干百丈冰。 (2)中军置酒饮归客。 (3)风掣红旗冻不翻。 背诵全诗。

89 39.《杜陵叟》 这是一首叙事诗,新题乐府诗。作者白居易,中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划分全诗的层次,概括全诗的主题思想。
理解诗中由第三人称叙述转化为由杜陵叟用第一人称直接控诉的作用。 掌握全诗语言浅显通俗的特点。

90 杜陵叟(白居易)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juān免除) 免恩。

91 本诗分为四层: 一、写农夫遇到春旱秋冻,没有收成。 二、揭露地方官吏为了自己的政绩考核,依旧横征暴敛,百姓只好典树卖地完租税。 三、直接指斥压榨百姓的官吏就是吃人的豺狼。 四、写皇帝下诏免税,可等诏令下达到百姓手中,绝大多数的百姓已经破产,只得了一个接受皇恩的虚名。

92 重点句子: (1)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1)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贪官污吏就是凶残的豺狼,不一定要有钩一样尖锐的爪子,锯一样锋利牙齿的野兽才算豺狼。 (2)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受灾的农民们典桑卖地,勉强凑够赋税以后,里胥们方才到门贴出了免税的公文。农民们受了皇帝的口头恩惠,并未得到任何实际好处。

93 重点词语: (1) 麦苗不秀多黄死。 (2) 长吏明知不申破(申报,道破真情)。 (3) 急敛暴征求考课(考核政绩以定升降)。
(1)  麦苗不秀多黄死。 (2)  长吏明知不申破(申报,道破真情)。 (3)  急敛暴征求考课(考核政绩以定升降)。 (4)  京畿尽放(免)今年税。 (5)  手持尺牒(公文)榜(张贴、告示)乡村。 (6) 虚受吾君蠲免恩。

94 40.《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爱情诗。作者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 分析本诗的抒情层次。
理解颔联所用的修辞手法和比兴意义。 理解颈联推己及人的表达作用。

95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6 “无题”,唐代以来,一些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97 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98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

99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100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

101 “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102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

103 “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104 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105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106 重点句子: (1)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开首句直接抒情,“相见难”是由于女主人公身份特殊,相见不易,客观上“难”;“别亦难”是难分难舍,主观上“难”。第二句以“百花残”比喻爱情受到打击摧残,是以情见景,属于“造境”手法的应用。] (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谐音“思”,语带双关;蜡炬燃尽泪止,比喻刻骨的相思之情,构思奇巧贴切,成为描写坚定爱情信念的名句。]

107 (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背诵全诗。
[这两句采用“由己推人”的表现方式,即所谓的“从对面落笔”,本是写自己思念对方,但下笔却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想象对方清晨起来照镜子,镜中的她因为彻夜相思而面容憔悴鬓发散乱;月光下,对方捧着自己的诗反复吟诵而肌肤冰凉。] 背诵全诗。

108 41.《泊秦淮》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杜牧,晚唐著名诗人,在诗坛上与李商隐齐名,有“小李杜”之称。 体味本诗的深刻主题。
理解本诗构思精巧,表达含蓄,语言凝练,清丽的特点。

109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110 作品分析: 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 ,“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悠淡的水色夜景。
第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 ,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

111 三、四句感怀,由 “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112 重点词语: (1)  商女不知亡国恨。 (2)  隔江犹唱后庭花。 背诵全诗。

113 42.《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这是一首乐府旧题诗。作者陆游,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划分全诗的层次,归纳全诗的主题思想。
理解本诗以“月夜”贯串全诗的结构特点。 分析本诗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主题。

114 重点句子: (1)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2)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3)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115 重点词语: (1)  朱门沉沉按歌舞。 (2)  沙头空照征人骨。 (3)  中原干戈古赤闻。 (4) 遗民忍死望恢复。 背诵全诗。

116 47.*《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作者是南唐后主李煜。 理解本词是一首抒写亡国伤痛哀愁的词。
理解、分析词中的触景生情、对比和比喻等表现手法。

117 重点句子: 重点词语: 背诵全词。 (1)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 春话秋月何时了? (2)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背诵全词。

118 48.〈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作者柳永,北宋第一个专事写词的婉约派词人。 分析上片描写秋景所用的铺叙手法,并划分层次。
分析下片抒情曲折的特点,并划分层次。 理解全词情景交融、情景相生的艺术特点。

119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水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120 这首望乡词通篇贯串一个“望”字, 作者的羁旅之愁, 飘泊之恨,尽从“望”中透出。
上片是登楼凝望中所见,无论风光、景物、气氛,都笼罩着悲凉的秋意,触动着抒情主人公的归思。“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在深秋萧瑟廖廓的景象中表现游子的客中情怀,连鄙薄柳词的苏轼也以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宋赵令畤《侯鲭录》引。《能改齐漫录》作晁补之语)。

121 下片是望中所思,从自已的望乡想到意中人的望归:她不但“归楼颙望”,甚至还“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望穿秋水之际,对自已的迟迟不归已生怨恨。如此着笔,便把本来的独望变成了双方关山远隔的千里相望,见出两地同心,俱为情苦。虽然这是想象之辞,却反映了作者对独守空闺的意中人的关切之情,似乎在遥遥相望中互通款曲,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暗示读者:其人未归而其心已归,这就更见出归思之切。   另外,此词多用双声叠韵词,以声为情,声情并茂。双声如“清秋”、“冷落”、“渺邈”等,叠韵如“长江”、“无语”、“阑干”等。它们间见错出,相互配合,时而嘹亮,时而幽咽。这自然有助于增强声调的亢坠抑扬,更好地表现心潮的起伏不平。

122 重点句子: 重点词语: (1)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2)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1)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2)望故乡渺藐。 (3)何事苦淹留。 (4)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123 4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北宋著名作家、艺术家,豪放词的开创者。这是一首著名的中秋词。
分析掌握全词围绕明月抒写作者起伏变化的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体味词中蕴涵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124 苏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苏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25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126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启发人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圆满的生活;月亮的皎洁,又会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月亮简直被诗化了!苏轼是一个性格很豪放、气质很浪漫的人。当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着那团圆、婵娟的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犹如长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间自由地飞翔着。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127 上片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这两句是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脱化而来的,李白的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想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我们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128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祐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叫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

129 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飞天入月,为什么说是归去呢?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词互相印证。

130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这中间的转折开阖,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他终于让入世的思想战胜了。

131 下片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找着屋里失眠的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132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这几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况,很有哲理意味。

133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我看,“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134 重点句子: 重点词语: 背诵全词。 (1)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1)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3) 千里共婵娟。 背诵全词。

135 50.《声声慢》(寻寻觅觅) 作者李清照,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 分析全词是怎样表现在国破家亡之后,词人的凄惨心境和孤苦哀愁之情的。
理解词中九组叠字运用的艺术效果。

136 重点句子: 重点词语: 背诵全词。 (1)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1) 凄凄惨惨戚戚。
(2)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3)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背诵全词。

137 5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作者辛弃疾,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 理解上片写景抒情的内容。
理解、分析下片借用三个历史典故分别表达的思想感情。

138 重点句子: 重点词语: 背诵全词。 (1)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2)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 遥岑远目。 (2) 倩何人。 背诵全词。

139 52.*《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元代有名的散曲家,人称“曲状元”。这是一首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理解前三句遣词造句的特点;用三组各写三种景物的词语构成“鼎足对”。 分析最后一句在全篇的作用,概括全篇的主题思想。 掌握这首小令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艺术特点。 背诵这首小令。

140 53. 《长亭送别》 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本篇是其代表作《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理解这折戏的主要矛盾冲突,分析崔莺莺的离愁憋恨和叛逆精神,理解本篇的主题思想。 掌握作品情景交融、语言优美雅致的特色。 分析作品所采用的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

141 重点句子: 重点词语: (1)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2)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3)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重点词语: (1) 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 (2) 煞强如状元及第。 (3)谨赓一绝,以剖寸心。

142 54.*《前赤壁赋》 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掌握本文情感变化线索,据此划分段落,并概述每段大意。 理解本文所反映的作者思想矛盾。
分析清风、明月、江水三种景物与抒情、说理的关系。 由本文了解文赋具有主客对话、抑客伸主的结构特征和骈散相间的语言特色。

143 重点词语: (1) 举酒属客。 (2) 纵一苇之所如。 (3) 凌万顷之茫然。 (4)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5) 舞幽壑之潜蚊。
(6) 泣孤舟之嫠妇。 (7)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8)侣鱼虾而友麋鹿。


Download ppt "2007专升本入学考试 《大学语文》复习辅导."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