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考古发现与中国文明的起源 第八讲.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考古发现与中国文明的起源 第八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考古发现与中国文明的起源 第八讲

2 中国文明从哪来? 西来说——仰韶文化的发现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3 中国文明从哪来? 东西二元对立说——龙山文化的发现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4 中国文明从哪来? 一元说——庙底沟遗址的发掘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5 中国文明从哪来? 多元说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 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
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 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 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 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 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 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6 良渚文化的发现与命名 瑶山 汇观山 莫角山 反山 荀山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7 鼎和宽把杯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8 三、磨光石器 良渚文化的石器通体磨光,制作精致,穿孔技术发达,普遍采用管钻法
主要器类有穿孔石犁、有段石锛、有柄石刀、穿孔的耘田器、石矛、石镰等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9 穿孔石钺 有段石锛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10 瑶山台面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11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12 瑶山发掘现场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13 莫角山祭坛台面目前的景观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14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15 良渚文化的精美玉器 良渚墓葬中发现的大量玉器是地位、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周礼》中有“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璧琮以殓尸”的记载
琮外方内圆,被认为具有通天地的功能 琮的大小、长短、节数各有不同,少则一节,多则十五节 有的琮外表饰有兽面纹、云雷纹、鸟纹和浮雕纹等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16 琮 王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17 玉璧与玉柱形器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18 半月形器和冠状器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19 冠状器与三叉形器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20 玉钺与玉贝饰件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21 良渚博物馆外景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22 酋邦——文明之黎明 良渚文化的文明发展水平受到了考古学界的关注,有人称之为古国,有人称之为方国,但是它的来龙去脉仍然没有解决
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起源,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提出过蒙昧、野蛮、文明的三阶段发展模式 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塞维斯提出了原始群、部落、酋邦、国家的四阶段社会演化模式,因此酋邦便成为了解国家和文明起源的一个关键阶段 在过去由于受历史学研究的影响,中国学者一直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国文明起源的中心,但是后来大量考古发现的出土,使人们认识到中国史前的文明犹如“满天星斗” 为什么像良渚文化这样的史前文明无法进一步向国家发展,为什么这些满天星斗的文明会消失的无影无踪,需要考古学进行解释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23 三星堆——璀璨的古蜀文明 1980年四川广汉南兴镇的砖厂工人在三星堆耕作层下20~30厘米处发现了大量陶片和少量石器
同年10月省文物考古所对遗址进行正式发掘,到1981年发掘出豆、盆、罐、杯、碗勺、网坠和锛、凿、矛、杵等器物数百件 1986年3月四川大学考古队对三星堆发掘清理出9座房屋遗址,101个灰坑、10万件陶片、500余件铜、陶、玉、石、漆器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24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25 又显辉煌 令人惊奇的是,在祭祀坑发现不到1个月,在离它二三十米的地方砖厂工人又发现了几个青铜人头像和面具
考古队经过30多个昼夜的发掘,发现了一座长5.3米、宽2.3米,离地表1.55米深的窖藏,出土一尊高2.6米高的大型青铜立人像、六七十根约1米长的象牙以及罕见的青铜人头像、青铜面罩、以及用青铜制作的鸡、蛇、鸟、铃、树和玉器等瑰宝 这个2号祭祀坑也被认为是蜀王鱼凫氏的遗物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26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27 眼球突出的纵目人青铜面具、黄金面具系列被认为是进行祭祀仪式时巫师用的道具。
巫师的面具不仅可以使他们自己进入灵魂的世界,而且也可以使人感到他们已经进入灵魂的世界。 他们的面具会根据需要任意夸大某一部分,这样他们看上去才像另一个世界里的神灵 巫师使用面具是赋予自己进入另一个世界中去的能力。 先秦至两汉时代,巫鬼之风最盛的地方,一个在中原,一个在巴蜀。这两处巫鬼文化的不同之处,中原巫术采用龟卜,而巴蜀的巫术采用面具 三星堆的面具系列应是蜀人传说中的已故的祖先(蚕丛、鱼凫)灵魂的象征,又是天堂神灵的集合。蜀王和他的巫师们将他们供奉于王室宗庙里,祭祀时请出佩带于自己头上,以此来与神灵沟通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28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29 纵目人。《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三星堆遗址两个祭祀坑出土了54件青铜纵目人像及面具,这些人像和面具与华阳国志中描述的纵目人比较吻合。还有人认为,《山海经》中描述的烛龙‘直目正乘’,直目就是指纵目。烛龙即祝融,是神话中的火神和光明之神。《山海经》还说,‘祝融降处于江水(岷江)’。因此古蜀人将这种纵目人作为祖先和神灵来崇拜是有一定道理的。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30 金沙遗址——又一个“三星堆” 当中国和世界为三星堆的考古发现惊诧之时,2001年四川省又传来惊人消息,在成都西郊苏坡乡金沙村的基建工地上,房产开发商的挖掘机挖出了沉睡了3000余年的大段象牙和玉器 令人遗憾的是,总数上千件的珍贵文物并非出自严格科学发掘的过程,而是在施工挖掘的泥土中筛选出来的。它们出土前的地层、坑位、摆放情况和共存关系已经被破坏 为了复原和了解遗址的堆积和环境,考古队对面积2475平方米的范围布方99个,发掘深度达1.2米。在600平方米的范围内,各种文物几乎俯拾皆是,还发现有成吨的象牙 金沙遗址的性质以及与三星堆的关系目前仍然不很清楚,从目前看三星堆的级别要比金沙高 比如三星堆的金杖上有2个人的头像、4只鸟、4支箭、4条鱼;而金沙出土的金带上有1个人头像、2只鸟、2支箭、2条鱼 目前金沙遗址发掘所揭示的只是冰山的一角,许多问题尚不能得出可信的解释,还有待于今后的研究和工作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31 上图:野猪獠牙出土状况。下图:器物埋藏情况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32 这件玉琮共4节,呈琥珀色,表面有弦纹。另一件玉琮呈青绿色,高22厘米,共10节。玉琮是良渚文化中的典型器物。有人认为这两件玉琮本来就是良渚文化的器物,后来传到金沙,蜀人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工,在表面刻上细若发丝的人形图案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33 金面具和玉贝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34 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的酋邦 在公元前4300~2200年前在山东和淮北地区繁盛着一种文明程度颇高的史前文化
这种文化以大汶口遗址命名,有发达的农业,种植粟,饲养猪、狗、牛、羊 石器制作、制陶业、加工骨角压等器物,钻孔技术发达 墓葬中普遍采用獐牙和獐牙器陪葬 在晚期出现了复杂的刻画符号,迄今已发现10余个,相同的符号发现在不同的遗址里,可能代表徽号或标志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35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36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潘碧华


Download ppt "考古发现与中国文明的起源 第八讲."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