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壑 葛 Modified 7年之前
1
绪论 一. 植物的多样性 1.包括种类多样性,通过遗传和变异产生新种; 植物界包括藻类、菌物、地衣、苔藓、蕨类、种子植物超37万种;其中藻类植物——3万种;菌物植物——10万种;地衣植物——2500种;苔藓植物——2.3万种;蕨类植物——1.2万种;种子植物——23.5万种。 遗传多样性;生态环境多样性。 2. 营养方式: (1)自养(绿色)植物(多数); (2)寄生植物(异养,菟丝子等); (3)腐生植物(异养); (4)非绿色植物(少数如硫细菌,铁细菌,可借氧化无机物获得能量而自行制造养料,属化学自养).
2
3. 按形态和生活周期生活周期: 细菌20~30 min分裂1次; 木本植物(多年生); 草本植物(一,二,三年生).
4. 生活习性: 乔木(具明显主干的多年生木本植物); 灌木(无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一般较矮小,近地面处枝干丛生,多年生); 藤本(草质、木质) 5. 按生态环境:陆生、水生、附生、甚至气生 6. 按对水分的要求:旱生、中生、湿生植物 7. 按对光照的要求:阳生、阴生、耐荫植物 8. 按系统演化,可划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等. 9. 基本特征: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 初生壁由纤维素和果胶质构成,大多植物个体发育时, 可产生新器官或新的植物体部分,多数植物不能迅速运动。 10. 植物体结构:单细胞体; 群体; 多细胞体(丝状体、片状体、茎叶体)
3
二.植物在自然界中作用 1. 是生物圈第一性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藏在植物中;地球每年的有机物90%由海洋植物合成; 2. 是地球环境的卫道士:通过光合作用源源不断制造O2;通过呼吸和分解作用——矿化作用(氨化、反硝化),使大气中的O2、CO2和N2保持平衡(消减温室效应),维持地球生命系统;
4
3. 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作用: 抗性和吸收,积累污染物,如银桦, 拐枣, 桑, 木麻黄, 蓝桉等吸收氟, 杨树和槐树吸Cd, 调节气候,减弱噪音, 阻止灰尘等, 细菌可转化有毒物质用以净化.
监测: 唐菖蒲和葡萄监测H2F, 菠菜和胡萝卜监测SO2等。涵养水源5万亩的森林相当于100万m3的水库,促进水循环. 三. 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天然的基因库: 循环栽培的2000多种, 常见的100多种. 地球上曾生存5000~40亿种,目前仅存1300~1400万种(已描述175万种); 每一个种消失导致另10~30种生存危机; 2.国民经济的重要资源: 衣食住行,农林等.
5
四、主要分类等级: 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不同的学者对界的范畴有不同的看法,五界系统是比流行的系统,它包括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我国学者陈世骧认为病毒应单独成为一界,加上五界生物,便是六界系统。本教材采用的是由林奈提出的两界系统:即把生物划分成植物界和动物界。 植物界:具有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具坚硬的细胞壁,行固着生活的自养生物; 动物界:不具叶绿体,自己不能制造养分,而是利用植物的贮藏物质作为食物,缺乏坚硬的细胞壁,具有运动性,能从一个地方迁到另一个地方的异养生物。
6
植物的分门:植物大体上可以以生殖细胞是否具有由不育细胞组成的保护套,生活史中是否产生胚分成两类群。前者称为原叶体植物,后者可称为有胚植物。
原叶体植物:藻类、菌物和地衣 藻类:蓝、裸、甲、金、黄、硅、绿、红、褐藻9门; 菌物:粘菌、卵菌、真菌——共3门; 有胚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双名法:每一种生物有一个学名,是由拉丁文或被看作是拉丁文的两个词组成,前面的那个词是属名,后面那个词是种加词,应用两个拉丁词给生物种类命名的方法称为双名法。每一种生物只能有一个学名,该学名是最早给予这个生物的合法名字。如: 茶——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 银杏——Ginkgo biloba L.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Cheng et Hu
7
五. 植物学的发展简史与趋势 有了人类利用植物的活动,就有植物学知识的萌芽;春秋(前722~前481)《诗经》记载200多种;汉(前206~220)《神农本草经》药用植物200多种;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304年)80多种热带亚热带植物,分草木果竹,是最早的植物志;此外有《竹谱》《茶经》《荔枝谱》《齐民要术》《花镜》等专著,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描述1880种药物,其中植物1173种。《农政全书》;《植物名实图考》及《长编》1714种.
8
国外Aristotle首创欧洲的植物园;其学生Theophrastus《植物的历史》《植物本原》(前371~前286)是植物学的创始,有植物器官名称。
18世纪林奈《植物种志》(1753)创立双名法;提出人为分类系统。达尔文《物种起源》(1859)创立了进化论。 19世纪Schleiden和Schwann提出细胞学说. 20世纪60s后,分子生物学,环境科学等科学技术发展带动植物学研究。 国内已出版Flora of China,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孢子植物志,中国植被等。
9
六、研究内容及分支: 基本任务:认识和揭示植物界所存在各层次的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包括结构和功能,生长发育,进化,分布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揭示新原理和探索新技术,为解决广泛的应用问题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 结构植物学:植物细胞生物学,解剖学及形态学,电镜及光镜显微技术、组织化学及细胞化学等。 系统与演化植物学:分类、系统及演化、区系及植物地理学,藻类,苔藓,蕨类及真菌。 环境植物学:生态学,自然保护及管理制度、污染及共生生物的研究。 发育植物学:正在形成中的植物发育生物学,营养生殖,种子萌发和休眠。 资源植物学:资源植物的调查和资源植物志的编写,地理分布和有用无蓄积量的估算、提取利用.
10
七、学习植物学的方法:以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低级到高级演化
学好形态解剖基础,为学好系统分类作准备 明确植物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之间的关系; 学习植物分类群要与认识植物结合起来;随时随地学习,对校园植物不能熟视无睹; 要重视植物学实验课; 熟记植物学术语,记忆一定数量的拉丁学名.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