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农 药 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农 药 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农 药 学

2 关于本门课程的一些交待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制药工程专业、制药工程专业(基地班)必修 课程目的 (1)了解和熟悉农药学的研究领域
(2)理解和掌握农药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 (3)熟悉主要农药类型及其品种的理化性质 (4)了解新农药研究及开发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熟悉农药学研究的主要实验技术、研究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3 关于本门课程的一些交待 推荐教材 农药学(第1版),吴文君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目
(1)植物化学保护学(第4版)徐汉虹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 (2)农药概论.韩熹来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 (3)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主编.新编农药手册.农业出版社.1989年 (4)农药使用技术原理.屠予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 (5)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韩熹莱主编.农业出版社.1993年 (6)植物化学保护研究方法.慕立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年 (7)农药学原理.吴文君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8)杀菌剂毒理学.林孔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年 (9)除草剂概论.苏少泉主编.科学出版社.1989年

4 学习本课的目的、要求、方法 主要目的 ①掌握农药的基本知识、; ②熟悉主要农药类型及品种; ③掌握农药科学合理使用技术。
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农药的研究开发、应用等奠定一定的基础。

5 学习本课的目的、要求、方法 要求通过学习,能熟悉和掌握农药的基本知识、各类主要农药的理化性质、作用和安全、正确、合理的使用技术,最后具备解决下列几个问题的能力: ①了解农药的基本知识; ②了解常用农药品种的理化特性和作用原理,通过进一步学习能根据害物的发生情况及农药的特性等制定合理的化学防治方案; ③通过进一步训练,能够进行新农药的开发和农药管理。

6 第一章 农药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范畴 农药的基本概念 1 2 3 4 农药发展简史 农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农药学的研究范畴 4

7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一、农药的含义与分类 (一)农药的定义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一、农药的含义与分类 (一)农药的定义 农药(Pesticide):主要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品。 年《农药学》(吴文君)

8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这里所说的化学品可以是人工合成的,也可以是天然的动植物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但不论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还是天然产物,作为农药都应具备两种基本属性:具有确定的分子结构,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靶标生物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因此诸如寄生蜂、捕食螨、致病细菌、病毒等所谓“生物农药”不属于本书所述的农药范畴。

9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农药的含义和范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差别。如美国,早期曾将农药称之为“有经济价值的毒剂”(Economic poison),后又称之为“农用化学品”Agricultural chemicals),甚至称之为“农用化学调控剂”(Agricultural bio-regulators),欧洲亦称之为“农用化学品”Agrichemicals),当前在国际文献中已通用“Pesticide”一词。

10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二)农药的其它定义 农药(pesticides):农业上用来杀虫、杀菌、除草、毒杀害鸟、害兽以及促进作物生长的药物的统称。我们不妨把它概括为“除害助长的药物”。 ——现代汉语词典

11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农药(pesticides):主要指用来防治为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但通常也把改善有效成分物理、化学性状的各种助剂包括在内。我们把它概括为“防治结合,除害助长,优化性状的化学药品”。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

12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农药(pesticides):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2000年第三版《植物化学保护》

13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农药(pesticides):农药是影响、控制和调节各种有害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过程,在保障人类的健康和合理的生态平衡前提下,使有益生物得到保护,有害生物得到较好的抑制,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特殊生物活性物质。 ——21世纪农药的新概念—生物调节剂(bioregulations)

14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农药(pesticides):农药系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林牧渔生产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消除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有目的地影响、调节、控制植物或昆虫代谢、生长、发育、繁殖过程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及应用生物技术产生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第四版《植物化学保护》

15 农药定义的发展: 早期:“经济毒剂“(economic poison), “农业化学品”(agrochemicals), “除化肥以外的一切农用化学品”。 8O年代以后: “杀死” “调节”. “生物合理农药”(biorational pesticides)、“理想的环境化合物”(ideal environmental chemicals)、“生物调节剂”(bioregulators)、“抑虫剂”(insectistaties)、“抗虫剂”(antiinect agents)、“环境和谐农药”(environment acceptable pesticides 或environmentfriendly pesticides)等。 农药内涵:“对害物高效,对非靶标生物及环境安全”。

16 为什么要使用农药?

17 世界四大难题:人口、粮食、能源、环境 *人口: 人口增加了50% 耕地的增长不到5% 1975:40.58亿,耕地14.8亿公顷
2000:60.52亿,耕地15.5亿公顷 2005:64.77亿 21世纪中叶:90-120亿

18 *粮食 58—79%的人缺乏营养 “世界上关心食品的人比关心其他东西的人更多” 肉食品生产中: 1kg 鸡肉: 2kg 粮食
工业生产: 发酵业、化工原料生产等 粮食增产 病虫草害的控制 农药

19 *某些人类疾病的控制 20多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是由昆虫、蜱螨传播的,如非洲的昏睡病、河盲症、疟疾、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等。
疟疾:死亡人数从1939年600万人减少到1965年的250万人,现在不到5O万人,为什么? 杀虫剂杀灭疟蚊!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 年间,由于使用了滴滴涕,人类免于死亡人数达5000万之多,免除疫病患者达10亿之多。

20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三) 农药的分类 《农药手册》(The pesticide manual)第14版记录全世界商品农药1524种。为了便于研究与使用,可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一般是按功能和用途将农药分成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若干大类,然后再将每一大类按化学结构或作用方式细分。以杀虫剂为例,可以按化学结构分成若干类别,如:

21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三) 农药的分类

22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三) 农药的分类

23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三) 农药的分类

24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二、 毒力与药效

25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二、 毒力与药效

26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二、 毒力与药效

27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三、 毒性与药害

28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三、 毒性与药害

29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三、 毒性与药害

30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三、 毒性与药害

31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三、 毒性与药害

32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三、 毒性与药害

33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三、 毒性与药害

34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三、 毒性与药害

35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三、 毒性与药害

36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四、 农药剂型及施用方法

37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四、 农药剂型及施用方法

38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四、 农药剂型及施用方法

39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四、 农药剂型及施用方法

40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四、 农药剂型及施用方法

41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四、 农药剂型及施用方法

42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四、 农药剂型及施用方法

43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四、 农药剂型及施用方法

44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四、 农药剂型及施用方法

45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四、 农药剂型及施用方法

46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四、 农药剂型及施用方法

47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四、 农药剂型及施用方法

48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五、 残留与残毒

49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五、 残留与残毒

50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五、 残留与残毒

51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六、 有害生物抗药性

52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六、 有害生物抗药性

53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六、 有害生物抗药性

54 第一节 农药的基本概念 六、 有害生物抗药性

55 第二节 农药与植物保护 2.1 植物保护的基本方法 2.2 害物防治及其策略 2.3 农药使用的利与弊 2.4 化学防治的作用和地位

56 第二节 农药与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plant protection)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有害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

57 有害生物 环境条件 植 物 农药

58 人们与农业有害生物的斗争是永无止境的! 化学防治是各种防治措施中最有效的一种。 农业有害生物 世界 1万 种 8~10万 种
1万 种 8~10万 种 >2千 种 >1千 种 —— 中国 —— 22 种 昆虫 线虫 微生物 杂草 人们与农业有害生物的斗争是永无止境的! 化学防治是各种防治措施中最有效的一种。

59 据1976年Kmemer(西德,Bayer公司调查)全世界由于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危害造成的损失折合 1250亿$ ,占全部潜在收获量的30%以上,其中:
虫害约13%; 病害约10%; 草害约10%; 运输、保管不当损失约15%。

60 我国情况: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有 1648 种,其中害虫 838 种、病害 742 种、农田鼠害 22 种。80 年代,我国平均每年每平方公里发生农作物病虫草鼠害 1.87 亿次。
每年可造成粮食损失 15% 左右、棉花 20—25%、果品蔬菜 25% 以上。 90 年代以来,我国的病虫害又进入了一个高发期,全国年平均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扩大到每平方公里 2.63 亿次,比 80 年代增加 26%。1989—1992 年在大面积防治条件下,仍年均损失粮食 1175 万吨、棉花 31.5 万吨. 使用农药带来的收益大体上为农药费用的4倍。

61 第二节 农药与植物保护 2.1 植物保护的基本方法 防是阻止有害生物与植物的接触和侵害。
2.1 植物保护的基本方法 一般来说,控制有害生物对植物的危害有两类方式,即防和治。 防是阻止有害生物与植物的接触和侵害。 治则是指有害生物发生流行达到经济危害水平时,采取措施阻止有害生物的危害或减轻危害造成的损失。

62 植物保护的基本方法 植物检疫 农业防治 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 遗传工程防治

63 植物检疫 对调出或调进的种子、苗木及农副产品进行严格的检验,杜绝法定的检疫对象传出或传入。 ——防患于未然 针对危险性有害生物(有毒有害、防治控制) 重要性 植物检疫可阻止局部危害的有害生物的地区间传播和蔓延 植物检疫可阻止危险性有害生物入境,并维护国家在农产品贸易中的利益 植物检疫可维护人类的环境利益和生命安全

64 农业防治 利用农业耕作、栽培技术,培育抗病虫良种,合理作物布局、轮作倒茬,巧妙施肥、灌水等农事措施来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基础措施 优点:不需要过多的额外投入,且易与其他措施相配套。 局限性:①农业防治必须服从丰产要求,不能单独从有害生物防治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②农业防治措施往往在控制一些病虫害的同时,引发另外一些病虫害; ③农业防治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且多为预防性措施,在病虫害已经大发生时,防治效果不大。

65 2.1.3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生物(如捕食性及寄生性昆虫、螨类等动物,线虫、病原菌、病毒及其它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直接或间接地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的方法。 原理: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为地增加有益生物的种群数量,从而取得控制有害生物的效果。传统狭义:主要是利用有益生物活体进行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广义:直接利用生物活体防治有害生物,及利用生物产物,以致将生物产物进行分子改造,进行工厂化合成,用来防治有害生物。 途径:保护有益生物、引进有益生物、人工繁殖与释放有益生物以及生物产物的开发利用等四个方面。

66 2.1.3 生物防治 优点: ①生防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影响小; ②利用活体生物防治,对有害生物可以达到长期控制的目的,且不易产生抗性问题; ③生防的自然资源丰富,易于开发。 此外,生防成本相对较低。

67 局限性: 2.1.3 生物防治 ①效果慢,有害生物大发生时无法及时控制; ②受气候和地域生态环境的限制,防效不稳定;
③目前可用于大批量使用的有益生物种类少,通过生防达到有效控制的有害生物数量仍有限; ④生防通常只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一定的危害水平,对于一些防治要求高的有害生物,较难实施种群整体治理。

68 应用热、冷、光、电、微波、超声波、辐射、机械等方法、手段来控制农作物病虫草害。
2.1.4 物理防治 应用热、冷、光、电、微波、超声波、辐射、机械等方法、手段来控制农作物病虫草害。 常用方法:人工和简单机械捕杀、温度控制、诱杀、阻隔分离、气调法、微波辐射等。 (1)人工机械防治: 人工机械防治就是利用人工和简单机械,通过汰选或捕杀防治有害生物的一类措施。 (2)诱杀法: 诱杀法主要是利用动物的趋性,配合一定的物理装置、化学毒剂或人工处理来防治害虫和害鼠的一类方法,通常包括灯光诱杀(light trap) 、食饵诱杀(bait trap) 、潜所诱杀(hidden trap) 。 (3)温控法: 利用高温或低温来控制或杀死有害生物的一类物理防治技术。

69 2.1.4 物理防治 (4)阻隔法:根据有害生物的侵染和扩散行为,设置物理性障碍,阻止有害生物的危害或扩散的措施。
(5)气调法:主要是降低氧气或增加二氧化碳、氮气的浓度。 常用:塑料薄膜帐气调、硅窗气调、催化燃烧降氧气调和充氮气降氧气调。 (6)辐射法: 辐射法是利用电波、γ射线、X射线、红外线、紫外线、激光、超声波等电磁辐射进行有害生物防治的物理防治技术,包括直接杀灭和辐射不育。 物理防治见效快,常可把害虫消灭在盛发期前,也可作为害虫大量发生时的一种应急措施。但较费工,效率较低,一般作为一种辅助防治措施。

70 2.1.5 化学防治 即化学保护——Crop Protection with Chemicals,或Chemical Control。使用化学农药,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有害生物(Pest)为害农作物及其产品的方法。

71 农药与农业有害生物 植物 (作物) 植物保护剂 牲畜 昆虫 病原微生物 鼠类 人类 有害动物 杂草 生长调节剂 取食 食物 饲料 致病 取食
竞争日光 竞争养料 生长调节剂 植物保护剂

72 2.1.6 遗传工程防治 利用遗传工程的方法,即基因控制或基因表达,或基因转换等方法,培育具有抗害性的作物品种。如抗虫棉、转BT基因玉米等。 以上所介绍的几种防治方法各具特色、各有利弊,因此应扬长避短,进行害物综合防治,或害物综合治理(IPM),防害于未然,防害于初发或使其不发。

73 2.2 害物防治及其策略 2.2.1 古代“修德减灾”防治策略 “修德减灾”可以说是当时的主导防治策略.
  “修德减灾”可以说是当时的主导防治策略.  2.2.2 近代以消灭为主的防治对策 以化学防治为主的彻底消灭有害生物为主的防治对策。如中国1958年提出的植物保护方针就是“全面防治,土洋结合,全面消灭,重点肃清”。

74 2.2 害物防治及其策略 2.2.3 现代的综合防治策略 1962年R.Carson出版《寂静的春天》--------对化学防治的反思。
1967年提出有害生物综合防治(Integrated Pest Control, IPC)的概念: “害虫综合防治是一套害虫治理系统,这个系统考虑到害虫的种群动态及其有关环境,利用所有适当的方法与技术以尽可能相互配合的方式,以维持害虫种群达到这样一个水平,即低于引起经济危害的水平”。 这个定义强调两点:即(1)用经济危害阈限来决定是否有防治的必要;(2)着眼于整个的生态环境。

75 1972年美国提出 “害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 。
2.2.3 现代的综合防治策略 1972年美国提出 “害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 。 IPM和IPC名称不同,但含义基本相似。 IPM的三个主要观点:生态学、经济学、环境保护学 其基本的概念和要求可归纳为三点:(1)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全面考虑生态平衡及社会安全,经济利益及防治效果,提出最合理及有益的治理措施;(2)不着重害虫消灭,而着重于害虫数量调节,达到不造成经济为害的地步。因此在防治方法中,强调自然调节因素的利用,留下一部分害虫可能对自然平衡反而有利;(3)各种防治方法的协调,但尽量采用非化学的防治法,化学防治法除非达到经济阈限时,一般不用 中国在1975年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确定为中国的植物保护方针。

76 全部种群治理(Total Population Management,TPM)
2.2.3 现代的综合防治策略 全部种群治理(Total Population Management,TPM) 大面积种群治理(Areawide Population Management,APM) TPM的内函是将大面积范围内的某一害虫种群彻底消灭 TPM IPM 彻底消灭害虫—消灭哲学 保留部分害虫—容忍哲学 主要针对人、畜害虫 主要针对农、林害虫 以杀虫剂(包括不育刹)为主要手段 尽量不使用杀虫剂 不反对生防,但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强调自然防治,重视生防 长远经济利益,追求一劳永逸 着眼于短期的经济利益 着重于灭虫技术的发展 着重于生态学原则

77 2.2.3 现代的综合防治策略 APM的倡导者Ridgway和Loyd认为IPM和TPM之间的共同点很多,应当合并。 APM的总目标是要把害虫控制在危害之前,农田之外,将虫口远远地压低在经济为害允许水平之下,避免大田防治。 和TPM相比,APM的投资费用技术要求要低得多,而且可以保存现有的生态系统;和IPM相比,因为IPM仍有一个相当高的可容许的经济损失,所以APM的产品损失就少一些,因它使害虫数量压得很低。

78 2.3 农药使用的利与弊 2.3.1 优点 ①高效 ②速效 指的是活性高、用量少。 40年代:约1.5kg/ha;50年代:1kg/ha
对于防治一些暴发性、恶性病虫害(如蝗虫、粘虫等)及因其它防治方法失控情况下的防治尤为重要。

79 2.3 农药使用的利与弊 2.3.1 优点 ③方便 ④适应性广 机动灵活,可于多种场合任意使用,又可因剂型、机械等条件的配合而广泛应用。
大多数农药品种的施用无地域及生物种群的限制。

80 省工、省钱、省时间、防治及时。一般情况下:投资1元可收入2.89-29元。经济效益为成本的6倍以上
⑤经济效益显著 省工、省钱、省时间、防治及时。一般情况下:投资1元可收入 元。经济效益为成本的6倍以上 农业生产中各项措施所占的比例 农药在各种作物的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例 水稻 5.6% 柑橘 9.1% 蔬菜 5.5% 苹果 7.1% 农药 6-7% 机械 22% 肥料 9%

81 增产 节省劳力 日本: 未用除草剂,每亩(折算)需除草工时为330小时 使用除草剂,每亩(折算)仅为28.8小时 美国(杀线虫剂) 甜菜
175% 大豆 91% 菲律宾(除草剂) 水稻 50% 巴基斯坦(杀虫剂) 苹果 7.1% 节省劳力 日本: 未用除草剂,每亩(折算)需除草工时为330小时 使用除草剂,每亩(折算)仅为28.8小时

82 此外,农药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产量及质量容易得到保证;品种及剂型繁多,可供选择的余地很大。
其他方面的效益 A.FAO统计,DDT( )防治疟蚊,5000万人; B.关于农药致癌,Duniels提醒“自20世纪以来,农药用 量大量增加,但人类预期寿命也继续延长。 此外,农药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产量及质量容易得到保证;品种及剂型繁多,可供选择的余地很大。

83 ①可对人畜等非靶标生物及植物产生直接毒害和药害
2.3.2 缺点 ①可对人畜等非靶标生物及植物产生直接毒害和药害 不合理操作及使用不当所产生的后果!! ②引起环境污染,间接地危及人类的健康。残留(R) ③杀伤天敌引起害虫再猖獗(R)发生及次要害虫上升危害 ④害(虫)物抗药性(R)的产生

84 <1% 农业有害生物 10% 靶标作物 农药 无害分解物 90% 大气 水体 土壤 在收获物上的残留 非靶标作物: 后茬作物 周边作物
使用 10% 靶标作物 农药 无害分解物 90% 大气 水体 土壤 在收获物上的残留 非靶标作物: 后茬作物 周边作物 非靶标生物: 鱼、虾等水生生物 鸟禽等野生生物 益虫 微生物 人、畜

85 正确认识农药的弊病 人畜急性中毒问题

86 残毒问题:残留 中毒,残毒;属性 污染问题 致癌问题:风险评估!

87 不同对象对致癌原因的认识问题 家庭主妇认为/% 癌症专家认为/% 食品添加剂 43.5 1 农药 24 吸烟 11.5 30 大气污染、公害
吸烟 11.5 30 大气污染、公害 9 2 锅巴 4 病毒 10 通常食物 35 性生活、生育 7 职业 3 放射线、紫外线 医药品 工业产品

88 第二节 农药与植物保护 2.4 化学防治的作用和地位 早在30年代, “综合防治——取长补短,相互配合”
2.4 化学防治的作用和地位 早在30年代, “综合防治——取长补短,相互配合” 40年代,二战后DDT等有机农药的卓越防效,陷入“农药万能论”的境地 DDT、BHC、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 2,4-D 农业追求所谓有害生物净化(“sterilized” of pests),当时陷入了一种“假安全”的误区 导致了Rachel Carson(1962)Silent Spring 的出版——公众对使用农药的信心受到了动摇。

89 Rachel Carson(1907~1964)

90

91 当肮脏、有害的物质进入洁净的水中,水污染就发生了。水污染最大的特点是污染物会在水体中迅速扩散,很小体积的浓缩污染物,会使大面积水体顷刻间全面污染,鱼虾死亡,使人和其它生物依赖的水源立刻失去利用价值。   地球上的水污染主要是人类在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中向水体排放了大量有害物质引起的。(见图1)   工业对水的污染源主要有:  1) 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  2) 矿山污水;  3)把固体工业垃圾堆放在水边。   农业对水的污染源主要有:  1)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见图2)(见图3)  2) 养殖场排放的畜禽污水;  3) 水土流失。     生活对水的污染源主要有:  1)把生活垃圾倒在水边; (见图4)  2)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  3) 把餐饮泔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水体中;4) 车油泄漏和在河边洗车

92 2 农药与植物保护 2.4 化学防治的作用和地位 60年代,化学防治的三个主要缺点(3R)已引起关注
2.4 化学防治的作用和地位 60年代,化学防治的三个主要缺点(3R)已引起关注 196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 “IPC” 1972年美国正式提出 “IPM” 各种防治方法的协调,但尽量采用非化学的防治法,化学防治法除非达到经济阈限时,一般不用。 由此可见,化学防治在IPM中的地位是不高的。

93 2.4 化学防治的作用和地位 第一位是自然控制 第二位是具辅助条件的自然控制 第三位是化学防治:应急的措施。
——化学防治是一种尽可能不用的方法,在IPM中地位是很低的。

94 注意!! 虽然在理论上把“化学防治”排在第三地位,但在关键时候或重要环节,合理的化学防治还是可给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挽回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化学防治的地位与其在IPM中的作用不能混为一谈. 在目前及今后一段可以予见的时间内,化学防治在IPM中仍起主导作用。

95 农药可以完全不用吗? 农药——不希望的外源物 其他措施如何?

96 如果没有农药? 贫穷国家 发达国家 如果没有农药发达国家3~5%的农业人口能够支撑95%的非农业人口食物供给吗?

97 农药禁止使用 社会不稳定性 增加 世界饥荒 畜产品降低50% 食物生产下降 食品价格上升 失去132,000个 就业机会 玉米、小麦、大豆
出口下降27% 社会不稳定性 增加 世界饥荒 畜产品降低50% 玉米、小麦、大豆 下降73% 食物生产下降 食品价格上升 农药禁止使用 开垦荒地弥补 单产下降引起的 粮食共给不足 失去132,000个 就业机会 野生生物生境缩小 Knutson, R.D., C. R. Taylor, J.B. Penson, & E.G. Smith Economic impacts of reduced chemical use. College Station, TX: Knutson & Associates

98 杀菌剂禁用 农产品中比农药 更毒的天然毒素 量增加 人类健康威胁 水果、蔬菜 摄入量减少 水果产量降低32% 蔬菜降低21% 花生降低68%
玉米和小麦降低6% 杀菌剂禁用 人类健康威胁 心血管病、癌症增加 水果、蔬菜 摄入量减少 食品价格增加13% 4%的农业人口失业 GRC Economics The value of fungicides to the availability of a healthy and affordable food supply. Washington, DC

99 农药产量(制剂) (Agrochemical Service)

100 化学农药 -仍然是农业生产中的必需品 我国化学防治面积每年约40亿亩次,施用农药近60万吨(折百)。 2005年我国农药产量已经超过100万吨(折百),居世界第二位。

101 据估计人类在与有害生物的斗争中,农药起到了70~80%的作用。

102 197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N.E.Borlang说:“我们优先要考虑的是吃饱并保持健康,为此必须有农药,没有农药,全世界一半人口将挨饿”。

103 农药的使用风险一直在持续降低 高效:药剂的使用剂量明显降低 选择性: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明显降低
特殊分子靶标的发现利用:如昆虫的几丁质合成抑制剂 抗药性治理:如以抗药性基因为依据的药剂使用空间和时间的组合

104 因此,不可能完全取代,农业生产仍然需要化学防治。
根据高效、安全、经济、简便的原则,探索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的理论以及新方法、新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农药的作用,而将其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就是农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105 第三节 农药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3.1 农药的发展历史 农药的演变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天然产物利用时代 约19世纪50年代以前
无机合成农药时代 约自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 有机合成农药时代 自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

106 3.1 农药的发展历史 3.1.1 天然产物利用时代 (约19世纪50年代以前)   经验主义发展时期,或曰第一代农药。 主要利用矿物和植物性物质,且主要靠经验来使用、靠直觉来发现为其特点。 如硫磺、石灰、砒霜(信石、白砒、As2O3)、雄黄(As2S2)、雌黄(As2S3)等,鱼藤、除虫菊、烟草等植物性农药。巴黎绿(醋酸铜·亚砷酸铜)、亚砷酸铜。

107

108 古罗马燃烧硫磺控制害虫,盐水控制杂草 在17世纪初, 蜂蜜和砒霜混合控制蚂蚁 19世纪末,美国农场用巴黎氯 (Paris green)、砷酸钙、硫酸烟碱、硫磺控制农作物害虫-结果不是令人满意

109 《周礼》:莽草(毒八角)、牡菊(野菊)、嘉草(襄荷)撒粉或烟熏驱虫;
《神农本草经》:藜芦、牛扁治癣疥和芫花治虫; 《齐民要术》:松针、艾蒿防仓库害虫; 《洛阳牡丹记》(欧阳修):硫磺治花虫; 《农桑经》(蒲松龄):亚砷酸作毒饵防鼠;

110 农药的商品化始于欧洲,其标志是三大杀虫植物除虫菊、鱼藤和烟草作为世界性商品开始在市场销售。
1690年,烟草提取液及烟草粉开始在欧州作为商品杀虫剂; 1761年,硫酸铜被用来防治谷物腥黑穗病,最早的叶面杀菌剂也是硫磺和铜的的悬浮液; 1763年,法国新闻报道推荐用烟草和石灰粉防治蚜虫,但存在严重的缺点,对任何动物高毒,残效短; 13世纪Maco Polo把除虫菊从中国带往欧洲, 180O年Jimtikoff发现高加索部族用除虫菊花粉灭虱蚤,于1828年将其加工成杀虫粉剂出售 1848年Oxley开始商品化制造鱼藤根粉剂。 18世纪中叶,美国用巴黎绿(醋酸铜·亚砷酸铜)、亚砷酸铜来防治马铃薯瓢甲; 1880年,石灰—硫磺在加州用于防治介壳虫; 1883年,Millardet发现了Bordeanx液(硫酸铜:氧化钙:水=3:1:100) 农药的商品化始于欧洲,其标志是三大杀虫植物除虫菊、鱼藤和烟草作为世界性商品开始在市场销售。

111

112 鱼藤

113 烟 草

114 3.1.2 无机农药时代 (约为1850年~1945年左右) 无机农约:包括氟、砷、硫、铜、汞、锌等元素的化合物。其中杀虫剂多为胃毒剂,杀菌剂为保护剂,除草剂是灭生性的,杀鼠剂属剧毒药物。 1851年法国人M.Grison(石硫合剂,葡萄霜霉病); 1885年后波尔多液大规模地用作保护性杀菌剂——直到目前仍在广泛使用。 巴黎绿(亚砷酸铜和醋酸铜形成的络盐)、砷酸钙、砷酸铅。无机除草剂,主要有亚砷酸盐、砷酸盐等

115 3.1 农药的发展历史 3.1.3 有机合成农药时代 (自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 有机合成农药时代又可大致分为两个发展时期,即前期(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和近期(60年代末至今)。 (1)有机合成农药前期 特点:农药药效高,经济效益。 农药研究开发的目标:追求高活性、广谱性、持效性;对生态及环境的影响未予以重视;在管理方面则重于对质量和药效的监督。 杀虫剂:有机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三类神经毒剂。

116 3.1 农药的发展历史 3.1.3 有机合成农药时代 ①有机氯杀虫剂 滴滴涕:1874年,瑞士,Zeidler合成了DDT
1939年,Muller发现DDT杀虫活性。 六六六: 1825年合成,1942年发现其杀虫活性。 1945年后毒杀芬、氯丹、狄氏剂等进入市场。

117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48
Paul Müller(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48

118 3.1 农药的发展历史 3.1.3 有机合成农药时代 ②有机磷杀虫剂 G.Schrader是有机磷杀虫剂的创始人
特普(1943,第一个商品化有机磷品种),对硫磷(1944),马拉硫磷(1950),其后敌百虫、敌敌畏、乐果、内吸磷、久效磷、甲拌磷等问世。

119 3.1 农药的发展历史 3.1.3 有机合成农药时代 ③氨基甲酸酯
最早发现有杀虫活性的氨基甲酸酯是1951年瑞士嘉基公司H.Gysin而合成的地麦威(Dimetan),而第一个大面积实用化的品种却是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1953年合成1956年开发的甲萘威(西维因)。此后开发出速灭威、仲丁威、克百威、灭多威、抗蚜威、涕灭威等众多的杀虫剂。 此外,这一时期还开发了专用杀螨剂三氯杀螨醇、三氯杀螨砜等;开发了沙蚕毒素类杀虫剂杀螟丹。

120 3.1 农药的发展历史 3.1.3 有机合成农药时代 杀菌剂:40年代叶面保护剂及拌种剂,如福美铁、代森锌、五氯硝基苯、六氯苯、克菌丹、敌菌丹以及广谱杀菌剂百菌清,有机磷杀菌剂稻瘟净。60年代末期出现内吸杀菌剂,如萎锈灵、苯菌灵、硫菌灵、乙菌定以及农用抗生素如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灭瘟素等。 除草剂:最早是激素型除草剂。1944年P.C.Marth报道2,4-D,之后是2甲4氯;1955年三嗪类的除草活性,开发了西玛津。接着开发了脲类(如灭草猛)、酰胺类(如敌稗)、二苯醚类(如除草醚)等。

121 3.1 农药的发展历史 3.1.3 有机合成农药时代 (2)近代有机农药时期
特点:继续向高效、超高效化发展;重视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强化对农药的管理。 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丙烯菊酯,氯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甲氰菊酯,联苯菊酯,三氟氯氰菊酯,醚菊酯,氯醚菊酯) 非杀生性药剂:昆虫信息素、昆虫激素、昆虫生长调节剂、几丁质合成抑制剂

122 3.1 农药的发展历史 3.1.3 有机合成农药时代 (2)近代有机农药时期 杀菌剂:麦角甾醇抑制剂类(吗啉,派嗪,咪唑,三唑,吡啶,嘧啶)
除草剂:高效、超高效,且对作物安全、持效期适中品种的开发。(磺酰脲类除草剂)(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

123 3.2 第二代农药(即现今所应用的)的发展情况 3.2.1 从农药销售情况来看,仍是呈增长趋势 1975年仅为55亿美元(世界农药销售额)
1985年,159亿美元; 年达174亿美元 1990年 200亿美元: 除草剂 86亿(43%) 杀虫剂 61亿(31%) 杀菌剂 41亿(20%) 植生 12亿(6%) 1998年 312.3亿美元 2000年278.30亿美元 除草剂 50.8% 亿美元;杀虫剂 25.5% 71亿美元 杀菌剂 20.2% 56.2亿美元;其他3.5% 9.7亿美元。 2004年363.04亿美元

124 化学农药增长情况 期间 %(年平均实际增长) %(年平均名义增长) 1960-1969 10.2 12.3
期间 %(年平均实际增长) %(年平均名义增长)

125 2006年世界农药市场 (Wood Mackenzie公司)
2001年销售额 2006年销售额 年增长率(%) 除草剂 128.85 134.22 0.8 杀虫剂 75.59 76.11 0.1 杀菌剂 53.06 59.27 2.2 其它 13.54 13.32 -0.3 合计 271.04 282.92 0.9

126 3.2 第三代农药(即现今所应用的)的发展情况 3.2.1 从农药销售情况来看,仍是呈增长趋势: 从以上简单数据可以看出:
①世界农药销售额仍是明显的上涨趋势。 ②对除草剂的量越来越高,为各类农药之首,杀虫剂的 用量减少。 ③杀菌剂虽有发展,但速度不快。 总的来说,农药的作用是越来越重要,其在确保作物丰产及在IPM中的地位仍为关键而又重要。

127 3.2 第三代农药(即现今所应用的)的发展情况 3.2.2 农药的加工剂型及技术发展迅速,缓解了IPM对农药严格要求及农药发展较慢的矛盾。
剂型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不同的剂型便可克服包括农药本身性能限制在内的诸多矛盾。 在美国,一种农药品种所配套的剂型平均为15左右,(而我国仅为3-5个)。近些年来,针对农药使用后的几种主要副作用,在生产、使用中,WP,EC的用量增多,代替了以前大量使用的粉剂。另外,近年来,又有用悬浮剂代替WP的趋势;与静电喷雾器相配套的静电喷雾剂,可大大提高靶标命中率,和减少损失和污染。

128 3.2 第三代农药(即现今所应用的)的发展情况 3.2.3 对农药本身性能的要求方面,从概念方面的进展 高效、广谱
一高三低(高效、低毒、低残毒、低价钱) 高效、安全、使用价值低。(现状) 农药研究趋势:高选择性,环境安全性和用量低为中心点。 从以上的观点可以看出,人们对农药本性要求的进步是和害物防治理论和实践的进度,进展和发展分不开的,也可以说明,“弯路”是可以走的,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认识的程度、深浅、和快慢的问题及“改进”的问题。

129 3.2 第三代农药(即现今所应用的)的发展情况 3.2.4 从害物防治理论的发展来谈有机合成农药(第三代)的作用、地位和进展。
早期TPC IPC IPM 可持续治理 利用植物、昆虫的关系来调节,控制害虫种群(化学生态学) 化学生态控制:利用生物界生态学相互关系中的各种化学品-化学信息素(Semiochemicale)或生态化学品(ecochomicali)或非致死作用的植物次生物质-“心理控制剂”(psychomanipulants) 另外,人为的调整“植物-昆虫(害物)-环境”间的关系来控制害物(害虫种群)也是未来植物保护科学的发展领域。如利用诱导出植物抗逆基因而产生出的抗逆物质或抗逆性生长代谢,或应用抗逆物质的诱导因子(IF)或IF的IF

130 第四节 农药的研究领域 4.1 农药合成 4.2 农药剂型加工及应用技术
以有机合成化学的理论和新技术方法,研究合成具有各种生理活性的化合物,再通过各项生物测定筛选出有开发前景的有效化合物。对可能实用化生产的化合物还要研究其最佳合成路线,进行中间试验,为正式生产提供数据。 4.2 农药剂型加工及应用技术 农药的各种剂型和制剂,是农药商品销售、流通和使用的主要形式。剂型加工主要是应用物理化学原理,研究各种助剂的作用和性能,采取适当加工方法,以求改进原药的理化性状、贮藏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并能适应各种应用技术对分散体系的要求,达到发挥有效成分最大效果的目的。剂型要与施药方法相适应。

131 4.3 农药分析和残留 应用化学定性、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农药成分及理化性状进行分析以检定农药质量或研究农药在动植体内的残留及环境中的行为。 4.4 生物测定和药效试验 农药的生物活性通常由供试验物对其产生的特定生理反应来判定。传统方法一般是观察供试生物死亡、生长发育受抑制或发病程度等与剂量的关系,以确定生物活性的性质和大小。 药效试验是鉴定农药在田间实际使用条件下的综合效果。

132 4.5 农药毒性和毒理 以生物体为对象,研究农药对哺乳动物的毒性和对防治对象的作用机制。目的主要是为了使用时的安全和为研究制高效低毒新品种提供线索。 4.6 农药环境毒理 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农药施用后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和归趋;二是残留农药及代谢物在转移变化过程中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群体影响。 另外,从农药的生产、运输、贮存及应用角度出发,国家通过制立各类法规、由政府部门对农药进行全面管理,因而农药管理也是农药工作者应涉及的内容。

133 第五节 我国的农药与农药工业 5.1 基本情况 目前全国有农药厂家2200多个,生产杀虫、杀菌、除草、杀鼠剂等400多个品种、7000多个产(商)品,年产原药100万吨左右(国内消费28万吨左右),可加工制剂200多万吨。全国每年使用农药防治农、林、牧业病、虫、草、鼠等30亿亩次,挽回粮食损失250多亿公斤。

134 中国农药发展史大致可分为下述几个阶段: (1) 零星生产使时期(1949年以前)。砷酸铅、砷酸钙、硫酸铜、硫磺及烟草、除虫菊和鱼藤的提取物等。 (2)创建时期(1949~1960)。兴建了一批生产有机氯及有机磷杀虫剂为主的农药厂。 农药剂型:粉剂、可湿性粉剂及乳油。 (3) 巩固发展时期(1960~1983)。乐果、马拉硫磷、杀螟硫磷及甲萘威等低毒杀虫剂;敌鼠钠、杀鼠灵、毒鼠磷等抗凝血杀鼠剂;“杀虫脒”、“西维因”、“托布津”、“多菌灵”等;抗菌素402、福美胂、稻瘟净等杀菌剂;多菌灵、井冈霉素;敌稗、除草醚、草甘膦、绿麦隆及西玛津等相继投产。1973年合成了保幼激素。1975年合成了拟除虫菊酯——苄呋菊酯。 农药剂型:颗粒剂、胶悬剂、可溶性粉剂、胶囊剂等剂型。

135 (4) 调整品种结构、蓬勃发展时期(1983~)。发展安全、高效的新农药。从1983年起停止生产六六六和滴滴涕,集中力量投产高效低残留品种(OP杀虫剂甲基异柳磷、氧化乐果、喹硫磷,Carb类杀虫剂克百威,Pyre类杀虫剂氰戊菊酯等。 三唑酮、磷化铝、乐果等产品以及氯氰菊酯差向异构定向转位技术等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常年出口乐果、磷化铝、甲胺磷、乙酰甲胺磷、多菌灵、草甘膦、氯化苦、林丹、甲基对硫磷等20多个品种约2~3万吨。

136 第五节 我国的农药与农药工业 5.2 现状分析 5.2.1 农药产量稳步上升、品种结构趋于合理 我国农药产量呈稳步上升趋势。从1992年开始,总产量超过了原苏联,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1998为38.2万吨,2005年突破100万吨,农药品种也不断增加,目前正式生产的有400多种,产品约7000多个,制剂230万吨,其中杀虫剂占46%,杀菌剂占26%,除草剂及生长调节剂约占24%。

137 第五节 我国的农药与农药工业 5.2 现状分析 5.2.1 农药产量稳步上升、品种结构趋于合理

138 5.2.2 农药加工剂型单一、陈旧 我国的农药制剂目前仍以乳油、可湿性粉和粉剂为主体剂型,占制剂总数的71.5%。另外我国农药原药与制剂种类的比例远低于农药工业先进的国家。如美国为1:36,日本为1:30,而我国仅为1:2.5,包括混剂在内也仅为1:5.76。 5.2.3 科研投入少,研究和生产严重脱节 我国每年用于新农药开发的费用仅约占农药总产值的0.14%,而国外大多数集团公司投入的科研费用约占总销售额9~11%。 重复研究、多头转化现象时有发生。

139 5.2.4 农药科研以仿制为主 我国在农药科研方面仍是以仿制为主。投产的200多个农药品种基本上都是仿制国外的,仅有少数几个品种是由国内创制或部分创制,所占比例不超过2% 。 创制品种:杀虫双,叶青双,克草胺,抗菌剂401、402等。 半仿半创的品种:杀虫双、杀虫单;单甲脒、杀螨脒; 多菌灵;春雷霉素、井冈霉素。 生物性农药制剂的创制成效突出:鲁保一号,武夷霉素、金核霉素、农抗120、多效霉素,浏阳霉素等。

140 5.2.5 生物农药发展迅速,但多为“民间”行为 我国是生物农药生产和使用的大国。1999年底,生物农药品种达70多种,生产企业近200家,产量接近10万吨制剂,约占总产量的10%,使用面积约4亿亩次。 植物农药:烟碱、苦参碱、楝素、茴蒿素和茶皂素等16种植物农药,生产厂家达46家。 目前,尚无专门从事生物农药研究和开发的大型国家级科研单位,对生物农药的研究多为“民间”行为。

141 中国市场:化学农药在“唱主角”,其中杀虫剂约占50%,而高毒品种占有较大的比例;除草剂占20%左右。
5.2.6 加入WTO,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市场:化学农药在“唱主角”,其中杀虫剂约占50%,而高毒品种占有较大的比例;除草剂占20%左右。 发达国家杀虫剂仅约占30%,且大多数高毒杀虫剂都被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除草剂占50%左右。 另外,农药品种老化,剂型老化,生产质量普遍不高,农药开发以仿制为主,农药企业小而分散,农药经营中政府行为的过多参与等弊端。 生产厂家多,但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只占总数的17%,而年销售额在500万以上30%。15家最大农药企业的市场份额仅占25%左右,而世界上前8家农化集团销售额已占到全球农药市场的80%以上。

142 存在问题 (1) 结构不合理; (2) 质量差、水平低; (3) 企业产品单一; (4) 布局不合理; (5) 重复投产:粉锈宁(34家),1992年就下马22家; (6) 创新的新农药基本上无; (7) 生产厂家多,但生产规模普遍较小

143 第六节 农药的发展方向及未来的农药 生物合理农药(Biorational Pesticides),理想的环境化合物(Ideal Environmental Chemical),环境和谐农药(Environment Acceptable Pesticides or Environment-friendly Pesticides)。生物调节剂(Bioregulators)等。 理想的农药应符合:对害物高效,但发挥一段时间的作用后能很快分解失效,而且分解产物对环境也是安全的;要有较高的选择性,即对人畜、对害物天敌、对鱼贝水产,对鸟类等非靶标生物也是安全的。

144 第六节 农药的发展方向及未来的农药 从农药的生产、加工、管理及销售等方面,人们更注重于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减轻或消除农药的公害。 立法 安全评价

145 第六节 农药的发展方向及未来的农药 6.1 发展方向----高效、安全、经济、便利 6.1.1 高效 主要指要研究和开发作用靶标、作用方式比较特殊,生物活性很高,单位面积施用量很低的农药种类和品种。 高效:以有效成份计算  40年代:约1.5kg/ha  50年代:1kg/ha  60年代:0.5-1kg/ha  70年代:< 0.5kg/ha  80年代:7.5-15g/ha

146 第六节 农药的发展方向及未来的农药 6.1 发展方向----高效、安全、经济、便利 6.1.2 安全 ①要求农药的有效成分毒性低,对人、畜、有益生物、生态环境具有高度的选择安全性; ②要改进施药技术,尽量减少药剂施用时与人、畜、非靶标生物、环境的接触,使药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防治和保护作用。

147 第六节 农药的发展方向及未来的农药 6.1 发展方向----高效、安全、经济、便利 6.1.3 经济 在考虑防效的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效益,要从最佳收益区域内选择农药使用品种、剂量、时间和方法,以达到增产、增收、投资少、收益多的目的。

148 第六节 农药的发展方向及未来的农药 6.1 发展方向----高效、安全、经济、便利 便利 以方便使用、易发挥药效为目标,发展新剂型,新的施药方法和技术。

149 第六节 农药的发展方向及未来的农药 6.2 农药的研究热点 6.2.1 基因工程产品进入实用化 通过转基因技术控制有害生物的途径:植物的转基因抗有害生物策略、害物的转基因遗传防治策略和天敌的转基因增效策略。 目前约有90种转基因植物产品已商业化生产应用,其中大部分与病虫草害防治有关,如抗虫(玉米螟)玉米、抗虫(棉铃虫、红铃虫)棉花、抗虫(甲虫)马铃薯、抗病毒的西葫芦和番木瓜,抗除草剂(草甘膦、草铵磷、溴苯腈、磺酰脲、咪唑啉酮)的玉米、大豆、棉花、油菜、亚麻等

150 第六节 农药的发展方向及未来的农药 6.2 农药的研究热点 6.2.2 天然产物的研究Research on Natural Products 杀虫剂,其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源于动物(主要是昆虫)、源于微生物(主要是真菌)、源于植物(主要是高等植物)的天然产物。 (1)源于动物的天然产物的研究 ①昆虫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 Methoprene(烯虫酯) 、哒嗪酮类化合物

151 第六节 农药的发展方向及未来的农药 6.2 农药的研究热点 6.2.2 天然产物的研究Research on Natural Products (1)源于动物的天然产物的研究 ②昆虫蜕皮激素及其类似物。 RH—5849(虫酰肼) ③昆虫信息素 ④昆虫毒素

152 第六节 农药的发展方向及未来的农药 6.2 农药的研究热点 6.2.2 天然产物的研究 (2)源于微生物的天然产物的研究 主要指由微生物(特别是真菌)代谢产生的杀虫活性物质,不包括微生物本身。 农用抗生素 (3)源于植物的天然产物的研究 印楝及其它楝科植物、苦皮藤及其它卫矛科植物、蕃荔枝与巴婆。

153 第六节 农药的发展方向及未来的农药 6.2 农药的研究热点 6.2.3 手性农药越来越普遍 6.2.4 含氟化合物在农药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含氟农药具选择性好、活性高、用量少、毒性低等特性 6.2.5 多种生物学和化学相结合的高新技术被广泛应用 组合化学(Combinational Chemistry)、生物合理设计(Biorational Design)、基因工程技术、高通量筛选技术、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omputer Aided Drug Design)等

154 生物合理设计(Biorational Design)
其理论基础是生物化学。就杀虫剂而言,其基础就是昆虫生物化。 第一步:研究目标昆虫的某一生化途径,该途径的末端产物对昆虫来说是生命悠关的,如果干扰了这一途径中的某一个环节,昆虫将死亡。 第二步:研究如何干扰上述的那个环节,即研究干扰的机制。昆虫的生化途径几乎都和许多酶系有关,如果抑制了某种酶,则这一生化途径就会中断,昆虫将死亡。 第三步:根据研究清楚的靶标,人为地设计这种酶的抑制剂,合成筛选出的杀虫剂就是生物合理设计的杀虫剂。

155 新型除草剂的研制已卓有成效(光合反应中心蛋白的立体结构、乙酰乳酸合成酶即ALS结构的阐明。
例: 发现新的作用靶标 生物合理设计 解析靶标蛋白的立体结构 创制新农药 明确药物和靶标作用的机制 锁(靶标) 钥匙(药物) 锁的结构清楚 有目的地配钥匙 新型除草剂的研制已卓有成效(光合反应中心蛋白的立体结构、乙酰乳酸合成酶即ALS结构的阐明。

156 第六节 农药的发展方向及未来的农药 6.2 农药的研究热点 6.2.6 新剂型的研发成为热点 为降低或消除农药的公害,农药剂型正朝着水性、粒状、缓释、多功能、省力化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一些高效、安全、经济、省力化的剂型正在兴起,并将部分或大部取代那些污染大的乳油、粉剂等剂型。

157


Download ppt "农 药 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