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課 教育、公民素養與終身學習.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課 教育、公民素養與終身學習."—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課 教育、公民素養與終身學習

2 課前引言 美國心理學家華特生(J. B. Watson, )曾說:「給我一打健康的孩子,不論他們祖先的智慧、品性、職業、和種族是什麼,在我的特別環境裡教養他們,我可以保證使他們成為任何專門人才醫師、律師、畫家、企業家、……,也可以使他們成為乞丐、盜賊……。」 教育有這麼大的功能嗎?教育與我們個人發展有什麼樣的關係?教育對公民社會的營造有何貢獻?我們可以透過哪些管道來接受教育?我們對教育應該抱持何種觀念與態度?

3 從國小一年級新生報到的那一天開始,至今,你已經在學校接受教育有十餘年的時間了,你是否曾經問過自己:「什麼是教育?」「人為什麼要受教育?」「教育對我的影響是什麼?」
一般人常常將教育與學校畫上等號,以為只要到學校上學,就是受教育。其實,教育的範圍很廣泛,並不侷限於學校的圍牆內;教育的管道很多元,只要有意願,處處是學校。處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代社會,為落實社會理想,教育的重要任務便在於培養公民素養,本課將特別對此做介紹。最後,在快速變遷的現代社會,終身學習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期待你讀完本課,能善用多元的教育管道與教育機會,為自己帶來源源不絕的內在財富!

4

5 一、教育的意義與功能 (一)教育的意義 1.說文解字:教是指「上所施,下所效也。」;而育則 是「養子使作善也 。」 2.中國傳統的「教育」觀念,指長者對於下一代有形、 無形的教導,其中又以品德的陶冶為要。 3.就教育的英文字義言,Education含有「引出」的意 思。即教育是以引導或啟發的方式,使我們的身心得 到發展。 4.廣義的教育是指一個人的成長歷程中,經由無固定的 場所、組織、時間與方式,接受具有正面或良善功能 與價值的教育內容。 5.狹義的教育則指有組織的、有計畫的、有一定形式的 教育設施與活動。 Shutterstock ©

6 一、教育的意義與功能 蘇格拉底 ──古代西方的哲人教育家
蘇格拉底喜歡採用「對話」(dialogue) 的方式啟迪學生。他常常提出問題(例如什麼是正義?法律能代表正義嗎?),但不提出解答。當對方提出回答後,他就針對對方的答案再提出詰問,指出對方答案的不足。透過這個來回的方式,去非而得是,以尋求事情的「真相」。蘇格拉底有許多學生,其中最知名者為柏拉圖。 Shutterstock ©

7 一、教育的意義與功能 (二)教育的功能 1.教育的社會功能 (1) 幫助個人社會化 (2) 促進社會流動 (3)導引社會變遷
(二)教育的功能 1.教育的社會功能 (1) 幫助個人社會化 (2) 促進社會流動 (3)導引社會變遷 教育是影響個人社會流動的主要因素之一。 2.教育的文化功能 (1)保存文化 (2)傳遞文化 (3)創新文化 透過教育達到傳遞文化的功能。 意念圖庫 ©

8 一、教育的意義與功能 3.教育的政治功能 (1)培養國民的國家意識 (2)培養政治領導人才 (3)增進個人民主意識 (4)維護世界和平
3.教育的政治功能 (1)培養國民的國家意識 (2)培養政治領導人才 (3)增進個人民主意識 (4)維護世界和平 透過教育歷程學習民主的價值與內涵,培養國民的民主政治意識。

9 一、教育的意義與功能 4.教育的經濟功能 (1)傳授經濟生活所需的知能 (2)帶動經濟成長 (3)適應經濟結構
4.教育的經濟功能 (1)傳授經濟生活所需的知能 (2)帶動經濟成長 (3)適應經濟結構 Dreamstime © 教育是維繫經濟制度的力量,藉由教育能培養經濟發展所需要的人力資源。

10 二、教育與個人發展 (一)教育與自我發展 1.教育與潛能開發 (1)人生來具有潛能,然有賴教育開發與引導,始有 發展的可能性。 (2)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賈德納(Howard Gardner)研究 發現,人類具有多元智慧(multiple ntelligence), 即語言語文、邏輯數學、身體動覺、音樂韻律、 視覺空間、自然探索、人際和內省等智慧。 (3)接受學校中的各科課程,其目的就是透過教育歷 程,增進自我瞭解,發展個人隱而未顯的潛能。 Shutterstock ©

11 二、教育與個人發展 2.教育與學習成長 教育就是以有組織、有計畫的設計環境,以使我 們獲得較多的和較有組織的經驗,以獲得學習與 成長。所以,教育就是學習成長的歷程。 3.教育與人格陶冶 (1)陶冶健全的人格是教育的首要目的。例如周代, 以鄉三物教萬民,陶冶其人格氣質;古希臘教育 則透過音樂、詩歌、戲劇、演說、科學及體育等 課程,使學生的身心達到真、善、美的境界。 (2)培養個人成熟的人格特質與高尚的道德品格,是 教育的重要目的。

12 二、教育與個人發展 4.教育與生活準備 (1)英國哲學家斯賓塞主張教育的目的在為完滿生活 做準備。 (2)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主張,也 就是要實施以學生生活經驗為中心的教育,即強 調知識必須實用於生活中。 (3) 1971年,美國教育部部長馬蘭提出生涯教育 (career education),主張教育的目的除知識外, 應該使學生兼備就業的技能,成為社會上具有生 產力的一員。

13 二、教育與個人發展 5.教育與社會適應 (1)人類出生時並無社會能力,應該接受教育,並參 與社會活動,塑造社會化人格,以培養個人適應 社會的能力 。 (2)我們在求學階段,除學習學校課程外,並應藉交 流與合作,參與社會活動,學習社會行為模式與 生活方式,以因應社會快速變遷 。

14 二、教育與個人發展 6.教育與自我實現 (1)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級論,自我實現是人類 的基本需求之一,同時也是最高境界的需求。 (2)自我實現指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身心各方面的 潛能獲得充分發展的歷程或心理狀態,一位自我 實現的人比較能接受自己、他人和自然環境,對 現實環境的認知能力也較佳,也較易於發展出良 好的人際關係,且較常經歷高峰經驗。 (3)教育就是配合個體發展的可能性,提供適宜的引 導與啟發的環境,協助個人瞭解自己,並逐漸確 立自我的理想與方向;努力超越自我,追求卓 越,以促成自我實現。

15 二、教育與個人發展 (二)學生的學校適應問題 學校適應是指學生們在學校生活中,對自己、對他人、對環境與對事物互動時,獲得和諧的狀態。 1.學校適應的評估面向評估學校適應是否良好,能從下列四個面向來觀察: (1)個人適應方面 良好的學校適應牽涉個人自我瞭解的能力。例如,具有正向的自我概念與價值觀,能確立個人的目標與價值觀。反之,對自己與環境抱持過度負面的想法,便可能產生適應不良的現象。

16 二、教育與個人發展 (2)情緒管理方面 如何有效因應負面情緒或學校生活的壓力,也是 評估學校適應是否良好的指標之一。 (3)人際關係方面 學校中師長同學所提供的社會支持力量,是影響 學校適應良好的因素之一。 (4)學習方面 學業壓力一直是青少年最困擾的問題,因此,學 習狀況常是評估學校適應的重要指標。

17 二、教育與個人發展 2.如何增進良好的學校適應 (1)增進正向的自我價值觀念 (2)培養情緒管理的能力 (3)學習社交技巧與人際關係 (4)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與習慣 學業上的挫折是造成學生在學校適應不良的來源之一。 Shutterstock ©

18 三、教育與公民素養 一個國家人民教育水準的高低,已經成為衡量國力的一項標準。所以我們可以說,教育是培養公民素養的重要條件。
(一)公民素養 美國學者帕翠克(John Patrick)等人的研究,認為公民素養包括: 1.公民知識: 公民知識的內容包括:瞭解民主的概念與原則、認 識不同政體的組織與功能、理解民主發展的歷史及 過程等。 2.公民認知技能與參與技能:

19 三、教育與公民素養 2.公民認知技能與參與技能: (1)公民認知技能是指公民能確認、描述、說明與評 估公民生活中各種事件與議題,並進一步採取立 場,為所持立場辯護。 (2)公民參與技能是指公民能以實際行動參與公共議 題。 (3)公民認知技能與參與技能是現代公民行使公民權 的工具。 3.公民德行: 公民德行是指能為社會大眾的整體利益而行動的一 種特質(disposition),是生活在民主社會中的現代 公民必須具備的特質。

20 三、教育與公民素養 (二)重視與加強培養公民素養 1.倫理道德 泛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所遵循的行為規範,其功能 在協助我們判斷生活關係中的是非善惡價值,以建 立行為判斷的準則。 2.民主法治 有尊重民主法治的公民,才有民主法治的社會。 (1)所謂民主指的是重視主權在民、多數決、責任政 治等特色的政治制度。 (2)法治包含四種內涵:(1)國家基本組織與作用由憲 法規定;(2)人民權利義務由法律規定;(3)政府行 使權力由法律規定;(4)依法行政,依法審判。

21 三、教育與公民素養 3.生活素質 (1)生活素質(quality of life)是指經濟社會中人民生活 的品質。 (2)提升高品質的生活素質,是具備公民素養的現代 公民共同的目標。 4.媒體識讀 「媒體識讀」教育在使個人透過學習歷程,培養自 主能力去分辨、選擇、評估媒體及其內容,進而透 過理性思考與對話,去影響、督促媒體改善內容。 Shutterstock ©

22 三、教育與公民素養 5.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係指國家採取各項教育途徑與措施,培養 國民具有國家意識,獲得參與公民生活的知識、德 行和技能,使國民成為國家與世界的良好公民。 6.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已成為世界各國關切的重要議題。因此, 建立正確的環境觀念,遵守改善與保護環境的行為 準則,是現代公民所應具備的公民素養之一。 建立正確的環境觀念,並採取行動改善與保護環境。 Datacraft ©

23 四、教育管道與終身學習 (一)多元的教育管道 1.家庭教育 (1)家庭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後最先接觸的環境,也 是我們初次接受教育的場所。 (2)家庭教育的內涵,不只是指父母對子女的教育, 概括而言,凡具有增進家人關係與家庭功能的各 種教育活動,皆稱為家庭教育。 2.學校教育 臺灣目前的學校教育管道多元,教育制度也亦趨完 備,針對特殊教育學生,學校教育亦提供特殊教育 的服務與措施 家庭教育法

24 四、教育管道與終身學習 3.社會教育 (1)社會教育是在正式的學校教育以外,以全體國民為施教對象的非正式教育活動。 (2)透過社會教育,我們能在接受學校教育之餘,隨時隨地把握多元的學習機會與資源,補充新知。 4.回流教育 (1)回流教育是指離開學校進入職場工作的成人,再次回到學校接受有組織的教育活動。 (2)回流教育是達成終身教育的重要策略,也應成為現代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25 四、教育管道與終身學習 (二)變遷的社會與終身教育 1.聯合國21紀教育委員會,於1996年指出「21世紀 是終身學習的世紀」。我國在1998年發表邁向學習 社會白皮書,亦在2002年制定終身學習法。 2.終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理念的興起與發展乃 受人類壽命延長、社會快速變遷、知識社會來臨、 經濟結構改變、科技進步與資訊社會等諸多因素的 影響。 3.終身教育係指個人在一生中持續進行有計畫、有組 織的學習活動。它涵蓋個人一生中所受各種教育的 總和,包括家庭、學校、社會等教育領域。

26 賈德納的多元智慧 賈德納(Howard Gardner)他將智慧視為一種身心潛能,但是這些智慧能力通常是不平均的,會隨人的天賦和後天環境的經驗而不同,例如,有些人的數學邏輯能力很強,有些人則具有自然探索的敏銳度。假如每個人和相關的他人能瞭解他所擁有的智慧特質,將有利於每個人成功的適應環境,並發展他的潛能。

27 ●鄉三物 周禮中「鄉三物」的「鄉」,指周代的行政單位。「三物」指六德(知、仁、聖、義、忠、和)、六行(孝、友、睦、婣、任、恤)和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28 ●高峰經驗(peak experience)
個人在生活中因為經驗到某些異常美好的事物,讓自己覺得個人與外在世界合而為一,所留下的永難忘懷的愉快經驗。 高峰經驗會發生於當個人達成某種成就,或展現自己最佳能力時,另外有些人登高望遠,面對大自然遼闊壯麗的大地景物,而體悟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亦能感受到「高峰經驗」。

29 ●終身學習法 1.立法要旨:在於鼓勵終身學習,增進學習機 會,提升國民素質。
1.立法要旨:在於鼓勵終身學習,增進學習機 會,提升國民素質。 2.內容:由中央機關教育部、各直轄市政府,到各縣市政府,各級單位致力於建立各級各類回流教育制度,例如於各地舉辦讀書會,推動全民外語學習及全民上網終身學習等,以增加終身學習機會,滿足國民終身學習需求。此外,因應日漸增多的外籍勞工、外籍新娘等特殊族群,政府有關部門亦提供其適宜的終身學習機會。

30 ●家庭教育法 立法要旨:為增進國民家庭生活知能,健全國民身心發展,營造幸福家庭,以建立祥 和社會,特制定本法;本法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有關法律之規定。 家庭教育範圍 : 一、親職教育。 二、子職教育。 三、兩性教育。 四、婚姻教育。 五、倫理教育。 六、家庭資源與管理教育。 七、其他家庭教育事項。 。

31 賈德納 賈德納(Howard Gardner)為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賈德納推翻一個人的智慧在出生時便底定的想法,強調每一個人都擁有多面向(至少八種)的智慧內涵,只是程度上的不同,我們可藉由瞭解自己的優勢智慧,發展自我潛能。賈德納曾於2006年訪臺,其理論稱為「多元智慧論」(Multiple Intelligences,簡稱MI)。

32 斯賓塞 斯賓塞(Herbert Spencer)為英國著名哲學家、社會學家以及教育學家。斯賓塞從未讀過大學,其學術成就全靠自學而成。在教育理論方面,他承襲科學家達爾文(Charles R. Darwin)提出的「生物進化論」,發表「何種知識最有價值」之論文,強調科學知識的重要性;他並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務,在為未來的完滿生活做準備。

33 杜威 杜威(John Dewey)為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實用主義集大成者,著有《民主與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 1916)。杜威主張以民主的方法教育人民,使人民成為具有社會品格的公民。他批判傳統的教育忽視兒童興趣,只重視識字及相關職業技能的課程內容與教學方式,他強調教育與生活、學校與社會之間的聯繫,重視個人經驗的改造。


Download ppt "第一課 教育、公民素養與終身學習."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