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實踐三好的大悲行者 講師:恆明法師
2
什麼是行者? 《雜阿含568經》: 佛與上座比丘住菴羅聚落的芒果樹林中, 質多羅長者請問尊者迦摩浮: 「所謂行者,云何名行?」 伽摩比丘言:
質多羅長者請問尊者迦摩浮: 「所謂行者,云何名行?」 伽摩比丘言: 「行者,謂三行:身行,口行,意行。」
3
身行,口行,意行有哪些內容?
4
如何保護自己? 有一次,憍薩羅國波斯匿王靜坐後思考一個 問題: 我的軍隊:象軍、馬軍、車軍、步軍 能夠保護嗎? 如何才能夠真正保護自己?
5
軍隊是外在的,不能完全保護。 只有內在,才能真正保護。
如何保護自己? 軍隊是外在的,不能完全保護。 只有內在,才能真正保護。 意 口 身 甚麼是內在呢?
6
如何保護自己? 「善護於身口,及意一切業, 慚愧而自防,是名善守護。」 《雜阿含1229經》,波斯匿王與佛陀問答:
大王!若有行身惡行,行口惡行,行意惡行者, 當知斯等為不自護。 若復有行身善行,行口善行,行意善行者,當 知斯等則為自護。 所以者何?護其內者,名善自護,非謂防外。 「善護於身口,及意一切業, 慚愧而自防,是名善守護。」
7
無礙解道註釋書 Paṭisambhidāmagga aṭṭhakathā
pāṇātipāto adinnādānaṃ kāmesumicchācāroti tīṇi kāyaduccaritāni, 三種身惡行:殺生、偷盜、邪淫 musāvādo pisuṇā vācā pharusā vācā samphappalāpoti cattāri vacīduccaritāni, 四種口惡行:妄語、離間語、惡口、綺語 abhijjhā byāpādo micchādiṭṭhīti tīṇi manoduccaritāni. 三種意惡行:貪婪、瞋恚、邪見
8
三好是佛所說的善法 《中部73經/婆蹉大經(遊行者品)》遊行者 婆蹉氏問佛--善、不善法 佛告婆蹉:
《中部73經/婆蹉大經(遊行者品)》遊行者 婆蹉氏問佛--善、不善法 佛告婆蹉: 「婆磋!貪是不善的,不貪是善的;婆磋! 瞋是不善的,不瞋是善的;婆磋!癡是不善 的,不癡是善的,婆磋!像這樣,這三法是 不善的,三法是善的。」
9
師父開示三好 戒律有什麼好處,戒律就是保護正念的,這個正念沒有保護的時候,社會就會大亂,大家都願意接受的東西就是有保障的東西,就是這個規矩,戒這個東西就是保障我們的純正,身口意三業清淨就是保障我們的心行純正。 這個是什麼意思?要對五戒加上十善下真實的功夫,十善就是身口意清淨,身三,口四,意三。意三是轉化貪瞋癡,成就布施、慈悲、智慧,轉化成功就變成清淨十善業了。
10
善法VS.不善法 婆磋!殺生是不善的,戒絶殺生是善的;婆磋!未給予而取是不善的,戒絶未給予而取是善的;婆磋!邪淫是不善的,戒絶邪淫是善的;婆磋!妄語是不善的,戒絶妄語是善的;婆磋!離間 語是不善的,戒絶離間語是善的;婆磋!粗惡 語是不善的,戒絶粗惡語是善的;婆磋!雜穢 語是不善的,戒絶雜穢語是善的;婆磋!貪婪 是不善的,不貪婪是善的;婆磋!惡意是不善 的,無惡意是善的;婆磋!邪見是不善的,正 見是善的,婆磋!像這樣,這十法是不善的, 十法是善的。
11
那麼這些善惡是從哪裡來的?
12
師父說 善是從哪來的?惡又是從哪來的? 從習慣來的;善惡都從習性造成的,所以我們要斷惡修善, 習慣善業,慈悲一切。
13
師父開示:轉念 身口意造業,身就會產生病苦,心理惶惶不安;所以,要常常行善,行菩薩道,只要一轉念,就有希望。
14
「十善」分上、中、下三品 下品 雖然遵循身口意規範,但是不甘不願 中品 心甘情願遵守身口意行為規範 上品 不謹遵守規範更能進一步服務
15
上品十善《法界次第》 不殺生 不偷盜 不邪淫 不妄語 不兩舌 不惡口 不綺語 不貪慾 不嗔恚 不邪見 不殺害一切物命。
非但不殺,還當行放生之善。 不偷盜 不竊取他人財物。 非但不盜,還當行布施之善。 不邪淫 不行邪淫情慾事。 既除邪淫,還當行清淨梵行之善。 不妄語 不利用虛言誑惑他人。 既不妄語,還當行實語之善。 不兩舌 不在中間挑撥離間。 既不兩舌,還當行勸人和合之善。 不惡口 不粗言惡語罵辱他人。 既不惡口,還當行柔和軟語之善。 不綺語 不阿諛奉承,花言巧語 既不綺語,還當行質直正言之善。 不貪慾 不貪著情慾財富、貪得無厭。 既不貪慾,還當行清心寡欲之善。 不嗔恚 不生暴躁、忿怒之心瞋恨於人。 既不瞋恚,還當行慈悲忍辱之善。 不邪見 不持邪見偏見異見、執非為是。 既不邪見,還當行正信正見之善。
16
下品、中品十善 十善業道經節要 蕅益大師 下品十善 中品十善
下品、中品十善 十善業道經節要 蕅益大師 若念念之間。存謟誑心。無質直意。外施仁義。內計我人。種種所作。情存勝負。是名修羅業道。 下品十善 若念念之間。畏我墮苦。節制五欲。秉心歸戒。希求後有。是名人趣業道。 中品十善
17
下品十善 十善業道經節要 蕅益大師 有漏上品十善 無漏上品十善 亦漏無漏 上品十善 非漏非無漏
下品十善 十善業道經節要 蕅益大師 若念念之間。願我未來。恒受勝樂。廣作眾福。制止諸罪 。乃至攝散入禪。訶色入空。是名天趣業道。 有漏上品十善 若念念之間。觀察三界苦空無常無我。依四念處。深信緣 起。永斷希求後有之心。唯志寂滅無為之樂。是名二乘(兼 攝聲聞)業道。 無漏上品十善 若念念之間。緣於苦集二諦而起大悲。緣於道滅二諦而起 大慈。深觀我法二空。愍物昏迷。種種方便令其覺悟。徧 十方界。無有分劑。盡未來時。無有疲厭。不求思報。不 圖名稱。不冀他知。不見能所。是名菩薩業道。 亦漏無漏 上品十善 非漏非無漏 若念念之間。觀於諸法實相。即穫而實。理事平等。即實而穫。千如差別。寂而常用。萬行雲興。用而常寂。一際無際。不作一想。不作一切想。而能了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微塵剎土。不隔毫端。十世古今。不離當念。身徧十方。而無合散。智入三世。而無往來。是名佛界業道。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