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Note1:把剩余价值的生产从一次性的事件推向不断 重复的连续过程。这里隐含的前提假设是什么: a.剩余价值的实现没有问题;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Note1:把剩余价值的生产从一次性的事件推向不断 重复的连续过程。这里隐含的前提假设是什么: a.剩余价值的实现没有问题;"—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Note1:把剩余价值的生产从一次性的事件推向不断 重复的连续过程。这里隐含的前提假设是什么: a.剩余价值的实现没有问题;
“积累的第一个条件,是资本家能够卖掉自己的商品, 并把由此得到的绝大部分货币再转化为资本。下面假 定资本是按正常的方式完成自己的流通过程的。对这 一过程的详细分析要在第二卷里进行。” “正常的方式”意味着资本家在市场上物品的卖出和从 生产中获得的剩余价值的再循环没有任何困难。因此 ,所有的商品都以它们的价值而交易。这里没有生产 过剩和生产不足;所有的贸易都处于均衡之中。

3 7.1简单再生产 b.现实当中,剩余价值要被分为企业利润(转变成工业资 本的比率)、商业资本利润、利息、租金、税赋等等, “简单再生产”暂不考虑这一问题,对于我们的分析是没 有影响的。 “生产剩余价值即直接从工人身上榨取无酬劳动并把它固 定在商品上的资本家,是剩余价值的第一个占有者,但决 不是剩余价值的最后所有者。以后他还必须同在整个社会 生产中执行其他职能的资本家,同土地所有者等等,共同 瓜分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分为各个不同的部分。它 的各部分归不同类的人所有,并具有不同的、互相独立的 形式,如利润、利息、商业利润、地租等等。剩余价值的 这些转化形式要在第三卷里才来研究。” 现在我们看到的仅仅是资本如何运作的高度简化的模型。

4 7.1简单再生产 c.封闭经济体,暂不考虑对外贸易的假设。
“这里我们把出口贸易撇开不说。一个国家借助出口贸 易可以使奢侈品转化为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或者相 反。为了在纯粹的状态下对我们的研究对象进行考察, 避免次要情况的干扰,我们在这里必须把整个贸易世 界看作一个国家,并且假定资本主义生产已经到处确 立并占据了一切产业部门。” 对比:第一卷和第二卷假设前提和视野的差异。(各自 保持着静态和转变为动态的部分)

5 7.1简单再生产 Note2:简单再生产所体现的生产关系 第一,工资是工人自己再生产出来的;
第二,全部资本也是工人再生产出来的,因而, 全部资本表现为剩余价值的积累; 第三,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既是资本生产的 前提,在再生产中又会作为结果不断被再生产出 来。

6 “这就是工人自己不断再生产的产品中不断以工 资形式流回到工人手里的那一部分。当然,资本 家用货币把这个商品价值支付给工人。但这些货 币不过是劳动产品的转化形式。当工人把一部分 生产资料转化为产品的时候,他以前的一部分产 品就再转化为货币。工人今天的劳动或下半年的 劳动是用他上星期的劳动或上半年的劳动来支付 的。只要我们不是考察单个资本家和单个工人, 而是考察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货币形式所造 成的错觉就会立即消失。”

7 “原有资本的任何一个价值原子都不复存在了。 因此,撇开一切积累不说,生产过程的单纯连续 或者说简单再生产,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时期以 后,必然会使任何资本都转化为积累的资本或资 本化的剩余价值。即使资本在进入生产过程的时 候是资本使用者本人挣得的财产,它迟早也要成 为不付等价物而被占有的价值,成为别人无酬劳 动的货币形式或其他形式的化身。” 讨论:由于劳动力——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 已经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用来销售的商品,资产阶 级的这种财产权利就成为了对剩余的支配权。 (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对整个资本主义权利观念的 批判。)

8 “资本家阶级不断地以货币形式发给工人阶级凭据, 让他们用来领取由工人阶级生产而为资本家阶级所 占有的产品中的一部分。工人也不断地把这些凭据 还给资本家阶级,以便从资本家阶级那里取得他自 己的产品中属于他自己的那一部分。产品的商品形 式和商品的货币形式掩饰了这种交易。” 工人们把劳动力卖给资本家,得到工资,然后用这 些钱去买回他们共同制造的商品的一部分。所谓 “可变资本”的概念,人的身体仅仅是一部分资本 的循环媒介W-G-W’。 不仅仅是在工厂和机器大生产中工人沦为资本的附 庸,同时也在家庭和市场中沦为资本的附庸。

9 “可见,工人本身不断地把客观财富当作资本, 当作同他相异化的、统治他和剥削他的权力来生 产,而资本家同样不断地把劳动力当作主观的、 同它本身物化的和实现的资料相分离的、抽象的、 只存在于工人身体中的财富源泉来生产,一句话, 就是把工人当作雇佣工人来生产。工人的这种不 断再生产或永久化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必不可少的 条件。” “可见,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联系起来考察,或 作为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不仅生产商品,不仅 生产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和再生产资本关系本 身:一方面是资本家,另一方面是雇佣工人。”

10 “工人阶级的不断维持和再生产始终是资本再生产的条 件”
“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在本身的进行中,再 生产出劳动力和劳动条件的分离。这样,它就再 生产出剥削工人的条件,并使之永久化。它不断 迫使工人为了生活而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同时不 断使资本家能够为了发财致富而购买劳动力。现 在资本家和工人作为买者和卖者在商品市场上相 对立,已经不再是偶然的事情了。过程本身必定 把工人不断地当作自己劳动力的卖者投回商品市 场,同时又把工人自己的产品不断地变成资本家 的购买手段。” 拓展讨论:现实中的阶级关系的再生产。

11 7.2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Note1.资本积累的实质含义——剩余价值 的资本化。

12 积累的物质条件: 工人阶级总是用他们这一年的剩余劳动创造了下一年 雇用追加劳动的资本。这就是所谓的“资本生资本”。
“资本只要把工人阶级每年向它提供的各种年龄的追 加劳动力同已经包含在年产品中的追加生产资料合并 起来,剩余价值向资本的转化就完成了。” “要积累,就必须把一部分剩余产品转化为资本。但 是,如果不是出现了奇迹,能够转化为资本的,只是 在劳动过程中可使用的物品,即生产资料,以及工人 用以维持自身的物品,即生活资料。所以,一部分年 剩余劳动必须用来制造追加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它们要超过补偿预付资本所需的数量。总之,剩余价 值所以能转化为资本,只是因为剩余产品(它的价值 就是剩余价值)已经包含了新资本的物质组成部分。”

13 7.2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占有权规律的发生:
“劳动力的不断买卖是形式。其内容则是,资本家用 他总是不付等价物而占有的别人的已经物化的劳动的 一部分,来不断再换取更大量的别人的活劳动。最初, 在我们看来,所有权似乎是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 至少我们应当承认这样的假定,因为互相对立的仅仅 是权利平等的商品所有者,占有别人商品的手段只能 是让渡自己的商品,而自己的商品又只能是由劳动创 造的。现在,所有权对于资本家来说,表现为占有别 人无酬劳动或产品的权利,而对于工人来说,则表现 为不能占有自己的产品。所有权和劳动的分离,成了 似乎是一个以它们的同一性为出发点的规律的必然结 果。”

14 7.2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同一所有权,在产品归生产者所有,生产者用等价 物交换等价物,只能靠自己劳动致富的初期,是有效 的;在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地成为那些能不断地重新占 有别人无酬劳动的人的财产的资本主义时期,也是有 效的…” 资产阶级关于自由和权利的观念掩盖了实际上存在着 的剥削和剩余价值的占有。“商品生产按自己本身内 在的规律越是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商品生产的所 有权规律也就越是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 马克思的批判:我们合法的上层建筑通过保护对与生 俱来的财产的权利,而且保护通过这种权利来占有剩 余价值的权利。因此,马克思的基本目标是尝试概括 资产阶级关于权利和正义的观念。这些观念也只是为 资本增殖披上了必要的法律、观念和制度的外衣。

15 资本积累的动力来源: 和其他经济制度相比,资本主义制度使得剩余产 品的使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根植于资本主义 经济中的竞争,迫使企业把大部分剩余产品用于 投资而不是消费,那些不这样做的资本家面临着 被竞争淘汰的危险;这些投资带来了不间断的技 术创新,以及社会和政治领域的变革;资本主义 是历史上第一个这样的制度,其精英阶层的成员 必须将剩余用于投资才有可能保持他们的阶级地 位。 竞争的律令和以有限的货币形式增加社会力量的 欲望促使资本家不断投资。 Capitalism is always about growth!

16 7.2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资本家只有作为人格化的资本,他才有历史的价值, 才有象聪明的利希诺夫斯基所说的“没有任何日期”的 历史存在权。”
“他狂热地追求价值的增殖,肆无忌惮地迫使人类去为 生产而生产,从而去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创造生产的物 质条件;而只有这样的条件,才能为一个更高级的、以 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创造 现实基础。资本家只是作为资本的人格化才受到尊敬。 作为这样一种人,他同货币贮藏者一样,具有绝对的致 富欲。但是,在货币贮藏者那里,这表现为个人的狂热, 在资本家那里,这却表现为社会机构的作用,而资本家 不过是这个社会机构中的一个主动轮罢了。此外,资本 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投入工业企业的资本有不断增长的 必要,而竞争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作为外在 的强制规律支配着每一个资本家。竞争迫使资本家不断 扩大自己的资本来维持自己的资本,而他扩大资本只能 靠累进的积累。”

17 7.2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积累啊,积累啊!这就是摩西和先知们!“勤劳提 供物资,而节俭把它积累起来”。因此,节俭啊,节 俭啊,也就是把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重新 转化为资本!为积累而积累,为生产而生产——古典 经济学用这个公式表达了资产阶级时期的历史使命。 它对财富分娩的痛苦从来不迷惑,但对历史必然性悲 叹又有什么用处呢?在古典经济学看来,无产者不过 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机器,而资本家也不过是把这剩余 价值转化为追加资本的机器。” 作为资本的人格化,他们的心中只有交换价值的存在, 他们只关注无穷无尽地积累货币来获取更多的权力, 货币是他们拜物教似的的向往和追求。

18 7.3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结合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变动,考察资本积累所产 生的结果和影响,特别是对于工人阶级的影响。
section1:分析资本构成不变时资本积累对于工人 的影响; section2:分析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时可变资本的变 化; section3:分析资本积累所产生的相对过剩人口; section4:相对过剩人口的各种形式,并提出相对 过剩人口规律; section5:对相对过剩人口进行实证分析。

19 7.3.1资本构成不变,对劳动力的需求随积累的增长而增长
资本构成的概念:价值构成; 技术构成; 有机构成 技术构成: (反映物质生产率)生产资料 / 劳动力;工 人在一定时间内将一定的使用价值转移进商品的能力。 价值构成:价值形态的技术构成,不变资本/可变资本C/V (自然变化,工人生活水平的变化)。技术构成不变的前 提下,生产率变化可能影响价值构成的变化(增加机器导 致技术构成提高)。 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其变化的价值构成。 价值构成的概念>有机构成,不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 构成变化不是有机构成变化,比如价值变化导致的价值构 成变化。

20 7.3.1资本构成不变,对劳动力的需求随积累的增长而增长
技术构成↑意味着生产资料物量↑,但是如果单位价 值量的↓能否抵消掉价值构成的↑呢? 马克思本人也认识到C/V比率没有提高得那么多的原 因:“很简单,伴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劳动力消 耗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增加,但生产资料的价值相对于 它的数量来讲却减少了。”因为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 率的提高 “这些产品的价值不同他们的量按同比例增长,而资 本不变部分比可变部分的相对增长大大低于生产资料 的量比所使用的劳动量的相对增长。前一个运动以较 慢速度跟随后一个运动。”

21 7.3.1资本构成不变,对劳动力的需求随积累的增长而增长
我们需要修正假定的资本价值构成上升的规律而不是否 定其基本方向。资本积累和寻找相对剩余价值“这两种 经济因素由于这种互相推动的复合关系,引起资本技术 构成的变化,从而使资本的可变部分同不变部分相比越 来越小”。 总体上,这里的问题是:技术构成↑意味着生产资料物 量↑,但是如果单位价值量的↓能否抵消掉价值构成的 ↑呢? 马克思认为不能。因为a、资本主义生产不仅是单个机 器的增减而是整个机器体系的应用,会增加大量固定资 本(这是描述的“工场→工厂”的阶段)b、资本主义 不能完全掌握原料生产,比如石油。

22 7.3.1资本构成不变,对劳动力的需求随积累的增长而增长
资本构成不变(这里假设的是一个技术不发生变化的 情况)资本积累使资本对劳动的需求增加,从而导致 工资提高。 资本的积累就是无产阶级的增加。 (可以拓展讨论:这里的机制是什么) 资本积累与工资的关系:资本积累是自变量,工资量 是因变量。资本积累决定工资量,当工资量过高、剩 余价值减少时,积累会下降,从而“工资的上升运动 受到反击”。“劳动价格的提高被限制在这样的界限 内,这个界限不仅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不受侵犯, 而且还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规模扩大的再生产。”

23 7.3.1资本构成不变,对劳动力的需求随积累的增长而增长
“因此,工资的增大至多也不过说明工人必须提供的无 筹劳动量的相对减少。这种减少永远不会达到损害资本 主义制度的程度。在我们的条件下,工资率由于资本的 增长大于劳动力供给的增长而提高。以下两种情况二者 必居其一:一种情况是,工资继续提高,因为它的提高 不会妨碍积累的进展。” 工资的逐步提高使利润的刺激迟钝,从而减缓积累的进 程,积累减少了。但是这种减少本身使积累减少的最初 原因,即资本和劳动供给相比而言的过剩也消失了。通 过这种方式,资本主义生产的机制会自行排除它有时造 成的障碍。 马克思在这里给出了劳动力供需和资本积累动态过程的 自动调整机制。 利润挤压论对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解 读。

24 7.3.2在积累和伴随积累的积聚的进程中资本可变部分相对减少
主要线索: 1.劳动生产率:生产资料的量与劳动量之比。 2.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积累的最有力杠杆。 3.资本有机构成是劳动生产率的资本主义表现。 4.可变资本相对量的减少决不排斥它的绝对量的 增加。

25 7.3.2在积累和伴随积累的积聚的进程中资本可变部分相对减少
5.一切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方法,同时也就是提高剩 余价值或剩余产品的方法,而剩余价值又是资本积 累的形成要素。因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资本积 累互相推动,引起技术构成变化,使可变资本的相 对量即边际增量越来越小。 6.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单个资本规模的扩大。 7.单个资本规模扩大的形式:资本积累和资本积聚、 资本集中。 8.资本集中增长的特点:不受现有财富增长速度的 限制。

26 7.3.2在积累和伴随积累的积聚的进程中资本可变部分相对减少
“所以,积累和伴随积累的积聚不仅分散在许多点上, 而且执行职能的资本的增长还受到新资本的形成和旧 资本的分裂和阻碍。因此,积累一方面表现为生产资 料和对劳动支配权的不断增长的积累,另一方面,表 现为许多单个资本的互相排斥。” “与资本主义生产和积累相对应”, “集中的两个最 有力的杠杆——竞争和信用也发展起来”。 足够的集中工具绝对是积累动态过程的关键。但这又 出现了垄断力量的威胁并且和以高度分散的、个人主 义的、以至于没有人能够垄断或控制市场的市场经济 的观点产生矛盾。

27 7.3.2在积累和伴随积累的积聚的进程中资本可变部分相对减少
点评: 市场经济即便从较小规模和高度竞争性的企业开 始,在资本集中之下它最终几乎肯定会发展成为 充满寡头或垄断形式的状态。马克思在其他地方 提到,竞争的结果总是垄断。因此资本主义动态 过程中内在地存在着破坏完美市场理论的固有过 程。问题是如果没有资本集中的介入和对自由市 场分散决策的破坏,对相对剩余价值追逐就不能 长期共存。

28 7.3.3 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的累进生产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上升的资本有机构成)对劳动 力需求产生影响。
“因为对劳动的需求,不是由总资本的大小决定的, 而是由总资本可变组成部分的大小决定的,所以它 随着总资本的增长而递减,而不像以前假定的那样, 随着总资本的增长而按比例增加。对劳动的需求, 同总资本量相比相对地减少,并且随着总资本量的 增长以递增的速度减少。随着总资本的增长,总资 本的可变组成部分及并入总资本的劳动力也会增加, 但是增加的比例越来越小。”

29 7.3.3 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的累进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
因此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 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 手段。 马尔萨斯:人口增加和资源压力→失业和贫困 马克思:资本主义制造的相对过剩劳动→失业和贫困 “过剩的工人人口是积累或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财富发 展的必然产物,但是这种过剩人口反过来成为资本主 义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 个条件。过剩工人人口形成一支可供支配的产业后备 军,它绝对隶属于资本,就好像它是由资本出钱养大 的一样。”

30 7.3.3 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的累进生产 因此积累的主要杠杆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它所促成 的过剩工人蓄水池。
“过剩的工人人口不受人口实际增长的限制,为不 断变化的资本增殖需要创造出随时可供剥削的人身 资料”。 “对资本主义生产来说,人口自然增长所提供的可 供支配的劳动力数量是绝对不够的。为了能够自由 地活动,它需要有一支不以这种自然限制为转移的 产业后备军。” 积累→相对过剩人口→积累

31 7.3.3 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的累进生产 保证了资本家对生产过程的绝对控制权,掌控对工人剥削的程度。所谓的灵活用工
“工人阶级中就业部分的过度劳动,扩大了它后备 军的队伍,后者通过竞争加在就业工人身上的增大 的压力,又反过来迫使就业工人不得不从事过度劳 动和听从资本的摆布。” 产业后备军队伍的长期存在 保证了资本家对生产过程的绝对控制权,掌控对工人剥削的程度。所谓的灵活用工 工资在经济周期中的波动主要受到产业后备军规模伸缩的影响。

32 7.3.3 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的累进生产 资本积累视野下的劳动力供求:
“相对过剩人口是劳动供求规律借以运动的背景。 它把这个规律的作用范围限制在绝对符合资本的剥 削欲和统治欲的界限之内。” “劳动的需求同资本的增长不是一回事,劳动的供 给同工人阶级的增长也不是一回事,所以,这里不 是两种彼此独立的力量互相影响。骰子是假造的。 资本在两方面同时起作用。” 资本再投资时创造劳动需求,但也可以通过进行节 约劳动技术的再投资管理劳动供给,从而形成失业。

33 7.3.3 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的累进生产 资本积累作用于劳动力供求:
需求:资本可以通过调整劳动过程、生产组织、产品结 构,或是利用技术变革,改变对劳动力的需求。资本主 义的生产关系建立以后,社会的剩余人口数量就取决于 市场竞争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生产率标准。资本的流动性 还为它利用不同地区的人口条件、历史和社会组织条件 提供了可能,并对这些地区的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需求 造成新的影响。 供给:马克思关注了原始积累的进程(强制的无产阶级 化),资本积累对潜在的产业后备军的调动(妇女和儿 童),移民(从农村到城市或者从前资本主义社会到资 本主义社会)等具体问题。现实中,关于移民的政策是 帮助资本管理劳动力供给的重要举措。

34 7.3.3 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的累进生产 “识破秘密,知道他们为什么劳动越多,为别人 生产的财富越多,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高,他们 连充当资本增殖手段的职能也就越没保障。一旦 工人发现,他们本身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完全取 决于相对过剩人口的压力;一旦工人因此试图通 过工联等在就业工人和失业工人间组织有计划的 合作,来消除或削弱资本主义生产的那种自然规 律对他们这个阶级所造成的毁灭性的后果,这时, 资本和它的献媚者政治经济学家就大吵大叫起来, 说这时违反“永恒的”和所谓“神圣的”供求规 律。 ”

35 7.3.3 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的累进生产 讨论:资本具有控制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能力, 从而推翻了的“平等的”市场交换规律,在此 情形下,工人试图组织合作来保护他们共同利 益却被认为是破坏市场规律而受到强烈谴责。 eg.我们看到很多分析中对工会组织,对最低 工资“扭曲”劳动力供需和均衡工资水平的讨 论。

36 7.3.4相对过剩人口的各种存在形式。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过剩人口的三种主要形式: A.流动的形式:时而就业时而失业的工人。 B.潜在的形式:农业剩余劳动力。 C.停滞的形式:就业极不规则,劳动时间最长, 工资最低的那部分工人。例如从属于大工业的 “家庭劳动”中。 D.需要救济的赤贫者:包括有劳动能力的人、孤 儿和需要救济的贫民的子女、没有劳动能力的人。

37 7.3.4相对过剩人口的各种存在形式。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38 7.3.4相对过剩人口的各种存在形式。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全球化时代产业后备军在不同国家的分配 全球化生产的扩张将全球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标准置于非同步发展的后发国家,使得过剩人 口的多少和构成在全球间不平衡地分配。因为缺乏 福利支持、正规部门的就业机会以及吸引外资的能 力,各个国家保证就业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后发国 家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并没有形成足够的现役军, 而仅仅是相对过剩劳动力,相对过剩劳动的不平衡 分配支撑了全球的劳动力过剩供给和资本的稀缺性, 加剧了国家之间和劳动力之间的零和竞争。这些相 对剩余劳动力被资本灵活雇佣,是调节劳动力价值 和工作日长度的中心机制。

39 7.3.4相对过剩人口的各种存在形式。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一个相关的实证,不同国家RSP/AA的比例。 AA(Active Army)就业人口数减去脆弱就业人口数; RSP15+(Relative Surplus Population)是15岁以上的 相对过剩人口;包括三部分:失业人口;脆弱就业 人口;以及15岁以上的未就业人口。 RSP/AA在发达国家(均值为1.37)、发展中国家(均 值为2.42)以及欠发达国家(均值为8.91),中国 1.57。 评论:全球化生产的进程不仅是资本在全球各区域间 的重新分配,也是相对过剩人口的重新分配

40 7.3.4相对过剩人口的各种存在形式。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本积累的一般的、绝对的规律: 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无产阶 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 备军也就越大。产业后备军的相对量和财富的力 量一同增长。同现役劳动军相比,后备军越 大, 常备的过剩人口就越多,他们的贫困与他们所受 的 劳动折磨成反(正)比。最后,产业后备军越 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就越多。

41 “在资本主义体系内部,一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方法都 是靠牺牲工人个人来实现的,一切发展生产的手段都变成统 治和剥削生产者的手段,都使工人畸形发展,成为局部的人, 把工人贬低为机器的附属品,使工人受劳动的折磨,从而使 劳动失去内容,并且随着科学作为独立力量被并入劳动过程 而使劳动过程的智力与工人想异化;这些手段使工人的劳动 条件变得恶劣,使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屈服于卑鄙的可恶的专 制,把公认的生活时间变成劳动时间,并且把公认的妻子儿 女都抛到资本的札格纳特车轮下。但是,一切生产剩余价值 的方法同时就是积累的方法,而积累的每一次扩大又反过来 成为发展这些方法的手段。由此可见,不管工人的报酬高低 如何,工人的状况必然随着资本的积累而日趋恶化。最后, 使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同积累的规模和能力始终保持 平衡的规律把工人钉在资本上,比赫斐斯塔司的楔子把普罗 米修斯钉在岩石上钉得还要牢。这一规律制约着同资本积累 相适应的贫困积累。因此,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 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 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

42 关于无产阶级的贫困化 绝对贫困化 相对贫困化 一些可能的视角: 生产工人在他们生产的新价值中获得的部分越来越 小,剩余价值率有增长的趋势。
即使工资增多也不能满足工人作为人的需要。 工人状况越来越糟的假设是基于马克思在《资本论》 第一卷中的特定假设和研究意图。 怎么解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产阶级”的形成? 绝对贫困化 相对贫困化

43 “亚当·斯密声称他要展示在分散和自由运作的市 场中,国家财富会实现增长,每个人都会或都可以 变得更好(然而斯密自己却无法免除国家在财富分 配的公平性方面的责任)。马克思展现的是在纯粹 自由放任政策的世界中,会造成在一极形成递增的 财富积累,另一极快速形成苦难的积累的景象。所 以,谁愿意按照乌托邦的构想建造这个世界呢?答 案是非常显而易见的:资产阶级富人们。所以,是 谁向我们鼓吹乌托邦的自由市场构想的优点,谁将 我们推向当代新自由主义道路的呢?令人惊讶啊, 令人惊讶啊!是富人们用他们的金钱力量说服我们, 市场总是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荒谬的。” ——大卫·哈维

44 对马克思的失业理论的评价 马克思的失业理论的方法论特点: 可参阅高峰(1991):《马克思主义资本积累理 论与现代资本主义》
(1)与马尔萨斯等人相比,更加强调制度和社会 因素,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 (2)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理论,而不是机械的周期 性失业理论。 (3)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现“产业后备军”理 论的意义在于“相对过剩人口”支持了马克思的 “劳动力商品价值”,即通过产业后备军调节工 资使其保持在劳动力商品价值上。

45 对马克思的失业理论的评价 (1)过分强调失业的递增的规模 就业变化 其中α是积累率,S是剩余价值总额,m是剩余价值 率,
马克思的失业理论的缺失: (1)过分强调失业的递增的规模 就业变化 其中α是积累率,S是剩余价值总额,m是剩余价值 率,

46 对马克思的失业理论的评价 有机构成提高,导致β↓,若(α,m)↑>β↓, 则gv>0。但是随着就业增长,导致工资↑,剩余 价值率m↓,从而放慢积累率α↓。长期而言(α, m)不会有剧烈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周期波动 的,应该和经济周期联合起来分析,而可能不仅 仅是马克思强调的“递增”的趋势。

47 对马克思的失业理论的评价 马克思的失业理论的缺失: (2)不同历史时期的劳动力数量变化
马克思认为人口是可以迅速增加的,当时的欧洲一方 面人口增长很快,另一方面农业人口无产阶级化,成 为劳动力供给的大量来源。 虽然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使19世纪人口增长率急剧提 高,但从19世纪末开始人口增长率转向下降。这一变 化对相对过剩人口的规模变化势必产生影响。 20世纪以来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下降,劳动力供给相 对缓慢增长,有助于减轻就业压力。这个缓和失业规 模迅速扩大的因素,是马克思未能充分预料到的。

48 对马克思的失业理论的评价 马克思的失业理论的缺失: (3)过分强调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速度
这和当时的历史条件有关,那时候处于生产大规模 机械化有机构成提高较快时期,20世纪以来,资本 有机构成的增长速度总的说来趋于缓慢。资本对劳 动力的需求的确随着资本总量的扩大和资本有机构 成提高趋于下降,但并没有如马克思所说“以递增 的速度趋于减少”,相对过剩人口并没有如马克思 设想的那样同资本积累的“能力和规模成比例”地 扩大。

49 对马克思的失业理论的评价 (4)直接从资本技术提高也能推断劳动力需求的 变化。
马克思的失业理论的缺失: (4)直接从资本技术提高也能推断劳动力需求的 变化。 就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动来说,直接从资本技 术构成的提高中即可推出这种需求的相对下降。 二战后资本构成的变化特点是,技术构成比价值 构成提高的快。从 ,美制造业的资本价 值构成指数从100提高到200,技术构成指数却从 100提高到292.4。 (5)劳务部门的重新吸收。

50 对马克思的失业理论的评价 高峰(1991):投资的四种类型:1重置型投资: 即用同样的设备更新旧的设备;2深化型投资:用 更先进的设备更新旧设备;3扩展型投资:增加新 设备以扩大生产能力;4创业投资:购置生产设备 投资于新企业或新兴部门。 四类投资的就业效应各不相同:一定时期资本积 累量和资本构成变动的对比关系,进而对就业的 影响,要看这不同投资类型究竟哪一种占主导地 位。 在某一产品的生产周期内,不同时期主导的投资 类型可能对劳动力的需求产生具体影响。

51 对马克思的失业理论的评价 “资本主义经济并没有一种内在机制,保证扩展 型投资在积累过程中长期占据支配地位。勿宁说, 情况正好相反,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恰恰是资本深 化的趋势。资本对劳动力替换,资本集约化程度 的加强,资本/劳动比率和资本构成的提高,始终 是积累过程中限制就业迅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高峰

52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失业的新特点 第一,失业的周期波动幅度减小。在衰退年份,失 业率的升高已经缓和很多,远不如战前那么严重和 剧烈。尽管在衰退年份失业率相对战前有所降低, 但高涨年份失业率相对战前却有所提高。换言之, 经常性失业水平提高了。以美国为例,在1949年 以前( ),尽管周期平均最高失业率 达到11.8%,但平均最低失业率只有2.4%。1949 年以后则不同,尽管平均最高失业率下降到7.2%, 但平均最低失业率却上升到4.5%。

53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失业的新特点 第二,失业人口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差别。即某些类 别的劳动力,例如,妇女、青年、少数民族等等, 其失业率经常高于平均水平。(解释的方式:供给 的增加;技术与空位不匹配,就此,可以去看劳动 力市场上空位数量的变化;劳动人口本身由于年龄、 性别或种族不同而具有的就业机会的不均等。) 第三,较低的失业率背后可能是大量的 discouraged workers 和 disposable workers, 非自愿地退出劳动力市场;非自愿的part-time.

54 7.4所谓原始积累 原始积累 雇佣劳动的起源 资本家如何积累起雇佣劳动所需的资本

55 7.4所谓原始积累 故事的两个版本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两种人,一种是勤劳的,聪明的, 而且首先是节俭的中坚人物,另一种是懒惰的,耗尽 了自己的一切,甚至耗费过了头的无赖汉……第一种 人积累财富,而第二种人最后除了自己的皮以外没有 可出卖的东西。大多数人的贫穷和少数人的富有就是 从这种原罪开始的;前者无论怎样劳动,除了自己本 身以外仍然没有可出卖的东西,而后者虽然早就不再 劳动,但他们的财富却不断增加。” “在真正的历史上,征服、奴役、劫掠、杀戮,总之, 暴力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在温和的政治经济学中, 从来就是田园诗占统治地位。正义和“劳动”自古以 来就是唯一的致富手段,自然,“当前这一年”总是 例外”。

56 7.4所谓原始积累 “土地问题”在原始积累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它把地主、资本家这些谋利者同奥伦治的威廉三世 一起推上了统治地位。他们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使以 前只是有节度地进行的对国有土地的盗窃达到了巨大 的规模。这些土地被赠送出去了,被非常便宜地卖掉 了,或者被用直接掠夺的方法合并到私人地产中去 了……就构成现今英国寡头政治的贵族领地的基础。” “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地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公有 地,用剥夺方法、用残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财产和克 兰财产变为现代私有财产—这就是原始积累的各种田 园诗式的方法。这些方法为资本主义农业夺得了地盘, 使土地与资本合并,为城市工业造成了不受法律保护 的无产阶级的必要供给”。

57 7.4所谓原始积累 “经济关系的无声的强制保证资本家对工人的统治” 一旦无产阶级形成,那么经济关系的无声的强制将 发挥作用,而露骨的暴力将隐入幕后,因为人们已 经被社会化为作为雇佣劳动者,成为劳动力这一商 品的承担者。但是,“上升的资产阶级”仍然需要 “国家的力量”来规定工资,阻止工人任何形式的 集体组织(反工会的立法和当时所说的“结社法”, 禁止工人们联合甚至集会)。 “法国资产阶级在革命风暴一开始,就胆敢再把工 人刚刚取得的结社权剥夺掉。它在1791年6月14日颁 布法令,宣布工人的一切结社都是对‘自由和人权 宣言的侵犯’。 ”

58 7.5现代殖民理论 爱·吉·韦克菲尔德的重要发现:
你可以把世界中所有的资本都带去澳大利亚——货 币、劳动工具、各种材料,但如果你一个“自由的” 劳动者都找不到,你就根本成不了资本家。 是韦克菲尔德发现了 “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 间的社会关系”。

59 7.5现代殖民理论 “旧大陆的政治经济学在新大陆发现并大声宣布 的秘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积累方式,从而 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以那种以自己的劳动为基 础的私有制的消灭为前提的,也就是说,是以劳 动者的被剥夺为前提的。” “政府应当对处女地规定出一种不以供求规律为 转移的价格,即人为的价格,迫使移民在赚到足 够的钱购买土地,成为独立农民以前,必须从事 较长时间的雇佣劳动。” 马克思的评论:“韦克菲尔德先生制定的这个专 门用于殖民地的‘原始积累’的方法,英国政府 采用了好些年” 。

60 关于原始积累的思考 原始积累的两个版本 极端暴力的原始积累 相对平和的原始积累
马克思的观点:一旦资本主义的前史结束,那么 “经济关系平静的强制”就开始了。我们很难注 意到隐藏在拜物教面具下的强制,是如何悄无声 息地支配我们的。 没有什么比对于不平等的平等对待更加不平等的 事情了。 那么,原始积累还在继续吗?

61 罗莎·卢森堡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长期并存的两种剥夺和积累: 一种形式:
个人关心商品市场和产生剩余价值的地方——工厂、 矿产和农业。从这一观点来看,积累是一个纯经济 过程,其最重要的便是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之间的 交易……这里,无论如何,和平、财产和产权是盛 行的,要求以具有敏锐逻辑的科学分析来解释说明 处于积累中的所有权是如何变成对于人民群众的财 产的占有的,商品交易是如何变成剥夺的,而平等 又是如何变成阶级统治的。

62 罗莎·卢森堡 另一种形式: 关心资本主义与其它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的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对他有利的 方法是殖民政策,国际贷款制度—利益范围的政 策—和战争。暴力、欺骗、压迫和抢劫不加任何 掩饰地公开进行,而且它还要求在政治暴力和权 力竞争的交织中努力找出经济过程的严厉的法律。 推论:(a)在当代资本主义中,某种与原始积累 相似的东西是存在并且发展良好的;(b)这种东 西的持续存在对资本主义的生存将是重要的。

63 哈维:剥夺性积累 哈维引入了“剥夺性积累”的概念:
资本主义的稳定需要不断地来自外部的东西,它既 可以利用早就存在的外部(非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或 资本主义内部尚未被完全商品化的领域——比如教 育),又可以积极地创造它们。剥夺性积累所做的 是以极低的价格(有时甚至使完全免费的)获得一 些领域,使过度积累的资本能够抓住这些领域,迅 速地展开盈利活动。 它可以包括所有东西——从掠夺获得土地与生存的 权利,到缩减过去工人阶级通过激烈的阶级斗争而 得到的来之不易的权利(例如,养老、教育、健康 保险的权利)。

64 从20世纪70年代左右开始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私 有化浪潮。在许多国家,曾作为公共物品提供的 供水、教育与健康保险等领域的私有化,戏剧化 地地改变了资本主义运转的方式(例如,创造各 种各样新市场)。同样,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几 乎一成不变地总是以一个能使资本家在短期内取 得巨额利润的价格成交)等于交出了对增长与投 资决定的公共控制权。实际上,这是对公有地的 圈地运动的特殊形式,并且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由 国家操办的(就像第一轮圈地运动一样)。

65 将农民从土地上驱赶走来建立“经济特区”是资 本主义持续发展必要的先前步骤,正如资本要扩 大在城市发展,就必须清理掉所谓的贫民窟。国 家通过土地征用权或类似的法律手段将土地征用, 最近已成为普遍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首尔的开 发者们极其渴望城市的土地,于是动手将50年代 移民到这个城市、在没有产权的土地上建了房子 的人们全部赶走。建设公司雇佣了一伙伙高大强 壮的打手暴徒进入社区,用大锤将人们的房子 (包括全部财产)通通砸成碎片。

66 两种斗争形式 两种斗争相互之间的关系 工人阶级传统的反剥削斗争 大众反对剥夺性积累的斗争

67 总结:围绕资本流通过程的几个问题 A G-W……P ……W’-G+△G Pm 1.最初的资金从哪来?
关键词:原始积累;信用系统,股份公司;进入壁垒

68 总结:围绕资本流通过程的几个问题 2.劳动力从哪里来? 关键词:无产阶级化进程; 相对过剩劳动;对于劳 动力供给的管理。 3.生产资料从哪里来? 关键词:自然资源的稀缺性(“资本主义的第二种 矛盾”——奥康纳);资源价格上涨→利润挤压; 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

69 总结:围绕资本流通过程的几个问题 4.技术的选择 关键词:劳动过程;有机构成;利润率危机 5.价值实现和有效需求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使用价值的创造;生产性消费的发生

70 总结:围绕资本流通过程的几个问题 围绕上述资本流通过程的各个环节,发生潜在的障碍 的可能性——暗藏危机。
1)无法聚集到足够多的初始资本来开始生产;(2) 劳动力数量缺乏或者劳工各种形式的反抗,导致利润 挤压;(3)资源枯竭、土地和环境退化造成的环境 危机;(4)竞争的强制法则驱使和劳工抵抗使得技 术急剧改变,进而造成投资的失衡或者是过早的报废; (5)有效需求不足;在这个基于复杂的信用工具、 国家力量以及依靠着信心和信任气氛下的信用系统中, 发生的货币与金融危机(流动性陷阱、通货膨胀或紧 缩)。


Download ppt "Note1:把剩余价值的生产从一次性的事件推向不断 重复的连续过程。这里隐含的前提假设是什么: a.剩余价值的实现没有问题;"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