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9章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2
环节动物门-分节的真体腔原口动物 进化地位:
是动物演化使上的第二次飞跃,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有了分节现象、发达的 真体腔和闭管式循环系统,开始出现原始附肢。
3
学习要点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代表动物—环毛蚓 环节动物的三大类群
4
环节动物门的特征 一、分节现象 环节动物的躯体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构成,称之为分节现象。动物身体分节不仅从外部形态上可以区分,内部器官也按节排列。加强新陈代谢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有很大的意义 。 同律分节:即除身体的前二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各体节的形态和机能基本相同。 异律分节 :前后端的体节的形态、机能均有不同,对有机体更高级的分化为头、胸、腹等部分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也是发展成为节肢动物的一个重要前提
5
二、真体腔(次生体腔、裂体腔)发生及意义
发达的真体腔-是裂体腔法形成真体腔,体腔内充满体腔液,体节间有体腔膜,囊胚腔形成血管网。 意义1:消化管上增加一层肌肉,且具很大的空腔,肠盘转和蠕动自如,消化能力增强。 意义2:消化管中具中胚层,为消化系统的复杂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 意义3:真体腔的形成,对C.S、Ex.S、Rip.S也有密切的关系,使动物结构更复杂,功能更完善。
6
三、疣足和刚毛 疣足-原始的附肢,是体壁外突形成的结构,疣足上有刚毛。有些种类仅有刚毛-有毛囊细胞分化形成。疣足和刚毛是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
疣足― 游泳、气体交换 刚毛―爬行、交配 原始的附肢出现的意义:增强了运动功能,使它们的运动更敏捷,更迅速.
8
四、闭管式循环 闭管式循环-动物界中首次出现(完善),由纵行血管和环血管及其分枝血管组成。各血管以微血管网相连,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不流入组织间隙中;血液呈红色,蚯蚓血红蛋白于血浆中,多毛类中少数种类血细胞中含血红蛋白。 环毛蚓的循环系统-背血管、环血管(心脏,能搏动)和腹血管,之间有毛细血管相连。 蛭类-体腔被结缔组织填充,形成开放式循环。
9
五、后肾管 后肾管系统-具2个开口,由肾口、细肾管、排泄管(膀胱)、肾孔组成。
10
六、(链)索式神经系统 (链)索式神经系统-包括脑、围咽神经、咽下神经节和腹神经链组成,腹神经链的每个神经节发出3对神经分布到体表和各器官;形成交感神经系统;形成反射弧(感受、联络和运动神经元);3条巨型纤维,传导速度快。 感官-乳突:分布体表和口腔;光感受器-感光。
11
七、担轮幼虫 原始性 :无体节、原体腔 、原肾管 进化意义: 软体、 腕足、苔藓动物发育过程也具担轮幼虫,说明这些动物在进化上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12
9.2 寡毛纲 代表动物--环毛蚓 1、体表具粘液腺 2、头部退化 3、疣足退化,刚毛着生 在体壁上 4、口前叶可伸缩
9.2 寡毛纲 代表动物--环毛蚓 一、外形对土壤生活的适应: 1、体表具粘液腺 2、头部退化 3、疣足退化,刚毛着生 在体壁上 4、口前叶可伸缩 5、眼点退化、感光细胞 在前后部最多 6、生殖带
13
(二)内部构造 1、体壁和真体腔 体壁——角质膜 、表皮层 、 环肌 、纵肌 和体腔上皮组成 。
在消化道与体壁间,即体壁腔膜与脏体腔膜之间的广阔空间,即为真体腔,是裂体腔法形成真体腔,体腔内充满体腔液,体节间有体腔膜,囊胚腔形成血管网,体腔中具多种内脏器官 ,如生殖、排泄器官等。
14
2、消化系统 口(1-3节) :有褶纵,可翻出口外,摄取食物 咽(4--5节):辅射肌发达 , 咽头腺(分泌粘液和蛋白 酶)
食道(6-8节):钙腺,调节酸碱浓度 砂囊(8-9节):磨碎食物 胃 (10-14节):血管多且具腺体 肠(15节后):肠背中线处有盲道(增加消化、分泌、吸 收面积 )27 节处有盲肠(有腺体有助于消化) 肛门
15
4.呼吸与排泄 蚯蚓无专门的呼吸器官,由表皮进行呼吸,称皮肤呼吸。另外一些水生种类,表皮形成鳃司呼吸作用 蚯蚓典型的后肾管,有的是一对大肾管,如异唇蚓,环毛蚓为小肾管,每节都有很多,分为三类 体壁小肾管 :体壁内侧,无肾口,肾孔开口体表 隔膜小肾管 :由肾口、细肾管、排泄管(膀胱)组成,开口于肠 咽头小肾管:于咽头和食道两侧成束或成堆存在,开口消化管, 无肾口。
16
后肾管
17
5.循环系统 背血管(1条) 搏动, 血流由后向前 腹血管(1条)不能搏动,血流由前向后 神经下血管(1条) 食道侧血管(2条)
背血管(1条) 搏动, 血流由后向前 腹血管(1条)不能搏动,血流由前向后 神经下血管(1条) 食道侧血管(2条) 4-5对心脏( 体节) ,能跳动 ,血液由背血管经心脏流至腹血管,后两对的背枝连于背、胃上血管 壁血管:血液由神经下血管经壁血管至背血管 血液红色:血红蛋白于血浆中
18
背血管自ⅪⅤ节以后收集每节二对背肠血管(含养分)和一对壁血管(含氧气)的血液,向前流动,至前端分布于食道、咽、脑等处,大部分血液经4对心脏流入腹血管,而一部分血液直接或间接流入食道侧血管。腹血管接受心脏来的血液,向后流动,每节都有分支到体壁(腹皮血管),肠和肾管等处。在体壁上进行气体交换后,氧化的血管在ⅪⅤ前回到食道侧血管,在ⅪⅤ节后回到神经下血管。经每节的壁血管再流入背血管,腹血管于第14体节后,在各体节于肠下分支为腹肠血管入肠,经背肠血管——背血管重行循环。蚯蚓血液中含有无数白细胞,血红素溶解于血浆中。
19
环毛蚓-循环系统
21
6.神经系统与感官 中枢神经系统 :典型的索式神经,巨神经纤维(3条),传 导速度比其他神经元 快5倍。 周围神经系统:分出神经至身体各部分 交感神经系统 :由脑分出神经至消化道,环毛蚓具简单的 反射弧 表皮感觉器官:皮肤上的小突起 ——体表感觉乳突 感官 口腔感觉器官:味、嗅觉的功能,可觅食或辨别食物 光感觉器官:口前叶、体前几节及肛节附近较多, 能趋弱光而避强光
22
环毛蚓-神经系统
23
7.生殖与发育 环毛蚓-雌雄同体,但异体交配。雌性有生殖腺、生殖导管、受精囊;雄性有生殖腺、生殖导管和附属腺体。 蚯蚓的发育
直接发育,无幼虫期 有性生殖 孤雌生殖 无性生殖(水生种类)
25
二、 寡毛纲及其分类 因其每个体节上有少数刚毛,故名为“寡毛纲”。头部退化,无疣足,具生殖带,直接发育。
二、 寡毛纲及其分类 因其每个体节上有少数刚毛,故名为“寡毛纲”。头部退化,无疣足,具生殖带,直接发育。 本纲动物约有4/5为蚯蚓。世界蚯蚓1800多种,我国229种。
26
9.3 多毛纲 特征 :头部明显,口前叶位于口的上方,上有触手、触须和眼等。有疣足,无环带,担轮幼虫,几乎全为海产。原始,种类多(约10000)种。 ( 一)沙蚕 头部明显发达 ,口前叶背面有眼 背面有眼,前面有1对短的口前触 手,两侧各有一条触条(须),围口节:两侧各有4条围口触手
28
(二)异沙蚕相 异沙蚕相:多毛类动物的生殖很特殊,即到了性成熟时身体的后半部形成生殖细胞,刚毛变得多而长,疣足也变得叶状,便于游泳,称有性节(有性个员)而身体的前半部无变化,如无性带(无性个员),称此现象为异沙蚕相。 群浮(群婚):沙蚕在生殖季节,受日光刺激,雌雄个体成群在海面上游泳,雌的在前面产卵,雄虫在后面撒精,营体外受精 。 异沙蚕相
30
9.4 蛭纲 蛭纲-无疣足、无纲毛,性成熟时有生殖环带,有前后吸盘,体腔被结缔组织填充。半寄生生活。
31
1、蛭类与吸血相适应的特点 前后口吸盘 口腔: 3个颚上具细齿可切开 皮肤 咽:肌肉发达,收缩时可吸取大 量的血液 唾液腺:分泌蛭素,抗凝血
嗉囊:11对侧盲囊可贮存血液
32
2、体腔和循环系统 此纲最突出的是次生性体腔被一种有色素的间质或葡萄状组织所填充,体腔受挤缩小,医蛭的血管完全消失,代之以血窦,背腹具血窦。分支至皮肤,肾管,而后收集进入背、腹血窦。两侧具侧血窦(壁厚,具血管的性质)。血窦间具横血窦相连,这样,其血液就是体腔液,C.S为开管式
34
思考题 环节动物的进步性特征有哪些? 分节现象、同律分节的概念、意义。 真、假体腔异同?它的出现对动物演化的意义 比较疣足和节肢有何异同?
开管式、闭管式循环的概念。 试述蚯蚓和蚂蝗分别适应于土壤和吸血生活的结构特点。 蚯蚓为何在太阳下晒一段时间后即会死亡? 比较蛔虫与蚯蚓的横切面上体壁的组成区别。 比较原、后肾管的结构和功能的差异.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