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传 播 学 济南大学文学院 陈晓洁
2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
4
传播学概述 传播活动的构成要素 传播效果研究 传播学研究方法
Contents 传播学研究对象 与基本问题 传播学研究史 传播学概述 1 传播活动的发展史 传播活动的系统性 传播与符号 传播类型 传播制度 传播活动的构成要素 2 传播效果研究 3 传播效果理论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 传播学研究方法 4 传播学研究方法
5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6
累积的文化的出现是自然界一桩空前的事件。它产生了类似于复利的效果,允许连续的几代人在文化和技术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在这条道路上,人类大体上距离其生态根源越来越远。知识、思想和技术的传播代代相传,这给予了人类一种完全空前的能力,凭借这种能力,人类能够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生存并且创造出他们所需和所想的新的环境。
7
(n ×<n-1>)/2 集体知识的规则 信息网络的规模、多样性和效率是决定生态革新速度的重大因素。 有两个影响因素
信息聚集的容量和种类 信息分享的效率和速度 集体知识的规则 信息网络的规模、多样性和效率是决定生态革新速度的重大因素。 (n ×<n-1>)/2
8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边缘、交叉学科 传播学的相关学科:
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文化人类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等。
9
一、传播的相关概念 传播 英 语 communication两个词根:com指与别人建立一种关系;munus意味着产品、作品、功能、服务、利益等。 传达、传递、交流、交通、交往、通信等 汉 语 最初都是单音词 传:传达 播:播撒 《北史》的《突厥传》中有“传播中外,咸使知闻”。
10
库利(美国社会学家)在《社会组织》一书给传播下的定义是:传播是指人与人的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它包括表情、态度和动作、声调、语言、文章、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他任何最新成果。
11
皮尔士(符号学的创始人)也在他的《思 想的法则》中提到了传播:直接传播某种 观念的唯一手段是像(icon)。即使传播 最简单的观念也必须使用像。因此,传播 是观念或意的传递过程,强调符号作为精 神内容的载体的特殊作用。
12
两者融合,通过社会互动而共享意义. 信息科学出现,提出信息的概念,扩大了传播学的视野。 施拉姆:传播是信息共享,至少要有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 传播学者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是信息的传递,不仅是包括新闻,也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等等。
13
二、传播(communication)与信息(information)
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定的物质讯号。 非人类信息 人类信息 物理信息 生物信息 社会信息 社会信息
14
传播学考察的主要对象是社会信息。 社会信息与其它信息的共性:物质属性,以质、能波的形式表现出来,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 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 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不单纯表现为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伴随复杂的精神心理活动。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客体统一,符号意义统一。
15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传播就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行为 过程 使用相同符号体系 系统 双向互动
信息共享 社会关系网络 双向互动 5)社会传播是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行为:以人为主体的活动。 过程:动态的,变化的。 系统:综合的,复杂的。 4)经过符号中介,传受双方必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3)社会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2)社会传播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交流、交换、扩散。
16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 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 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信息 社会信息 社会信息系统 及其运行规律
17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系统论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都处在一定的系统中。 所谓系统,指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传播学把社会传播划分为五种传播系统:人内 /人际 /群体 /组织 /大众传播。
18
社会传播: 人内传播-典型系统性。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人际传播-两个个体系统的相互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 群体传播-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对个人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发挥制约作用 组织传播-结构秩序更为严密的社会集合体,有明确组织目标,是执行特定功能的系统 大众传播-特殊-广泛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社会互动系统,社会管理和控制系统。
19
大众传播 (1)大众传播是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 (2)传播对象是广泛而分散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社会成员。
(3)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 (4)传播内容公开,有别于私下或内部传播活动。 (5)延迟的反馈机制,受众对传播过程缺乏即时的干预能力。
20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一般社会系统理论的著名学者布克里指出,社会环境适应过程需要五种要素:
(1)要有不断向社会系统内引进“复杂性”(多样性)的源泉; (2)要有既保持系统内的紧张状态又不断满足社会成员需求的机制; (3)要有将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适当连结的双向传播网络; (4)要有面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状况的变化而进行自主决策的系统; (5)要有保存并普及意义、象征和价值体系的有效机制。
21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1)开放性系统; (2)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3)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double contingency)的系统; (4)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22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社会信息系统的复杂多变容易产生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导致误解、误读。 传播学的任务:关键是克服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这也说明了传播学的应用性特点。
23
第三节 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1.理论来源:
第三节 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1.理论来源: ①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1845~1846)(确立唯物史观的第一部著作),马恩把 交往作为与生产力、分工同等重要的范畴看待。 他们认为,精神交往指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物质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活动。 精神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活动。 ②而现代传播学中,传播是以“信息”(广义的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③两者在研究对象和范畴上没有本质区别,精神交往理论可视为马、恩的传播观。
24
2.主要内容: ①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与物质交往相适应; ②二者是辩证的相互作用关系。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辨证关系中把握传播 。 精神交往理论提供了科学的传播观。
25
郑和下西洋的船与哥伦布探险的船比较
26
③同时还要注意将精神交往理论与美国的行为主义传播学区别开来。
行为主义传播学基本上以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看待传播。不从信息的生产过程和结构中寻找思想观念价值倾向产生的原因。
27
我们不能孤立地考察传播,应该把它放在人类生产和交往的总体系统中进行考察;也不能抽象地考察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互动,应该放在具体条件下,放在与其他社会因素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中进行考察。
28
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9
Thanks!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