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政治常识 第五课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第1课时 当代国际社会.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政治常识 第五课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第1课时 当代国际社会."—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政治常识 第五课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第1课时 当代国际社会

2 要点·疑点·考点 1. 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制约国际关系的基本因素 (1)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基础。国际社会最主要的行为主体是主权国家,一个主权国家对内、对外行为的基本动因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从层次上划分,可分为主权利益、发展利益和参与利益三个层次。主权利益是涉及国家的独立、生存和安全的利益,这是国家最基本的利益;发展利益,即发展国内经济和加强对外的政治、经济等联系,增强对外活动竞争力,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等;参与利益,即塑造本国在国际社会的良好形象,增强本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更好地参与国际事务。可见,国家利益的核心内容是独立与生存、稳定与发展及国际参与。

3 国家利益的内容是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阶级性质的国家中和不同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家利益的内容和目标有所不同。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本国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国家总是根据自身的利益来行动的。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首先是为了维护本国的独立和安全,其次是谋求和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各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才制定相应的、具体的外交政策,如独立自主政策、对外合作政策,结盟政策等。每个国家外交政策的执行过程,是国家利益的实现过程,也就是说,国家利益在对外政策的实施中也就得到不同程度的实现。因此,国家利益是国际社会中各主权国家相互交往、合作与冲突的基本前提和缘由。

4 (2)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构成国家力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实物性因素、制度性因素和精神性因素。实物性因素是可以用数据估量的因素,它包括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地形、气候、矿产资源的种类、蕴藏量及其开采程度,人口、经济、学习实力、科学技术等等。制度性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的性质,社会制度的运行,政府职能的效率,外交政策的质量等。精神因素包括民族性格、民族凝聚力程度和国民意志等。这些有形和无形因素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表现在:一是国家力量的大小强弱决定着国家之间是平等互助,还是对抗冲突的关系;二是国家力量的变化,往往也引起原来国家关系的变化。

5 2. 全面理解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坚决反对台湾加入联合国
(1)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为联合国的筹建和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我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根据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2)联合国是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上最大的政治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根本没有资格加入联合国。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一切权利,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联合国代表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 。

6 3. 正确认识国际法的作用 国际法包括三部分,即平时法、战争法和中立法。而平时法在国际法中占主要地位,它涉及主权、管辖权、外交规则与惯例、谈判与条约。战争法涉及调整敌对行为的规则,对敌国公民的待遇,财产及战俘的处置。中立法则规定中立国在战争环境下的权利和义务。 国际法的主体通常是国家。因为国际法是调整国家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只有国家才是国际法所产生的权利与义务的承担者。国际组织也具有国际法主体的地位,尽管它与国家并不处于同等法律地位,但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如其本身和工作人员享有一定的外交特权与豁免权。

7 国际法的渊源是习惯与惯例、条约和一般法律原则。习惯与惯例是国家间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不成文的规则,最初为某些国家所采用,其后又为其他国家所接受,从而公认具有法律效力。条约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关于政治、经济、贸易、法律、文化、军事等方面规定其相互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各种协议的总称,包括公约、宪章、盟约、专约、协议、议定书、联合公布(声明)等。一般法律原则是指国际法院在审理案件中适用的国家间的一般法律原则。 国际法虽然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对于违法缺乏有效的制裁手段。这是因为没有一个超越于国家的统一的立法机关和执法机关来保证国际法的实施。国际争议只有通过谈判与协商、斡旋与调停、国际制裁与司法裁判以及诸如联合国这样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做出决议的方式去解决。尽管如此,它毕竟比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和诉诸武力解决争端要好得多。

8 课前热身 1. 国际关系主要是指 之间、 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 之间的关系。国际关系包括 、 、文化、军事等多方面关系。 2.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 和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 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相互之间的利益差异和矛盾,则是引起国家间 和 的根源。 3. 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 ,是国际关系的主要 。主权国家由四个必须同时具备的要素构成,即人口、领土、 和 。其中, 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 国家 国际组织 国家 政治 经济 国家利益 国家力量 共同利益 矛盾 冲突 基本成员 参加者 政治 主权 主权

9 4. 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享有的基本权利是独立权、
、自卫权和 。国际法就是调整 关系的法律。 5.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规模最 ,包容范围最 的国际组织。其宗旨是维护国际 ,促进国际 。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 、经济和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 和 。其中惟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是 。 平等权 管辖权 国家间 广 和平与安全 合作与发展 国际法院 安理会 秘书处 安理会

10 思维·能力·方法 1. 当前,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问题,这表明国家间存在着许多共同利益。这些共同利益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它们是各国( ) A.进行国际合作的基础 B.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C.制定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D.处理国内事务的依据 A 【解析】 这是2000年全国高考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国家利益决定对外关系的理解。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故应选A项。

11 2. 近年来,美国在我沿海频繁进行侦察活动,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2001年4月1日,美国军用侦察机在南海上空撞毁我军用飞机,并未经允许进入中国领空,降落在海南陵水机场。我外交部向美国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这一事件表明( ) ①美机侦察行为,违反了国际法和中国法律的有关规定,构成了对中国主权和领空的侵犯 ②我国外交部的抗议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正义之举 ③美国对我进行侦察活动是霸权主义行径 ④国际形势的总趋势由缓和趋向紧张,由对话转为对抗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B 【解析】 这是2001年全国高考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利用所学政治知识对中美撞机事件的认识评价能力。由于命题④观点明显错误,故B项容易选出。

12 3. 辨析:国家间关系的变化是无规律可循的。 【解析】 这是2002年全国高考题。此题理论性较强,要求考生紧紧抓住国家利益这一核心,认识到国家间关系以及外交政策的制定,说到底是围绕国家利益这一轴心运转的。把握住了国家利益就意味着把握了国家间关系的本质,就可根据国家利益的变化来判断国家关系的走向。因此,国家间关系及其变化表面上虽然杂乱无章,但具有内在的逻辑性,是有规律可循的。 【参考答案】 这一说法不正确。 (1)国际关系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国家间关系既可能表现为共处与合作,也可能是竞争与冲突,但并非无规律可循。 (2)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也是每一国家在处理与别国关系时的一个基本准则。国家间出现的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3)国家间关系往往因其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变化而变化。

13 延伸·拓展 1972年,美国和前苏联签订了《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规定双方不得部署全国性反弹道导弹。近年来,美国为了给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扫清障碍,于2001年12月13日宣布退出《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事前俄表示强力反对,但美国正式宣布退出后,俄又表示这不会影响俄美之间正常外交。这说明( ) A国家利益是决定外交政策的基本依据 B国家力量是国家决定外交政策重要因素 C国际法对主权国家没有法律约束力 D国家关系是变化无常的 ABC


Download ppt "政治常识 第五课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第1课时 当代国际社会."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