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重点掌握 1.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2.胰液分泌的调节 3.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熟悉 1.胃运动的形式 2.胃的排空及其影响因素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重点掌握 1.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2.胰液分泌的调节 3.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熟悉 1.胃运动的形式 2.胃的排空及其影响因素"—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重点掌握 1.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2.胰液分泌的调节 3.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熟悉 1.胃运动的形式 2.胃的排空及其影响因素 3.大肠液的分泌及大肠内细菌的活动 4.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2 1.紧张性收缩(tonic contraction) 生理意义: ①保持胃的形状和位置,防止胃下垂;
二、胃的运动 (一)胃运动的形式 1.紧张性收缩(tonic contraction) 生理意义: ①保持胃的形状和位置,防止胃下垂; ②维持胃腔内压,促进消化及排空。

3 2.容受性舒张 (receptive relaxation) 进食动作和食物→咽、食管等处感受器
→反射性的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 生理意义: 暂存食物+保持胃内压基本不变→防止 食糜过早排入小肠→利于胃内消化。

4 3.蠕动(peristalsis) 生理意义: ①磨碎食物; ②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和; ③把食糜向十二指肠推进。

5 (二)胃排空及其控制 1、胃排空: 概念: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普通的混合食物为4~6小时 动力: 直接动力:胃与十二指肠的压力差。
原 动 力:平滑肌的收缩。 排空速度:因食物而异(流体、粒小、等渗的快) 水 > 糖 > 蛋白质 > 脂肪 10min 2h ~3h 5~6h

6 2、胃排空的控制 迷走-迷走反射 进食扩张 (1)胃内因素促 进排空 壁内N丛反射 化学成分 G细胞 促胃液素 肠-胃反射:酸、脂肪、高渗、
机械扩张 (2)十二指肠内 因素抑制胃排空 胃肠激素:促胰液素、抑胃肽

7 影响胃排空的因素 迷走-迷走反射 胃内食物 机械扩张 壁内N丛局部反射 胃内压 ∨ 十二指 肠内压 胃排空 促胃液素 蛋白质 分解产物 胃窦
G.C 胃蠕动↑ 紧张性↑ 胃排空暂停 胃内压 十二指 肠内压 十二 指肠 食糜 高渗溶液 胃蠕动↓ 紧张性↓ 肠-胃反射 胃肠激素 盐酸、脂肪 胃内压 十二指 肠内压 再次胃排空 抑制因素解除 胃蠕动↑ 紧张性↑ 食糜在肠内吸收 影响胃排空的因素

8 从胃窦和十二指肠记录到的消化间期MMC的时相变化
(三)消化间期胃的运动 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呈现以间歇性强力收缩,伴有较长的静息期为特征的周期性活动 。 清道夫 从胃窦和十二指肠记录到的消化间期MMC的时相变化 Ⅰ 45-60min Ⅱ30-45min Ⅲ5-10min Ⅳ5min

9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一、胰液的分泌 内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 胰腺 腺泡细胞→各种消化酶 外分泌 导管细胞→碳酸氢盐和水

10 (一)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胰液的无机成分和作用 导管细胞分泌 性质:无色、无臭的碱性液体,pH7.8~ 8.4 分泌量: 1~2L/日
成分:水、无机物和有机物。 胰液的无机成分和作用 导管细胞分泌 (1)HCO3- (2)Cl- : 随HCO3- 浓度变化 (3)Na+、K+、Ca2+ :与血浆浓度近似 ②为多种消化酶提供适宜pH环境。 ①中和胃酸,保护肠粘膜;

11 2.胰液的有机成分和作用 来源:腺泡细胞分泌 (1)胰淀粉酶 淀粉,糖原,碳水化合物 (生、熟) 胰淀粉酶 pH6.7~7.0 糊精、麦芽糖

12 辅酯酶 胰脂肪酶 胆 盐 脂肪酸、甘油一酯、甘油
(2)胰脂肪酶 脂肪 辅酯酶 pH7.5~8.5 胰脂肪酶 胆 盐 脂肪酸、甘油一酯、甘油

13 (2)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蛋白质 糜蛋白酶原 糜蛋白酶 胰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肠激酶 䏡、胨、多肽、氨基酸 羧基肽酶原 羧基肽酶 氨基酸

14 胰腺不被消化 ①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以酶原形式 ② 胰蛋白酶抑制物

15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 1.神经调节: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特点:水、HCO3- 较少,酶丰富 机制:迷走神经→腺泡细胞→胰液 促胃液素

16 2.体液调节(为主): (1)促胰液素(secretin) 来源:小肠上段黏膜内的S细胞 刺激:胃酸>蛋白分解产物、脂肪酸 作用:① 胰腺小导管上皮细胞→大量的 水和HCO3- ,酶含量低; ② 促进肝胆汁分泌; ③ 抑制胃酸分泌和促胃液素的释放

17 (2)缩胆囊素(cholecystokinin, CCK)
刺激:蛋白分解产物>脂肪酸>胃酸、脂肪 作用:① 胰腺腺泡分泌多种消化酶 ② 胆囊强烈收缩→胆汁排出 ③ 营养作用:蛋白质、核糖核酸 的合成 总结:

18 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来源:胆汁是肝细胞分泌 肝细胞 胆汁 肝管 非消化期 消化期 胆囊 胆总管 消化期 (储存、浓缩) 十二指肠

19 (一)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1.胆汁的性质和作用 性质:味苦的有色液体,0.8~1.0L/日 肝胆汁:金黄色或桔棕色,pH7.4 胆囊胆汁:深棕色,pH6.8 成分:水、Na+、Cl-、K+、HCO3-等 胆盐、胆固醇、胆色素、磷脂等 不含消化酶

20 胆盐 胆色素 肝细胞分泌的胆汁酸和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而形成的钠盐和钾盐。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 胆固醇
胆固醇  脂肪代谢的产物(过多胆结石),和胆盐、卵磷脂形成微胶粒。 胆色素 血红素的分解产物,决定胆汁的颜色,游离型易结合钙形成胆红素结石

21 2.胆汁的作用: 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有重要意义 (1)促进脂肪消化: 乳化剂:胆盐、卵磷脂、胆固醇等 即: 脂肪 脂肪微滴 分解加速 乳化剂
即: 脂肪 脂肪微滴 分解加速 乳化剂 胰脂肪酶 辅酯酶 2.胆汁的作用:

22 (2)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维生素A、D、E、K) 胆盐是双嗜性分子,在水中易形成 微胶粒 混合微胶粒(水溶性) 脂肪分解产物 脂溶性维生素 吸收

23 (3)中和胃酸及促进胆汁自身分泌 胆盐的肠肝循环 胆盐随胆汁 十二指肠 肝 回肠末端吸收入血 95% 门静脉

24 (二)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1.神经调节:迷走神经(传出神经) 2.体液调节:(主) (1)促胃液素:
(2)促胰液素:胆管→HCO3-↑胆盐不变 (3)缩胆囊素:促进胆汁排放 (4)胆盐:利胆作用 ①直接→肝细胞和胆囊→肝胆汁↑、胆囊收缩; ②间接胃酸分泌↑→促胰液素↑→胆汁↑

25 (三)胆囊的功能 1.储存和浓缩胆汁(非消化期) 2.调节胆管内压和排出胆汁 非消化期:壶腹括约肌收缩,胆囊舒张,胆管 内压力无明显升高
消化期:进食→胆囊收缩,壶腹括约肌舒张 →胆管内压力↑→胆汁排入十二指肠

26 三、小肠液的分泌(自学) (一)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pH7.6, 水、无机成分、有机成分 (肠激酶) 作用:润滑(黏蛋白) 粘液屏障 中和胃酸→保护十二指肠 促进吸收(稀释食物)

27 (二)小肠液分泌的调节 食糜→肠粘膜局部→机械性和化学 性刺激→肠壁内神经丛引起局 部反射

28 四、小肠的运动 (一)小肠运动的形式 1.紧张性收缩 2.分节运动: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 意义: ① 促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化学性消化; ② 增强食糜与肠黏膜接触→营 养物质吸收; ③ 挤压肠壁→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29 3.蠕动 意义:分节运动的食糜向前推进 →新的肠段→新的分节运动 蠕动冲 逆蠕动:回肠末段 防止食物过早进入大肠→利于 消化、吸收

30 (二)回盲括约肌的活动 回盲括约肌 作用: 1.防止回肠内容物过快、过早地 进入结肠→充分消化和吸收 2.活瓣样作用→阻止大肠 内容物倒流入回肠

31 第五节 肝脏的消化功能和其他生理作用 一、肝脏的功能特点(了解) (一)肝脏的血液供应:总血量的14% (二)肝脏的代谢特点
第五节 肝脏的消化功能和其他生理作用 一、肝脏的功能特点(了解) (一)肝脏的血液供应:总血量的14% (二)肝脏的代谢特点 糖的分解和糖原合成; 蛋白质及脂肪的分解与合成; 维生素及激素的代谢。

32 二、肝脏主要的生理功能 (一)肝脏分泌胆汁的功能 (二)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功能 (三)肝脏的解毒功能 (四)肝脏的防御和免疫功能
(五)肝脏的其他功能 调节循环血量,合成凝血因子的场所

33 第六节 大肠的功能 一、大肠液的分泌 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一)大肠运动的形式 1.袋状往返运动——非推进性运动
第六节 大肠的功能 一、大肠液的分泌 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一)大肠运动的形式 1.袋状往返运动——非推进性运动 2.分解推进和多袋推进运动 3.蠕动

34 (二)排便 排 便 反 射

35 (三)大肠内细菌的活动 (四)食物中纤维素对肠功能的影响 细菌主要来自食物和空气。 发酵:对糖和脂肪的分解 腐败:对蛋白质的分解
能合成维生素B复合物和维生素K。 (四)食物中纤维素对肠功能的影响


Download ppt "※重点掌握 1.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2.胰液分泌的调节 3.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熟悉 1.胃运动的形式 2.胃的排空及其影响因素"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