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经 络 学 河北中医学院 解剖教研室
2
一、经络的概念 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络 运行气血的通道 联系全身的网络
3
经和络的不同 经脉 主干 运行气血 经络 络脉 分支 网络全身
4
经络的特点 经络是结构和功能的统一 经络是立体的 经络是对称的 经络和脏腑的关系(藏精气而不泻,为脏为阴;传化物而不藏,为腑为阳。)
经络和腧穴的关系
5
经络在哪里? 经络的实质是个迷
6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别 十二经脉 十二筋经 经脉 十二皮部 奇经八脉 经络 十五络脉 络脉 孙络 浮络
7
三、十二经脉(十二正经) 组成 命名 体表分布 表里络属关系 走向与交接 循环流注
8
(一)十二经脉的组成 十二经脉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9
(二)十二经脉的命名 脏腑 阴阳 手足 手 太阴 肺经
10
太阴 少阳 太阳 少阴 厥阴 阳明
11
心包 脏:心、肝、脾、肺、肾 脏腑 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 三焦
12
(三)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 头面 躯干 上下肢
13
头面部: 前额—阳明 颞部—少阳 头顶—厥阴 后头—太阳 躯干部: 胸腹—阳明 胁肋—少阳 腰背—太阳
14
内侧 上肢 外侧 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 内侧 前面:胃经 下肢 外侧:胆经 后面:膀胱经 前线:肺经 中线:心包经 后线:心经
前线:大肠经 中线:三焦经 后线:小肠经 外侧 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 前线:脾经 中线:肝经 后线:肾经 内侧 前面:胃经 外侧:胆经 后面:膀胱经 下肢
15
(四)十二经脉表里络属关系 肺—大肠 脾---胃 心—小肠 肾—膀胱 心包—三焦 肝—胆
16
如何速记十二经脉的走向? 胸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胸 足 手 头
17
(五)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 阳经与阳经交于头面 阴经与阴经交于胸腹 阳经与阴经交于手足
18
(六)十二经脉的循环流注 经脉流注如环无端,周而复始 经脉流注有一定的顺序:每个周期起于手太阴肺经,止于足厥阴肝经 经脉流注和时间有关
19
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
21
叙述经脉的标准姿势
22
手太阴肺经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23
手阳明大肠经 *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24
足阳明胃经 *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大趾次趾外间; * 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25
足太阴脾经 *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26
手少阴心经 *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27
手太阳小肠经 *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 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
28
足太阳膀胱经 *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颊,交巅; *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 * 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29
足少阴肾经 *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足小趾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 * 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30
*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
手厥阴心包经 *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 * 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 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31
手少阳三焦经 *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循属三焦; * 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出页); *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32
足少阳胆经 *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后; * 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手少阳,抵于(出页),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
33
*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 *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34
足厥阴肝经 *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35
督脉 * 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输,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36
任脉 *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37
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38
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之间,其作用主要体现于两方面。
1.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奇经八脉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 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 用;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 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跷脉主持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 2.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当十二经脉及脏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 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