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老年人的心理与健康 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 浙江省老年学学会心理研究分会秘书长 浙江省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研究中心副主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老年人的心理与健康 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 浙江省老年学学会心理研究分会秘书长 浙江省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研究中心副主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老年人的心理与健康 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 浙江省老年学学会心理研究分会秘书长 浙江省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研究中心副主任
养老机构负责人培训班专题讲座 老年人的心理与健康 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 浙江省老年学学会心理研究分会秘书长 浙江省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研究中心副主任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心理系 傅素芬 主任医师/教授

2 提 纲 心理及心理健康概述 老年期的心理特点 老年期精神健康保健措施

3 一、心理及心理健康概述 1、心理 什么是心理(mentality)呢?我们生活在客观世界之中,无时不与周围的事物发生联系,在劳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有许多事物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这些感官将接受到的信息传送到大脑,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产生了对该事物的认识及由此认识所决定的对该事物的态度、情绪、情感、意志和行为,这一带有个体特点的信息接受、处理和反应过程就是心理活动的过程。

4 概括地说心理是大脑的机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感觉、知觉、思维、情感、性格和能力等功能的总称。人的心理是目前所知宇宙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
清醒的意识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5 2、心理健康 要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首先要清楚什么是健康。 一个人只要身体没有疾病就是健康了吗?

6 健康的概念 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就在其宪章中指出:“健康是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将健康定义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可见健康是一个整体,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身心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7 心理健康反映的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健全人格的前提下一种持续的,相对稳定的,知、情、意协调并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ing)良好的心理状态。
这种状态是通过个人感受和社会评价而综合得出的,是可变的,是发展的,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8 心理健康的意义 预防精神疾病 • 保持平和心态 提高应激水平 • 维持旺盛精力 改善人际关系 • 提高工作效率
预防精神疾病 • 保持平和心态 提高应激水平 • 维持旺盛精力 改善人际关系 • 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不良事件 • 增进道德水平

9 心理健康的标准 马斯洛(A.H.Maslow)和麦特曼(Mittelman )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为: ① 充分的适应力; ② 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 作恰当估价; ③ 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④ 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⑤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10 ⑥ 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⑦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⑧ 能适度地宣泄和控制情绪; ⑨ 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 度地发挥个性; ⑩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 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11 中国人心理健康6条标准与评价要素 标准 评价要素 1、情绪稳定,有安全感 情绪稳定、情绪控制、情绪积极、安全感 2、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自我认识、自我接纳 3、自我学习,独立生活 生活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4、人际关系和谐良好 人际交往能力、人际满足、接纳他人 5、角色功能协调统一 角色功能、行为符合年龄、行为符合环境、实现个人满足 6、适应环境,应对挫折 接触现实、接受现实、挫折应对

12 中国人心理健康标准 自我意识 生活学习能力 情绪健康 自我和谐 人际和谐 人际关系和谐良好 社会和谐 角色功能 环境适应

13 现实中人们的心理状态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心理健康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
在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没有十分明确的分界线,而是程度的不同而已; 不能说心理健康的人一点心理困扰也不能有,关键要看的是怎样去面对和解决。

14 人的心理可以分为三种状态: ① 健康状态; ② 亚健康状态; ③ 不健康状态。

15 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区分 心理活动正常与异常之间没有截然的界线,其差异是相对的,如同心理健康的标准,由于影响的因素很多,故很难取得一致的意见。虽然如此,目前对判断心理异常与否的几个基本原则还是取得一致认同的,即: ① 心理活动要和现实环境和谐统一; ② 心理活动本身要和谐统一; ③ 人格要相对稳定。

16 二、老年人期的心理特征 1、老年期的心理变化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深刻地表达了多数老年人所共有的心态,在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上持何种态度是决定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心理基础。

17 老年期---丧失感的开始:地位方面,经济方面,健康方面,社交方面等明显改变,导致生存的意义丧失。
对生存意义认识的变化:对生活充满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是老年人长寿和安度晚年的基础。而对生存意义的认同是产生这一基础的根基。

18 研究发现,人生中对生存意义的认识有两次危机时期,一个是青年时期,是决定自我的时期,即同一性危机时期;一个是老年期,是看到自我的东西正在丧失的时期。
丧失的速度越快,丧失的内容越多,生存意义的丧失就越严重。生存意义的丧失是产生生存危机的前提。典型表现为“废物”感和“累赘”感。

19 2、老年期生理心理的改变 感觉减退:在视、听、味、嗅、触等所有感觉功能全面减退,但程度、出现的时间个体化差异很大。
反应变得迟钝:表现在思维速度减慢,情感表达迟缓,行为反应减慢,活动减少,灵活性下降。迟钝是一显著特征,为认知功能受损的表现。

20 记忆力下降:主要为近事遗忘,随年龄增加而愈明显。远事记忆常无明显影响,一般不产生虚构和错构现象,逻辑记忆较形象记忆为好。

21 老年人常有的思维行为特征 对现今不满,爱发牢骚; 思维僵化、刻板; 不修边幅、邋遢; 喜欢搜集无用之物 ; 沉溺于对往事的回忆。

22 常见老年综合征 孤独综合征————空巢现象 衰老综合征————机体老化 丧失综合征————心理衰老 痴呆综合征————大脑病变

23 生理老化的影响 ① 机体老化导致生理功能的全面下降; ② 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而易患病,常 是多系统多病; ③ 患病后康复较慢,或不彻底;
④ 对药物的耐受性差,疗效不理想,但对 副作用敏感。

24 三、老年期精神健康保健措施 1、保持心情愉悦 2、平安度过离退休期 3、积极治疗躯体疾病 4、保持兴趣爱好 5、坚持用脑

25 6、适宜锻炼 7、常听音乐 8、家庭和睦 9、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10、保持良好人际关系

26 11、戒除不良嗜好 12、合理饮食 13、克服自卑心理 14、不要过度注意自己身体 15、环境良好

27

28 谢谢聆听! 祝您健康!


Download ppt "老年人的心理与健康 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 浙江省老年学学会心理研究分会秘书长 浙江省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研究中心副主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