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的楞严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的楞严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的楞严寺

2

3

4

5 楞严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的楞严寺,又名雷音寺,建于明成化年间。现存有大雄宝殿及后殿和东厢房。1993年修缮一新,是中都镇目前保存、修缮得较好的一处历史景观。楞严寺的建筑结构具有独特的防震功能,堪称一绝,使楞严寺处于马边地震带却屹立五百多年而不倒。经过修缮后的楞严寺,新增了盘柱金龙、千手观音等佛像和大型铜钟、红鼓。位于筒车村的五谷庙,经过民间集资修缮,与楞严寺一样香火旺盛。

6 楞严禅寺,也称楞严寺,取楞严经之意而得名。为埠内主要佛门寺庙之一。遗址位于现站前区境内、通惠门市场北邻。其名声传至关内海外

7  据《营口县志》记载楞严寺:“嗣于十三年(1924年)春规划地基鸠工突起一座梵正宫殿……该圭工程既竣业于二十年(1931年)秋九月间开光”楞严寺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共有佛殿99间,为东北“四大禅林”之一。

8 忠南李氏子,破山禅师嗣。受师授嘱,住贵筑大兴善寺,清镇云天寺,楚江楞严寺。

9 楞严寺建筑古典雅静。内有院墙、山门、钟楼、鼓楼、佛殿、藏经楼。全寺布局由南向北分三进院落。第一进院为天王殿,第二进院为大雄宝殿,第二进院为藏经楼。此外还有配殿四座。

10  山门,又称三门,为重檐歇山式屋脊,琉璃瓦顶,彩耀眼。山门内泥塑哼、哈二将。进山门即一进院。左右便是相隔东西的钟楼和鼓楼,内有大钟和大鼓。钟鼓楼为双层梁飞檐式,顶部四边翘起。

11 正面为天王殿。殿身建筑在石台上,硬山屋脊,屋脊鸱尾上弯形龙尾外弦并插宝剑。殿堂内侧两侧供奉四大天王神像,天王手执各种神械。正中弥勒佛樟木神像端坐其上,金光耀眼。弥勒佛神像后悬韦驼菩萨画像。

12 向北为第二进院,便是大雄宝殿。这是楞严寺的主要建筑,人们进香拜佛的主要殿堂,坐落在寺内中心位置。其结构特点为大木架硬山式,殿脊正中设火明珠一颗,殿身高于天王殿。大雄宝殿内正面并坐神像三尊,居中者释迦牟尼,左边为药师琉璃光佛,右边为南无阿弥陀佛。下设坛座,刻有西游记图案。释迦牟尼神像后有观音菩萨画像一幅。其殿两旁十八罗汉神像排列。殿东侧配殿设关帝神像一幅。除此还有风薄铜佛神像、鎏金千手千眼佛等。整个寺院收藏大型佛像42尊(幅)。

13  三进院便是藏经楼。主要是收藏楞严寺中的经卷、书籍等。该楼当时收藏明、清版本经卷720余部。藏经楼原为硬山式屋脊、二层,七架檩抬梁式屋架,楼南北均有栏杆。1975年营口地震时山墙损坏,之后,重建藏经楼,现已不是原来模样。此外,楞严寺内还有四座配殿,均为单面明柱,七架檩抬梁式屋架。

14  楞严寺修建以来,寺内香火不断,每逢农历四月初八日(传说释迦牟尼生辰日),寺内大开道场,寺外搭台唱戏,热闹非常,焚香进供者络绎不绝,寺内方丈、僧尼忙得不可开交。“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一切庙事活动。

15 自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月楞严寺开光之日以解放之前先后有三任方丈。第一任方丈禅定,原籍浙江,曾在宁波观宗寺剃度为僧,此时为楞严寺鼎立盛时期。二任方丈智眼,接替禅定,不足两年。第三位乐果,是宣讲掌“四少”之一陆炳南,但他因故推辞,未能接任,随禅定到处讲学,解放前夕,陪同禅定到上海,后转赴香港。

16  楞严寺自修建至本世纪60年代中期一直完好,“文化大革命”初期寺内佛像、经卷遭受损毁和破坏。画卷、经卷及各种珍品存数无几,损失惨重。1978年后,国家拨款逐年修复楞严寺。1989年9月18日楞严寺举行重新开光盛典,至此楞严寺香火又旺盛起来。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要说楞严寺,先说左云城,据左云县志记载,左云城最早修建于明洪武年间,依地而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左云城没有东门。东南腾飞之地。是为牛头,左云城为卧牛城。南关是牛头,东坡最高点,是城内为拴牛脑袋的地方,县城有牛心,牛肝,牛肺。分别为鼓楼,太平楼,牛尿尿的水口巷。因此,成为楞严寺的旧起点。因为这里修建了左云烈士陵园,左云县部分有识之士,在县人大会上,提建议谘询,问何时能重新修复楞严寺,左云县佛教协会,宗教局全力以赴。不得不重新选址。经多方策划,筹款,在部分热心人的捐助下,先开始平地,建小院,后扩大。楞严寺原名十方寺,因期盼风调雨顺,保一方平安。有诗为证:“自从一读楞严经,不看人间糟粕书”。楞严经大乘佛教经典。是帮助人知晓宇宙直相的经。是众魔的克星。中破魔的法宝。佛第子修行有所依靠,邪恶退隐,不能得逞。据载,该寺建于明洪武年间,成为左云历史上不可或缺的名胜古物。因为珍藏有吴道子的水陆画佛帧四幅。现在,左云楞严寺庙堂音乐,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人们希望楞严寺佛能压住灾难。

42 在左云楞严寺,记者走访了县宗教局局长王斌,为了提升寺院。他们先后走访了果岚大师,他是宗教界有名的佛家,在河北是秘书长。请予奉献友谊,确定修复事项。该寺院从2007年修复,占地面积350亩,总投资5400万元。共11重殿。2个四合院,21个凉亭,建筑面积5000平米,成为家喻户晓的塞北名刹,空中楼阁,藏经阁,装潢考究。相辅相成,戏台,广场地,准备新修复公园。现在正在彩绘,装修效果,陆续附属设施。观音高9.19米。

43 记者体验生活,采访了有来自四川佛学院的悟参和尚,他是1982年出家。先白在少林寺,83年在五台山塔院寺研究佛学。授予三坛大戒。有50多岁的小沙弥,常静来自安微。比丘尼,原是本地人,多年出家在外,叶落归根,回到故地。悟参告诉我,楞严经为惮宗重要经典。要读完体悟,由定生慧,闻思修戒。开悟,能够对于过去自已不了解的,觉醒深化。对于讲不通的,没有正确解释,找到方法。常看楞严经,通过学习,增长知识。每一句,悟到不一样的大道理,高人们解释不一样,全在于悟性高低。

44 于是,从山门详细说明。四大天王,北方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守护四方的神。弥勒佛,又叫布袋和尚,笑口常开,喜迊四面八方,傻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原址依地而建,高低错落有至。广场地是集体大活动,学佛的地方。通过唱戏,教化人,活耀人们的生活。狮子富有智才,老虎虽是山中王,是平地之王,不如狮子有智。山门前树干狮子。感觉威严。哼哈二将,是寺的保护神。要求人们进入内,行为要进贡尤其面对佛,要彰显佛意,合归定。山门内佛经声音,朗朗上口。山门有三,解脱门,般若门,中道门。言多必失,不能妄言。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重修前又称藏经阁,是左云县最大的寺庙,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曾于正统、弘治、万历、天启、清康熙年间和咸丰九年(1859)有过六次扩建、重修,民国35年(1946)秋焚毁。2006年,该寺由民间发起重修,重修后的寺院,原貌依然,景象一新。远望之,飞檐重叠,丹壁交辉,气势恢宏,甚为壮观。此次重修新增广场、公园、观景台、戏楼等景点,成为塞上又一胜景。该寺位于左云县城东南隅最高处,全寺五进院落,坐北向南,占地7000平方米。

53 寺院山门为砖砌悬山顶式,门内两侧有四大天王神像;前院是主持僧人斋舍;二院是大雄宝殿,东西两侧是香亭,大殿为垂檐歇山顶,殿内释迦牟尼雕塑像居正中,十八罗汉陈列两旁;三院是毗卢殿,上奉毗卢,前有弥勒佛像;四院是白衣殿,观音菩萨身坐莲花池,手持佛珠,仙女排列两旁;后院是藏经阁,三层木结构高约17米,呈方形,前有明柱6根,柱基是石鼓盆。三层楼顶为歇山顶式,拱斗托檐,四角镶嵌龙头,口含铁环,下垂铜铃,琉璃瓦、脊兽。每层有名人题匾,一层檐匾曰"人间天上",二层曰"天竺圣境",三层曰"空中楼阁"。在一楼内,四角塑有飞天神像,腾空护法;二楼四周陈列藏经橱窗,是诵经场地;三楼有释加牟尼、韦陀铜像和其他雕塑佛像共居。寺的西跨院为十殿阎君庙堂。整个寺院殿宇台阁57间,大小神佛雕塑像718尊,壁画总面积600平方米。

54

55 楞严寺音乐是当时寺庙音乐的经典,音乐中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等印度和西域的佛曲,由楞严寺僧人采用本地民间乐曲,吸纳西域、印度的佛曲及中原地区的音乐演奏手法创作而成。其音乐系寺庙音乐的北方系统,属北方系统东西两路流派的东路。由于起调深沉、曲调古老而优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演奏时使用的乐器有管子、笙、手鼓、锣、引磬、铞、钹等11种。现记载有楞严寺音乐歌赞10曲,楞严寺音乐吹腔28曲。据楞严寺老艺人讲,该寺音乐由内蒙凉城的宁愿寺传入。楞严寺寺庙音乐对于研究北魏时期建都平城地区的民族文化交流、民间音乐文化及其当地寺院佛事、佛曲,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56 楞严寺寺庙音乐在北魏时期就已流传于左云境内。据《魏书·释老志》记载:"今之僧寺,无处不有。或比满城邑之中,或连溢屠沽之肆。""梵唱屠音,连檐接响。""屠音"即"浮屠"(佛教之音)--寺庙音乐。由此可见,早在北魏时即有了楞严寺及其寺庙音乐。在左云县内文庙、千佛寺、睡佛寺等寺院举办大型的佛事活动中也有演奏,后因寺院的拆除而衰落、流失。80年代初,左云县文化馆深入民间走访老艺人,对濒危失传的楞严寺寺庙音乐进行了抢救性搜集整理。现只收集到部分音乐乐谱,与其相关的配器,大多寺庙音乐濒于失传,亟待收集和整理。左云县文体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抢救和保护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制定了科学的保护计划,准备采用文字、乐谱、录像等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对楞严寺寺庙音乐进行全面、系统地记载,为楞严寺寺庙音乐建立完整的档案。

57 左云县楞严禅寺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曾于正统、弘治、万历、天启、清康熙年间和咸丰九年(1859)有过六次扩建、重修,民国35年(1946)秋焚毁。该寺位于县城东南隅最高处,全寺五进院落,坐北向南,占地近7000平方米。寺院山门为砖砌悬山顶式,门内两侧有四大天王神像;前院是主持僧人斋舍;二院是大雄宝殿,东西两侧是香亭,大殿为垂檐歇山顶,殿内释迦牟尼雕塑像居正中,十八罗汉陈列两旁;三院是毗卢殿,上奉毗卢,前有弥勒佛像;四院是白衣殿,观音菩萨身坐莲花池,手持佛珠,仙女排列两旁;后院是藏经阁,三层木结构高约17米,呈方形,前有明柱6根,柱基是石鼓盆。三层楼顶为歇山顶式,拱斗托檐,四角镶嵌龙头,口含铁环,下垂铜铃,琉璃瓦、脊兽。每层有名人题匾,一层檐匾曰“人间天上”,二层曰“天竺圣境”,三层曰“空中楼阁”。在一楼内,四角塑有飞天神像,腾空护法;二楼四周陈列藏经橱窗,是诵经场地;三楼有释加牟尼、韦陀铜像和其他雕塑佛像共居。寺的西跨院为十殿阎君庙堂。整个寺院殿宇台阁57间,大小神佛雕塑像718尊,壁画总面积600平方米。   

58

59

60 2006年,该寺由民间发起重修,重修后的寺院,原貌依然,景象一新。远望之,飞檐重叠,丹壁交辉,气势恢宏,甚为壮观。占地252亩,新增广场、公园、观景台、戏楼等景点,成为塞上又一胜景。

61 台湾晴虚长老光临左云楞严寺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园山长老任楞严寺主持暨果岚大和尚晋院开光法会

74 台湾晴虚长老,7月7日,夏天率领道源长老楞严寺降临,左云隆重举办开光法会。

75 来自全国各地佛教信徒,齐声诵经,湖北、山东、天津、陕西省、河南、北京、辽宁、在左云楞严寺隆重开幕。

76 名声大振的左云楞严寺,鼓乐鸣放,礼炮轰鸣,人欢马叫,佛典开幕式上,授予如意,法器,鼓馨器乐,声声搏击,空荡荡场地,观瞻大众,人群热腾腾。

77 喜上眉梢,众星捧月,亦步亦趋,进入佛典,衣冠奘履给人们新鲜感,果岚大和尚穿承敞衣,行走在前,荣耀荣任左云楞严寺方丈。

78 庄严传入菩萨,捧经诵读,各式各样闻名遐迩活动,四邻重重叠叠,齐聚拢在寺庙前,称赞大吉大利,博大精深的佛典大喜事,吸引人们前来观瞻。

79 园山长老,晴虚长老照光长老,10多位法师,齐整绕圈子,停放香火,依次上场,鸣金开路先锋,红火境观略见一斑。庄严妙哉,佛乐高声,衣帽整齐,左云云霄晴朗,避暑胜地,游人更加融入博大精深的佛法活动场所,人山人海。

80 中国佛教协会慈善事业委员会工艺委员会副秘书长肖占军,河北张家口统战部副部长,左云县副县长胡世玲讲话,佛教家第子,共同祝福庆幸良辰美景,佛家第子们欢聚一堂,斋饭共用,楞严寺享有盛誉。

81 左云县楞严寺

82 楞严寺,位于左云县城东南隅最高处,全寺五进院落,坐北向南,占地7000平方米。该寺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曾于正统、弘治等年间有过六次扩建和重修,至今部分建筑保存较好。 楞严寺音乐是当时寺庙音乐的经典,音乐中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等印度和西域的佛曲,由楞严寺僧人采用本地民间乐曲,吸纳西域、印度的佛曲及中原地区的音乐演奏手法创作而成。其音乐系寺庙音乐的北方系统,属北方系统东西两路流派的东路。由于起调深沉、曲调古老而优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演奏时使用的乐器有管子、笙、手鼓、锣、引磬、铞、钹等11种。现记载有楞严寺音乐歌赞10曲,楞严寺音乐吹腔28曲。  

83 据楞严寺老艺人讲,该寺音乐由内蒙凉城的宁愿寺传入。楞严寺寺庙音乐对于研究北魏时期建都平城地区的民族文化交流、民间音乐文化及其当地寺院佛事、佛曲,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楞严寺寺庙音乐在北魏时期就已流传于左云境内。据《魏书·释老志》记载:“今之僧寺,无处不有。或比满城邑之中,或连溢屠沽之肆。”“梵唱屠音,连檐接响。”“屠音”即“浮屠”(佛教之音)——寺庙音乐。由此可见,早在北魏时即有了楞严寺及其寺庙音乐。在左云县内文庙、千佛寺、睡佛寺等寺院举办大型的佛事活动中也有演奏,后因寺院的拆除而衰落、流失。80年代初,左云县文化馆深入民间走访老艺人,对濒危失传的楞严寺寺庙音乐进行了抢救性搜集整理。现只收集到部分音乐乐谱,与其相关的配器,大多寺庙音乐濒于失传,亟待收集和整理。  

84 左云县文体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抢救和保护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制定了科学的保护计划,准备采用文字、乐谱、录像等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对楞严寺寺庙音乐进行全面、系统地记载,为楞严寺寺庙音乐建立完整的档案。

85  楞严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的楞严寺,又名雷音寺,建于明成化年间。现存有大雄宝殿及后殿和东厢房。1993年修缮一新,是中都镇目前保存、修缮得较好的一处历史景观。楞严寺的建筑结构具有独特的防震功能,堪称一绝,使楞严寺处于马边地震带却屹立五百多年而不倒。经过修缮后的楞严寺,新增了盘柱金龙、千手观音等佛像和大型铜钟、红鼓。位于筒车村的五谷庙,经过民间集资修缮,与楞严寺一样香火旺盛。

86  楞严禅寺,也称楞严寺,取楞严经之意而得名。为埠内主要佛门寺庙之一。遗址位于现站前区境内、通惠门市场北邻。其名声传至关内海外。

87 据《营口县志》记载楞严寺:“嗣于十三年(1924年)春规划地基鸠工突起一座梵正宫殿……该圭工程既竣业于二十年(1931年)秋九月间开光”楞严寺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共有佛殿99间,为东北“四大禅林”之一。

88


Download ppt "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的楞严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