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2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第一节 概述 一、表面活性剂的概念 界面:物质相与相之间的交界面。 表面:固体-气体、液体-气体的界面称为表面。
第一篇 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第一节 概述 一、表面活性剂的概念 界面:物质相与相之间的交界面。 表面:固体-气体、液体-气体的界面称为表面。 表面活性:使液体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 表面活性剂:具很强表面活性能使液体表面张力 显著降低的物质。

3 第一篇 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第一节 概述
第一篇 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第一节 概述 一、表面活性剂的概念 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分子不像内部的分子受到的力平衡,来自内部的力远大于来自大气的作用力,这种力致使表面分子具向内部运动, 并使表面自动收缩至最小面积,即表面张力。 σ=fb/2L σ:表面张力 fb:外加拉力 L:活动边长度

4 第一篇 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第一节 概述
第一篇 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第一节 概述 一、表面活性剂的概念 表面自由能:增大表面需外力做功。将内 部分子拉到表面,必须克服内部分子间引力, 这个过程外界所消耗的功则转化为表面层分子 的位能,这种能量称为表面能或表面自由能。 当表面增大ΔS距离时,外力f所做功 W: W=f·ΔS =σ·2L ·ΔS= σ·ΔA 表面积增大,表面能增加,体系则越不稳定。

5 第一篇 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第一节 概述
第一篇 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第一节 概述 二、表面活性剂结构特征 同时具有亲水、亲油基团。 R-CH2-CH2

6 吸附改变了溶液表面的性质 ,降低了表面张力、具有湿润、乳化、起泡等作用。
第一篇 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第一节 概述 三、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 1、表面活性剂的正吸附 表面活性剂溶于水, 在浓度很低时,在水表面形成单分子层定向排列,亲水基团朝向水而亲油基团朝向空气。使溶液的表面张力降到纯水以下。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层聚集的现象称为正吸附,简称吸附。 吸附改变了溶液表面的性质 ,降低了表面张力、具有湿润、乳化、起泡等作用。 2.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的吸附 表面活性剂溶液与固体接触,吸附其表面,易于润湿。

7 S=σ底-( σ铺 + σ底·铺) 液体的铺展指一滴液体能在另一种不相溶的 液体表面上自动形成一层薄膜的现象。由铺展系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第一节 概述 四、液体的铺展 (补充内容) 乳剂 液体的铺展指一滴液体能在另一种不相溶的 液体表面上自动形成一层薄膜的现象。由铺展系 数S决定。铺展系数又由表面张力决定。 S=σ底-( σ铺 + σ底·铺) 当S>0 时,铺展液体在底层液体上能铺展。 当S<0 时,铺展液体在底层液体上不能铺展。

8 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常用)活性部位—阴离子 1.高级脂肪酸盐(肥皂类):通式(RCOO-)n M n+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根据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来分类。 一、离子表面活性剂 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常用)活性部位—阴离子 1.高级脂肪酸盐(肥皂类):通式(RCOO-)n M n+ C12~C18,以月桂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较常用。 根据M的不同,又分为碱金属皂(钾、钠)为可溶性皂、碱土金属皂(钙、镁、锌、铝)不溶性皂、有机胺皂(硬脂酸三乙醇胺作乳膏的乳化剂)。

9 肥皂类的特点: ⑴乳化能力强(分散油能力强); ⑵易被酸破坏,碱金属皂被钙镁离子破坏; ⑶电解质可使其盐析; ⑷有刺激性只供外用。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第二节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一、离子表面活性剂 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肥皂类的特点: ⑴乳化能力强(分散油能力强); ⑵易被酸破坏,碱金属皂被钙镁离子破坏; ⑶电解质可使其盐析; ⑷有刺激性只供外用。

10 硫酸化蓖麻油(土耳其红油)为黄色或橘黄色粘稠液体,微臭,与水混合无刺激性。
第二节表面活性剂分类 一、离子表面活性剂 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2.硫酸化物 硫酸化油和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 通式:R·O·SO3 -·M+ C12~C18 硫酸化蓖麻油(土耳其红油)为黄色或橘黄色粘稠液体,微臭,与水混合无刺激性。 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十二烷基硫酸钠(月桂醇)、十六烷基硫酸钠(鲸蜡醇)、十八烷基硫酸钠(硬脂醇)等。

11 硫酸化物的特点: 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⑴乳化能力很强; ⑵性质稳定,耐酸和钙、镁离子的破坏, 但高分子阳离子药物能使之产生沉淀;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第二节表面活性剂分类 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硫酸化物的特点: ⑴乳化能力很强; ⑵性质稳定,耐酸和钙、镁离子的破坏, 但高分子阳离子药物能使之产生沉淀; ⑶对粘膜有刺激性,作为外用乳化剂,或润湿剂与增溶剂。

12 通式:R·SO3-·M+ 脂肪族磺酸化物、烷基芳基磺酸化物、烷基萘基磺酸化物。
第二节表面活性剂分类 一、离子表面活性剂 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磺酸化物 通式:R·SO3-·M+ 脂肪族磺酸化物、烷基芳基磺酸化物、烷基萘基磺酸化物。 特点:⑴水溶性及耐酸和钙、镁盐能力比硫酸化物差,但酸中不易水解。 ⑵渗透力强,起泡去污力好,粘度低,泡沫易消失,优良洗涤剂 ⑶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阿洛索-OT)、二己基琥珀酸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目前广泛应用的洗涤剂。甘胆酸钠、牛磺胆酸钠等胆酸盐亦属此类,常作胃肠道脂肪的乳化剂和单硬脂酸甘油酯的增溶剂。

13 分子结构的主要部分为五价氮原子,也称季铵类化合物。 特点:⑴水溶性好,在酸碱中稳定;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第二节表面活性剂分类 一、离子表面活性剂 ㈡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活性作用部位—阳离子,带正电荷。 分子结构的主要部分为五价氮原子,也称季铵类化合物。 特点:⑴水溶性好,在酸碱中稳定; ⑵表面活性强、毒性大,具杀菌、防腐作用。主要用于皮肤、粘膜、器械消毒。 常用品种:苯扎溴铵(新洁尔灭)、苯扎氯铵(洁尔灭)、氯化苯甲烃铵。

14 组成十分复杂包括各种甘油磷脂,来源与制备 不同各组分比例不同。基本结构:
第二节表面活性剂分类 一、离子表面活性剂 ㈢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1.卵磷脂 天然的,主要来源于大豆和蛋黄。 组成十分复杂包括各种甘油磷脂,来源与制备 不同各组分比例不同。基本结构: 磷酸型阴离子部分 季铵盐型阳离子部分

15 卵磷脂的特点: ⑴磷脂酰胆碱含量高时O/W,肌醇磷脂含量高时W/O。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第二节表面活性剂分类 一、离子表面活性剂 ㈢ 两性离子型表面性剂 卵磷脂的特点: ⑴磷脂酰胆碱含量高时O/W,肌醇磷脂含量高时W/O。 ⑵对热十分敏感。在酸、碱、酶中易水解。 ⑶不溶于水,对油脂乳化能力很强,无毒,常作注射剂的乳化剂。

16 阳离子由胺盐构成称为氨基酸型, (R· NH2+· CH2CH2COO-)。 阳离子由季铵盐构成称为甜菜型,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第二节表面活性剂分类 一、离子表面活性剂 ㈢ 两性离子型表面性剂 2.氨基酸型和甜菜型 :合成两性离子型 阴离子部分为羧酸型, 阳离子由胺盐构成称为氨基酸型, (R· NH2+· CH2CH2COO-)。 阳离子由季铵盐构成称为甜菜型, [RN+(CH3)2 · CH2COO-]

17 ⑴氨基酸型在等电点(微酸性)时亲水性减弱,产生沉淀。而甜菜型适合任何 pH 值,在等电点时也无沉淀。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第二节表面活性剂分类 氨基酸型和甜菜型的特点: ⑴氨基酸型在等电点(微酸性)时亲水性减弱,产生沉淀。而甜菜型适合任何 pH 值,在等电点时也无沉淀。 ⑵在碱性中呈阴离子的性质,起泡去污力强,在酸性中呈阳离子的性质,杀菌性强。 常用品种:TegoMHG(十二烷基双(氨乙基)-甘氨酸盐酸盐)。杀菌作用强且毒性比阳离子低。

18 (一)脂肪酸甘油酯 如单硬脂酸甘油酯 亲油性强,易水解,表面活性弱,作W/O型辅助乳化剂。HLB值3-4。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第二节表面活性剂分类 二、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一)脂肪酸甘油酯 如单硬脂酸甘油酯 亲油性强,易水解,表面活性弱,作W/O型辅助乳化剂。HLB值3-4。 (二)多元醇型 1.蔗糖脂肪酸酯 不溶于水,在水和甘油中加热形成凝胶,可溶于乙醇、丙二醇等。 HLB值5-13。作O/W型乳化剂。一些高脂肪酸含量的蔗糖酯也做阻滞剂(减少释放)。

19 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二)多元醇型 2.脂肪酸山梨坦(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商品名司盘(span) 通式: 山梨醇为六元醇脱水环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第二节表面活性剂分类 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二)多元醇型 2.脂肪酸山梨坦(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商品名司盘(span) 通式: 山梨醇为六元醇脱水环 合,RCOO-脂肪酸根

20 命名:根据脂肪酸种类和数量的不同 司盘-20:单月桂山梨坦 司盘-40:单棕榈山梨坦 司盘-60:单硬脂山梨坦 司盘-65:三硬脂山梨坦 司盘-80:单油酸山梨坦 司盘-85:三油酸山梨坦 特点:粘稠状白色至黄色液体或蜡状固体。亲油性强, HLB值1.8~8.6,作W/O型乳化剂。

21 3.聚山梨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商品名吐温(Tween) 通式: 命名与司盘相对应,吐温-20(聚山梨酯-20)为单月桂酸酯。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第二节表面活性剂分类 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二)多元醇型 3.聚山梨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商品名吐温(Tween) 通式: 命名与司盘相对应,吐温-20(聚山梨酯-20)为单月桂酸酯。

22 聚山梨酯的特点: ⑴聚氧乙烯基增加了亲水性,为水溶性的表面 活性剂; ⑵对热稳定,但酸、碱、酶作用下水解;
⑶增溶作用不受溶液pH 值的影响; ⑷常作增溶剂、 O/W型乳化剂、分散剂、润 湿剂(HLB 11-18)。

23 1.聚氧乙烯脂肪酸酯 由聚乙二醇与长链脂肪酸形成的酯。商品名卖泽。
第二节表面活性剂分类 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三)聚氧乙烯型 1.聚氧乙烯脂肪酸酯 由聚乙二醇与长链脂肪酸形成的酯。商品名卖泽。 通式:R·COO·CH2(CH2OCH2)nCH2·OH 特点:根据聚乙二醇部分的分子量和脂肪酸品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品种。水溶性和乳化能力强,常为O/W型乳化剂和增溶剂。

24 2.聚氧乙烯脂肪醇醚 由聚乙二醇与脂肪醇缩合而成的醚。商品名苄泽。 通式:R·O·(CH2OCH2 )nH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第二节表面活性剂分类 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三)聚氧乙烯型 2.聚氧乙烯脂肪醇醚 由聚乙二醇与脂肪醇缩合而成的醚。商品名苄泽。 通式:R·O·(CH2OCH2 )nH 命名:苄泽-30和苄泽-35分别为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与月桂醇的缩合物。 平平加O为15个单位氧乙烯与油醇的缩合。 西土马哥为聚乙二醇与十六醇的缩合物。 特点:亲水性强作增溶剂及O/W型乳化剂 。

25 (四)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 又称泊洛沙姆(poloxamer),商品名普郎尼克(pluronic)。根据共聚比例不同而有各种产品。 特点:⑴随聚氧乙烯比例增加,则亲水性增加;相反,随聚氧丙烯比例增加,则亲油性增加。 ⑵具乳化、润湿、分散、起泡和消泡功能。 ⑶增溶能力弱; ⑷毒性很低,泊洛沙姆188(普郎尼克F68) O/W型静脉乳剂的乳化剂。 ⑸耐热压灭菌和低温冷冻。 三、其它新型表面活性剂(自学)

26 第三节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㈠表面活性剂的胶束
一、物理化学性质 ㈠表面活性剂的胶束 1.临界胶束浓度 (CMC):当表面活性剂的正吸附达饱和后,此时表面张力达最小,继续加入,其分子则转入溶液内部,导致表面活性剂分子自身依赖范德华引力相互聚集,形成亲油基团向内,亲水基团向外,在水中稳定分散、大小在胶体粒子范围内的缔合体称为胶束或胶团。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27 2.胶束的结构 球形 内(烃)核:碳氢链无序缠绕构成 栅状层:亲水基整齐排列而成 棒状 六角束 板状或层状 第三节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一、物理化学性质 ㈠表面活性剂的胶束 2.胶束的结构 球形 内(烃)核:碳氢链无序缠绕构成 栅状层:亲水基整齐排列而成 棒状   六角束 板状或层状

28 3.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物理性质发生急剧变化 表面张力法、电导法、增溶法、颜料法、光散射法
第三节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一、物理化学性质 ㈠表面活性剂的胶束 3.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物理性质发生急剧变化 表面张力法、电导法、增溶法、颜料法、光散射法 4.影响临界胶束浓度的因素 CMC是衡量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高低的一种量度。 ⑴碳氢链长度: CMC碳原子数增加而显著下降 ⑵碳氢链的分枝:支链>直链 ⑶极性基团:越靠近碳氢链中部,CMC越大 ⑷疏水链性质:种类、结构不同,CMC不同。 ⑸亲水基团的种类:离子型影响不大 ⑹表面活性剂种类:离子型 》非离子型 ⑺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溶解度加大

29 HLB值概念: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 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称为亲水亲油平衡值。
第三节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一、物理化学性质 (二)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 ) HLB值概念: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 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称为亲水亲油平衡值。 完全由疏水烷烃基团组成的石蜡分子HLB为0,完全由亲水的氧乙烯基组成的聚氧乙烯的HLB 值为20。 亲水性越大,HLB值越大; 亲油性越大,HLB值越小。 亲水或亲油性很大时,易溶于水或油,在溶液界面的正吸附量很少,故降低表面张力作用较弱。

30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W/O型乳化剂: HLB值 3~6 O/W型乳化剂: HLB值 8 ~18 增溶剂: HLB值 13~18
第三节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一、物理化学性质 (二)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 )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W/O型乳化剂: HLB值 3~6 O/W型乳化剂: HLB值 8 ~18 增溶剂: HLB值 13~18 润湿剂: HLB值 7~9 消泡剂: HLB值 1~3 去污剂: HLB值 13~16

31 表面活性剂混合后HLB值的计算: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具有加和性。 HLBa×Wa+HLBb×Wb HLB混合 = Wa+Wb P40 表3-5 常用表面活性剂的HLB值

32 1.胶束形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达到CMC后,显著增加一些水不溶性或微溶性物质溶解度的作用称为增溶。
第三节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一、物理化学性质 (三)表面活性剂的增溶 1.胶束形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达到CMC后,显著增加一些水不溶性或微溶性物质溶解度的作用称为增溶。 例如,甲酚在水中溶解度只为2%左右,但在肥皂溶液中却能增加到50%。肥皂是增溶剂。甲酚是增溶质。

33 Krafft点:当温度升高至某一温度时,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Krafft点。相对应的溶解度即为该离子表面活性剂的CMC 。
(三)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2.温度对增溶的影响 Krafft点:当温度升高至某一温度时,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Krafft点。相对应的溶解度即为该离子表面活性剂的CMC 。

34 Krafft点越高的表面活性剂的CMC越小 Krafft点也是表面活性剂使用温度的下限
第三节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一、物理化学性质 (三)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2.温度对增溶的影响 Krafft点是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值 Krafft点越高的表面活性剂的CMC越小 Krafft点也是表面活性剂使用温度的下限 只有在温度高于Krafft点时表面活性剂才能更 大程度的发挥增溶作用。

35 因为升温导致聚氧乙烯链与水的氢键断裂,发生强烈脱水和收缩,使增溶空间减少,增溶能力下降,被增溶物质析出。
第三节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一、物理化学性质 (三)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2.温度对增溶的影响 浊点(昙点):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表面活性剂溶解度急剧下降而析出,溶液出现混浊,称此现象为起浊或起昙,此时的温度称为浊点或昙点。温度降低又恢复澄明。 因为升温导致聚氧乙烯链与水的氢键断裂,发生强烈脱水和收缩,使增溶空间减少,增溶能力下降,被增溶物质析出。

36 如药物在胶束内被增溶,如能在胶束内顺利扩散或胶束迅速与胃肠粘膜融合,则增加吸收。表面活性剂溶解生物膜脂质增加上皮细胞的通透性,改善吸收。
第三节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二、 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1.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如药物在胶束内被增溶,如能在胶束内顺利扩散或胶束迅速与胃肠粘膜融合,则增加吸收。表面活性剂溶解生物膜脂质增加上皮细胞的通透性,改善吸收。 2.表面活性剂毒性 种类:阳离子>两性离子>阴离子>非离子 给药途径:静脉给药 > 口服 溶血:非离子型轻微,聚氧乙烯中吐温类最小 吐温类中吐温-80最小(只用于肌注)。

37 各类都可以外用。阳离子和阴离子对皮肤有损害,吐温类对皮肤和粘膜刺激性很小。 4.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 可降解
第三节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二、 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3.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 各类都可以外用。阳离子和阴离子对皮肤有损害,吐温类对皮肤和粘膜刺激性很小。 4.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 可降解

38 (一)增溶机制 一、增溶剂 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而增溶。 非极性物质可完全进入内核而被增溶;
第四节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一、增溶剂 (一)增溶机制 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而增溶。 非极性物质可完全进入内核而被增溶; 带极性基团的物质,以其非极性基插入胶束内核,极性基则伸入胶束栅状层和亲水基中。 极性物质在栅状层中被增溶; 表面活性剂用量增加,胶束数量增加,增溶量也增加。

39 第四节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一、增溶剂 (一)增溶机制 增溶体系是溶剂、增溶剂和增溶质组成的三元体系,最佳配比通常通过实验制作的三元相图来决定。增溶时增溶剂的增溶能力可因组分的加入顺序不同出现差别。

40 增溶剂加入顺序: 一般认为将增溶质与增溶剂先行混合要比增溶剂先与水混合效果好。
第四节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一、增溶剂 (二)影响增溶作用的因素 1.增溶剂的性质:同系物胶束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增大,因CMC减少,胶束数量增加,增容量增加。有支链、不饱和键或极性基团时增容量减低,因CMC 增加。具有相同亲油基团的表面活性剂对烃类及极性有机物增溶次序为: 非离子型>阳离子>阴离子 增溶剂加入顺序: 一般认为将增溶质与增溶剂先行混合要比增溶剂先与水混合效果好。

41 ⑴极性:对强极性和非极性药物,非离子型HLB值越大增溶越好,极性低的药物正相反。 ⑵结构:同系物随碳链增加增溶量下降
第四节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一、增溶剂 (二)影响增溶作用的因素 2.增溶质的性质 ⑴极性:对强极性和非极性药物,非离子型HLB值越大增溶越好,极性低的药物正相反。 ⑵结构:同系物随碳链增加增溶量下降 ⑶ 解离度:解离药物进一步增溶可能性小,当解离药物与带相反电荷的表面活性剂混合时可能出现增溶、形成可溶复合物、不溶复合物等复杂情况。解离药物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配伍,但pH值影响增溶量。

42 ⑸其它:抑菌剂或抗菌药物被增溶后往往活性降低,要增加用量。 3.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胶束增溶空间加大,增溶量增加。
第四节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一、增溶剂 (二)影响增溶作用的因素 2.增溶质的性质 ⑷多组分增溶质的增溶:增溶量取决于各组分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与主药竟争同一增溶位置增溶量降低;如扩大胶束体积,则主药增溶量增加 。 ⑸其它:抑菌剂或抗菌药物被增溶后往往活性降低,要增加用量。 3.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胶束增溶空间加大,增溶量增加。

43 第四节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一、增溶剂 (三)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药物增溶后稳定性与胶束表面的性质、结构、缔合体的反应性、药物本身的降解途径、pH、离子强度等有关。酯类药物碱中水解后带负电荷,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加速反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则抑制反应。青霉素等的酸水解被阳离子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抑制而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催化。

44 中性无机盐,主要受反离子的影响。反离子浓度 越高,CMC降低的就越显著,从而增加了胶束的 数量,增加了烃核的总面积,使烃类药物的增溶
第四节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一、增溶剂 (四)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1.与中性无机盐配伍 离子型的加入可溶性 中性无机盐,主要受反离子的影响。反离子浓度 越高,CMC降低的就越显著,从而增加了胶束的 数量,增加了烃核的总面积,使烃类药物的增溶 量增加。相反因反离子使栅状层分子间电排斥力 减弱,分子排列更紧密,减少了极性物质的有效 增溶空间。对非离子型影响小。 当存在钙、镁等多价反离子时,则可能产生 盐析。 不溶性无机盐可化学吸附,而皂土、白陶 土、滑石粉具负电荷可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生成 不溶物。

45 ①加入脂肪醇(C 12以下)形成混合胶束,烃核体积增大,非极性药物增容量增加;一些多元醇有类似效果。
第四节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一、增溶剂 (四)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2.有机添加剂 ①加入脂肪醇(C 12以下)形成混合胶束,烃核体积增大,非极性药物增容量增加;一些多元醇有类似效果。 ②极性有机物如尿素、N-甲基乙酰胺、乙二醇等均升高CMC,影响胶束的形成。

46 第四节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一、增溶剂 (四)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3.水溶性高分子 明胶、聚乙烯醇、聚乙二醇及聚维酮等水溶性高分子对表面活性剂有吸附作用,使CMC 升高。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含羧基的高分子物质生成不溶性复凝聚物。但含高分子的溶液,一旦胶束形成,其增溶效果显著增加。

47 ⑴同系物混合体系:表面活性介于两者之间趋于较高组分
第四节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一、增溶剂 (四)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4.表面活性剂的混合体系 ⑴同系物混合体系:表面活性介于两者之间趋于较高组分 ⑵非离子与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易形成混合胶束,CMC介于两者之间或低于任何一种。对聚氧乙烯型,聚氧乙烯数增加,发生更强的协同作用,加入电解质使协同作用减弱。 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适当配伍形成表面活性大的复合物,对湿润、增溶、起泡、杀菌等均有增效作用。

48 第四节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二、乳化剂(乳剂) 三、润湿剂(混悬剂) 四、起泡剂和消泡剂 泡沫为很薄的液膜包裹着气体,属气体分散在液体中的分散体系。 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和较高HLB值的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可降低其表面张力而使泡沫稳定,这些表面活性剂称为起泡剂。 具很强的亲油性HLB值1 ~ 3的表面活性剂,则争夺并吸附在泡沫液膜表面上取代原有的起泡剂,而本身又不能形成稳定液膜致泡沫破裂,这种表面活性剂称为消泡剂。

49 使菌膜蛋白变性或破坏。如阳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少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都有消毒作用。苯扎溴铵,甲酚皂等。
第四节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五、去污剂(洗涤剂) HLB值13-16,常用钠皂、钾皂、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去污机理复杂,包括对污物表面的润湿、渗透、分散、乳化或增溶、起泡等多种过程。非离子型>阴离子型。 六、消毒剂和杀菌剂 使菌膜蛋白变性或破坏。如阳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少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都有消毒作用。苯扎溴铵,甲酚皂等。

50 小结: 1.重点掌握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各类特点 2.重点掌握与理解下列术语:CMC、HLB值(应用 范围及计算)、Krafft点、浊点
3.重点掌握表面活性剂增溶的增溶机制及影响增 溶作用的因素 作业:1.P11五、计算题1.和2.


Download ppt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