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健康與生活講座(Ⅰ) 情緒管理與職場健康 美和技術學院 鍾蝶起 副校長 2007.10.3及11.7 1.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健康與生活講座(Ⅰ) 情緒管理與職場健康 美和技術學院 鍾蝶起 副校長 2007.10.3及11.7 1."—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健康與生活講座(Ⅰ) 情緒管理與職場健康 美和技術學院 鍾蝶起 副校長 及11.7 1

2 大綱 1、職場轉換念頭緣起 2、職場常見的相關疾病 3、如何調適職場轉換所帶來的壓力 4、健康管理新理念 5、結論
6、補述美和升科大應有的認識

3 1.0 職場轉換念頭緣起 *軍旅生涯退伍 *考試分發 *職級輪調 *政治因素 *學位賞識 *升等考試 *任期制 *M型醫療產業,個別醫院總額
*連結產學資源,完成心願

4 1.1 職場生涯 產:高雄醫學院附設醫院復健科(1973~1974)
官:高雄市政府衛生局、高雄市塩埕區衛生所、屏東縣衛生局、省立屏東醫院、高雄市立婦幼綜合醫院、行政院衛生署台東醫院、行政院衛生署花蓮醫院(1974~2006) 學:美和技術學院(2006迄今)

5 1.2 健康的定義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rather than solely as absence of disease (WHO Constitution, 1948) 健康乃身體、心理和社會完全康寧的狀態,不僅是無病或不虛弱。 *人乃是身、心、社會的綜合體,是身體、心理與社會三大方面的「整合」表現。 一個人若從這三方面得到平衡,就是健康。

6 1974 〝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Health of Canadians〞提出國民致病及致死的原因
行為因素及不健康的生活型態 50% 環境引起的危害 20% 人體的生物因素(gene) 現有醫療保健體系之不健全 10%

7 現代社會充滿壓力,適度的壓力雖能促進成長,提升成就表現,但嚴重的壓力會帶來危機感、挫折感、同時合併焦慮、憤怒或憂鬱及系列的生理反應。過度或持續過久的壓力更會造成各種類的身心疾病。
1.3

8 1.4 WHO提出健康標誌 (1)有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疲勞和緊張 (2)積極樂觀,勇於承擔責任,心胸開闊
(3)精神飽滿,情緒穩定,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4)自我控制能力強,善於排除干擾 (5)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的各種變化 (6)能抵抗普通感冒和傳染病 (7)體重得當,身材勻稱而挺拔 (8)眼睛烔烔有神,善於觀察 (9)牙齒清潔,無空洞,無痛感,無出血現象 (10)頭髮有光澤,無頭屑 (11)肌內和皮膚富有彈性,步態輕鬆自如 在這11標誌中,其中第一項是對心理和生理兩方面提出的要求,而第二、三、四 、五都是對心理方面提出的要求。隨著時代步伐的向前邁進,心理健康在人們心 目當中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

9 1.5 Factors that affect Health
.Age .Sex .Race/Ethnicity .Social Status/Class .Education .Occupation/profession

10 1.6 壓力之定義 *壓力(stress)是指內外在事件或變化,已超過個人能力所能負荷,而帶來認知、情緒和生理不適的感覺。
*壓力源(stressor)是指引起壓力反應的任何刺激,分 •心理社會壓力源 •生理壓力源

11 *壓力是壓力源影響個人身心變化,而產生反應的整個過程,這個過程可用來說明壓力與健康的關係。

12 1.7 壓力、認知與情緒 *壓力會引起三種常見的情緒反應 (1)壓力的感受若是壓迫性、不確定性、危險性 的,會產生焦慮、緊張的反應。
(2)若是失落的感受,如得癌症、離婚、考試不 及格…等會失落感,其情緒反應則為憂鬱。 (3)若是挫折的感受,如大專聯考落榜時造成挫折 感,其情緒反應則為憤怒。

13 壓力的認知評價與情緒反應 圖一 挫折 壓力 危險 失落 焦慮 憤怒 憂鬱

14 1.8 壓力與認知 *壓力是經由認知評價(appraisal),即經由認知 的解釋,才所以為壓力。 *認知的模式
A (Antecedent)誘發事件 B (Belief)對事件的看法 C (Consequence)結果

15 *不合理的認知推理 (1)先入為主 (2)刻板印象 (3)不知輕重 (4)斷章取義 (5)以偏概全 (6)妄下結論 (7)事事關己
(8)非馬即驢(非黑即白) (9)倒果為因

16 1.9 壓力與生理 神經肌肉系統 錐體和錐體外系統 壓力 大腦皮質 自律神經 內分泌 免疫功能 邊緣系 下視丘
圖二:壓力所導致的生理反應,主要是經由大腦功能 的媒介機轉,下視丘更是扮演重要的角色

17 1.10 壓力與性格 *壓力動態變化三個C 壓力/危機(Crisis) 性格特質(Character) 心理衝突(Conflict)

18 *神經質性格 (1)完美型性格 (2)焦慮型性格 (3)依賴型性格 (4)戲劇型性格 (5)自戀型性格 (6)逃避型性格 (7)侵略型性格

19 1.11 壓力之因應 *成熟的心理防衛機轉,可以幫助個案處理情緒危機,如昇華作用(sublimation)和助人(利他)的想法。
*不當的心理防衛機轉反而又會增加個人問題和適應困難,譬如否定作用、退化作用、投射作用、身體化作用和行動化(acting out)。

20 *壓力因應策略 (1)適應型(adaptive)
能減少壓力的反應,同時又能促進健康。其策 略如運動、放鬆、適當飲食和規律的生活作息,正常的休閒娛樂。 (2)適當不良型(maladaptive) 只是暫時性的降低壓力,可能會造成長期健康耗損。其策略有逃避、過度飲酒或藥物濫用,社交孤立、自我傷害或傷害他人等。

21 1.12 壓力因應與身心反應 *不同的認知有不同的因應,也造成不同的生理變化 (1)攻擊-逃避 (2)保守-退縮 *保持彈性是壓力因應的秘訣

22 1.13 壓力與疾病 *心理社會壓力是身心疾病或惡化的重要因素,但 並非發病的必要條件,也非發病的充份條件。
*下列疾病的發生或惡化,常和心理社會壓力有關 (1)壓力症候群 (2)適應障礙症 (3)心身症 (4)精神官能症 (5)其他身體疾病

23 1.14 健康管理 *提升民眾掌握及增進健康能力的過程 *健康政策、健康教育及健康生活型態均會影響健康管理

24 1.15 職場 為上班族的工作場所,且努力從事工作「職能」的地方。

25 2.0 職場常見的相關疾病(心身症)

26 2.1 心身症(psychosomatic disorders)
*心理社會壓力,因應能力與體質是心身症的主因。 *是全人醫學理念之入門。 *為心身醫學理論及臨床應用中的代表性疾病。 26 26

27 2.1.1 如何診斷心身症 心身症並非歇斯底里症(hysteria),也不是焦慮或憂鬱性精神官能症;心身症的診斷在臨床上必須在身體症狀發生惡化之前有時序上「相關聯的,而且具有心理意義」的急性或慢性心理社會壓力發生。

28 2.1.2 心身症的鑑別診斷 (1)焦慮症或憂鬱症(anxiety or depressive)
(2)轉化症(conversion disorders) (3)慮病症(hypochondriasis) (4)佯病症(factitious disorders) (5)詐病(malingering)

29 2.1.3 有一些病理變化已相當明確清楚的器質性身體疾病、心理社會壓力也被視為在其疾病發生原因上扮演著重要角色,較常見的如消化性潰瘍、氣喘、冠狀動脈疾病及高血壓等。

30 2.1.4 心身症認知—行為路徑 (1)個體對症狀及徵候的解釋有個別差異。 (2)情緒性行為,情緒變動引起的認知行為改變,經常間接誘發病症。
(3)有害健康的危險行為,如藥物、酒精及香菸等物質之濫用,不當的飲食與行為。

31 2.1.5 心身症生理學路徑 (1)過敏(hyperarousal)的精神生理反應,如誘發過度換氣(hyperventilation)、腸胃蠕動增加...等。 (2)個體對疾病脆弱及易感度增加,如免疫反應被抑制,單純性皰疹的復發率…等。 (3)疾病穩定度的問題,如A型性格,心臟病復發率高。

32 2.1.6 心身症的治療強調身心整合 *心身症的本質有心理社會壓力和身體疾病二大因素。
*在身體疾病穩定下來或進入緩解其時,精神科治療就成為治療的重心。 *常見之非藥物精神科治療,包括各種心理治療,特別是支持性心理治療、放鬆治療、生理回饋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

33 2.2 心臟血管系統( 1/3 ) *心肌梗塞、高血壓、心絞痛、心律不整、偏頭痛造成近年來心臟病驟增的因素是「速度」。
*高脂肪食物導致心臟病的說法受到質疑。

34 2.2 心臟血管系統(2/3) *心絞痛患者是一群「工業化社會的英雄」。 *90%的病人在生活中努力奮鬥著!
*70%的廣告商與工程師認為,過份競爭與設定截止日期的壓力是造成心肌梗塞的原因。

35 2.2 心臟血管系統(3/3) *A 類型者有野心,好競爭、急於完成工作,且有趕時間的習慣。
*A型者最大的悲劇是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為B類型的2至3倍。

36 *常見之心臟血管系統疾病有 (1)心肌梗塞 (2)高血壓 (3)心絞痛與心律不整 (4)偏頭痛

37 2.3 呼吸系統 *氣喘 *過度換氣症候群 *心因性咳嗽

38 2.4 消化系統 *消化性潰瘍 *激躁性腸胃症候群 *潰瘍性大腸炎

39 2.5 內分泌、代謝系統 *糖尿病 *心因性暴食症 *心因性厭食症 *肥胖症

40 2.6 骨骼肌肉系統 *緊張性頭痛 *關節炎 *全身性肌肉疼痛 *磨牙

41 2.7 免疫系統 *感染症 *過敏症 *自體免疫 *癌症 *粥狀動脈硬化

42 2.8 中樞神經系統 *失眠症 *適應症候群 *壓力症候群

43 2.9 婦產科 *月經異常 *性冷感 *不孕症 *陰道痙攣症

44 3.0 如何調適職場所帶來的壓力

45 3.1壓力的作用途徑 3.1.1心智如何處理壓力 *心智面對壓力的三個步驟: 感受、分析、行動 *情緒可支持行動,亦可防礙行動

46 *情緒受內分泌的影響如腎上腺素、胰島素 、升糖素…等。 *心智管理身體,即透過本我、原我、良心 之鬥爭 *攻擊與依賴為常用二種基本手段

47 3.1.2身體如何處理壓力 *平衡原則 *負向回饋

48 3.1.3心智如何背叛身體 *心身症狀反應-情緒的發洩口 *性格差異影響心身反應 *能夠生病「多好!」

49 *身體疾病有時也有「心理功用」 *正視心身反應的不良後果 *一旦成為惡習,即揮之不去

50 金也空,銀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 田也空,地也空,換過多少主人翁。 名也空,利也空,轉眼荒郊土一封。

51 3.2如何紓解壓力 3.2.1 強化抗壓的能力 (1)睡眠充足 *睡眠是維護身心重要關卡,是基本的生理功能與需求。
*人生約有1/3的時間花在睡眠。

52 (2)規律運動 *可改善因壓力帶來的不良代謝產物,如高血壓高血脂等。 *可使腦部分泌腦內啡(endorphin) ,使情緒穩定。
*運動可以帶來身體完全的鬆弛。

53 *充分耗氧的運動才對康有益 強度:心跳=(220-年齡) ×60% 持續度:必須持續15分鐘的運動 頻率:每週至少3天,每次30分鍾 *運動能解除焦慮,帶來安適感,融入生活, 成為終生習慣。

54

55

56

57

58 (3)均衡飲食 *可提高面對壓力的反應。 *壓力平復過程中最需要補充營養。 *肥胖是壓力的原因,也是結果。

59 (4)身心放鬆 *腹式呼吸是情緒沉澱與思想淨空最基本與快 速的技巧。 *培養樂觀、進取的人生觀。

60 (5)適度的運動與休閒 *按時做運動,並注意休閒生活的安排。 *休閒生活與工作不同,不具目標導向。 *休閒是靈感的重要來源。

61 3.2.2 改變壓力的反應 (1)情緒支持 *建立支持關係,對於常見的情緒反應可以得 到緩解。 *支持技巧有:宣洩、澄清、建議、稱讚、再
保證。

62 (2)情緒管理 *以同理心面對憤怒者是上策。 *尊重是處理憤怒情緒的不二法門。 *長期憤怒者早死。 *憤怒宜宣洩

63 (3)心理治療 (4)放鬆訓練 *共同有效的因素有:專注、調息(腹式呼吸) 、體鬆(全身肌肉鬆)。 *可降低交感神經的敏感症狀。
*有傑克遜(Jacobson)放鬆法及韓瑞克森 (Hendrickson)放鬆法兩種。

64 (5)調整呼吸 *減壓策略,採用腹式呼吸為起始。 *呼吸放鬆訓練是治療疾病與提升健康的有效 方法。

65 (6)生理回饋 *利用電子儀器設備,將人體生理現象如心跳、 血壓、呼吸、皮膚、溫度、腦波…等量化,並轉成視聽訊號。
*生理回饋的研究是解決壓力問題的最大希望。

66 (7)認知重塑 *認知重塑ABCDE模式 誘發事件(Antecedent)、認知解釋(Belief)、壓力結果(Consequence)修正認知(Disputation)壓力消除(Effect)

67 (8)自我肯定 *表達自己的權利及意願,不去侵犯他人,也 不讓他人侵犯。 *有效表達自我肯定的行為,可以減低消極的 頹喪或充滿敵視的暴躁。

68 (9)化解衝突 *衝突有個人、人際及社會三個層面之衝突。 *衝突的起源與個人的自尊心、操控慾或是歸 屬感有關。
*雙贏或多贏是解決衝突最好的策略。

69 (10)超覺靜坐 *靜坐使氧氣消耗明顯下降 *可發展出自我的了解,尤其是整體性的自我。 (11)抗壓藥物

70 3.3心理健康 3.3.1心理健康定義 消極:遠離焦慮、煩惱、抑鬱與不良的情緒。 積極:綜合考量身心靈的和諧與安適,由此種 安適感中獲得滿足與快樂。

71 3.3.2壓力視為成長,追求成功的慾望 (1)五子登科,希望無窮 (2)學習成長,自我肯定 (3)善用情緒,改變現況 (4)運用習慣,適度改變 (5)世事多變,以變應變

72 3.3.3善待壓力,重獲快樂 (1)心理健康的三大類 *對「環境」及與環境互動的能力 *對「自己」及與個人應具的應變能力 *對宏觀的人生目標追求過程

73 (2)心理健康的七項指標 *面對現實 *支配環境 *自我肯定 *人格整合 *自省自律 *自我實現 *團體實現

74 3.3.4銀髮族的壓力因應 (1)影響老年心理健康問題有:憂慮症、自殺 、老年痴呆症、焦慮症及生活適應障礙。 其中以憂鬱症、自殺及痴呆症最為嚴重。

75 (2)老年自殺常見的危險因子有: *憂鬱症、酒精濫用或嚴重焦慮症 *身體重大疾病或喪偶 *獨居 *曾有自殺企圖病史 (3)要「活」就要多「動」:動腦、動心、動身

76 3.3.5善用網路預防成癮 (1)網路成癮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 (2)網路成癮之副作用極多,網憂?忘憂? (3)校園網路成癮問題,建立五級預防模式。

77 3.3.6遠離憂鬱迎向陽光 (1)一般人口中憂鬱症終生盛行率為15%。 (2)女性為男性的2倍 (3)平均發病年齡約為40歲。 (4)核心症狀有:憂鬱情緒、負面思考、缺乏快樂的 感受、精力下降與精神運動遲緩。

78 (5)治療有藥物、心理、光照與電痙攣治療。
(6)社會需要將憂鬱症去標籤化,接納憂鬱症 是可治療的疾病。 (7)憂鬱症患者的自殺率很高,辨認潛在自殺的病人 ,提供醫療介入,對發病或有自殺意圖,要積極 治療與防範。

79 (8)有70%以上憂鬱傾向,未尋求醫療協助。 (9)打造五「心」級的憂鬱防治,即社會關心, 家屬愛心,患者信心、耐心,大家開心。 (10)抗憂鬱裝備:放鬆、營養、運動。

80 4.0 健康管理新理念

81 4.1 健康管理的新策略

82 4.2 推動健康管理的觀念--因為有你才健康 民眾更健康 組織更健康 社區更健康 員工更健康 職場

83 4.3 職場轉換之健康守則 *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正面思考,心想事成。 *過去不戀、未來不知、活下當下。
*改變自己,不要改變別人。 *四要:快樂並不是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 * 歡喜心過生活,清靜心看世界。 * 與人相處長存感恩、感謝、感化、感動。 *施比受更有福。 *IQ+EQ=∞

84 5. 結論 *健康個人→健康職場→健康社區→ 健康城市→健康國家→邁向健康衛生大國 *生的好、老的慢、病的輕,得善終。

85 6.0 補述美和升科大應有的認識

86 6.1 美和的使命、願景與價值觀 *使命(mission) 創造卓越教學環境,營造優質健康學校。 *願景(vision) 升科大、展未來
*價值觀(values) In the Meiho, For the Meiho, Of the Meiho, By the Meiho 身在美和,為美和所享有,並遵守美和規範 身在美和,與美和榮辱與共

87 6.2 美和發展之策略與方向 *改科大尚未成功,美和人仍須努力。 *推動與機構、學校(高職)策略聯盟。 *加強產學合作。
*配合推動產業人力套案,發展學校特色 *調整招生策略。 *延聘適合師資。 *鼓勵國際交流,西進?

88 6.3 結語 * IQ+EQ=∞ * In this life we can do great things with great loves and strengths *美麗人生、和解共生。

89 感恩感謝 多多指教


Download ppt "健康與生活講座(Ⅰ) 情緒管理與職場健康 美和技術學院 鍾蝶起 副校長 2007.10.3及11.7 1."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