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章 药物分析工作的基本程序.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章 药物分析工作的基本程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药物分析工作的基本程序

2 求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熟练、正确的操作技能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药品检验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 一 一般原则 药物分析工作者应具备: 高度的责任感 严谨的科学作风 求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熟练、正确的操作技能

3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取样 二 工 作 程 序 鉴别 检查 含量测定 检验报告

4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取样 取样原则 ——科学性、真实性、代表性 根据药物性质、不同剂型,采用不同的取样方法及不同的取样量.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取样 ——科学性、真实性、代表性 1 取 样 根据药物性质、不同剂型,采用不同的取样方法及不同的取样量. 均匀性 合理性 取样原则

5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1 取 样 取样程序 先进行外观检查包括:品名、 剂型、批号、保质期及包装情况等.

6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固体原料药 当n ≤ 3时,每件取样; 当n ≤ 300 时,按 + 1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固体原料药 1 取 样 当n ≤ 3时,每件取样; 当n ≤ 300 时,按 + 1 当n > 300时,按 /2 + 1

7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制剂分析 片剂、胶囊剂(非均匀制剂) 每批至少1020 片 注射剂(均匀制剂) 一般35支(测定3次)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制剂分析 1 取 样 片剂、胶囊剂(非均匀制剂) 每批至少1020 片 注射剂(均匀制剂) 一般35支(测定3次)

8 ——包括颜色、臭味等应有的外观以及溶解度和物理常数.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2 性 状 性状   ——包括颜色、臭味等应有的外观以及溶解度和物理常数. 是质量重要表征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品的纯度及疗效.

9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3 鉴 别 依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某些化学反应,测定某些物理常数或光谱特征,判断药物及其制剂的真伪.

10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3 鉴 别 鉴别方法要求   专属性强 再现性好 灵敏度高 简便快速

11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一般鉴别试验 (general identification test)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一般鉴别试验 (general identification test) 是依据某一类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为依据,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真伪. 无机药物: 根据阴、阳离子(钠盐、钙盐、硫酸盐、氯化物)的特殊反应,并以药典附录项下的一般鉴别试验为依据; 有机药物: 多采用典型的官能团反应 (芳香第一胺、水杨酸盐).

12 例如:钠盐的焰色试验,不能辨认是氯化钠、苯钾酸钠或者是其它某一种钠盐药物.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一般鉴别试验 通过一般鉴别试验只能证实是某一类药物,而不能证实是哪一种药物. 例如:钠盐的焰色试验,不能辨认是氯化钠、苯钾酸钠或者是其它某一种钠盐药物. 必须在一般鉴别试验的基础上,再进行专属鉴别试验,方可确认.

13 它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引起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选用某些灵敏的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真伪.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专属鉴别试验 (specific identification test) 二 鉴别试验的项目 证实某一种药物的依据 它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引起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选用某些灵敏的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真伪.

14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苯巴比妥 巴比妥 司可巴比妥钠

15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一般鉴别试验 区别不同类别的药物. 3 鉴 别 专属鉴别试验 则是在一般鉴别试验的基础上,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3 鉴 别 一般鉴别试验    区别不同类别的药物. 专属鉴别试验  则是在一般鉴别试验的基础上, 区别同类药物的各个单体.

16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3 鉴 别 化学鉴别法 色谱鉴别法 光谱鉴别法

17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1 干 法 (一)化学鉴别法 将供试品直接加热或加适当试剂在规定的温度下进行实验,观测此时所发生的特异现象.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一)化学鉴别法 1 干 法   将供试品直接加热或加适当试剂在规定的温度下进行实验,观测此时所发生的特异现象.

18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例1 钠的焰色实验 (一)化学鉴别法 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供试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使火焰显出特殊的颜色.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一)化学鉴别法 例1 钠的焰色实验 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供试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使火焰显出特殊的颜色.

19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一)化学鉴别法 例2 适当温度下加热供试品,生成特殊气味的气体. 舒林酸

20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2 湿法 (一)化学鉴别法 将供试品和试剂在适当的溶剂中,于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发生易于观测的化学变化.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2 湿法 (一)化学鉴别法 将供试品和试剂在适当的溶剂中,于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发生易于观测的化学变化.

21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1)呈色反应鉴别法 (2)沉淀生成反应鉴别法 (3)荧光反应鉴别法 (一)化学鉴别法 (4)气体生成鉴别法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一)化学鉴别法 (1)呈色反应鉴别法 (2)沉淀生成反应鉴别法 (3)荧光反应鉴别法 (4)气体生成鉴别法

22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1)呈色反应鉴别法 ① 三氯化铁呈色反应 (一)化学鉴别法 ② 异羟肟酸铁反应 第二章 对乙酰氨基酚
氯贝丁酯 Cl

23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1)呈色反应鉴别法 ③ 茚三酮呈色反应 (一)化学鉴别法 ④ 重氮化-偶合呈色反应 第二章 左旋多巴
对乙酰氨基酚

24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1)呈色反应鉴别法 (一)化学鉴别法 ⑤ 氧化还原呈色反应 盐酸氯丙嗪

25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2)沉淀生成反应鉴别法 ① 与金属离子的沉淀反应 ② 与碘化铋钾的沉淀反应 ③ 其它沉淀反应
第二章 (一)化学鉴别法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2)沉淀生成反应鉴别法 ① 与金属离子的沉淀反应 ② 与碘化铋钾的沉淀反应 ③ 其它沉淀反应

26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3)气体生成反应鉴别法 (一)化学鉴别法 ①大多数伯胺(铵)类药物、酰尿类以及某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3)气体生成反应鉴别法 (一)化学鉴别法 ①大多数伯胺(铵)类药物、酰尿类以及某 些酰胺类药物,可经强碱处理后加热产生氨气. 巴比妥类药物 ② 化学结构含硫药物,可经强酸处理后加热 产生硫化氢气体. 硫鸟嘌呤

27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3)气体生成反应鉴别法 (一)化学鉴别法 ③含碘有机药物 经直火加热可 生成紫色碘蒸气.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3)气体生成反应鉴别法 ③含碘有机药物 经直火加热可 生成紫色碘蒸气. 碘苷 (一)化学鉴别法 ④含醋酸酯和乙酰胺 类药物经硫酸水解后, 加乙醇可产生醋酸 乙酯的香味. 对乙酰氨基酚

28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3)荧光反应鉴别法 ① 药物本身在可见光下发射荧光 ② 药物溶液+硫酸 ③ 药物溶液+溴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3)荧光反应鉴别法 (一)化学鉴别法 ① 药物本身在可见光下发射荧光 ② 药物溶液+硫酸 ③ 药物溶液+溴 ④ 药物溶液+间苯二酚 ⑤ 药物经其它反应后发射荧光

29 1 紫外光谱鉴别法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二)光谱鉴别法 ① 测定最大吸收波长,或同时测定最小吸收波长.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1 紫外光谱鉴别法 (二)光谱鉴别法 ① 测定最大吸收波长,或同时测定最小吸收波长. 乙胺嘧啶 供试品在0.1mol/L盐酸介质 中的紫外吸收在272nm处为峰,216nm处 为谷.

30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② 规定吸收波长和吸收度比值法 (二)光谱鉴别法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二)光谱鉴别法 ② 规定吸收波长和吸收度比值法 两性霉素在362nm、381nm、405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规定362nm与381nm处吸收度比值不大于0.6、 381nm与405nm波长比值不大于0.9.

31 己稀雌酚注射液用供试品溶液250~450nm波长吸收光谱与对照品是否一致鉴别.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二)光谱鉴别法 ③ 与对照品比较,对比吸收光谱 的一致性 己稀雌酚注射液用供试品溶液250~450nm波长吸收光谱与对照品是否一致鉴别.

32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波长处的吸收度. (二)光谱鉴别法 ④ 规定一定浓度供试品在最大吸收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二)光谱鉴别法 ④ 规定一定浓度供试品在最大吸收 波长处的吸收度. ⑤ 经化学处理后,测定其反应产物的吸收光谱特性.

33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2 红外光谱法 (二)光谱鉴别法 中国药典采用标准图谱对照法 BP 采用标准图谱对照法、对照品法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2 红外光谱法 (二)光谱鉴别法 中国药典采用标准图谱对照法 BP 采用标准图谱对照法、对照品法 USP 采用对照品法 JP 规定条件下测定一定波长处特征吸收峰.

34 适用于复杂环境下药物有效成分及杂质鉴别,具有分离、分析同时进行的特点.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三)色谱谱鉴别法 3 色谱法( HPLC GC TLC) 适用于复杂环境下药物有效成分及杂质鉴别,具有分离、分析同时进行的特点.

35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1)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供试品和对照品色谱峰保留时间一致. (2)气相色谱法 (GC)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三)色谱谱鉴别法 (1)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供试品和对照品色谱峰保留时间一致. (2)气相色谱法 (GC) 同HPLC要求

36 供试品斑点与对照品的Rf值及斑点的颜色应一致.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三)色谱谱鉴别法 (3)薄层扫描法(TLC) 对照品比较法 供试品斑点与对照品的Rf值及斑点的颜色应一致.

37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① 方法要有一定的专属性、灵敏 (三)色谱谱鉴别法 性、且便于推广. ② 化学法和仪器法相结合,每种药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三)色谱谱鉴别法 ① 方法要有一定的专属性、灵敏 性、且便于推广. ② 化学法和仪器法相结合,每种药 品一般选用2~4种方法进行鉴 别试验,相互取长补短. ③ 尽可能采用药典中收载的方法.

38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第二章 例1.维生素C的鉴别:维生素C分子中具有2个手性C原子,所以具有旋光性,可以通过测定旋光度来进行鉴别. (1) 药典中规定: 维生素C的比旋度应为+20.5+21.5 鉴别法小结 (2)在维生素C的分子中具有烯二醇的结构,这个结构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可以和一些氧化剂作用. (3)红外光谱与对照图谱一致.

39 检查是判断药品纯度是否符合限量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4 检 查 药物在不影响疗效及人体健康的原则下,可以允许生产过程和贮藏期间引入的微量杂质的存在. 检查是判断药品纯度是否符合限量规定的要求.

40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4 检 查 阿斯匹林 如阿斯匹林中游离水杨酸的检查 水杨酸 药典中规定阿斯匹林中: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4 检 查   阿斯匹林 如阿斯匹林中游离水杨酸的检查 水杨酸 药典中规定阿斯匹林中: 游离水杨酸不得超过0.1%.

41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鉴别用来判定药物的真伪. 检查和含量测定可判定药物的优劣. 5含量测定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5含量测定 鉴别用来判定药物的真伪. 检查和含量测定可判定药物的优劣. 药物在通过鉴别无误、杂质检查合格的基础上,进行含量测定.

42 ——测定药品的含量是评定药品质量,保证药品疗效的重要手段.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5含 量 测 定 含量测定   ——测定药品的含量是评定药品质量,保证药品疗效的重要手段.

43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5含 量 测 定 含量测定方法 化学分析法 光谱法 色谱法

44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5含 量 测 定 一化 1 容量分析法 2 重量分析法

45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5含 量 测 定 1 容量分析法 优点:精密度好、操作简便 快速、结果准确 缺点:专属性差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5含 量 测 定 1 容量分析法 优点:精密度好、操作简便 快速、结果准确 缺点:专属性差 原料药含量测定首选方法.

46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优点:精密度好、准确度高 快速、结果准确 缺点:专属性差、样品量大 操作较繁、需时较长 5含 量 测 定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5含 量 测 定 2 重量分析法 缺点:专属性差、样品量大 操作较繁、需时较长 仅在不能应用容量分析法进行原料 药含量测定时再考虑. 优点:精密度好、准确度高 快速、结果准确

47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5含 量 测 定 二光谱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可见分光光度法  

48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5含 量 测 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优点:灵敏度高、操作简便、 样品用量少 缺点:准确度不如重量法、容量法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5含 量 测 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优点:灵敏度高、操作简便、 样品用量少 缺点:准确度不如重量法、容量法 专属性差 主要用于含量低制剂含量测定

49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可见分光光度法 5含 量 测 定 优点:灵敏度高、操作简便、 样品用量少 缺点:准确度不如重量法、容量法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5含 量 测 定 可见分光光度法 优点:灵敏度高、操作简便、 样品用量少 缺点:准确度不如重量法、容量法 专属性差 有色物质或经显色反应生成颜色 物质都可以应用于含量测定

50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5含 量 测 定 三色谱法 1 HPLC法 2 GC 特点:分离分析功能 对复杂供试品分析有利

51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1 HPLC法 5含 量 测 定 优点:分离度高、灵敏度好、 样品用量少、重复性好 定量、鉴别同时进行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1 HPLC法 5含 量 测 定 优点:分离度高、灵敏度好、 样品用量少、重复性好 定量、鉴别同时进行 缺点:准确度不如重量法、容量法 1 主要用于制剂、复方制剂含量测定 2 用于原料药多组分或杂质干扰含量测定 3 抗菌素、激素类药物

52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2 GC法 5含 量 测 定 优点:分离度高、灵敏度好、 样品用量少、重复性好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2 GC法 5含 量 测 定 优点:分离度高、灵敏度好、 样品用量少、重复性好 缺点:适用于易气化或能被衍生化法测 定样品的分析 主要用于原料药中残留溶剂和挥发性杂质的检查

53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原料药含量测定方法 —— 着眼于方法的准确性 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 特别重视方法专属性、 准确性可稍差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5含 量 测 定 原料药含量测定方法 —— 着眼于方法的准确性 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 特别重视方法专属性、 准确性可稍差

54 判断一个药物的质量是否合格要以药品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各项的检查结果综合评价.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5含量测定   判断一个药物的质量是否合格要以药品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各项的检查结果综合评价.

55 宜用钢笔或特种圆珠笔书写;字迹清晰、色调一致,不得涂抹(写错时,划上单线或双线,再在旁边改正重写,并签名或盖章)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6记录及检验报告 (1)原始记录 记录完整、无缺页损脚;内容必须真实、简明、具体; 宜用钢笔或特种圆珠笔书写;字迹清晰、色调一致,不得涂抹(写错时,划上单线或双线,再在旁边改正重写,并签名或盖章)

56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2) 检验报告内容 6 原始记录 a 供试品的名称、批号、规格、数量、 来源;取样方法、取样日期;外观
第二章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2) 检验报告内容 6 原始记录 a 供试品的名称、批号、规格、数量、 来源;取样方法、取样日期;外观 性状、包装情况. b 检验目的、项目、方法与依据; 检验数据. c 结论及处理意见; d 检验者签名盖章、复核者签名盖章.

57 采用一定的方法,使待测药物或待测元素转化为适宜的状态后,再进行分析测定.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分析样品前处理  样品前处理 采用一定的方法,使待测药物或待测元素转化为适宜的状态后,再进行分析测定.

58 2.金属元素(Ca、Fe、Hg、Zn、Sn 、Bi)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前处理对象 样品前处理 1. 含卤素元素(F、Cl、Br、I) 2.金属元素(Ca、Fe、Hg、Zn、Sn 、Bi) 3.含As、P、S等元素 4.生物样本 以上药物在进行鉴别、检查及含量 测定前,需要经过不同方法处理后,方 可进行测定.

59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前处理样品分类 样品前处理 第二章 1 卤素与脂肪链的碳原子相连 结合不牢固 有机卤素药物
2 卤素与芳环相连结合牢固 1 金属离子不直接与碳原子相连 在溶液中可直接离解出金属离子. 2 金属离子直接与碳原子以共价键 相连.结合状态比较牢固,在溶液 中不能直接离解出金属离子. 含金属有机药物

60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样品前处理 根据卤素或金属在分子中结合牢固程度不同处理方法而异. 前 处 理 方 法 第二章 直接测定法
  根据卤素或金属在分子中结合牢固程度不同处理方法而异. 样品前处理 不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 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 直接测定法 经水解后测定法 经氧化还原后测 定法 湿法破坏法 干法破坏法 氧瓶燃烧法

61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不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 样品前处理 1 直接测定法 2 经水解后测定法 3 经氧化还原后测定法

62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1 直接测定法 样品前处理 (1 )金属离子不直接与碳原子相连 乳酸钙 例1:乳酸钙含量测定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1 直接测定法 样品前处理 (1 )金属离子不直接与碳原子相连 乳酸钙 例1:乳酸钙含量测定 0.3g+水100ml 放冷+NaOH 15ml EDTA滴定 钙紫红素指示剂

63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2)金属离子直接与碳原子以共价键相连 样品前处理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2)金属离子直接与碳原子以共价键相连 样品前处理 富马酸亚铁 例2:富马酸亚铁含量测定 富马酸亚铁溶于热硫酸,同时分解释放出亚铁离子,可选用铈量法进行测定.邻二氮菲为指示剂.

64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2 经水解后测定法 不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适用于卤素原子与脂肪链的碳原子相连,结合不牢固药物.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2 经水解后测定法 不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适用于卤素原子与脂肪链的碳原子相连,结合不牢固药物. CCl3—C(CH3 ) 2— OH 三氯叔丁醇

65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1)直接回流后测定法 不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第二章
  将含卤素的有机药物溶于适当溶剂(如乙醇)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或硝酸银溶液后,加热回流使其水解,将有机结合的卤素,经水解作用转变为无机的卤素离子,然后选用间接银量法进行测定.

66 ① 三氯叔丁醇 CCl3—C(CH3 ) 2— OH + NaOH (CH3 ) 2 CO+NaCl + HCOONa
第二章 ① 三氯叔丁醇 CCl3—C(CH3 ) 2— OH + NaOH (CH3 ) 2 CO+NaCl + HCOONa NaCl + AgNO AgCl↓+NaNO3 AgNO3 + NH4SCN AgSCN+NH4NO3

67 ② 六氯对二甲苯(Hexachloro-p-xylene)
第二章 ② 六氯对二甲苯(Hexachloro-p-xylene) +6AgNO3+6H2O 加入AgNO3加热回流完全后,可用 硫氰酸铵标准溶液直接滴定剩余的 硝酸银,以求得含量.

68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2) 用硫酸水解后测定法 不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适用于金属原子与脂肪链的碳原子相连,结合不牢固药物.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2) 用硫酸水解后测定法 不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适用于金属原子与脂肪链的碳原子相连,结合不牢固药物. 硬脂酸镁与定量硫酸共沸、水解生成硬脂酸和硫酸镁,剩余的酸以氢氧化钠滴定. Mg(C17H35COO)2 +H2SO MgSO4 + 2 C17HCOOH H2SO4 + NaOH Na2SO4 + H2O

69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3 经氧化还原后测定法 不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1)碱性还原后测定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3 经氧化还原后测定法 不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1)碱性还原后测定 卤素结合于芳环上,由于分子碘的结合较牢固,需在碱性溶液中加还原剂(如锌粉),加热回流,使碳-碘键断裂,形成无机碘化物后测定.

70 泛影酸(卤素原子与芳环相连,化学键牢固) 曙红钠为吸附指示剂 黄色 玫瑰红色 第二章
Zn粉 +3NaI+2CH3COONa+3Na2ZnO2+3H2O NaI+AgNO AgI +NaNO3 曙红钠为吸附指示剂 黄色 玫瑰红色

71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2)酸性还原后测定 不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2)酸性还原后测定 不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在醋酸酸性条件下加还原剂锌粉,加热回流,使碳-碘键断裂,形成无机碘化物后用银量法测定. 如:碘番酸含量测定

72 (3)利用药物中可游离的金属离子的氧化性测定含量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3)利用药物中可游离的金属离子的氧化性测定含量 不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含锑药物Sb5+具有氧化性,在酸性下氧化KI定量析出I2,可用Na2S4O6 滴定. 例如:葡萄糖锑钠 Sb5++2KI Sb3+ +I2 I2 +2Na2S2O3 2NaI +2Na2S4O6

73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有机破坏方法 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有机破坏方法 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有机卤素及金属的药物结构中的卤素或金属离子与碳原子结合牢固者,用上述方法难以成为无机的化合物,此时必须采用有机破坏的方法,使之转变为无机化合物,方可进行测定.

74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有机破坏方法 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1 湿法破坏法 2 干法破坏法 3 氧瓶燃烧法

75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1 湿法破坏法 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① 硝酸-高氯酸法 -破坏力强,不适于含氮杂环 ② 硫酸-硫酸盐法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1 湿法破坏法 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① 硝酸-高氯酸法 -破坏力强,不适于含氮杂环 ② 硫酸-硫酸盐法 -常用于含砷、锑有机药物 ③ 硝酸-硫酸法 -适于大多数有机物质破坏

76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注意事项 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1 取样量—含金属元素在10 ~ 100g 范围内,取样10 g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注意事项 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1 取样量—含金属元素在10 ~ 100g 范围内,取样10 g 生物样品—血10 ~15ml;尿50ml 2 所用仪器凯氏烧瓶 3 空白试验 4 通风橱中进行

77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2 干法破坏 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将有机物灼烧灰化以达到分解目的. 常加无水碳酸钠或轻质氧化镁以助灰化.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2 干法破坏 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将有机物灼烧灰化以达到分解目的. 常加无水碳酸钠或轻质氧化镁以助灰化. ——适用于含氮杂环,不适于含汞、砷药物的测定.

78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注意事项 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1 应控制温度420℃以下 2 灰化完全

79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3 氧瓶燃烧法 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3 氧瓶燃烧法 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氧瓶燃烧法是将有机药物放入充满氧气的密闭烧瓶中进行燃烧,并将燃烧所产生的欲测物质(气态)吸收于适当吸收液中,然后根据欲测物质的性质,采用适当分析方法进行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

80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特点 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① 快速分解有机药物的简单方法.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特点 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① 快速分解有机药物的简单方法. ② 不需复杂设备,能使有机结合中的待测元素定量地分解成无机离子状态. ③ 适用于含卤素及硫、磷、硒等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特别适用于微量样品的测定.

81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3)仪器装置 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82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① 硬质玻璃碘瓶 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容量大小随样品量而定,一般500ml、1000ml.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① 硬质玻璃碘瓶 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容量大小随样品量而定,一般500ml、1000ml. ※ 含氟药物用石英制或聚氯乙烯制的燃烧瓶,因样品燃烧后,产生HF,对玻璃有腐蚀作用,与玻璃中的硼生成氟化硼,BF3在水中不能完全解离,而使测定结果偏低.

83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② 瓶塞底部熔封一根铂丝 铂丝下端做成螺旋状,长度约为瓶身的2/3. 铂丝作用 a 固定样品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② 瓶塞底部熔封一根铂丝 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铂丝下端做成螺旋状,长度约为瓶身的2/3. 铂丝作用 a 固定样品 b 催化-使样品分解完全

84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操作 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①取样10-20mg ②加吸收液﹑通氧 ③燃烧 ④吸收 ⑤测定

85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注意事项 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①充氧气要充分 使样品燃烧完全,一般急速通氧气1~2分钟,燃烧完全时没有黑色炭化物.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注意事项 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①充氧气要充分 使样品燃烧完全,一般急速通氧气1~2分钟,燃烧完全时没有黑色炭化物.

86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②吸收完全 一般振摇30’,燃烧瓶看不到烟雾. 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Cl-、F-白色烟雾 Br-棕色 I-紫色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②吸收完全 一般振摇30’,燃烧瓶看不到烟雾. Cl-、F-白色烟雾 Br-棕色 I-紫色

87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③防爆 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样品燃烧时,温度很高,燃烧瓶内压力很大,有爆炸的可能性,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防护措施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③防爆 样品燃烧时,温度很高,燃烧瓶内压力很大,有爆炸的可能性,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防护措施 戴防护眼睛 瓶外包湿毛巾

88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卤素化合物的燃烧产物 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①氟化物、氯化物 氟或氯以离子状态存在,吸收后可直接测定.

89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②溴化物 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③碘化物 溴化物或碘化物,燃烧后以多种价态存在,吸收后应转化为统一价态再测定.

90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七)实例-碘苯酯的含量测定 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燃烧吸收加溴加甲酸加KI 滴定

91 R-І CO2+H2O+Na І+ І2+Na ІO3+NaCl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1 燃烧吸收 O R-І CO2+H2O+Na І+ І2+Na ІO3+NaCl 经有机破坏的方法 2 溴-醋酸氧化剂: 将І - 、 І 2 氧化为І O3 2Na І +Br2=2NaBr+ І 2 І 2+5Br2+6H2O=2H І O3 +10HBr 3 加甲酸:除去过量的溴 4 加KI 滴定 K І + І O3  3І 2 +H2O І 2+2Na2S203  2HNaІ +Na2S403

92 生物体的任何脏器、组织、体液均可作为生物样本. 常用样本: 血液(血浆、血清或全血)、尿液、唾液、毛发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一)样品采集 生物样品的处理 生物样本: 生物体的任何脏器、组织、体液均可作为生物样本. 常用样本: 血液(血浆、血清或全血)、尿液、唾液、毛发

93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1 血浆或血清样品处理 适用:有机药物药动学研究、生 物利用度测定、治疗药物检测等 方法:(1)去蛋白质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1 血浆或血清样品处理 生物样品的处理 适用:有机药物药动学研究、生 物利用度测定、治疗药物检测等 方法:(1)去蛋白质 (2)分离纯化浓集    (3)仪器分析

94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1)去蛋白质 生物样品的处理 ——蛋白质脱水沉淀 ② 加入中性盐 ——“盐析”沉淀蛋白质 第二章
① 加入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 ——蛋白质脱水沉淀 ② 加入中性盐 ——“盐析”沉淀蛋白质

95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③ 加入强酸 生物样品的处理 ——与蛋白质阳离子(铵基)形成不溶性盐沉淀 ④ 加入重金属盐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③ 加入强酸 ——与蛋白质阳离子(铵基)形成不溶性盐沉淀 ④ 加入重金属盐 ——与蛋白质阴离子(羧基)形成不溶性盐沉淀 生物样品的处理

96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生物样品的处理 —半透膜滤除可溶性生物大分子 ⑥ 酶水解法 ——蛋白分解酶分解蛋白质 ⑦ 加热法 ——蛋白质变性凝固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生物样品的处理 ⑤ 超滤法 —半透膜滤除可溶性生物大分子 ⑥ 酶水解法 ——蛋白分解酶分解蛋白质 ⑦ 加热法 ——蛋白质变性凝固

97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3)分离纯化与浓集 生物样品的处理  ① 液-液萃取法  ② 固-相萃取  ③ 被测组分浓集

98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4)化学衍生化 ① 使药物变成具有被分离的性质 生物样品的处理 ② 提高检测灵敏度 ③ 增强药物的稳定性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4)化学衍生化 生物样品的处理  ① 使药物变成具有被分离的性质  ② 提高检测灵敏度  ③ 增强药物的稳定性 ④ 提高对光学异构体分离能力

99 适用:药物剂量回收、肾清除率和生物利用度测定、药物代谢研究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2 尿液处理 生物样品的处理 适用:药物剂量回收、肾清除率和生物利用度测定、药物代谢研究

100 尿中药物多数呈缀合状态,为测定尿液中药物总量,需将缀合物中药物释出.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2)缀合物的水解 生物样品的处理   尿中药物多数呈缀合状态,为测定尿液中药物总量,需将缀合物中药物释出.   ① 酸水解 ② 酶水解

101 第二章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方法 3 毛发(头发) 生物样品的处理 适用:微量元素测定 方法:有机破坏法 湿法破坏 干法破坏 氧瓶燃烧法

102 基 本 内 容 1 取样原则及其方法 2 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 3 药品检验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 的正确书写 第二章

103 1 熟悉常用药物的一般鉴别 试验、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 的意义及常用方法的原理,药 品检验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 的正确书写.
基 本 要 求 1 熟悉常用药物的一般鉴别 试验、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 的意义及常用方法的原理,药 品检验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 的正确书写. 2 了解不同药品的取样原则、 不同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第二章

104 第一章 第二章 1. 在药物的干燥失重和炽灼残渣测定中, 恒重是指连续两次操作后所得的重量差: A. 等于0 B. ≤0.1mg C. ≤0.3mg D. ≤1mg E. ≤3mg 2. 中国药典中规定, 称取“2.0g ”系指: A. 称取重量为1.5~2.5g B. 称取重量为1.95~2.05g C. 称取重量为1.995~2.005g D. 称取重量为1.9995~2.0005g 3.中国药典凡例中规定的“溶解”系指溶解1g溶质所需溶剂的体积是: A.不到1mL B.1mL~不到10mL C.10mL~不到30mL D.30mL~不到100mL 4.中国药典凡例中规定的“水浴”系指水浴的温度为: 98~100℃ B. 70~80℃ C. 40~50℃ D. 10~30℃ 5. LOD和LOQ 是考察药物分析方法的: A.专一性 B.准确度 C. 灵敏度 D.精密度 6. 药物分析的各项效能指标中, 用于原料药中杂质的限度 检查的方法, 对以下效能指标应有所要求: A.精密度 B.检测限 C.定量限 D.选择性 E.耐用性 7. 药物分析的各项效能指标中, 用于原料药中主要组分含量的方法, 对以下效能指标应有所要求: 8.我国药品质量管理的法令性文件有哪些?

105 1. 药品检验程序一般分为_、 _、 _、 _、 _ ,并写出_和_. 2.选择氧瓶燃烧法所必备的实验物品包括:
第二章 第二 章 1. 药品检验程序一般分为_、 _、 _、 _、 _ ,并写出_和_. 2.选择氧瓶燃烧法所必备的实验物品包括: 磨口硬质玻璃锥形瓶 B. 铂丝 C. 氢气 D. 无灰滤纸  E.凯氏烧瓶 3. 氧瓶燃烧法常用吸收液 A.水-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钠 C.水 D.硝酸 E.硫酸 4.氧瓶燃烧法测定双碘喹啉片的含量时,其燃烧产物是什么?吸收液是什么?加溴-醋酸的目的是什么?又为什么加甲酸?


Download ppt "第二章 药物分析工作的基本程序."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