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积极探索 扎实推进 力求实效 ---泉州一中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汇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积极探索 扎实推进 力求实效 ---泉州一中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汇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积极探索 扎实推进 力求实效 ---泉州一中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汇报
积极探索 扎实推进 力求实效 ---泉州一中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汇报 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 赖 东 升

2 福 建 泉 州 第 一 中 学 福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 福建省首批一级达标学校 福建省首批国家级示范高中 福建省省级文明学校
福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 福建省首批一级达标学校 福建省首批国家级示范高中 福建省省级文明学校 福建省首批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

3 汇报提纲 一、课程设置 重在落实 二、选课指导 积极主动 三、评价改革 与时俱进 四、保障系统 得力有效 五、示范辐射 初步显现
一、课程设置 重在落实 二、选课指导 积极主动 三、评价改革 与时俱进 四、保障系统 得力有效 五、示范辐射 初步显现 六、问题与困惑

4 一、课程设置 重在落实 (一)实施情况: 1、开足开齐各类课程 2、落实选修课程 3、重视综合实践课程 (二)具体操作(略)
一、课程设置 重在落实 (一)实施情况: 1、开足开齐各类课程 2、落实选修课程 3、重视综合实践课程 (二)具体操作(略) 1、课程结构与内容 2、各科目学分、周课时、总课时分配表 3、课程编排的原则 4、学校课表的编排顺序

5 (一)实施情况 1、开足开齐各类课程 学校课程编排严格遵循省厅下发的《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与教学管理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精神、原则和要求,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充分考虑尽可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2006级高一年级,除了生物学科因为师资等客观因素未能按照要求开设、通用技术推迟至高一下学期开设之外,其余各学科及综合实践等课程均严格按照省颁文件开足开齐。

6 2、落实选修课程 为了满足各类选修课程设置的要求,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并制定了《泉州一中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方案》,为校本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制度的保障;学校努力挖掘学校自身资源及周边社区的资源,积极开发选修课并付诸实施。通过移植、选用、自编等形式,开发、编写切合学校、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从高一年第3学段开始,我校先后共开设了《古诗与围棋艺术之联系》、《泉州宗教探微》、《天文观测》、《花样跳绳》等23门校本选修课程。校本选修课程采用学生“走班制”(周三下午),为此学校加强了过程管理力度,确保了校本选修课程的顺利实施。

7 2007年春季泉州一中第一批选修Ⅱ校本课程一觅表
领域 学科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学分 课时 任课 教师 开课 学段 班数 语言与 文学 语文 古诗与围棋艺术之联系 YW/C1 1 18(1节/周) 王汉民 3、4 1(53) 硬笔书法训练与欣赏 YW/C2 潘剑飞 1(54) 泉州宗教探微 YW/C3 2 36(2节/周) 曾兴福 泉州民俗 YW/C4 36 陈小喜 闽南古建筑研究 YW/C5 张玉洪

8 闽南语语言教程 YW/C6 2 36 名著片段改编 YW/C7 泉州十八景 YW/C8 演讲与口才 YW/C9 趣味语言文字 YW/C10 普通话训练 YW/C11

9 海外华人华文精神 YW/C12 2 36 经典广告选讲 YW/C13 泉州茶文化 YW/C14 圣经故事选讲 YW/C15 高考作文揭秘 YW/C16

10 新概念英语1-6 YY/C1 2 36(2节/周) 春瑞 情怡 (全组教师) 3、4 2(109) 英语 YY/C2 许冰 丽珊 2(107) 报刊阅读 YY/C3 36 刘萍 文辉 晓敏 电影欣赏 YY/C4 永强 晴芳 走遍美国 YY/C5 锦丽 文平 影视英语 YY/C6

11 数学 初高中衔接教程 SX/C1 1 18(1节/周) 全组教师 14 高中数学思想方法 SX/C2 18 黎 强 奥赛教程(一) SX/C3 2 36(2节/周) 邱形贵 3、4 1(20) 奥赛教程(二) SX/C4 36 教练组 奥赛教程(三) SX/C5

12 人文与 社会 政治 时事政治热点(一) ZZ/C1 1 18(1节/周) 园园 鸿达 3、4 2(98) 时事政治热点(二) ZZ/C2 18 全组教师 时事政治热点(三) ZZ/C3 时事政治热点(四) ZZ/C4 时事政治热点(五) ZZ/C5

13 3、重视综合实践课程 学校十分重视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制订了《泉州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及评价方案》、《泉州第一中学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方案》等,把综合实践活动纳入规范管理范畴。组织并落实高一年研究性学习课程,成立“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及“研究性学习年级指导组”,新高一学期初便先后完成了学习研究性学习宣传及部署工作。经过前期积极筹备与有效组织,2006级高一年级共报送研究性学习课题115个。

14 学校按规定排足每周3课时的研究性学习时间,指导教师组织课题组学生对课题研究进行分工;学校充分开放图书馆、网络教室、实验室、科技活动室等场所供同学们进行实验、查阅资料;老师适时召集课题组学生对所掌握资料、数据进行讨论分析;至学年结束时,除个别课题要延伸到下一学期外,绝大部分课题均已结题。学校组织人力对结题课题进行了评奖,共评选出一等奖14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26个。 4、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15 (二)具体操作 1、课程结构与内容 以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为基本框架 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为每位学生的发展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
2、普通高中课程结构 学习领域与科目:语言与文学(语文、英语)、数学(数学)、人文与社会(政治、历史)、科学(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 模块

16 每学期分上下两个学段安排课程,每学段10周,其中用9周时间授课,用1周时间复习考试。
3、课程编排原则 每学期分上下两个学段安排课程,每学段10周,其中用9周时间授课,用1周时间复习考试。 每个模块的周课时安排为偶数,才能顺利完成学分基本要求或基本组合要求。 部分必修学分要从选修模块中获得。必修课中,物理3、化学3、信息技术2各两个学分以及艺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的所有或多数学分都要从选修模块中获得。

17 高一以必修课为主。特别是高一的第一学段应以必修课为主,高三尽量少排或不排必修课。
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要修得一定学分,必修或选修均可,因此,学校每学年都要有学习领域的课程开出。 体育、艺术课程应延续到高三下学期。 学校先编排必修课表,再编排选修课表。 选修课Ⅰ和Ⅱ必须安排相应的课时至少完成毕业所规定的学分。

18 对一般的选修课两节连排。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少学生课后来回换教室、找教室的次数,另一方面比较适合前面我们所提出的课程最好按偶数编排的基本原则。
学生选课以学期为单位。即在学期末一次选定下一个学期内两个学段所有想修习的课程,而不是每次只选一个学段的课程。

19 4、学校课表的编排顺序 学校必须先排出“高中三年课程学习进度表”。    学校对三年课程进度有一个总体规划,有利于各学段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编排,有利于学生对自己选课时间的安排,有利于教师按时准备好选修课程模块以及开课时的把握。 学校先编排必修课表,再编排选修课表。 选修课Ⅰ和Ⅱ必须安排相应的课时至少完成毕业所规定的学分。 选修课的开设必须坚持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原则。

20 从学校编排课表方面看,“学校三学年的课程学习进度表”的排出,就等于理出一个“纲”,此表排出后,其它如“学段必修课表”、“学段选修课表”的编排就简便得多。
关于必修课表的编排   必修课除体育与研究性学习外,一般5至8学段全部学习完毕。因为必修课大多是先修课,所以尽可能集中在高一和高二安排完毕。为了减少并行学习科目过多的弊端,因师资问题,把生物放在高二上学期开设;通用技术放在信息技术之后开设;音乐与美术逢单双周交替排课。

21 选修课的编排: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原则上只开必修课,不开选修课(体育课例外)。高一第二学期开始后必修课与选修课同时开或交叉开。高一以必修课为主。
这样安排的目的: A、留出两学段时间让教师熟悉学生,有利于促成相对稳定的行政班建设。 B、让学生有时间了解高中课程方案和学校课程开设情况,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熟悉选修课程。 C、许多选修课的开设必须以必修课为基础,将必修课集中在高一开出,有利于选修课的开设,为学生后期进行个性化的选课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更大选择空间。

22 二、选课指导 积极主动 (一)建立有效的选课指导机构
二、选课指导 积极主动 (一)建立有效的选课指导机构 由主管教学的黄建华副校长、教务处杨伟清主任、教研室谢贵荣主任、年段长朱清华和各班主任组成学生选课指导小组。 选课指导小组的职责 1、作好选课前的宣传工作。 2、培养指导学生选课的教师。 3、决定学校供学生选课的方案。 4、印制供选课用的各种表格。 5、汇总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6、咨询服务。

23 (二)学校为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选课 指导手册
编写选课指南(手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编制指导手册的目的与意义; 2、高中课程总结构的介绍; 3、毕业要求(毕业学分为144); 4、关于学分的分配与获得等; 5、选课程序; 6、课程说明:主要指具体课程的简介。如:课程代码、主要是面向哪些学生开设的、有无先修课、哪些先修课、学分等。

24 帮助学生选课是全体教师的职责:学校在选课指导方面有多种多样的举措,最重要的措施是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把对学生的选课指导看成是自己的同上课、批作业一样必不可少的职责。
学校尝试学生选课导师制,使所有的学生进入高中后都有一个导师指导,三年基本保持固定不变。导师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合理分配学分,并为学生建立选课档案等。 导师制的确立是高中新课程方案下的一种管理创新甚至是制度创新。

25 为了进一步贯彻《泉州一中高中新课程学生选课指导手册》的精神,学校经研究制定了《泉州一中关于对2006级学生实施导师制的方案》,“方案”对“导师制”意义以及实施等做了详细规定。一方面要求学生导师应当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师德修养,学识广博、身心健康,具备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能力;

26 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导师从人生规划、学业(含学习计划、学习方法、选课选科、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和品德(学校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调适、人生困惑疏导、团体归属指导)等进行全面指导,让学生在新课程背景下健康、顺利成长!

27 学校及时出台了《泉州一中高中新课程学生选课指导手册》,明确了开展学生选课应遵循的原则:即因材施教、自主自愿、必修优先、力所能及以及必修课与选修课协调进行等原则。
本着平稳、有序的学校新课程实验的基本精神,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2006级高一年级新课程并没有大规模地进行选课安排,而是主要体现校本课程的设置上。

28 从高一第三学段开始,经过充分的酝酿,学校共为高一年级的学生提供《古诗与围棋艺术之联系》、《泉州宗教探微》、《天文观测》、《花样跳绳》、《闽南古建筑》、《21世纪报》等共23门校本选修课程,在班主任、信息技术教师指导的下,根据《泉州一中高中新课程学生选课指导手册》的规定,进行了自主的选课,实现了选课走课的新型教学形式。

29 三、评价改革 与时俱进 (一)教师的评价 (二)学生的评价

30 (一)教师的评价 1、积极摸索教师发展性评价路子
教育部于2002年底推出《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确定了评价应向发展性评价、自我评价和过程评价方向发展。要求在评价方法上应更注重对教师的质的评价。既重视教学结果,又重视教学过程。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样化。要使教师的付出得到回报,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内在的动力。

31 在教师评价方面,学校近几年来在“321”办学思路的指导下,从制度建设入手,不断加强过程性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先后经教代会讨论并通过了《泉州一中职员(职工)考评细则》、《泉州一中教师评价实施细则》等强化教师队伍管理、提升学校办学效益的制度及举措。

32 通过合理的量化指标,既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又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功能,构建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促进了学生、教师、学校全面发展。
特别是在承担省级课题“教师发展性评价”的研究任务之后,对这一难题有了更多的摸索与反思,实现不断提高。

33 2、初步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模式 主要特征: 学校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 强调教师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价值 实施同事之间的教师评价 由评价者和评价对象配对,促进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 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

34 提高全体教师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扩大交流渠道 制定评价者和评价对象认可的评价计划 由评价双方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 注重长期的发展目标 3、明确教师发展性评价策略 策略一、以教师自我评价为切入点,让教师正确认识自身角色。 策略二、以教师互评为基础,让教师学会合作,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35 策略三、以考核小组的评价为重点,科学评价教师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策略四、以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评价为补充,加强师生互动,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

36 (二)学生的评价 1、 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为指导,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发展,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评价体系,为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培养拔尖人才奠定基础。

37 2、 评价原则 A、评价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发展。 B、评价的内容要多元,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评价标准既要注意对学生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D、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38 3、评价改革实践 高中新课程实验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新的“评价”理念的全面确立与施行。为此,我校严格按照标准实施教学和评价,先后制订了《泉州第一中学学生学业管理办法》以及《泉州第一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泉州第一中学“学生成长记录袋”实施方案》等,对新课程模块学习评价及学分认定给予了落实,实施了“学生成长记录”等有效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基本上将以往过于注重结果的评价,转为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能力诸方面倾斜,真正体现过程性、激励性功能,促使学科课堂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而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9 依据《泉州第一中学学生学业管理办法》,教研室牵头设计了《学生模块修习过程记录表》,在“普通高中新课程管理保障系统”软件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采用纸质记录本与电脑软件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察学生在模块修习期间的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及质量、实践实验表现、课堂表现、终结考试成绩等表现,并予以学分的最终认定。 《泉州第一中学学生学业管理办法》试行一年以来,新课程模块学习评价及学分认定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实现。

40 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政教处按《泉州第一中学“学生成长记录袋”实施方案》要求,通过年段抽查、班主任督促等方式严格落实“学生成长记录袋”管理办法。学生及时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每一个闪光点,把这些材料汇集在“学生成长记录袋”中;学校搭建各种平台,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校园主持人大赛、卡拉OK大赛、高一年演讲辩论比赛、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歌咏比赛、电脑作品设计大赛等,既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又规范了学生行为,起到一种正确的导向作用。 每学期评选出“成长记录袋”工作优秀学生,鼓励做好此项工作。

41 四、保障系统 得力有效 (一)抓宣传 (二)筹资金 (三)订方案 (四)重校本 (五)强科研 (六)建支撑

42 (一)抓宣传 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宣传发动,有力地保证了学校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
从2004年秋季获悉福建省将于2005年秋季(后推迟至2006年秋季)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开始,泉州一中便开始了普通高中新课程系列文件的学习、领会以及宣传、培训工作。 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宣传发动,有力地保证了学校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

43 (二)筹资金 1、为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需要,去年学校一次性投资五十余万元,为高一年级十四间教室配备了先进的现代教育设备,今年又投入六十多万元再建一个年级十六间多媒体教室;另外,为了满足全体教师日益“高涨”的现代教育备课、上课热情,学校于2007年5月为全体教职工一次性每人补贴3000元购买了手提电脑,并投资建成在校园内无线上网项目,最大限度地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提供服务。

44 2、为满足新课程通用技术课程的需要,学校一方面积极借鉴兄弟学校的成熟做法,一方面结合本校实际,投入大量资金,建成4间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基本满足了学校通用技术课程的需求。
3、为保障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学校在教师外出参加国、省、市等各级各类新课程的培训或者外出交流等方面,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解除参加培训教师的后顾之忧。

45 (三)订方案 1)泉州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组织机构 附:泉州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领导小组 泉州第一中学高中课程专家支持组
泉州第一中学学科课程小组 泉州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教材选用委员会 2)泉州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 3)泉州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宣传工作方案

46 4)泉州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排课方案 附:泉州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排课参考方案 5)泉州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学生选课指导手册 6)泉州第一中学学生学业管理办法 7)泉州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及评价方案 附:泉州第一中学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方案

47 8)泉州第一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 9)泉州第一中学“学生成长记录袋”实施方案 10)泉州第一中学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指导意见 11)泉州第一中学信息化的课程资源与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实施方案 12)泉州第一中学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48 13)泉州第一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方案 14)泉州第一中学校本培训实施方案 15)泉州第一中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及特级教师管理办法 16)泉州第一中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指导意见 17)泉州第一中学导师制实施方案

49 (四)重校本 新课程实施以来,全校上下端正认识,谋求以校本教研为中心,将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校本课程与校本教研进行整合,确立了校本教研在学校校本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使校本教研成为适应新时期学校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成为创办学校特色的重要支撑。因为学校高度重视校本研修工作,努力建立长效机制,使新课程实验更持久、更健康。

50 1、教研室按学校部署启动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工作,发动教研员每月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发展性评价”等专题编辑印刷《教研通讯》,分发给每一位教师,既是对全体教师新课程改革的校本培训,又营造了浓郁的新课程改革氛围。图书馆根据新课程实验的相关要求,积极与各教研组配合,订阅了大量与新课程实验有关的书籍及报刊资料,为新课程的校本研修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阵地。

51 2、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强调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其中教师教学活动的自我反思是核心。为此,学校要求高一年级所有进入新课程的教师都必须上一节交流课、一篇“自我反思(总结)”。高一年级全体教师每人都上好一节公开课,各教研组、备课组组织全体教师听课、评课,共同探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等;

52 高一年级教师共开设公开课达49节,数量之多、规模之盛、开课频率之密、教师参与积极性之高,可谓“史无前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许多老师都能进行具有相当深度的反思,并能写出有一定水平的论文或课例等。教师上交流课、撰写“教学反思(总结)”的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新课程实验的良好运行。

53 3、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具体领导校本培训工作。按照教育部有关新课程改革“先培训、先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我校教师培训遵循“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校本培训与校际交流”相结合的工作思路,自2004年2月开始对教师进行培训 。

54 4、在校本研修工作方面,学校先后出台了《泉州第一中学校本培训实施方案》与《泉州第一中学校本教研实施方案》,使校本研修工作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和序列化。

55 (五)强科研 1、为营造浓浓的教科研氛围,鼓励广大教师特别是新课程实施年段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学校充分利用新课程实验这一有契机,严格遵照《泉州一中奖教条例》等制度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教科研水平。一年来,学校教师发表于CN级报刊论文共计15篇,获市级以上奖励论文共计29篇,在省级(含市级)学术会议交流或收入汇编13篇,教师教学技能获市级以上奖励共计14人次,主编、执行主编或参与编著达18部(本)。

56 2、学校历来就十分重视教育科研课题在现代学校教育中重要地位,进入新课程实验以后,学校上下形成了“以课题引领科研、以科研提升课改”的共识,泉州一中教育科研课程研究更加红火起来。一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课题2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3个,校级课题19个。 1) 学年新申请立项国家级课题“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高中新课程信息化教与学环境研究”(课题负责人赖东升),以此为“龙头”,截止至4月30日,我校共申报“高中新课程信息化教与学环境研究”课题的校级子课题19个。

57 刘水明、黎强、黄晓明、邱形贵 黄玫婷、黄俊生、王明岚
泉州一中校本课程申报课题一览 组别 课题名称 负责人 成员 数学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研究 邱形贵 黎 强 刘水明、黎强、黄晓明、邱形贵 黄玫婷、黄俊生、王明岚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探索、实践 汤向明 汤向明、陈金顺、陆集宁、郭铭纪 李慧萍、陈惠彬、苏素霞 后进生转化的深化研究 陈金顺 陈金顺、汤向明、苏素霞、陆集宁 郭铭纪、陈惠彬、李慧萍

58 吴春瑞、王丽萍、王文平 庄丽珊、许冰、洪情怡、洪锦丽
4 英语 新课程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研究 王文平 吴春瑞 吴春瑞、王丽萍、王文平 庄丽珊、许冰、洪情怡、洪锦丽 5 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 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 吴小凰 吴小凰、徐秀珍、林明谦、 叶纯纯、陈晓婧、刘静、李小玲 6 高中新课程信息化教与学环境研究 刘 萍 周永强 刘萍、周永强、王超兰、陈迁迁 魏文辉、庄晓敏、黎情芳 7 物理 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 陈森林 陈森林、邓礼利、孙晓明 庞延理、王立基

59 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 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 蔡红兵 蔡红兵、连辉煌、周熙婷 石志新、颜莉莉
8 化学 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 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 蔡红兵 蔡红兵、连辉煌、周熙婷 石志新、颜莉莉 9 高中化学辅导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 陈婉英 林三宝、王亚森 彭宏亮、杨伟清 10 政治 政治学科多媒体教学与 社会实际、科研发展和学生活动 邵 晏 邵晏、黄荣超、郭鸿达 11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 政治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研究 朱清华 庄奕鑫、朱清华 杜石生、杨圆圆 12 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的融合 黄毓景 庄奕鑫、王进兴、黄毓景

60 13 历史 网络环境与中学历史教学 蔡明明 蔡明明、李德杰、黄志彬 14 主题性学习课堂实践 郭天生 郭天生、黄颖亮 15 地理 地理在文综高考的试题特点及教学方法 刘培端

61 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 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 刘东宁 刘东宁、陈德兴、张向东
16 体育 教学视频应用于 新课程教学评价与教师发展 张建胜 张建胜、林文龙 17 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 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 刘东宁 刘东宁、陈德兴、张向东 18 陈建忠 钟雅桑 陈建忠、钟雅桑 19 电教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性 学习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 倪永毅 郑志瑜、倪永毅、张 扬、 林地灵、陈义顺、郭伟东

62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学校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的行动研究”的子课题“触网学生思想道德问题个案研究”(课题负责人:苏建伟)。
3)中国教育教学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导读导写研究与实验”(课题负责人:李陇耕)。 4)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研究课题“高中语文阅读中多种学习方式有机组合的实践研究”(课题负责人:王汉民)。

63 5)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课题负责人黎强,此项课题为市级重点课题)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负责人林彩钦)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主体性教学策略的探索”(课题负责人蔡明明)。

64 (六)建支撑 1、为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2006年,学校再次投入资金,增加校园网络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在泉州一中校园网

65 2、由于新课程实验对学生的模块学习评价项目众多,当学生的模块学习结束后,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计算或转换,于是,一套专业电脑管理软件便成为各个学校落实《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模块学习评价及学分认定实施意见》的关键,甚至是各个学校推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关键。

66 2006年6月始,我校开始与福州中国电子教育有限公司合作,开始在《泉州第一中学学生学业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开发新课程教务管理软件;2006年底基本完成。如今,这套“普通高中新课程保障系统软件”已经成为市教育局在全市统一使用新课程管理软件。在“普通高中新课程保障系统软件”平台的支撑下,泉州一中新课程实验正在顺利、平稳、健康地进行着。

67 五、示范辐射 初步显现 学校牵头承担了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研究课题“教师发展性评价”的研究工作,并已顺利阶段性结题;承担泉州市教育局“福建省高中新课程有关配套文件和参考方案解读培训”会议《模块学习评价与学分认定实施意见》的解读任务,等等。

68 学校先后与武平一中、长乐一中、莆田一中、福州八中、泉州罗溪中学、闽清一中、湄洲湾中学以及宁德教育局牵头的部分中学考察团等交流、考察新课程实验实施经验;学校还受邀参加了由泉州培元中学、永春一中、石光中学、季延中学四校联合召开的“高中课改四校协同合作会议”,并作专题发言。

69 我校还分别承担了英语、地理、历史、数学等学科的专家回访研讨会或市级示范课,其中,英语组庄丽珊、许冰老师、历史组张秀芳老师、地理组吴光宏老师等开的专家回访公开课及示范课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国家文科综合科命题组等专家、教授的肯定,也为全市该学科教学提供了研讨、交流、学习的平台。

70 我校于2006年12月18日至22日、2007年4月23日至4月27日分别组织了主题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方式的探索”与“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的校际教学公开周活动,共计推出示范课、公开课、精品课30余节。在教学公开周的活动中,各教研组认真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主动承担示范教学课。开课教师精心准备,开设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示范课、研究课,听课教师达数百人次,起到了一定的辐射作用。学校还注重组织课后评课活动,搜集及时反馈的信息,做好教后反思。 

71 校还利用“福建省高中新课程”网http://gz. fjedu. gov. cn/,“泉州教育信息网” http://www. qzedu
校还利用“福建省高中新课程”网

72 六、问题与困惑 1、新课程实验评价的认识问题
新课程模块学习评价及学分认定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尽管进入新课程实验的时间并不长,但基层学校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一直有一些问题与困惑伴随。比如:“新课程保障系统”虽然开始广泛运用,但在具体的使用中仍存在种种问题,总体效果难尽人意;电脑软件还十分不完善,成为制约新课程学生评价顺利实施的“瓶颈”。

73 学生及家长的冷淡反应使新课程学生评价遭遇尴尬。因为,他们关心的仍是高考终极性评价,而学分却只涉及毕业,不涉及高考。与对模块学习评价与学分认定相比而言,他们关注得更多的是高考、是高考改革方案。从这个角度来说,整个社会的急功近利无疑将成为学生学业评价及学分认定的最大“敌人”。 只要高考不改革,评价制度就不可能发生根本质性的变化。福建省高考改革实施方案的迟迟未颁发,严重影响了学校新课程实施——特别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与评价。

74 2、新课程实验校本教研的实效性问题 校本教研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对一线教师来说,时间问题,一线教师工作量大,没有更多的精力。课程设置从国家计划、省颁课程计划到市级,校本课程等等,科目繁多,教学任务繁重。如健康、科技、活动、劳动等,综合实践课程真正实施有难度。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作用,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总结和实践中深入探究的问题。

75 3、新课程实验的教师评价问题 评价方式多样问题,在采用学生对教师评价、教师自评与互评的同时,我校还对教师进行客观全面的考评。评价方案科学问题,评价方案的主要内容有:统考成绩、班级学生、课改论文、校本课程开发、兴趣小组活动、培优辅差、竞赛成绩、学生评价等方面。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评价激励机制建立问题,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达到激励作用。至今,省厅关于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有关方案尚未出台,对学校开展教师评价显然不便。

76 课程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绝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在新课程的道路上,泉州一中刚刚起步,虽然艰难,但全体一中人有信心,也有能力在新课程的道路上走出一条属于泉州一中的康庄大道来!

77 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方案和文本在实践中完善 认识在实践中提升和统一 政策和措施在实践中形成 队伍在实践中造就和发展
经验在实践中产生和提炼 实施模式在实施中产生

78 欢 迎 交 流 谢 谢 各 位 同 仁 ! 泉州一中网址:http://new.qzyz.com/

79 迎接省厅对省级样本校检查评估 准备工作专题发言(仅供参考)
一、高度重视 二、解读文件 按题做答 三、抓住重点 亮出亮点 四、任务分解 自我检查 五、实事求是与创造条件

80 一、高度重视 领导 学校

81 二、解读文件 按题作答 (一)明确新课程实验的基本要求 (1)开好必修课程; (2)开设基本满足学生需要的选修课程;
二、解读文件 按题作答 (一)明确新课程实验的基本要求 (1)开好必修课程; (2)开设基本满足学生需要的选修课程; (3)规范开设学校课程; (4)组织好综合实践课教学; (5)不随意增减课程; (6)做好学校课程建设规划 。

82 (二)明确检查评估的主要内容: 本次评估重点检查省级样本校的课程设置、选课指导、评价改革、保障措施和示范辐射等5个方面的工作 情况。具体检查内容和评估要求见省教育厅《关于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级样本校进行阶段性检查评估的通知》(闽教基〔2007〕50号)

83 (三)明确检查评估的程序 1、听取学校的实验工作自评报告。学校自评报告必须由正职校长汇报,校长参加教育部举办的高中新课程实验省样本校专题培训班学习的,可由副校长汇报。 2、查阅有关课改资料。包括学校实验工作制度保障、课程设置方案、选课指导、综合素质评价、校本研训、课改宣传等有关资料。

84 3、随机听课。检查评估组成员根据学校提供的课程表进行随机听课,每个组至少听2-3节课。
4、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对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5、召开评估工作反馈会。每个小组检查评估工作全部结束后,由检查评估小组组长向设区市教育局及有关学校反馈检查评估的总体意见。

85 三、抓住重点 亮出亮点 (一)准确把握高中新课程的实质性(重点)问题
三、抓住重点 亮出亮点 (一)准确把握高中新课程的实质性(重点)问题 1、追求卓越。每个学校都要朝着“合格+特色”的方向努力,这是新课程实验开宗明义的主张。温总理在今年两会期间说,教育是个体和社会向上拉升的重要力量,并且要为实现国家的正义和公平扮演重要的角色。这是我们必须铭刻在心的。

86 2、强调选择。此乃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目标指向。既然要培养这一能力素质,学校就要从实际考虑——选择需要空间,选择需要机会,选择需要制度保障等。
3、回归生活和崇尚创造。新课程实验尤为重视,课程学习要与学生经验和生活有机结合,学习知识与技能与个性发展相融合。 4、走向校本。倡导开放的学校文化,浓厚教研氛围,提高教研品位,增加学术内涵,发展学校的专业判断能力。即:学校就是研究基地,教师就是研究主体,研究的问题直接源自本校实际。

87 5、改变评价。原来一向关注外部评价。整个高中教育阶段,就等着高考给来评判。当然,应试是全面发展的一种必要形式,也是素质教育“应有之义”。这一点不容置疑。现在所要强调的,是关注内部评价。以往这种评价一直无法独立生存,无法被信任被接受。现在的情况,是再难也要做。改革的方向,高考成绩+学业会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级。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创新性的思考。

88 加强常态教学研究和教学模式的探索,防止新课程实验“穿新鞋,走老路”。
(二)及时亮出高中新课程实验的亮点 1、对模块教学的研究是否有真正的突破。 (1)强调一个模块的教学,既要围绕一定的主题组织相对独立的活动,又要保证与相关模块的逻辑关系和学科内在的系统性;(2)强调学习的综合性,是对知识的整合,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而不是单一的课本知识的灌输,必须重视提升学生原有的经验和生活体验;(3)强调对每一模块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考虑和设计等 。 加强常态教学研究和教学模式的探索,防止新课程实验“穿新鞋,走老路”。

89 2、是否真正关注课堂教学,体现校本教研的实效。
朱慕菊司长曾提出“三个重”:“以课改为重点,以校本教研为重点,以课例分析为主要线索的教研活动为重点。” 新课程实验的落脚点在课堂,聚焦课堂,研究教学,这是抓住了关键。充分发挥各级教研网络的功能,把主要的精力和关注点放在“激活课堂”上。

90 同备一节课,同上一堂课”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已形成良好的辐射效应。开展这样的活动,使老师们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可以加强“四个研究”:一是备课,重视教学设计与学习指导策略的研究;二是上课,重视课堂教学的“临床性”研究,不仅有教案预设,而且有教学生成,充分展现对话与互动;三是听课,重视教学过程的“比较性”研究。不仅是这节课和那节课比,而且是自己和他人比,从中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四是评课议课,重视课堂教学活动的“诊断性”研究。通过深入探讨教学有效性问题,努力改进教学,并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91 学校教研组开展“小课题”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结合日常教研,组织了一系列的小课题研讨活动,如:(1)课标与学生活动设计的研究;(2)教材与课例的研究;(3)教学目标与习题优化的研究等。
要注重校本教研、新课程实施过程的反思与总结,让教师在问题即课题的研究中进步成长,在反思中提升,从而真正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92 学校的学科教研仍要以务实的精神,抓好“三个坚持”:坚持研究的问题和动力来自学科教学实践;研究的内容和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研究的结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利于课程资源开发和新教学策略的应用,对新课程实验产生直接影响。 3、是否在综合实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上要有新作为,实现新突破。让新课程实验的内涵和亮点得以充分的凸显,扩大新课程实验的内容,丰富新课程实验的形式。 4、是否在学校管理的优化、科学、高效方面有真正的突破。

93 我校的亮点: 1、选修课开设: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保障系统到位(1)高中新课程实验保障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在综合素质评价、学分认定 、学期成绩单的形成等全部应用保障系统进行)(2)利用校园网开发师生互动平台。(3)硬件保障措施(高清晰背投、手提电脑)。

94 四、任务分解 自我检查 1、按职能部门进行任务分解; 2、规定时间进行自我检查。
四、任务分解 自我检查 1、按职能部门进行任务分解; 2、规定时间进行自我检查。 3、材料整理要求:按照五大部分进行;每部分按目录、说明、作证材料准备。

95 五、实事求是与创造条件 1、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2、坚持克服困难的原则

96 仅供参考! 欢迎交流! 谢谢各位! 泉州一中网址:http://new.qzyz.com/

97 附:泉州一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情况 《泉州一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内容
研究性学习活动三年共270课时完成,共15学分。 一、课程内容 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98 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区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科技与生活等相关的课题。 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

99 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 究、历史遗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

100 社团研究、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音乐、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5、跨学科综合类:主要是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角度提出的,与中学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是需要多学科参与的、有助于了解当代

101 前沿科学的综合学习课题,如遗传与化学、纳米技术、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基因工程与克隆技术、产权经济、组织行为等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新事物的研究课题。
二、实施方式 1、组织形式:①小组合作研究(5——10人);②个人独立研究;③个人研究与班级集体讨论相结合,其中小组合作研究是主要的。

102 2、时间安排:1—4节课:动员与课程辅导; 5—18节课:成立课题小组,设计修改课题实施方案;18—45节课:各小组实施研究方案,完成课题报告;45—54节课:成果展示,课题评价。
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每一课题研究时间不少于54个课时,用于选题、撰写开题报告、设计研方案、资料收集与分析、实施方案、成果展示等。

103 一般学生每学期一个小课题研究,每个小课题3—5个学分,三年必须完成 5—3个课题研究。若课题研究期限和范围较大,经校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认定和批准,可以分两个学期进行,计6个学分。
3、课题研究:鼓励学生自由结合成立研究小组,每组人数一般5—10人左右,设组长一人。班主任要关注小组成员的个性、特点、

104 能力及男女比例等,需要时与学生协商作适当调整。学生可在本班组建小组,也可跨班组建小组,暂时不提倡跨年级、跨学校、跨地区组建小组。可由学生自行申报课题,实行分工合作制,自行聘任教师;也可以由学校或老师推荐,填写申报表,由课程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允许个人独立承担课题研究。

105 4、制定计划:课题小组确定研究课题后要填写课题实施方案表格,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背景说明、课题的意义与价值、小组成员及分工、指导老师、研究目的与计划、活动步骤、活动场地与器材申报、预期成果等。
5、搜索资料:根据计划,各成员承担自己的职责,通过图书馆查询、网络搜索、参

106 观、访问、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多种途径的渠道广泛搜集资料,建议学生作好记录,有条件的可进行录像、摄像、录音、下载等。
6、整理分析:对搜索到的各种资料,研究小组一定要进行讨论和分析,各成员都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然后对资料作出才处理,如发现还缺少资料,可继续进行搜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通过不断的整

107 理、分析、验证、提炼等,形成课题成果。课题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小论文、项目设计、实验报告、科技作品等。
7、交流评价:由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组织评价。 课题研究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确定课题——制定计划——搜集材料——整理分析——总结报告——交流评价

108 每一步骤工作情况必须记录,以备学分认定。
8、学分认定:由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确认。具备五个条件,可得3个学分:①有符合要求的课题方案;②研究过程记录完整;③有课题研究成果报告;④有三级(自评、互评、师评)合格评估结论;⑤课时保证54课时。

109 对实施的一些观点 实施就是执行 实施就是互动适应 实施是主动创新

110 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方案和文本在实践中完善 认识在实践中提升和统一 政策和措施在实践中形成 队伍在实践中造就和发展
经验在实践中产生和提炼 实施模式在实施中产生

111 课改对学校和教师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

112 欢 迎 交 流 谢 谢 各 位 同 仁 ! 泉州一中网址:http://new.qzyz.com/


Download ppt "积极探索 扎实推进 力求实效 ---泉州一中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汇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