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管理信息系统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 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管理信息系统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 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管理信息系统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 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2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 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第一节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与层次 第二节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概念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 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第一节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与层次 第二节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概念 第三节 制定MIS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 第四节 企业流程重组(BPR) 第五节 开发MIS的方法

3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了解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与内容,以及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常用方法。
业务流程重组 结构化的开发方法

4 第一节 企业信息化的层次和内容 生产作业层的信息化 内部 管理办公层的信息化 战略决策层的信息化 外部 协作商务层的信息化

5 (1)生产作业层 生产作业层的信息化 设计、研发信息化 生产信息化 作业监控信息化 CAD CAM CAPP NC WC FMS CAT
CAI CAQC

6 (2)管理办公层 管理办公层的信息化 量身定做 外购(通用程度高) MIS ERP OA

7 (3)战略决策层 战略决策层的信息化 决策支持系统 DSS DSS 支持高级管理层决策的系统。
战略信息系统 SIS 经理信息系统 EIS 专家系统 ES ES 在某个领域能达到人类专家 水平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EIS 专门针对经理使用的系统。 SIS 支持企业赢得或保持竞争优势,制定企业中长期战略规划的信息系统。 DSS 支持高级管理层决策的系统。

8 (4)协作商务层 协作商务层的信息化 电子数据接口 电子商务 供应链管理 EDI EC SCM B2B B2C B2G

9 第二节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概念 一、 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 信息技术扩展模型

10 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一般要经历若干阶段。1973年,诺兰(Nolan)首次提出了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理论,被称为诺兰阶段模型,1980年,诺兰又进一步完善了该模型。
诺兰模型 (六阶段)

11 (1)初装(诺兰阶段模型的阶段1) 特 点 初装阶段标志着组织购买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
特 点 ⑴ 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⑵ 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

12 (2)蔓延(诺兰阶段模型的阶段2) 特 点 处于蔓延阶段的组织中,计算机的应用初见成效,管理应用程序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
特 点 ⑴ 数据处理能力得到迅速发展; ⑵ 出现许多新问题(如数据冗余、数据 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 ⑶ 计算机使用效率不高等。

13 (3)控制(诺兰阶段模型的阶段3 ) 特 点 主要指对组织中计算机的数量进行控制。 ⑴ 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 ⑵ 采用了数据库(DB)技术;
特 点 ⑴ 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 ⑵ 采用了数据库(DB)技术; ⑶ 这一阶段是计算机管理变为数据管理的关键。

14 (4)集成(诺兰阶段模型的阶段4) 集成阶段就是在控制的基础上,对子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新联接,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及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种信息的系统。 特 点 ⑴ 建立集中式的DB及相应的IS; ⑵ 增加大量硬件,预算费用迅速增长。

15 (5)数据管理(诺兰阶段模型的阶段5 ) (6)成熟 (诺兰阶段模型的阶段6)
(6)成熟 (诺兰阶段模型的阶段6) 由于80年代时,美国尚处在第四阶段,因此,诺兰没能对该两个阶段进行详细的描述。他认为数据管理应该是实现企业全方位的数据存储、检索、处理和维护等;成熟应该是形成了完善的信息系统,可以为各个管理层次提供信息。

16 六种增长要素: 诺兰阶段模型还指明了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六种增长要素: 计算机硬软资源:从早期的磁带向最新的分布式计算机发展;
应用方式:从批处理方式到联机方式; 计划控制:从短期的、随机的计划到长期的、战略的计划; MIS在组织中的地位:从附属于别的部门发展为独立的部门; 领导模式:开始时,技术领导是主要的,随着用户和上层管理人员越来越了解MIS,上层管理部门开始与MIS部门一起决定发展战略; 用户意识:从作业管理级的用户发展到中、上层管理级。

17 二、 开发信息系统发展的策略 ⑴ “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 (2) “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
一般认为,开发MIS的策略有以下两种: ⑴ “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 基本思想:从业务系统开始,先实现每个基本功能(即数据处理功能),然后逐步向高级建设(即,增加管理/控制功能)。 (2) “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 基本思想: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

18 两种策略优缺点的对比 备注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缺点 优点 策略 一般发生在“初装”和“蔓延”阶段。 复杂、繁琐。 整体性和逻辑性强。
缺乏整体优化; 开发过程存在大量的重复工作。 能保证最终的系统可以运行(虽然系统性能不一定良好)。 自下而上 缺点 优点 策略

19 三、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和内容 MIS的战略规划应是组织的战略规划的一部分。 作用 (1)合理利用信息资源,节省MIS投资;
(3)为将来的评估工作提供依据。 作用 (1)MIS的目标、约束及总体结构; (2)组织的现状; (3)业务流程现状、存在的问题、流程重组; (4)对影响规划的IT发展的预测。 内容

20 四、MIS战略规划的组织 其要点包含成立领导小组、人员培训、规定规划的进度等三个方面。 制定战略规划一般包括以下九个步骤:
⑴ 确定规划的性质 ; ⑹ 提出总体结构 ; ⑵ 收集相关信息 ; ⑺ 选择开发方案 ; ⑶ 战略分析 ; ⑻ 确定实施进度 ; ⑷ 定义约束条件 ; ⑼ 形成文档,并讨 ⑸ 明确战略目标 ; 论、批准、生效。

21 制定MIS战略规划的方法有多种,在此只介绍企业系统规划法和关键成功因素法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制定MIS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  制定MIS战略规划的方法有多种,在此只介绍企业系统规划法和关键成功因素法的基本原理。   一、企业系统规划法(简称BSP)  (一)BSP法的作用  (二)BSP法的工作步骤  (三)U/C矩阵的应用 二、关键成功因素法(简称CSF) 常用方法:

22

23 一、企业系统规划法 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简称BSP法)是一种能根据企业目标制定出MIS战略规划的结构化方法。 从企业目标入手,逐步将企业目标转化为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和结构,从而更好地支持企业目标的实现。

24 (1)企业系统规划法的作用 (2)企业系统规划法的优点 1. 确定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
2. 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2)企业系统规划法的优点 能保证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即使将来企业的组织机构或管理体制发生变化,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

25 (3)企业系统规划法的步骤 1. 准备工作 ; 2. 调研 ; 3. 定义业务过程 ; 4. 业务过程重组 ; 5. 定义数据类 ;
  2. 调研 ;   3. 定义业务过程 ;   4. 业务过程重组 ;   5. 定义数据类 ;     6. 定义MIS的总体结构 ;   7. 确定子系统开发的先后顺序 ;   8. 形成文档、建议书以及开发计划。

26

27 实现子系统划分的方法很多,“U/C矩阵法”是其中较为常用和有效的方法。

28 ⑴ 填入“数据类”; U/C矩阵法的六个步骤 ⑵ 填入“功能”; ⑶ 标以“U”或“C”; ⑷ 按逻辑关系及发生的顺序,重排各功能;
⑹ 分组(如下图所示),结果不唯一。 U/C矩阵法的六个步骤

29

30 正确性检验 (1)完备性(completeness)检验:指对具体的数据项 必须有一个产生者(C)和至少一个使用者(U),功
能则必须有产生或使用(U或C)发生。 (2)一致性(uniformity)检验:指对具体的数据项必须 有且仅有一个产生者(C)。 (3)无冗余性(non-verbosity)检验:指 U/C矩阵中 不允许有空行和空列。 正确性检验

31 (1)就是对系统结构划分的优化过程。 (2)基于子系统划分应相互相对独立, 且内部凝聚性高这一原则之上的 一种聚类操作。 U/C矩阵法的求解 (1)调整表中的行变量或列变量, (2)使得“C”元素尽量地朝对角线靠近; (3)然后再以“C”元素为标准,划分子系统。 U/C矩阵法求解的表上作业法

32

33 系 统 功 能 划 分 系统逻辑功能的划分 (1)在求解后的U/C 矩阵中划出一个个的方块; (2)每一个小方块即为一个子系统。
(1)沿对角线一个接一个地画,既不能重叠,又 不能漏掉任何一个数据和功能; (2)小方块的划分是任意的,但必须将所有的 “C” 元素都包含在小方块内。 划分时应注意

34

35 数 据 资 源 分 布 (1)一类在小方块以内; 所有数据的使用关系都 (2)一类在小方块以外。 被小方块分隔成了两类 数据应用原则
(1)在小方块以内所产生和使用的数据,则今后主要放在本系统的计算机设备上处理; (2)而在小方块以外的 “U” ,则表示了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联系,这些数据资源今后应考虑放在网络服务器上供各子系统共享或通过网络来相互传递数据。 数据应用原则

36

37 二、关键成功因素法 关键成功因素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 关键成功因素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 了解企业(或MIS)的战略目标;  2. 识别所有的成功因素和影响这些因素的子因素; 3. 确定关键成功因素(不同行业的关键成功因素互不相 同), 例如,对汽车制造业可能是制造成本控制; 对保险业是新项目开发和工作人员的效率。 4. 明确各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和评估标准。

38 1 目标识别 2 CSF识别 3 性能指 标识别 4 数据字 典定义

39 关键成功因素 如何理解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简称CSF)指的是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关键成功因素法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

40

41 第四节 企业流程重组(BPR) 一、BPR的概念 企业流程(过程)是指为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跨越时空的逻辑相关的业务活动。
企业过程再工程对企业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企业当代关键的性能指标获得巨大的提高。 企业流程重组的本质就在于根据新技术条件信息处理的特点,以事物发生的自然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按现代化信息处理的特点,对现有的企业流程进行重新设计。这是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 企业过程再工程的主要技术在于简化和优化过程。BPR过程简化的主要思想是:战略上精简分散的过程;职能上纠正错位的过程;执行上删除冗余的过程。  

42 二、企业流程重组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劳动分工原则下,企业流程被分割为一段段分裂的环节,每一环节关心的焦点仅仅是单个任务和工作,而不是整个系统的全局最优。计算机应用于企业管理,大都停留在“模拟”的程度,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核技术的特点。   企业流程重组正是要根据新技术条件下信息处理的特点,以事物发生的自然过程来寻找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

43 三、企业流程重组的形式  企业流程的重组不仅涉及到技术,也涉及人文因素,包括观念的重组、流程的重组和组织的重组,以新型企业文化代替老的企业文化,以新的企业流程代替原有的企业流程,以扁平化的企业组织代替金字塔型的企业组织等。

44 四、企业流程重组的步骤与方法   企业流程重组实际上是站在信息的高度,对企业流程的重新思考和再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在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评价等整个规划与开发过程之中。 1. 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找出现有流程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2. 分析每一项活动的必要性; 3. 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采用关键成功因素法等,去发现正确的业务流程,如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有些活动可以合并,管理层次可以减少,有些审批检查可以取消等。 企业流程重组的步骤

45 1.以过程管理代替职能管理,取消不增值的管理环节。
2.以事前管理代替事后监督,减少不必要的审核、检 查和控制活动。 3.取消不必要的信息处理环节,消除冗余信息集。 4.以计算机协同处理为基础的并行过程取代串行和反 馈控制管理过程。 5.用信息技术实现过程自动化,尽可能抛弃手工管理 过程。 流程重组的指导性方法

46 清 除 简 化 整 合 自动化 活动 过量生产 表格 团队 脏活 活动间的等待 程序 顾客 累活 不必要的运输 沟通 供应商 乏味的活
清 除 过量生产 活动间的等待 不必要的运输 反复的加工 多余的库存 缺陷、失误 活动重复 活动的重组 反复的检查 跨部门的协调 简 化 表格 程序 沟通 物流 整 合 活动 团队 顾客 供应商 自动化 脏活 累活 乏味的活 数据采集 数据分析 数据传输

47 第五节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 一、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用系统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基本思想 优点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全局性,特别适合开发大型MIS。 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实施 开发阶段 开发过程繁琐,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缺点

48 系 统 规 划 阶 段 实 施 分 析 运 行 和 维 护 设 计 可行性分析报告 实施进度报告 系统设计任务书 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系统分析说明书 系统设计说明书 实施进度报告 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新需求建议书

49 二、原型法 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开始阶段,凭借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与用户共同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功能,在强有力人、软件环境支持下,给出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初始系统原型,然后与用户反复协商修改,最终形成MIS系统。 基本思想 1. 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和功能--依据 2. 构造初始原型 3. 运行、评价、修改原型 4. 确定原型后处理 开发阶段

50 原型法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用户对新系统提出需求(各种问题) 开发人员对问题进行总结 开发一个原型系统 运行原型系统 修改 提出意见 是
增加功能 完成系统开发并交付使用 增加新功能否 提出意见

51 优点 缺点 简易,用户容易接受 从原理到流程十分简单,最终总可以获得一个满意的MIS--无高深理论和技术(方法本身)
用户与开发者思想易于沟通 使用软件工具效率高,摆脱了传统方法 不适合开发大型系统,因为返工现象特别严重。要求管理基础工作完整、准确,一般只适用于处理过程明确、简单、涉及面窄的小型系统。 缺点

52 三、面向对象方法 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对象组成的,每种对象都有各自的内部状态和运动规律,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系统。 基本思想 1.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 2.分析问题的性质和求解问题 3.整理问题 4.程序实现 开发阶段 1.封装性 2.抽象性 3.继承性 4.动态链接性 特点

53 四、CASE方法 CASE是一种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方法,能够全面支持除系统调查外的每一个开发步骤。
基本思想 CASE工具 + 某种开发方法 应用模式

54 ⑴ 支持开发的全过程(除系统调查外); ⑵ 能提高软件质量,可实现“软件重用”; ⑶ 能加快开发速度; ⑷ 能简化软件开发的管理和维护;
⑸ 能自动生成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文档。 特点

55 【小 结】 管理信息系统 诺兰阶段模型、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战略规划的内容和组织 基本结构分解组合派生
【小 结】 管理信息系统 战略规划的概念 战略规划的制订方法 企业流程重组 诺兰阶段模型、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战略规划的内容和组织 基本结构分解组合派生 装配模型、选择算法、提取数据 与人工智能结合 增设知识库等智能构件 依靠知识、推理、学习来求解

56 【练习与思考】 1.诺兰模型的实用意义何在?它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2.“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MIS开发策略各有何优缺点? 3.什么时企业流程重组?为什么说企业流程重组不仅涉及技术,而且涉及人文因素?人文因素体现在哪些方面? 4.制定MIS战略规划时使用BSP法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5.试述结构化开发方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


Download ppt "管理信息系统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 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