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空氣中的哀愁 猜一猜...... 哪一個才是黃春明呢 文學作家 黃春明.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台 灣 空氣中的哀愁 猜一猜...... 哪一個才是黃春明呢 文學作家 黃春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空氣中的哀愁 猜一猜...... 哪一個才是黃春明呢 文學作家 黃春明

2 關於黃春明.... 黃春明,一九三九年出生於宜蘭羅東小鎮,讀過兩所中學,三所師範學校,曾做過電臺記者,廣告公司企劃,也自營便當餐飲。在城鄉生活型態迥異的自我經驗中,他深深了解鄉土小人物在城市謀生的困境與悲哀,而於小說作品中給予這些人物無限的同情與理解。也使廣大的讀者群能透過作品,重新修正對鄉土人物既有的觀感,以及來自生命最底層堅毅力量的肯定。無疑地,黃春明,是臺灣戰後六○、七○年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 前一頁有好多照片喔!到底誰才是黃春明呢?喔!………原來是這張。(旁邊的那張)

3 再靠近一點.... 挑戰世俗價值觀 這個人讀過太多雜書,記憶力奇佳,最糟糕還長了一根反骨。所以,從小為反對而反對,又言之成理,總把老師氣得惱羞成怒,非修理他不可。 這種個性過了半百,並沒有變圓融一些。「每次人家找我去演講上課,我就喜歡挑戰以貌取人的價值觀,我常常故意把衣服放在褲子外面,還穿著涼鞋、騎著摩托車,我一問路,對方就打量我,後來發現我就是講師,還很難相信,一直目送著我遠去。」他最愛挑戰世人這種勢利的價值觀,「讓人家看不起,他們又叫我來,底下的人又瞧不起我。」 林美音,黃春明的太太就這麼說他:「四肢發達,頭腦不簡單。」少年時,黃春明參加橄欖球隊,他家的相簿裡還有那種八塊肌的健美先生照。 其實,黃春明還是一個心腸很軟的人,在他陽剛的外表上不容易看到這點,從他的作品卻看到許多大男人的溫柔。而他談起一生裡碰到的好老師,因匪諜罪被帶走的王賢春老師、台南師範的校長朱匯森(後來的教育部長)、屏東師專的趙伯雲老師,乃至於文壇上對他多所提攜的林海音先生等,聲音都放輕了許多。他感謝這些人,總在他徘徊於歧途時,給了他許多機會,「給好學生的寬容度可以少一點,給壞學生的不妨多一點。」黃春明在文壇打出名號後,他反而更害怕見到以前的老師:「看到他們,就彷彿過去的我又出現了,我真怕面對以前的自己。」

4 多彩多姿的藝文生涯 輕易考入宜蘭中廣,擔任記者、編輯,還主持一個晨間節目叫「雞鳴早看天」,他那善於說故事的能力,猶如默片時代的電影辯士,感染了宜蘭鄉親們。在中廣他也結識了一個「比我更有能力的女生」:林美音,節目播報員,一個清秀溫婉、頭腦清楚的女子,日後正是知他、容他的妻子。 民國五十五年黃春明結婚後和太太遷居來台北。文學創作的顛峰期就在這個階段。 早在當兵時,他就常投稿到聯合副刊,林海音先生當時擔任主編,每回為了發與不發黃春明的稿子,可以輾轉反側一夜難眠,林美音女士說:「她發了,在那個時代可能會出問題;不發,又因為文章好,不發說不過去。」因為黃春明的小說常有些象徵,例如兩支空酒瓶升到旗竿上;「城仔落車」描寫在現實生活邊緣喘息的祖孫;期待女兒的外省丈夫之援助等。這些內容在當年「相當敏感」。但林先生又認為黃春明的小說確實好,該給這年輕人機會。林先生遂成為在文學創作上第一個著力提攜他的前輩。 「文學季刊」創於民國五十五年,第一年黃春明就加入了,匯集了彼時文壇的新銳,王禛和、尉天驄、陳永善(映真)、王拓等。每期,黃春明都要寫一篇文章。其後,在桑品載主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時,黃春明的創作量急速增加。在廣告公司上班的他,總利用晚上時間寫作,常寫到第二天爬不起來,連續三、四天沒去上班,只好又換一家公司。就這樣,在廣告界以創意著名的黃春明,常被人三顧茅盧,又為了創作,進進出出多家公司。 現在三十五歲的人可能還記得,民國六十一年黃俊雄電視布袋戲正紅,中視推出了一個兒童節目「貝貝劇場」,其中的「哈哈樂園」主角小瓜呆、凸眼蛇以及像竊聽器的樹上木耳等,這些是黃春明所策畫引進的杖頭木偶,曾擄獲多少孩子的心。接著,黃春明在中視拍攝紀錄片「芬芳寶島」重新改寫了台灣紀錄片的語言,也在人間副刊帶動「報導文學」的風潮。 民國七十幾年,黃春明的小說就和電影重新結合,又締造了台灣新電影的新紀元。

5 台灣就是桃花源 黃春明相信,桃花源在自己腳下這塊地,避秦之亂的百姓也要經過六百年,才到晉朝,在那麼黑暗的時代,發現有一個如此之美的小農社會,但他指出桃花源不是突然冒出來的,仍然是時間的累積。「宜蘭才不過四百年,我們好好花些心思,也能有一個桃花源。」黃春明反對現行的社區總體營造概念,而親力為宜蘭的傳承找出更悠長的願景。 腳踏宜蘭,黃春明體認到,台灣人最基本的問題在於認同危機,學生的教材都不現實,課本裡唱著:「我家門前有小河」,前面早改成大樓了;校歌裡頭還有反攻大陸的歌詞等等;大人說得都是假的,讓他們如何認同? 因此,黃春明願投身於兒童的教育,策畫宜蘭縣的「推行本土語言教學」,錄音帶聲音還是由林美音錄的。至於恢復舊地名的工作,重新找回當年人民的生活智慧。宜蘭社區理念的宣導則是將桃花源的理念現代化等。而他也從這些工作裡蓄積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學藝術創作素材,他說:「我花在社區的功夫與工作比文學成就還要好。小說家本來就是幸災樂禍的,只要不死,所有的經驗都會變成他的經驗,將來就可能有大部頭小說出來。」 即便在以往負擔極重、社會環境保守、政治戒嚴那樣的環境下,黃春明都不斷創作出膾炙人口的小說、散文,這些作品尚且被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選譯多次,而今年十月,中國大陸的「中國作家協會」將以「黃春明研究」為專題,邀請他前往北京參與討論。相對來說,每年台灣的浩瀚書市居然如此難尋那歷久彌新、益發雋永的作品,豈不令人慨嘆? 但願真如黃春明先生所預言的,台灣終將會成為一座新桃花源,桃花源裡有書香陣陣,開卷有益,值得甚解!黃春明的新力作能重啟純文學的桃花源,台灣讀者乃至世界讀者都是文學疆域的武陵人。

6 黃春明的一生.... 1935 出生於羅東。 1963 服務於中廣宜蘭電台,擔任記者並主持「街頭巷尾」等節目。
1935 出生於羅東。 1963 服務於中廣宜蘭電台,擔任記者並主持「街頭巷尾」等節目。 1969 出版第一本小說集《兒子的大玩偶》(仙人掌出版社)。 1972 策畫「貝貝劇場--哈哈樂園」九十集(中視) 。 1979 出版《我愛瑪莉》(遠景出版社)。 1980 獲吳三連文藝獎。 1983 小說《兒子的大玩偶》、《小琪的那頂帽子》、《蘋果的滋味》改編 為「兒子的大玩偶」三段式電影《中國電影公司》。 1984 《兩個油漆匠》改編為電影,吳念真編劇,虞戡平導演。 1992 主編語言教材《本土語言篇實驗教材-河洛語教學手冊、錄音帶》、 《本土語言-河洛語系注音符號簡介》(宜蘭縣政府) 。 1993 出版「黃春明童話」。 編導兒童舞台劇《稻草人和小麻雀》(國立藝術館,鞋子兒童實驗劇 團演出)。

7 1994 創立黃大魚兒童劇團,和頂呱呱企業合作設立「頂呱呱黃春明兒童 劇場」。 ,推出說故事的「週末劇場」演出創團戲《土龍愛吃餅》 。
1994 創立黃大魚兒童劇團,和頂呱呱企業合作設立「頂呱呱黃春明兒童 劇場」。 ,推出說故事的「週末劇場」演出創團戲《土龍愛吃餅》 。 兒童舞台劇《稻草人和小麻雀》全省巡迴演出。 1995 編導兒童舞台劇《掛鈴噹》(北台灣巡迴,黃大魚兒童劇團演出)。 編導大型兒童歌舞劇《小李子不是大騙子》(國家戲劇院,鞋子兒童 實驗劇團演出)。 1996 與省立交響樂團合作兒童舞台劇《小李子不是大騙子-新桃花源記》。 1998 發表久違的短篇小說《九根手指頭的故事》和「老人系列」《死去 活來》、《銀鬚上的春天》、《呷鬼的來了》於聯合報副刊。 獲第二屆「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文學類獎 。 主持社教節目《生命、告白》(超級電視台)。 策劃出版《十個舊地名的故事》(宜蘭縣政府,李賴主編)。 1999 與省立交響樂團合作兒童舞台劇《愛吃糖的皇帝》。 <本文節選自:中國時報人生採訪─當代作家映象黃春明大事年表>

8 作品風格.... 大家都記得黃春明擅長描寫鄉土小人物。《兒子的大玩偶》裡的坤樹、《看海的日子》裡的白梅、到《蘋果的滋味》裡被美軍汽車撞傷的江阿吉他們一家人,這些角色透過電影的傳播,在許多人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至於嗜讀小說的人,那除此之外,一定還會記得《鑼》裡的憨欽仔、《鮮紅蝦》─「下消樂仔」這個故事裡的黃頂樂和《甘庚伯的黃昏》裡的老庚伯。   黃春明筆下的人物之所以感覺「小」,是因為和他們所處的環境相比較。人原來活在環境裡,靠著對環境的理解而取得最基本的認同,也是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織出生活的質地來。可是當環境變動太快,人的理解互動舊模式不再適用時,這種落差就註定了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悲劇。   台灣的「鄉土文學」,不管是戰前或戰後,皆集中注視這種適應不良所引起的悲劇。日本人的殖民政策和國民政府「以農業扶植工業」的作法,都在短時間之內以政治的力量,拆解了鄉土農村的既有紐帶,動搖了鄉土價值、信仰所賴以長養的經濟基礎,於是原本以土地為根,最是強調安穩、不變的鄉土,反而搖身成了意義最難定著的戰鬥場。黃春明所寫的「鄉土小說」,當然也免不了讓變動帶來的悲劇不時烏雲罩頂。

9 作品介紹.... 黃春明寫小說的時期並不長,屬於「鄉土小說」的時期更短。從1967年開始在《文學季刊》發表作品,應該算是他正式進入成熟階段的關鍵時刻。在此之前的作品,篇幅較短、題材也較雜,還不足以展現他對「鄉土」的特殊切入與掌握。而到了一九七四年的《小琪的那一頂帽子》,農村鄉土就在黃春明小說裡逐步淡出了,換上了的是像《莎喲娜拉‧再見》一類以都會為背景,以民族主義為主要議題的後期小說。 後期小說中黃春明毫不保留地試圖以民族主義去建構出一套屬於作者本身的絕對真理,而把角色擺入這套真理中予以評斷。《莎喲娜拉‧再見》裡一相情願地設計了一個姓黃的業務員巧智修理日本人的情節,等於是作者自己搖身一變成了憨欽仔,活在一個自己建構、不顧現實、只求面子的世界裡。原本小說裡那種現實與幻想若即若離,互相關照呼應消失了。 到《我愛瑪莉》時,這種作者好惡的直接呈現更加的露骨,在民族主義高漲的怒意襯托下,小說裡的人物不再有值得同情的地方,他們的種種舉措也就只剩可鄙,而不能讓讀者生出可憐復可笑的複雜情緒了。也就是在喪失了以小說去締造可憐復可笑的情緒之後,黃春明倏然停滯了他小說寫作的活力,徒留給讀者許多遺憾。 <本文節選自:論黃春明的小說--試圖與悲劇周旋的小人物們 by楊照 >

10 文章欣賞.... 憨 欽 仔   小公園的北邊有一個缺口,大部分人都叫它狗洞,但是愛打這兒經過的人都管它叫偏門,公園原來就有三處正式的出入口,而這個叫狗洞又叫偏門的缺口,是紅瓦厝那裡做豆腐賣的人家,為了抄近路到菜市場踏開的。除了大清早這些人走過之外,平時很少人打那地方走過。因為那裡要經過姓藍的菜園,穿過很窄的籬笆巷子,中途有兩口很大的糞坑,而在蔭蓋著糞坑的大榕樹,姓藍的人家有一個女人曾經吊死在那裡,鎮上的人一直都深信那個女鬼經常顯靈。憨欽仔一來到這缺口的地方,心裡十分納悶。不知怎麼地,在憨欽仔的腦子裡浮起小鎮上從古昔就流傳下來的一句諺語:『餓鬼是鬼王,飽鬼驚風動』。他竟然變得勇敢起來了。他把這句諺語當著咒語,一邊走一邊反覆地唸著。 當他走近糞坑的地方,他的眼睛馬上被糞坑那邊的幾棵木瓜樹吸引住了。其中的一顆木瓜樹,結著三、四個碩大的木瓜,而從蒂頭的一端露著微黃。他想,這多可惜!他忘了念咒。他的頭來回地探望四周,他站在糞坑的邊緣,踮起腳後跟,伸手估量著和木瓜的最近距離。要是沒有糞坑阻礙,只要隨便抽一根籬笆就可以打下木瓜來。無奈這口大糞坑,他的視線停在籬笆那裡,打一根已經掉落一端在地的橫桿的主意。他走過去解開鐵絲,心裡還想打完了木瓜,這橫桿還可讓它燒火哪。兩邊籬笆的水錦都有一個人高了,

11 最低的一層還密密地長了美人蕉,這些生籬已經替代了原先的竹籬笆,所以竹籬笆的朽敗,都不見主人修補的痕跡。憨欽仔很快的把橫桿上最後的一圈鐵絲也給卸了。他高興的雙手握住橫桿,正想拿它來打木瓜的時候,忽然覺得好像有人走過來。他趕緊將樹桿丟進美人蕉叢,人跑糞坑的邊緣,一下子把褲子拉下就蹲在那兒,等著那個人的動靜,但是等了些時再也沒發覺到什麼。他感到奇怪。明明聽到有人走過來的,怎麼不見了?不會是我先被他發覺,現在躲起來抓我吧?管他三七二十一,我再蹲一會兒再說。反正說是在這裡解便總不犯罪吧。他吃吃地笑起來了。這個木瓜再吃不到,就算五頓沒吃了,還有什麼可拉的?幹伊娘!他又笑起來了。這一次他想到前幾天到阿里史去偷挖番薯的事。當他在番薯田裡想下手的時候,被主人發覺了。那個人遠遠地嚷著跑過來,憨欽仔迅速的把褲子一拉,就從容不迫地蹲在那裡不動。等到那個人趕到十來步的地方,他就先破口大罵的說:「怎麼,你想跑過來吃屎嗎?小偷怎麼可以亂賴?等我拉乾淨不壓你吃屎才怪。小偷亂賴,好歹不識,你把這裝的看成什麼貨色?真失禮!」那個農家的少年,站在那地方,歉意地還帶幾分懷疑說:「你怎麼跑到這地方來放屎?」「怎麼?送上來還不好嗎?你們天沒亮到街仔去拖都在拖咧!不是?」年輕人掉頭默默的走了。憨欽仔卻滿載而歸。 <本文節選自:《鑼》>

12 心得感想.... 黃春明小說的大眾化,不僅在台灣擁有廣大的讀者,就是在海外也享有一定的盛名,其吸引人的所在,主要是它保有濃厚的風土民情、鮮活的小人物性格與頗具張力的故事性。在文學界,黃春明經常與七0年代的「鄉土寫實」作聯想;事實上,黃春明描寫農村的小人物列傳卻遠在七0年代鄉土文學興起之前的六0年代中期,綜觀這些鄉土故事,在作者浪漫自由發揮的心境下,卻常溢出現實之外。在七0年代民族意識抬頭的社會氛圍下,不約而同遠離了筆下各自的鄉土家園,走向殖民經濟小說的創作路線,流露當時台灣知識界對鄉土淪陷的焦慮,展現了經過現代化的台灣社會,在西方強勢的殖民文化滲透下,鄉土作家與鄉土家園的裂隙,以及對凝聚民族文化認同的迫切之心。 做完了這份報告,我對鄉土文學作又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也一改我對鄉土文學的看法,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經驗;我相信看完了這些鄉土文學作品,會讓我更熱愛台灣這塊土,和它上面的一切東西。


Download ppt "台 灣 空氣中的哀愁 猜一猜...... 哪一個才是黃春明呢 文學作家 黃春明."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