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中国文化精品课程 形式多样的中外文化交流 主讲人:李艳华
2
宋祖英肯尼迪音乐会
3
中法文化年
4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 2、把握主要的交流事件。 3、探讨文化交流的深远意义。
5
教学重点 1、中外交流的主要形式。 2、结合当今青岛的对外贸易,谈谈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
6
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发展的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从很早的时候起就与异域文化发生接触、碰撞和互相借鉴、互相吸收、互相融合。
西安附近出土的波斯银币 东罗马金币 阿拉伯金币
7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8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途径
9
1、古代文化交流的途径主要表现为官方交往。古代各国间遣使朝贡、派遣留学生、乐舞团体,互赠礼品和书籍等,都属官方行为,如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苏武出使匈奴,唐玄奘西游、郑和下西洋等。
10
2、宗教的传播也是古代文化交流的途径之一。
如佛教传入中国,鉴真东渡日本,耶稣会士东来传教。 代表人物法显、玄奘、义净、樊守义等 。 罗明坚、利玛窦、汤若望、张诚等耶稣会传教士来华及其“学术传教”策略 河南洛阳白马寺 鉴真东渡
11
利玛窦 汤若望
12
佛郎机火炮 澳门大炮台 汤若望、徐光启与佛郎机火炮
13
3、古代的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 贸易有两种形式,一是朝贡形式之下的贸易,二是商人经营的个体贸易,其共同特点都是互通有无。
主要有丝绸、瓷器、铁器、书籍等。 《三国演义》 《海国图志》
14
唐文化在西线的辐射与吸纳
15
4、战争与掠夺也会造成文化交流的机会。 北宋“靖康之难”,金人不仅掳走了徽、钦二帝,还带去大量书籍和印版。 火药的传播
16
5、民间的交往和交流。
17
中学西渐和西学东渐 ?
18
“中学西渐”与欧洲的“中国热” 西方汉学的缘起 中国哲学对西方的影响: 孔子、老子思想对西方神学宗教的冲击 科举与文官制度
物质文化 :瓷器、茶叶、丝绸、白糖
19
“西学东渐”与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及其影响: 火炮制造:红衣大炮 天文历法:《崇祯历法》 地理学与地图测绘
绘画与园林艺术
20
郑和 郑和下西洋
21
西洋在哪里?
22
文莱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 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23
一、郑和下西洋的背景 (一)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 1、宋元以来我国海外交通的发展为郑和航海奠定了基础 第一,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第二,科学技术上的成就,造船工艺的进步 第三,陆海交通比重发生了变化
24
2、明初国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明成祖时期和平友好的对外开放政策
明成祖在外交上积极推行对外开放的睦邻友好政策——“厚往薄来”,“宣德化而柔远人” 朝贡贸易——恢复并正式建立了市舶司制度。
25
二、郑和出使的目的和任务 1、皇位继承 寻找建文帝或者威吓建文帝及其遗臣是郑和下西洋的“可能目的”之一 2、政治方面
朱棣派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安抚南洋和西洋诸国,以使明王朝无后顾之忧,好全力对付北方蒙古之祸。
26
3、外交方面 明成祖一方面对内采取了镇压和笼络两种手段,努力稳定国内局势,另一方面在对外活动中,积极遣使,向外邦宣谕诏书,赐予财物,争取来朝,满足了明成祖“君主天下”、“御临万方”、“际天极地皆王臣”的虚荣心。
27
4、贸易方面 西洋诸国,对明朝出产的陶瓷、丝绸、钱币等,都极喜爱,郑和利用下西洋之官船,载运这些货品到海外;在返程中,郑和官船又购买或交换一些中国所紧缺的香料、染料、宝石、象牙和珍奇异兽等等。
28
总结 1、目的 2、条件 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 政治强大;经济发展;
罗盘针的使用,造船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丰富,天文导航技术的运用 主观条件: 客观条件: 明朝政府的大力支持,郑和其人
29
三、郑和“下西洋”概况 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的二十八年中,郑和(1371~1433)七次下西洋,从南京下关宝船厂出发,沿江、浙、闽、粤海岸南下复西行,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肯尼亚的蒙巴萨,访问了亚非沿岸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宣德八年,他在归途中客死古里(今印度南部西海岸之科泽科德)。
30
郑和船队的船舶分类与规模 郑和船队约有大小船舶二百余艘,是一支特混联合船队,按船舶分类与规模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五个等级:
1、宝船 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据《明史》等有关史料记载,宝船尺度最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 2、马船 马船又名马快船,是明初的大型快速水战与运输兼用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有八桅。
31
3、粮船 粮船有七桅,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
4、坐船 全称“战座船”,大型战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尺,有六桅。 5、战船 担任护航的专用舰船,有五桅,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
32
大号宝船长44丈4尺,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约为151.8米,宽61.6米
33
郑和船队
34
明代罗盘 郑和船队编形图
35
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7次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刘家港 刘家港 红 海 红 海 天方 占城 木骨都束 木骨都束 慢八撒 慢八撒 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7次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6
四、下西洋的成就及局限 (一) 郑和下西洋的成就和影响 1、展示了中国领先世界的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发达的造船技术。
(一) 郑和下西洋的成就和影响 1、展示了中国领先世界的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发达的造船技术。 2、向所到之处显示了明朝开阔的心胸和非凡的气度以及“和平外交”的政策,弘扬了国威,扩大了政治影响。 3、开辟了新的海上航线,扩大了海外贸易和中国人对自然地理知识的了解,为明朝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
37
南亚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 刘家港 刘家港 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带 今印度科泽科德 今加里曼丹岛北部 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 占 城
榜葛剌 今印度科泽科德 占 城 今加里曼丹岛北部 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 南亚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
38
4、打击了海盗,为以后的航行扫清了道路障碍,保护了海路的畅通无阻。
5、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亚非各国的联系,加强了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尤其是促进了东南亚各国的发展。 6、向世人及后人传达“以和为贵” 、“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等的理念,影响深远。
39
刘家港 刘家港 红 海 红 海 天方 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 占城 阿拉伯地区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
40
刘家港 刘家港 红 海 红 海 天方 占城 木骨都束 今肯尼亚蒙巴萨 慢八撒 非洲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
41
在肯尼亚的穆斯林古墓上,中国瓷盘用作装饰。
42
(二)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局限性 1、皇权政治强化到极点,郑和航海事业的兴废,取决于封建皇帝的个人意志。明朝统治集团的腐败,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郑和航海事业既然是中国封建王朝的产物,则其必随着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而归于消失。
43
2、郑和下西洋所执行的对外方针和政策,其目的是要与海外诸国建立名义上的藩属关系。是建立在中国古代传统以中原作为世界中心的政治观念之上的,只能存在一时,昙花一现而已。
44
三宝楼
45
印度尼西亚东爪哇泗水市的郑和清真寺,是当地唯一以中国风格建筑的清真寺,用以纪念郑和下西洋路过此地。
马六甲历史博物馆庭院内的郑和像
46
三宝庙(马来西亚) 三宝庙(泰国) 三宝庙(印尼爪哇岛) 三宝井(马六甲)
47
五、热点讨论 1、地理大发现与郑和下西洋比较 航海本身:船只的大小和船队规模 、航行时间与次数 影响比较 :郑和下西洋没有像西欧“地理大发现”那样带来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和转型及世界政治格局的改变。而西欧“地理大发现”却开辟了欧洲人的海权新时代,西欧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相继出现巨大变化,欧洲人从此成为世界舞台的主角,西方开始逐渐支配东方。
48
2、郑和比哥伦布早发现美洲? 孟席斯新说 凯文·孟席斯
49
孟席斯新说内容 曾任英国皇家潜水艇司令的凯文·孟席斯(Gavin Menzies)在2002年3月提出的新假设,即中国郑和比哥伦布早72年“发现”新大陆,却轰动世界,引发激烈的争论。孟席斯根据郑和航海路线上发现的明代瓷器、石碑、中国地图和星图等资料提出如下新说:郑和船队早在1421年至1423年已经将世界地图的雏形绘制出来了;美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都是中国人发现的,而不是欧洲人;郑和下西洋的副将洪保和周满比麦哲伦早近一个世纪抵达南美最南端的麦哲伦海峡。
50
思考题? 结合当今身边的贸易,谈谈你是如何认识郑和下西洋的?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