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钩 虫 hookworm.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钩 虫 hookworm."—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钩 虫 hookworm

2 (hookworm infection and hookworm disease)
四、致病 (Symptomatology and pathology ) 钩虫感染与钩虫病 (hookworm infection and hookworm disease) 1、幼虫的致病作用 钩虫幼虫在侵入人体皮肤时,可引起钩蚴性皮炎,移行经过肺部时可引起钩蚴性肺炎。

3 钩蚴性皮炎(dermatitis caused by hookwormlarvae)
俗称粪毒。钩虫丝状蚴侵入人体皮肤后,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内局部皮肤出现烧灼、针刺或瘙痒,接着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1~2天内出现红肿和水疱,抓破后会流黄水,有时还会继发细菌感染,一般在一周后结痂痊愈。钩蚴性皮炎多见于与土壤接触的脚趾和手指间、脚背、手背等部位。

4 钩蚴性皮炎 局部皮肤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1-2日内出现红肿及水疱,搔破后可有浅黄色液体液出。

5 钩 蚴 性 皮 炎

6 钩 蚴 性 皮 炎

7 钩 蚴 性 皮 炎

8 钩 蚴 性 皮 炎

9 钩蚴性肺炎(pneumonia caused by hookworm larvae)
钩虫幼虫移行到肺以及穿过肺部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时,都可以引起局部出血和炎症病变。病人可出现咳嗽、痰多、痰中带血、哮喘以及发烧等表现,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升高。呼吸道症状一般经几天到十几天后自愈,个别可持续2~3个月。

10 2、成虫的致病作用 消化道症状(symptoms in alimentary canal)
一般消化道症状,初期表现为上腹不适及隐痛,继而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少数患者出现”异嗜症”(allotriophagy)。 ”异嗜症”的发病原因不明,似与患者体内铁耗损有关,多数通过服用铁制剂后症状自然消失。

11 钩虫所致的肠道病变 -散在性出血点

12 钩虫所致消化道病变 :肠壁形成片状出血性瘀斑

13 异 嗜 症

14 贫血(anemia) 钩虫的主要危害是引起贫血。患者长期慢性失血,导致缺铁性贫血,血象呈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
一般每条美洲钩虫每天所导致的失血量约为0.02~0.10ml,十二指肠钩虫因虫体较大,排卵量较多,所引起的失血量也比美洲钩虫高6~7倍。

15 钩虫导致宿主失血的途径: 虫体吸血(钩虫边吸血边很快从肛门排 出血液); 咬附点渗血; 移位伤口渗血(虫体不断更换咬附部 位,移位后原伤口在凝血前仍会渗血); 虫体对肠粘膜的损害

16 贫血(anemia) 临床表现: 皮肤蜡黄、黏膜苍白、眩晕、乏力、心慌气促、浮肿等。

17 晚期钩虫病病人(贫血、浮肿)

18 婴儿钩虫病(infantile hookworm disease)
病儿年龄大多在一岁以内,由于婴儿血量少,处于生理性贫血期,且肠粘膜柔细,被钩虫咬附后容易出血,故常呈严重贫血。婴儿钩虫病 预后差,病死率为 %。

19 五、实验诊断(Diagnosis) 1、病原学诊断 2、免疫学诊断 粪检 查痰 直接涂片法:简便,但易漏诊。 饱和盐水浮聚法:为首选方法。
钩蚴培养法:可鉴定虫种。 查痰 痰液查钩蚴(感染后的2-3天) 2、免疫学诊断 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可用于钩虫产卵前的早期诊断。

20

21

22 钩虫病误诊1例分析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2;vol 15(8) P.221
患者,女,35岁,山东肥城山区农民。因“手足奇痒、咽痛、咽痒、咳嗽、上腹痛”,于1989,7-1994,9先后在当地卫生院就诊,诊断为“皮肤过敏、急性咽炎、肺炎、慢性胃炎”,对症治疗效果不佳。1998年4月到肥城市计划生育站就诊。 既往史:发病前曾赤足下地浇菜,当即手足部奇痒,十几天后出现咽痛、咽痒、咳嗽,一年后出现乏力、上腹痛、闭经等表现。5-6年前得一特殊“怪癖”,喜食灶房熏黑的墙皮土,大便有时发黑。 查体:反应迟缓,皮肤微黄,黏膜苍白,十指指甲扁平;血常规:RBC 2.8×1012 /L, Hb 70g/L, WBC 10×109 /L。大便镜检见钩虫卵,集卵法(++),大便潜血试验(+)。 诊断: 钩虫病、继发性贫血。经药物驱虫、治疗贫血,并适当增加维生素、叶酸及足量蛋白质等,患者痊愈出院。半年后随访,患者精神好,月经正常,血常规正常,大便镜检钩虫卵阴性,潜血试验阴性。

23 六、流行(Epidemiology) 1、地理分布
钩虫病的分布几乎遍及世界各地,但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感染率较高。在我国,除西北和东北的少数干寒地区外,其他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以南方流行较严重,大部分地区都有两种钩虫混合感染,但南方以美洲钩虫为主,北方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

24 钩 虫 在 我 国 的 分 布 情 况

25 2、传染源 钩虫病患者和带虫者是钩虫病的传染源。 3、流行因素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A.d 钩蚴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2~26℃,N.a 钩蚴为31~35℃。在温暖潮湿的海南和广东几乎全年都有感染机会,而北方的山东则在8月份为感染高峰,9月份便下降。

26 七、防治(Treatment) 1、查治病人和带虫者,控制传染源
驱虫主要用各种咪唑类药物,如甲苯咪唑、阿苯达唑、噻苯达唑等。对严重贫血的病人应注意补铁矫正贫血。 2、加强粪便管理及无害化处理 3、注意个人防护 尽量不要赤脚下地劳动,必要时可涂防护剂,如含咪唑类药物的软膏或酒精溶液。


Download ppt "钩 虫 hookworm."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