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思考: 如何确定生物教材的目标?.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思考: 如何确定生物教材的目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思考: 如何确定生物教材的目标?

2 1 课程标准需要不断钻研! 初中课程标准: 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高中课程标准:
1 课程标准需要不断钻研! 初中课程标准: 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高中课程标准: 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确认: 初中仅讲“调节方式为反射”不讲“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3 (男性第二性征包括胡须生长、喉结突出、声音变粗、音调较低等) (女性第二性征包括乳房增大、声音变细、声调较高等)
人的生长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直到个体发育成熟。通常所说的生长发育是指从出生后的婴儿发育成成年人这一阶段) 精液(青春期男生的睾丸产生的精子与前列腺等分泌的黏液一起形成精液) 遗精(精液积累到一定量,就会自动排出体外,这就是遗精) 月经(女性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称为月经 ) 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男性第二性征包括胡须生长、喉结突出、声音变粗、音调较低等) (女性第二性征包括乳房增大、声音变细、声调较高等) 胚胎(受精卵在经输卵管缓慢移入子宫的过程中,就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最初的胚胎) 组织(胚胎细胞在子宫内继续分裂并发生分化,形成各种组织) 器官和系统(由各种组织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器官和系统) 分娩(胎儿发育成熟后,通过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婴儿(胎儿出生后成为婴儿 ) 描述胚胎发育的过程 (卵子和精子结合的过程叫做受精作用) 描述受精过程 受精作用(卵子和精子结合的过程) 输精管、前列腺、阴茎、精子、输卵管、子宫、阴道、卵子 概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男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生殖器官 概述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生殖器官)

4 本章的难点 难点的突破 1 、生殖系统结构中众多的结构名称 2 、生殖系统结构的复杂功能 3 、有关生殖器官知识的应用:知识和情感的统一
1 、结合图片进行结构名称的教学 2 、结合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进行生理功能教学 3 、通过多媒体课程资源和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5 知识钳制教学效果: “节育”这部分内容虽然在课标中没有,但课标确定了“认同优生优育”的目标需要相关知识、情感、能力等内容的教学支撑。
如何理解“绝育与节育”概念

6 性教育怎么进行?值得研究。苏教社教材的用心良苦怎么去教?
应该认真地去教是肯定的!

7 性教育怎么进行? 值得研究。 但应该认真地去教是肯定的!

8 思考: 如何实现生物教材的编写意图?

9 2 新教材需要不断钻研! 教学不能只是一个对教材的“hands-on”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minds-on”的过程,更是一个“creates-on”的过程。

10 4 对科学探究的认识

11 教师有迷茫:为什么一定要科学探究、怎么叫科学探究?
事实: 教师有迷茫:为什么一定要科学探究、怎么叫科学探究?

12 1、为什么要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目的!

13 科学探究(初中) 科学探究是各种活动! 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目的是达成三维目标!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摘自《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第7页 科学探究是各种活动! 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目的是达成三维目标!

14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一直存在着一些积重难返的问题,如,重英才教育,轻普及教育;重理论,轻经验;重知识的灌输,轻知识的自我建构和探究;重视科学事实和结果的传授,忽视方法过程及态度价值观教育;重知识的重复,轻知识的创新等。 产生这些问题固然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与对科学的本质缺乏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有直接的关系。

15 科学的本质体现的几个特征: 第一,科学应该是系统化的,它是对个别对象的一般性、共同性、规律性的描述。   第二,科学要对统一性和预测性做解释。 第三,科学是极为严谨的,它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 第四,过去的许多知识系统,几千年来基本上都保持不变或者变化很少。   第五,科学是不可替代的,然而科学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第六,科学不仅仅是知识的本体,而且是一种思维方法。 第七,科学是人类共同的文化。 ……

16 张开逊 中国科协常委。1986年12月由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科学技术专家称号。现任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张开逊 中国科协常委。1986年12月由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科学技术专家称号。现任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科学的本质至少可以归纳为十个特征。   第一,科学应该是系统化的,它是对个别对象的一般性、共同性、规律性的描述。人们可以 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用不同的观念来描述世界上的事物,但科学有它自己特定的 角度、观念和方法。   第二,科学要对统一性和预测性做解释。力图对事物做出统一的、数量化的、因果性的解释 。这是科学家的愿望,但很多时候是做不到的。由于多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研究 的这些系统并不遵循简单的规律。然而科学家们还是在努力的探索、寻求,而且科学家们相 信它是可以被解决的。   第三,科学是极为严谨的,它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实验是许多种文化都有的,但是科学的 实验有自己严格的定义,科学的实验是可以重复的,含有区别于其它文化实验的特征。   第四,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可以令人吃惊的发现,过去的许多知识系统,几千年来基本上都 保持不变或者变化很少。然而,科学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人们不断地用过去的知识创造 新的知识。知识是一种自己补充、自我扩张的知识系统。科学知识的扩张,遵循着一系列自 己的规律。   第五,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的探索是一种带有游戏性的活动。超越常规的,出乎意料的, 有时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人们进行科学探索的时候,很多重要科学成果的获得,开始并 不是出于直接预定的计划和功利目的,而是处于对大自然持久的好奇心。科学家们用自己顽 强的努力去体现和满足这种好奇心。   第六,科学与技术之间呈现一种极其复杂的互动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 从人类创造知识的过程来讲,人类最先创造的不是科学,而是技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科 学在很多国家依附在哲学的传统上。技术则长久的依附在工匠的传统上。这两种传统相互之 间的影响非常小。两者分离的发展阶段一直持续了数千年。直到17世纪近代科学诞生之后,这种情况发生了质的变化,伽利略以科学家特有的思维方式把当时的哲学家们提出的哲学观念变成为可以*作的科学方法,从此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相继发现了许多对人类至关重要的自然现象和规律,为新技术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出现了超越经验和常识的新技术群。新技术的发展又把科学推向新的领域,这种互动过程延续至今。   第七,科学家们对待实验和一般人是不一样的,科学家们在追求预想结果的时候,格外关注 这些实验带来的副产品和副结果,就是和他们愿望不一样的东西。如果实验的结果偏离原来 的假设和预期的结果,就预示着新的发现,科学家会感到高兴,在其它领域发生这种情况往 往是令人沮丧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曾在演讲中谈到近年来他在基础科学领 域所做的四项实验。他列出一个表,表的左方写明原来预想的实验目的,右方是实验的结果 。几乎原来预想的东西都没有找到,每次都找到了别的东西,但是他非常高兴。只要科学探 索是严肃的、认真的,科学探索得到的结果是客观的、正确的,它对科学就是重要的。   第八,科学是不可替代的,然而科学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因为有很多人类关心的问题,在 目前以至相当长的时期内,科学还不能做出满意的答复。譬如,恶性肿瘤发生的原因和预报 地震的准确方法等等。人类面临的很多问题,是由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共同决定的, 科学只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全部的,有时还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第九,科学不仅仅是知识的本体,而且是一种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有三个最明显的特征 :第一是真理性。科学从不迷信权威。真正的科学家永远怀疑人们已经发现的东西,而且不断的对它质疑,发现新的东西。第二是科学思想所表达的创造性。科学无论是探究自然的奥秘,或用于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它的途径、方法和手段都在不断的创造。即使是应 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也是以创造性的方式实现的。科学在不断地创造中增长自己新的知识。第三是开放性。人类的科学活动是开区间的无尽序列,科学接纳一切新的探索的思想, 但是它们最终都必须遵循科学本身的规则--严格的实验验证和严密的逻辑推理。   第十,科学是人类共同的文化。人类的文化千差万别,但科学是共同的文化,因为科学能够 促进任何一个地区的人类社会迅速发展。

17 在科学教育中,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当前科学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那么,为什么在科学教育中如此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呢?
过去我们一般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把科学探究看成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手段。毫无疑问,这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有重要意义的,但是,从科学本身来看,它们只是外部的原因。 科学的本质说明,科学不仅是系统的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探究活动。所以,在科学教育中,把科学探究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更是科学本质的要求。

18 2、怎样进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过程!

19 探究性学习 2.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理解科学本质,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创新能力
1.很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理解科学本质,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创新能力 3.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但不能八股化 4.逐步学会,不可能一蹴而就 5.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

20 第一步:鼠妇分布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玩中体验)
科学探究教学建议——开始的四部曲 1.肉腐烂以后会变成蛆吗? 提出问题 2.假设蛆是由腐烂的肉变来的,不是由蝇产生的。 做出假设 3.用纱布覆盖的肉没有蛆产生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4. 腐烂的肉不会产生蛆。 评价和交流结论 第一步:鼠妇分布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玩中体验) 第二步: 阅读理解“腐肉生蛆”的文字探究故事

21 第三步:让学生讨论和设计探究方案。

22 开始的四步曲——目标是让学生体验探究、尝试探究(理解探究),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讨论和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观看“白鲨捕杀人靠什么”的视频 第四步: 讨论和开展“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上爬得快”活动。 开始的四步曲——目标是让学生体验探究、尝试探究(理解探究),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对于探究中比较高层次的要求:处理数据、评价数据、撰写探究报告等,教材是逐步要求的。

23 逐步达到探究要求 第一册:5项 尝试、体验、了解探究过程 第二册:8项 学习探究的方法(包括实验设 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第一册:5项 尝试、体验、了解探究过程 第二册:8项 学习探究的方法(包括实验设 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第三册:3项 学习写出探究报告(引言[为什 么探究]、探究过程[时间、地点、材料、 方法]、探究结果[数据及其分析]和讨论 [存在的不足]等几部分。 第四册:6项 强调全面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对 探究的理解。

24 第四册 探究7项 1、第 8 单元:防止食物腐败的防法 2、第 9 单元: 水生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 不同土壤中的无脊椎动物;
第四册 探究7项 1、第 8 单元:防止食物腐败的防法 2、第 9 单元: 水生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 不同土壤中的无脊椎动物; 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 3、第10单元: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坪

25 “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坪”则把探究从书本推向社会,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决策。

26 案例: 在七年纪(上)的最后一节的教学内容完成后,我让学生就这学期的学习谈谈心得。在讨论中,有的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学校外的水渠污染严重,水又臭又黑,可是有些农民还用它来灌溉农田,这对人体有害吗?”这本不属于这节课的讨论范围,但是学生想到了,说明他们在学习了半年的课改新教材后,已经学会用自己敏锐的触角感知身边的事物,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能力了。我何不抓住这个机会,以此为题,让学生们设计出探究方案,自己去找答案呢? 在以前的兴趣小组活动中,我也组织其他年级的学生调查过这条水渠的污染状况,不过几乎都是由教师提问,教师设计,学生只是动动手,而且由于条件限制,只测定了水的pH值,效果不理想。 现在,学生们又提出了这个问题,“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就能着手探索和解决问题,我应以此为契机让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于是,我立即说道:“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已经学过的探究方法,设计一个方案,自己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呢?”学生们的积极性马上被提起来了,只听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展开了讨论。有的说:“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生物”;有的说:“用污水浇花,观察花的生长状况”;还有的建议:“用化学试剂鉴定水中的有害物质”。大家都对自己的观点举出了依据和可行性办法。

27 看到孩子们热切的表情,我更加感到了他们心中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可是,如果继续这样自由谈论下去,不仅无法维持课堂纪律,更得不到科学的方案。我让学生们安静后问道:“同学们,你们能否先分小组商定出个自的实验计划,再全班交流呢?”“能!”学生们齐声回答,然后,立即按照平时的实验小组开始讨论起来。不一会儿,八个小组的方案就形成了。 我让每组代表对本组的方案加以阐述,其他组的同学对之置疑,本组组员再对所提问题进行正面回答。经过一场激烈的辩论之后,大家一致通过了“用金鱼作指示动物,观察其在污水中的生长状态”这一方案。为了便于实验操作,学生们还推荐了几名代表轮值进行观察、记录。随后,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实验,并对结果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写出了名为《天府镇水渠污染状况》的调查报告。 整个探究活动从提出、设计、操作、结果的统计、分析全由学生们独立进行,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其新观点、新方法、新思维都得到了体现。

28 “用金鱼作指示动物,观察其在污水中的生长状态” 探究活动能不能做?做好这一活动要考虑哪些问题?
分析: 1.“污水危害” 2.探究的变量 3.金鱼在污水中“生长状态” 4.金鱼“死”和“活” 是指有毒物质对金鱼生长的危害。 是“有毒物质的总和”。 是指“死”还是“活”。 不仅受污物的影响,还很受无关变量——“水中氧容量”影响。 在这里,教师让学生成为主人,自己定课题,自己定方案。 但教师的指导并不够: 教师的科学探究能力不够;教师的知识不够;教师的教学观念……

29 5 对生物教学的认识

30 案例1:食物的消化

31 案例:食物的消化 1.引言: 师: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馒头越嚼越甜。 学生顿时“嗯”、“哎”声一片,有的甚至还做咀嚼和吞咽的动作,逗人发笑。 师:今天在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吃馒头好不好? “好!”学生齐答,并兴致高涨。 师:请大家一边慢慢咀嚼一边思考:馒头在口腔里为什么会越嚼越甜呢? (分发馒头,师生一起品尝) 不一会儿,有同学答: “因为牙齿在不断地咀嚼,把馒头磨碎”; “因为吃馒头时,舌要不停地搅拌,舌上有感觉甜味的味蕾”; “因为口腔里有唾液,唾液和嚼碎的馒头能充分混合”;

32 “因为馒头里有淀粉”; “淀粉是不甜的”; 立即有同学更正道,另一同学补充:“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它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才有甜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人的口腔温度为370C,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现在再想想,如果我们要用实验来鉴定淀粉是否被分解了,应该怎样做呢? “滴加碘液,看看是否变蓝”,不少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来。 师:太好了!同学们还能想到我们过去学到的鉴定淀粉的方法!许多同学认为,馒头变甜是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系。但你们的这些想法是观察到的、感觉到的还是证实过的呢?

33 学生思考,各种回答都有,但都不十分肯定。
师:馒头变甜就是食物(主要是淀粉)的消化过程。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消化过程。 (教师板书课题——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 师:在黑板上写出科学探究的过程,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帮助学生考虑探究的基本过程。

34 各小组同学讨论“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问题,并作出相关假设:探究主要围绕“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系”的范围进行。
2.科学探究过程 学生小组利用桌上事先已提供好的实验材料、用具和实验室中的其他材料、用具进行探究活动。 各小组同学讨论“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问题,并作出相关假设:探究主要围绕“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系”的范围进行。 然后分别自主地设计实验包括对照实验: 有的小组探究等量的馒头碎屑与块状馒头分别和2毫升唾液混合、搅拌后的淀粉变化; 有的小组探究等量的馒头碎屑分别与2毫升唾液和2毫升清水混合、搅拌后的淀粉变化; 有的小组探究等量的馒头碎屑分别与2毫升唾液混合后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的淀粉变化; 有的小组探究等量的馒头碎屑分别与2毫升唾液混合、搅拌后一个在370C、一个在600C的淀粉变化。

35 在探究过程中,各小组分工合作,不断互相质疑并相互解答,教师也参与其中,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各小组在探究过程中,同时完成了探究报告。
3.表达交流 同学们,现在各小组探究活动都基本完成了,哪个小组能首先上台来汇报交流?各小组同学争先恐后来汇报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每个小组在汇报交流后,还回答了其他小组同学提出的质疑,并能积极听取、反思大家的改进意见,逐步完善自己的探究实验。

36 最后,综合各小组的探究结果,得出“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的结论。
4.课堂评价及讨论 同学们,在刚才的表达交流活动中,你认为哪个组的交流给你们的印象最深,能获得本次探究活动的“探究之星”称号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自评互评,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然后教师进行终结性评价,给获得“探究之星”荣誉称号的小组加分,同学们鼓掌通过。

37 好的科学教学纬度 1 促进学生理解 ——不仅是记忆 2 关注科学本身 ——科学教学的根本 3 重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贡献 ——学生是主体
(汪忠解释) ——不仅是记忆 ——科学教学的根本 ——学生是主体 ——情境与环境 ——主动性 ——教学的起点和终点 ——科学教学的核心 ——注重引导 ——注重教学方法 ——科学教育的必然 ——应该面对但不是全部 好的科学教学纬度 (香港大学容显怀教授) 1 促进学生理解 2 关注科学本身 3 重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贡献 4 营造有效的学习气氛 5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6 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 7 示范解释数据的过程 8 使学习变得有趣 9 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10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 11 帮助学生备考

38 教学过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四个方面) :
1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教基[2001]17号

39 相关课件

40 谢 谢


Download ppt "思考: 如何确定生物教材的目标?."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