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電機一乙第三組 成員:劉家榮 許宏寬 黃羿齊 溫良愷 林昆民 指導老師:陳美美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電機一乙第三組 成員:劉家榮 許宏寬 黃羿齊 溫良愷 林昆民 指導老師:陳美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電機一乙第三組 成員:劉家榮 許宏寬 黃羿齊 溫良愷 林昆民 指導老師:陳美美 2013.5.16
吶喊 電機一乙第三組 成員:劉家榮 許宏寬 黃羿齊 溫良愷 林昆民 指導老師:陳美美

2 目錄 作者:魯迅 由中國人的迷信看《吶喊》 由中國人的保守傳統看《吶喊》 由中國人的封建陋習看《吶喊》 結論 參考資料 《吶喊》基本資料
《吶喊》 的探討 結論 參考資料

3 《吶喊》基本資料

4 《吶喊》一書中的小說基本上是對中國 舊社會與人民之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 深刻的剖析和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 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社會變革的強 烈渴望。

5 書籍資料 出版社:新潮出版社。 出版時間:這部小說集於1923年8月由出版,出版後得到很 大回響。
出版過程:是魯迅1918年至1922年間所作的短篇小說的結 集

6 收錄篇章計有︰ 《狂人日記》、《孔乙己》、《藥》 《明天》、《一件小事》、《頭髮 的故事》、《風波》、《故鄉》、 《阿Q正傳》、《端午節》、《白 光》、《兔和貓》、《鴨的喜劇》、 《社戲》等

7 魯迅 一 . 作者簡介 原名:周樹人,字豫 才 「魯迅」是發表< 狂人日記>時用的 筆名

8 二. 生平概述 魯迅七歲時開始接受傳統的科舉教育。 十三歲時祖父因涉科場弊案,家庭備受 壓迫敲詐;隔年,父親病重,兩年後, 依舊不治。經過這些劇變,魯迅由小康 人家最入困頓之境,使他嘗透世情的冷 暖。

9 1902年魯迅赴日本留學,想用醫學來促進 中國人對維新的信仰,以達救國的目的。 但他發現中國未能現代化的根源是國民神 的鄙陋與傳統文化的製桎錮所致。這深深 刺激了魯迅,他認為醫治人的身體不如改 變人的精神,他放棄醫學,轉而開始投向 文藝創作之路。

10 1909年魯迅回國 1918年發表第一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於《青年雜誌》,之後陸續寫了〈孔乙 己〉、〈藥〉、〈阿Q正傳〉等十四篇小說, 後來集結成小說集《吶喊》。

11 三 . 魯迅小說的意義 魯迅一生關注中國的精神文化,作品呈 現與眾不同的思想深度。 寫文章主要影射中國民族的劣根性,暴 露社會的病根。

12 由中國人的迷信 看《吶喊》中的 <明天>、<藥>

13 〈藥〉 大意: 一個窮苦人家 男主角叫做小栓得了肺病, 他的父母相信偏方--「人血饅頭」可以治 好小栓的肺病,花了很多很多的錢 才買到 一個用革命黨的血 做成的血饅頭,那位同 志姓夏 吃了人血饅頭的小栓還是不幸死了。

14 藥 主題:革命者的血被愚昧的群眾當藥吃。 主線:因小栓得肺癆,傳說血饅頭可治 病 老栓買血→小栓吃血→茶客談血→小栓 死去
主線:因小栓得肺癆,傳說血饅頭可治 病 老栓買血→小栓吃血→茶客談血→小栓 死去 虛線:夏瑜因反清革命被捕。 夏瑜被殺→血被當藥賣→茶客談血→死 後寂寞 「藥」與「血」因此結合,點出主題

15 魯迅對孫伏園說: 「〈藥〉描寫群眾的愚昧,和革命者的 悲哀;或者說,因群眾的愚昧而來的革 命者的悲哀;更直接說,革命者為愚昧 的群眾奮鬥而犧牲了,愚昧的群眾並不 知道這犧牲為的是誰,卻還要因了愚昧 的見解,以為這犧牲可以享用。」

16 「饅頭」出現脈絡 1.路人:「這是給誰治病呀?」 2.小栓的母親:「吃下去吧,—病便好 了。」
3.康大叔:「這樣的人血饅頭,什麼癆病都 包好!」 4.(墳塚)宛然闊人家裡祝壽時候的饅 頭。

17 象 徵 華家、夏家:華夏 古口亭口:革命志士 夏瑜赴義:對革命的悲觀
象 徵 華家、夏家:華夏 古口亭口:革命志士 夏瑜赴義:對革命的悲觀 血饅頭:革命者的悲哀、群眾的愚昧 血的教訓 小栓吃血饅頭,仍藥石罔效:傳統已死 墳間的小路:正路被迫改變—暗示抗議 花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源源不絕的革命力量 烏鴉:嘲弄、諷刺

18 〈明天〉 大意: 單四嫂是一名寡婦,他和幼小的兒子相 依為命。她的丈夫死去,她沒有失身也 沒有再嫁的念頭,她只是希望靠自己的 雙手來養活自己的兒子。她夜以繼日的 紡紗,做著超出自己體力的活兒;兒子 生病,她只知用迷信的偏方求藥;她始 終相信:只要努力,「明天」一定能好 轉。最終,兒子死了,她不懂為什麼這 點小小的心願不能實現﹖

19 明天 主題: 沒有積極改變的方法,只靠勞力與迷信 來麻痺神經,虛幻空想“明天”會變好。

20 面對明天 他心裡計算:不過是夢罷了,這些事都 是夢。明天醒過來,自己好好的睡在床 上,寶兒也好好的睡在自己身邊。他也 醒過來,叫一聲“媽”,生龍活虎似的 跳去玩了。 不求改變,只知一味蠻幹或遵循傳統的 迷信, “希望” 、“乞求”上帝就能 顯靈嗎?

21 〈藥〉和〈明天〉 都相信一些偏方與迷信的方法,去救自己的小 孩,但也因為無知而導致孩子的死亡。
作者說﹕「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 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看客。」 這一點我是極為贊同的。所以既然要愛國,就 應先使自己進步;人人都充滿智慧、學問,國 家自然強大,才有實力跟別人競爭。事實上此 一時期,有些青年也為了扭轉歪風,便開始策 劃文藝運動,開辦新思維雜誌,這就是五四運 動以後中國逐步擺脫傳統文化的開端!只可惜 改變的腳步很慢,或許就是日本侵華的潛在原 因吧!

22 由中國人的保守傳統 看《吶喊》中的 <故鄉><社戲>

23 〈故鄉〉 角色人物:「我」(小說中創設的第二自我)、 母親、閏土、楊二嫂 背景:我的故鄉
內容大意:敘述因為要帶家人移居他鄉而返 鄉接他的母親。在這幾天整理打包時,巧 遇到小時的玩伴閏土與鄰居楊二嫂,勾起 他小時候的回憶。

24 〈故鄉〉的反思 相對於「我」離鄉求學、工作,「我」來 自較為進步的都市,「故鄉」則近似止水。 楊二嫂自恃鄰里長輩而露出貪婪的舉止; 閏土、閏土的兒子,兩代相承,幾乎是同 一個模子的翻版。由於封閉的社會環境與 保守的傳統思想,讓「故鄉」一成不變。 他雖也想幫助他們改變,但傳統的窠臼太 深,他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很艱難的任務。 「我」也只能默默離開。

25 社戲 角色人物:「我」及家人與鄉人 背景:兒時故鄉的看戲經驗
內容大意:這篇小說在敘述著作者在某 日到戲院看戲後想起小時候在故鄉與小 時玩伴到村子裡看戲的時光,與悠閒的 日子。

26 〈社戲〉的反思 這篇近似自傳的小說,魯迅以他小時候看鄉 野戲曲和現在在北京戲院中的戲曲做比較, 認為至少傳統鄉野戲曲還有一份的遊藝意味, 而北京的戲曲除了吵鬧,毫無可觀之處。 戲曲表演在魯迅筆下,台下觀眾對台上演出 並不重視,因為「戲」本就是娛樂,無需認 真,反倒是戲外的其他活動,反應出不同的 城鄉風情。傳統的「社戲」反應的正是一個 封建社會下「鄉紳」與「鄉人」間不平等的 社會關係。但無知的鄉人卻甘之如飴,不思 改變。

27 小結 這兩篇小說魯迅都以第一人稱書寫。時代 的巨輪推著社會不得不改變,但是鄉人 卻好像時光寶盒內被禁錮的精靈,他們 落後、貧困卻信守傳統價值,不思任何 改變,好像一群沉睡的螞蟻!這一切讓 魯迅感覺沉痛,他痛苦地吶喊:該如何 改變中國人,使他們從沉睡的夢中覺醒?

28 由中國人的封建陋習 看《吶喊》中的 <狂人日記>、<阿Q正傳>、<孔乙己>

29 中國人封建陋習的剪影 在本書中,突顯出中國人很多缺點。其中特別的幾 篇:〈孔乙己〉、〈阿Q正傳〉、〈狂人日記〉等 作品令人明白封建傳統對人們的壞影響。 〈孔乙己〉:令我們了解科舉對知識份子的毒害, 比焚書坑儒更令知識份子受傷害,揭露了封建科舉 制度的腐朽,也透露出封建教育對知識分子心靈的 迫害。 〈狂人日記〉:揭露了封建禮教在仁義道德掩蓋下 的“吃人”本質,被譽為徹底反封建制度的第一聲 春雷。  〈阿Q正傳〉:通過阿Q的命運,表現了在封建傳 統下受到壓迫和腐朽思想的毒害所造成的人性扭曲, 揭示了民初民主革命遠離群眾和不徹底的盲點 

30 篇名: 〈孔乙己〉 內容:講述一個沒有考上秀才的讀書人的悲劇遭遇。 觀點:小說通過對人物性格和遭遇的生動描寫,揭露 了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鞭撻了封建教育對知識分子 心靈的迫害。

31 篇名: 〈狂人日記〉 內容:以日記的形式,由一個被迫害妄想症的狂人記錄 其眼中所看到的社會。人們可從日記中看到狂人對其週 遭環境與人們所流露出來的眼神,感受到被迫害的恐懼。 觀點:透過本篇來顯示作者對傳統 社會中百姓的殘酷和虛偽感到悲 憤。末了再以狂人許願救救孩子結尾,象徵期待拋棄中 國傳統的生活方式。

32 篇名: 〈阿Q正傳〉 內容:作者藉著阿Q「言行不一致」的性格,刺激那 些不知奮發向上、只知道說大話的人,藉以自我陶醉 的劣根性。透過阿Q的命運,表現了百姓在封建制度 的壓迫和腐朽的傳統思想的毒害下造成的人性的扭曲。 觀點:這裡顯示了中國人雖然建立 了民國,但民智未開,使得民主徒 具空殼,民主國也徒具空殼。這也 是新文化運動為什麼要進一步提出思 想革命,要打倒中國傳統的價值觀。

33 小結 這幾個作品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 會生活,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封建傳統 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 生存的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渴望。 這三個篇章在主題上的共同特徵都是意在描寫「病態 社會中不幸的人們」、「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 意」,內容刻劃了當時中國人的陋習;作者希望這幾 個篇章能夠有警世的意味,來為新文化運動搖旗吶喊。

34 結論

35 吶喊 Edvard Munch,1893年。 畫面嚴重扭曲,就像是 中國人思想上的扭曲。 吶喊一詞便表現出了魯 迅對中國百年來一切的 陋習所發出的怒吼。 「為那些為中國的改革 而『奔馳的猛士』, 他們在寂寞中奮戰,我 有責任為他們吶喊,要 給予他們哪怕是微弱的 慰藉」。

36 20世紀初的中國有兩個不務正業的醫生:一 個叫孫逸仙,一個叫周樹人;兩人後來都革 了命,改變了一個世代。
不問政治立場,魯迅可說是中國新文學的先 發革命者。他的吶喊,帶來的是一陣省思, 從陋習中併發出一絲新氣息。

37 「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 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
他認為「救國救民需先救思想」;從《吶喊》 中的每一篇文章,幾乎都可以看到一些傳統 陋習,好比沾血的饅頭能治肺病。學過醫術 的魯迅看到如此荒謬的傳統,決心要先救中 國人的思想,看出魯迅關心中國基層百姓的 病態,望能以文字改善中國。

38 ——紀念魯迅有感 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
有的人 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有的人 情願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有的人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騎在人民頭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給人民當牛馬的 人民永遠記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 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 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 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場可以看到; 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1949年11月1日於北京 臧克家

39 參考資料

40 中國文學權威 維基百科 %E8%BF%85 知識+ question?qid= 吶喊 風雲時代出版


Download ppt "電機一乙第三組 成員:劉家榮 許宏寬 黃羿齊 溫良愷 林昆民 指導老師:陳美美"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