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新课导入 图1 图2 1.图1和图2中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不同?
2
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3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 物质交换的媒介
4
血液中的主要成分是血浆
5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 体液 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体液 细胞内液(2/3) 细胞外液(1/3)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存在于细胞内) (存在于细胞外)
6
各类细胞生存的具体环境 细胞名称 生活的环境 组织细胞 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 淋巴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7
2. 内环境的概念 血浆、组织液、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血浆 细胞内液 组织液 淋巴
8
思考与讨论 1.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组织液、血浆、淋巴液有什么异同?
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组织液、血浆、淋巴液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9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 组织液、血液和淋巴之间有什么内在关系?能不能说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整体?
10
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淋巴 淋巴循环 毛细淋巴管壁 血浆 组织液
11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水,血浆中含有90%-92%的水。 2.气体,其中以氧和二氧化碳最为重要。
3.各种无机离子,其中以Na+ , Cl-,K+,Ca2+,HCO3-和HPO42-的量较多。 4.有机化合物,如脂质、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维生素等。 5.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 6.细胞代谢的废物,如氨、尿素等。
12
血浆的化学组成
13
1.如何将表中的化学物质进行分类? 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除表中所列物质外,血液是否还含有其他物质? 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14
内环境中化学成分最相近的是哪些? 组织液形成淋巴
15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概括地说,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16
体液各部分之间既是彼此隔开又是相互联系 双向渗透 O2和营养物质 细胞 血浆 组织液 CO2和代谢废物 单向渗透 淋巴循环 淋巴
17
三、细胞外液的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1. 渗透压 (770KPa) (1)渗透压的概念: 简单地说,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渗透压的大小: 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反过来,溶质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溶液渗透压越低。 (3)影响渗透压大小的因素: 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18
2. 酸碱度 (7.35-7.45 ) 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 。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 和NaH2PO4/Na2HPO4。
19
血浆PH的相对稳定的原因: 进入肝脏参与代谢 乳酸 由肾脏排出 乳酸钠 H2CO3 血浆 碳酸氢钠 H2CO3 / NaHCO3
CO2 H2O 碳酸钠
20
缓冲对的作用 1.当酸性物质增加时(如乳酸[HL]过多时) HL + NaHCO3——→NaL +H2CO3 H2CO3——→H2O+CO2
2.当碱性物质增多时(如[Na2CO3]) Na2CO3 + HCO3——→2NaHCO3 稳态的维持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共同调节 下,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呼吸运动排出 肾脏排出
21
3. 温度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22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3
②呼吸系统:使O2进入内环境,使CO2由内环境排出体外。 ③循环系统:运输各种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④排泄系统:将各种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1.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 ①消化系统:将食物消化吸收进入内环境。 ②呼吸系统:使O2进入内环境,使CO2由内环境排出体外。 ③循环系统:运输各种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④排泄系统:将各种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2.细胞通过内环境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1.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 ①消化系统:将食物消化吸收进入内环境。 ②呼吸系统:使O2进入内环境,使CO2由内环境排出体外。 ③循环系统:运输各种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④排泄系统:将各种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2.细胞通过内环境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1.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 ①消化系统:将食物消化吸收进入内环境。 ②呼吸系统:使O2进入内环境,使CO2由内环境排出体外。 ③循环系统:运输各种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④排泄系统:将各种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2.细胞通过内环境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 代谢废物 内环境 外环境 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 细胞 代谢废物 内环境 外环境 营养物质 细胞 代谢废物 内环境 外环境 代谢废物 代谢废物 外环境 细胞 内环境
24
内环境 外界环境中的物质 体 内 细 胞 血液循环 循 环 系 统 血浆 组 织 液 淋巴 淋巴循环 皮肤、泌尿系统 尿素等 O2 呼吸系统
体 内 细 胞 皮肤、泌尿系统 尿素等 O2 呼吸系统 食 物 消化系统 皮肤、泌尿系统 尿素等 O2 呼吸系统 食 物 消化系统 食 物 消化系统 CO2
25
课堂小结 一、内环境的组成 血 浆 内环境 组织液 淋 巴 注意:血浆不等于血液!!!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血 浆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 组织液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部分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细胞外液) 淋 巴 (淋巴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注意:血浆不等于血液!!!
26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 水,血浆中含有90%~92%的水。 2.气体,其中以氧和二氧化碳最为重要。
3.各种无机离子,其中以Na+,Cl-,K+,Ca2+,HCO3-和HPO42-的量较多。 4.有机化合物,如脂质、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维生素等。 5.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 6.细胞代谢的废物,如氨、尿素等。
27
三、内环境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渗透压: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的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酸碱度:人体血浆的PH值为7.35~7.45,血浆酸碱度的稳定与HCO3-、HPO4 2-等离子有关。 温度:人体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8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氧气 内环境 (血浆、组织液、淋巴) 氧气 养料 细胞 二氧化碳 养料 二氧化碳 代谢废物 代谢废物 总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是人体实现物质交换密切相关的四大系统。
29
高考链接 (2009 上海)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电解质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 血浆与组织液的 B 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
(2009 上海)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电解质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 血浆与组织液的 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 C. 血浆与组织液的 D. 组织液与淋巴液的 B 解析:细胞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需要多种酶共同参与,酶大多为蛋白质,因而细胞内液与组织液在蛋白质浓度上相差较大。
30
(2007 上海)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的是( )
A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解析:B、D都在细胞内进行;C属于体外环境,不是内环境。
31
(2007 全国)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以发生很多化学反应,其中有( )
D A.蛋白质消化分解为氨基酸 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解析: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以及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两个反应均在细胞内完成,而蛋白质消化分解为氨基酸 这一反应在消化道内完成,消化道属于人体的一个特殊外部环境。
32
随堂练习 1.一个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 A. 血浆中尿素过多 B. 皮下脂肪组织积存过多 C. 血糖含量过少 D. 血浆蛋白含量过少
2.打吊针时,常配以0.9%的生理盐水,其目的主要是 A. 供给全面营养 B. 供能 C. 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D. 供给水
33
3. 通过内环境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直接相关的系统有 ①呼吸 ②消化 ③神经 ④循环 ⑤泌尿 ⑥内分泌 ⑦运动 A
3.通过内环境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直接相关的系统有 ①呼吸 ②消化 ③神经 ④循环 ⑤泌尿 ⑥内分泌 ⑦运动 A. ① ② ④ ⑤ B. ①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④ ⑥ D. ② ④ ⑤ ⑦ 4.人体内氧分压最低的部位是 A. 肺泡内 B. 血液内 C. 组织液内 D. 组织细胞内
34
5.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它对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体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A.细胞内液 B.血浆和组织液 C.淋巴和组织液 D.血浆和淋巴 6.能在人体内环境中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B.合成血浆蛋白中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 C.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D.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35
7.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8. 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碳酸钠和碳酸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D.脂肪消化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36
9. 下列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对于较重的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饮食外,还需按照医生的要求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②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在对症下药治疗的同时,还可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来辅助降低体温 ③摄取食盐少时,尿中几乎不含NaCl,因此人体的钠的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 ④如果破坏实验鼠的大脑,保留下丘脑及其以下神经结构,该鼠体温仍恒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7
习题答案 基础题 1.C。 2.B。 3.B。 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拓展题 (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3)肾小管的重吸收。(4)皮肤。
38
人类究竟能不能离开盐 神奇颗粒的出世秘密 课外扩展
39
大家都知道,人类体重约三分之二是水分。体重70公斤的人,约有46公斤的水。那么,在人体中又含着多少盐分呢?体重70公斤的人,大约含有375克的盐分。 这些盐在人体中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 食盐中的钠离子是神经系统中传递信息的必备物质,肌肉收缩和心脏跳动都与钠离子有关。所以,人体缺盐的话,神经系统就会非常虚弱,人就显得没有劲。 南京市疾控中心血地寄防科主任高原进一步解释说,盐不仅是重要的调味品,也是维持人体正常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
40
它调节人体内水分均衡的分布,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参与胃酸的形成,促使消化液的分泌,能增进食欲;同时,还保证胃蛋白酶作用所必需的酸碱度,维持机体内酸碱度的平衡,和体液的正常循环。人不吃盐不行,吃盐过少也会造成体内的含钠量过低,发生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眩晕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力模糊、反射减弱等症状。
41
远古时期,在山东半岛南岸的胶州湾一带,居住着一个原始部落,部落首领名叫夙沙,是个聪明能干的人。有一天,夙沙和往常一样,用陶罐打了半罐海水,放在火上烧,想煮鱼吃。突然,一头野猪从夙沙眼前飞奔而过,夙沙拔腿就追。等他扛着野猪回来,陶罐里的海水已经烧干,只在罐底留下一层白色的细末。夙沙好奇地用手指蘸起白色粉末,放进嘴里尝了尝,又咸又鲜,好吃极了。等野猪肉烤熟后,夙沙抹上白色粉末,美美地吃了起来。那白色的粉末,便是从海水中熬出来的盐。
42
说起于什么时候,老盐工们不知道。不过,他们的说法,和史书记载的基本吻合。寿光盐务局的刘书正告诉记者,战国时期的史书《世本》中,就有“夙沙氏煮海为盐”的记载。据考证,在距今大概5000年前,古老的夙沙氏部落居住在山东沿海地区,他们首创了煮海为盐。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