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经济学讲座 微观部分 主讲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 王传英
2
现代经济学的最基本假设前提和重要假设条件
1.经济学的最基本假设前提:经济资源的稀缺性 1)西方经济学者将土地(包括自然资源)、资本(指厂房设备和货币资金等)、劳动列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后来的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 Marshall)认为还应将企业家才能列为第四要素。目前,经济学界意见不一致的是组织问题。 2)economica(希腊词根,指节省、吝啬)与economics (经济学) 2.两个重要假设条件: 1) 合乎理性的“经济人”假设 a. 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效用 b. 生产者:获得最大的利润 2) 经济行为体可以获得完全信息的假设
3
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宽泛而松散的定义。从广义 上讲,可以泛指任何与经济问题有关的文献。至少包括三 类内容:
1、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营运经验,偏重于技 术分析,此类内容与经济理论只有轻微程度的关联; 2、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问题的集中研究。属经济学的专业领域,是经济理论的应用部分,相当于应用经济学科。例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 3、对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微观、宏观、产业经济学、世界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是经济学专业的基础和核心。
4
经济学的演变(一) 现代经济学基本延续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 、庸俗经济学、后庸俗经济学等四个阶段段。 现代经济学的演变(1870年以后):
1、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边际效用论)出现,形成英国学派、奥地利学派、洛桑学派。 共同点:放弃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来与劳动价值论抗衡。 2、1890年,马歇尔将上述三个派别的理论综合,构成一个折衷的理论体系。从19世纪末以来,以马歇尔和瓦尔拉斯为代表的经济学理论流行于西方世界。 理论核心:依据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充分就业假设,从供给和需求角度分析市场价格,解决资源配置和报酬问题。 政策影响:自由放任,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1890-1930)
5
经济学的演变(二) 3 、对马歇尔理论的三次重要调整: a. 1933年: 张伯伦和罗宾逊关于市场结构(垄断)的论述;
b 年: 针对1929年开始的遍及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 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并不能保证经济资源的使用可以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因此,资本主义国家必须干预经济生活以解决失业问题; c 年: 希克斯出版《价值与资本》,提出序数效用论。 4、 保罗•安东尼•萨缪尔森(1915-至今)与新古典综合派: 他将上述第一次调整和第三次调整综合成研究个量的微观经学,将第二次调整综合成宏观经济学;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所著《经济学》一书成为西方世界最重要的经济学教材。
6
经济学的演变(三) 5、新古典综合派二战后一直居于正统地位;但20世纪70年代后受
到经济滞胀问题(stagflation)的沉重打击。他们曾经认为: 经济活动处于充分就业时,通货膨胀率为零;经济活动小于充分就业时,不但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物价水平(即CPI)还会下降;只有经济活动大于充分就业时,才会有通货膨胀。这就是说,高通货膨胀不会与高失业率同时出现。 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爆发,西方国家出现滞涨,新古典综合理论由此面临严重的政策困境。
7
微观经济学的结构体系 厂商供给产品 产品市场 消费者 厂商 生产要素市场 引致需求 生产要素供给(闲暇、资产、土地)
8
微观经济学的三大要素(一) 微观经济学的三大要素:消费者、厂商、市场
1、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的长期均衡条件下,厂商的利润为零,产品市场的均衡价格降至平均成本的最低水平,换句话说,厂商以最低价格出售产品。 2、厂商购买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价格等于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这四部分分别构成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收入。 3、在完全竞争的均衡状态中,每一种产品都以最低成本被生产出来,每一种产品均在市场上以最低价格出售,消费者获得最大满足,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生产要素提供者根据各自的贡献都得到相应报酬。
9
微观经济学的三大要素(二) 总结: 根据以上内容, 微观经济学中一般均衡理论进一步证明: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两个市场可以同时达到均衡。福利经济学则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出发点, 论证一般均衡为“帕累托最优状态”。由此, 整个资本主义实现了有效的资源配置。
10
Euler’s Law (欧拉定理)(一)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为:要素的边际产品 价值等于要素价格(注:P为产品价格)
W=P*MPL 劳动的报酬等于其贡献 R=P* MPK 资本的报酬等于其贡献 由此引出: W/P=MPL 劳动的实际报酬等于边际产品 R/P=MPK 资本的实际报酬等于其边际产品 假如社会的劳动量和资本量分别为L和K,则其实际报酬分别为 L*MPL和K*MPK,那么就存在: Q= L*MPL+ K*MPK ,其中Q=社会总产品
11
Euler’s Law (欧拉定理)(二) 则全部产品刚好足够分配各个生产要素,不多也不少(产量分配净 尽定理),这就是欧拉定理: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如果规模报酬不变, 则全部产品刚好足够分配各个生产要素,不多也不少(产量分配净 尽定理),这就是欧拉定理: a.L为劳动总量,K为资本总量 Q= L*MPL+ K*MPK b.MPL劳动实际报酬 MPK资本实际报酬 但是,一旦出现报酬递增,则有: Q< L*MPL+ K*MPK 一旦出现报酬递减,则有: Q> L*MPL+ K*MPK 因此,在出现不够和剩余时,为了使生产要素均衡得到边际产 品作为报酬,应有某个社会机构补足或取走剩余。
12
Euler’s Law (欧拉定理)(三) 含义: 1、强有力的国家机器和政策、制度框架对于市场经济是必需的; 2、运行良好的市场经济可以有效地配置经济资源; 3、真实的资本主义几乎不存在剥削。
13
现代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经济学研究的是“点”的问题,关心的是在外部整体 经济环境给定的前提下,如何使经济行为更加理性;传
统的经济研究较少涉及企业组织和结构问题。 管理学更多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组织、结构和企业的 运行机制而对外部经济环境作出正确反映。 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年来,经济学与管理学出现日 趋明显的相互交融的趋势。经济学家开始关心企业组 织、结构和产业特征对经济行为的影响。例如:有关产 业关联和企业的区位选择(跨国公司)等问题研究。
14
关于弹性(一) Qd=α -β . P 斜率为负值 2.供给函数和供给曲线 Qs= -δ +r. P 斜率为正值
1.需求函数和需求曲线 Qd=α -β . P 斜率为负值 2.供给函数和供给曲线 Qs= -δ +r. P 斜率为正值 α、 β、 δ, r均为常数,且>0 p D S p1 Q Q
15
关于弹性(二) 3.均衡: Qd =Qs α -β . P = -δ +r. P p1为均衡价格,Q1为均衡数量。
4.需求曲线的移动: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ρ D3 D1 D2 Q
16
关于弹性(三) 5.同理,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供给变动则为: ρ S3 S1 S2 Q
17
关于弹性(四) 6.在供给不变情况下,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均增加,需求减少合均衡价格、数量均减少 ρ D3 D1 D2 S Q
18
关于弹性(五) ρ D S3 S1 S2 Q 7.在需求不变下,供给增加 均衡价格 ,数量 供给减少 均衡价格 ,数量
7.在需求不变下,供给增加 均衡价格 ,数量 供给减少 均衡价格 ,数量 ρ D S3 S1 S2 Q 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数量均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 引起均衡价格反向、均衡数量同向变动。
19
需求弹性的含义 需求变动量 需求弹性系数=- 价格变动量
需求弹性包括价格弹性、交叉弹性和收入弹性,但价格弹性最常见,因此,往往被称作需求弹性。 需求变动量 需求弹性系数=- 价格变动量 弧弹性:测度需求曲线两点间需求的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ΔQ/Q ΔQ P ed= = * ΔP /P ΔP Q
20
弧弹性五种类型 P P P P P Q Q Q Q Q 富有弹性 缺乏弹性 单一弹性 完全弹性 完全无弹性
富有弹性 缺乏弹性 单一弹性 完全弹性 完全无弹性 ed> ed< ed= ed= ∞ ed=0
21
点弹性 dQ/Q dQ P ed= - =- * dP /P dP Q 点弹性的五种类型: P P P P P Q Q Q Q Q
富有弹性 缺乏弹性 单一弹性 完全弹性 完全无弹性
22
需求弹性与斜率 ed=∞ ed>1 ed=1 中点 ed<1 ed=0 图中线性需求曲线斜率都相等,但每点弹性不同。
23
需求弹性与销售收入 需求弹性与销售收入表 ed=0 ed=∞ ed>1 ed=1 ed<1 增加 不变 减少 降价 涨价 减少
价格 厂商不 会降价 同比例 减少 增加 不变 减少 降价 同比例 上升 收益减 少为0 涨价 减少 不变 增加
24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商品的可替代性:替代品多,弹性大,反之则低。如:苹果和石油; 2.用途广泛性:用途广,弹性大;用途窄,弹性小;
3.对生活重要性:生活必需品小,非必需品大。如:粮食和电影票; 4.消费支出在预算支出中的比例:比重越大,弹性越大。如:汽车和房子。 隐含的思想: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弹性一般要大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25
关于弹性问题的若干思考 化? 1.思考题: 需求函数为P=11-0.15Q,供给函数为P=1+0.05Q 求: (1)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若此时供给增加,销售收入会发生什么变 化? P=3.5元 Q=50单位 2.问题思考: (1)谷贱伤农 (2)价格放开 (3)马歇尔•勒纳条件 (4)以OPEC为代表的卡特尔组织
26
消费者行为 1.效用的概念: 效用(utility)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获得的满足程度。
2.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基数效用:1,2,3,4…… 可以加总 序数效用: 第一, 第二, 第三… 不可加总 在现代微观经济学中,分析消费者行为时通常使用序数效用理论,但在分析有风险(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行为时,仍旧使用基数理论。
27
基数效用分析法(一)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单位消费品带来的满足程度降低。 2.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Tu (1)Mu曲线向右下倾斜,反映边际效用递减 (2)Tu先升后降 (3)Mu>0时,Tu上升 (4)Mu=0时,Tu最高 (5)Mu<0时,Tu下降 Mu Q Q Mu
28
基数效用分析法(二) 3.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P1X1+P2X2+……+PnXn=I (I为消费者的总收入) Mu1 Mu2 Mun
= =……= =λ (λ为常数) P P Pn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 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 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 =……= =λ 均衡条件 消费者应使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即花在各种商品上的每一元钱的边际效用相等。
29
基数效用分析法(三) P Q 4.需求曲线的推导: 基数效用论: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如果边
际效用越大,则消费者支付的价格就越高,反之则越小。由于边际 效用递减规律的存在,随着消费数量连续增加,边际效用递减,则 商品价格越来越低。因此,对于大多数商品(即正常商品)而言, 其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P Q
30
序数效用分析方法(一) 1.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在同一曲线上,效用程度相同,但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同。此线为凸向原点的曲线。 2.RCS/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效用不变,增加一种商品消费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消费,称为边际替代率。 ΔX2 RCS12=- ΔX1 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RCS等于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 3.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增加,消费者为了得到每一单位的此商品而放弃的另一种商品数量是递减的。(无差异曲线斜率绝对值也递减)
31
序数效用分析方法(二) 4.预算线:在收入和价格既定情况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可以购买两种商品数量的组合。 X2 X2 X2 A’ A A”
B B” B B’ B” B B’ ① ② ③ ①收入加、减,②价格同比波动,商品1价格上涨,下跌 ③收入和商品价格同比变化
32
序数效用分析方法(三) 5.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RCS12=P1/P2 消费者最优的商品组合应使两种商品间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之比。
Mu1 ΔX2 Mu1 * ΔX1 = Mu2* ΔX = - =RCS12 Mu2 ΔX1 ΔX Mu1 RCS12=- = 又RCS12=P1/P2 ΔX Mu2 Mu P Mu Mu2 = = Mu P P P2 结论:序数效用和基数效用分析结果相同
33
序数效用分析方法(四) 6.吉芬商品问题(Giffen goods)
1845年,爱尔兰发生大灾荒,土豆价格上升,但土豆需求量反而增加了,这就是所谓的“吉芬难题” ,此类商品也被称作“吉芬商品” (1)关于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吉芬商品 商品可以分为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两大类。区别在于:正常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同方向运动,即:正常物品的需求量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着收入下降而减少。低档物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水平呈反向运动。 (2)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会对消费者产生两种影响: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变化;商品相对价格发生变化。 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34
商品类别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总效应与 需求曲线
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商品类别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总效应与 需求曲线 与价格关系 与价格关系 价格关系 形状 正常商品 反方向变化 向右下倾斜 低档商品 同方向变化 同上 吉芬商品 向右上倾斜
35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考察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如商品1价格下 降而商品2价格不变,则消费者消费更多商品1而减少商品2,因此,
替代效应永远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化,即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则 该商品需求量下降。注意:替代效应仅是同一满足程度商品组合数 量的变化。 收入效应考察价格变动造成消费实际收入水平变动,从而引起 效用水平变化的情况。对于正常商品而言,收入水平(I/P)变化引 起的商品需求量与价格变化呈反方向关系。但低档品和吉芬商品则 呈同向变化。具体到需求曲线的倾斜方向,取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 效应的大小。如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则为吉芬商品,否则为低档 商品。
36
形成吉芬商品所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1、此类商品不可替代; 2、此类商品消费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很 大比重。 值得注意的是,吉芬商品具有时间性,随着商品供给和收入的变化而呈现动态性——是一种并不常见的经济现象。目前我国满足中低收入人群的经济适用房可能是一个恰当的案例。
37
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choices made in uncertainty)
研究不确定条件下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基础是带有基数性质的 冯•诺曼—摩根斯顿效用函数:消费者的期望效用等于不确定情况 下可能得到各种结果的效用加权平均数。 1. 消费者购买保险的风险规避机制———保险公司费率与投保金额 2. 资本资产计价模型(CAPM)———投资组合的风险、风险溢价 3. 投资组合理论———不同资产间的相关性、各自的风险程度 4. 次货市场(lemons)与逆向选择———市场服务体系的作用 交易成本的概念: 企业因为信息缺失(亦称信息不对乘)而产生的信息搜寻、谈 判、决策、交易监督和执行费用。根源在于市场机制本身难以克服 “经济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选择。
38
厂商理论: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 表示一定时期内,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 生产中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 (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等)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假定X1,X2……Xn顺次为生产某种产品所使用的n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Q为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则生产函数为: Q=f( X1, X2…Xn) 若只使用资本和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以L表示劳动投入数量,以K表示资本投入数量,则生产函数为: Q=f(L, K)
39
生产函数 一个非常有用的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Q=A L αK β 其中L和K分别代表劳动和资本投入量,A 、α、 β
为三个参数,且0< α<1, 0< β<1; α、 β表示劳动和 资本在总产量中占有的份额。美国1899年-1922年期间 α为0.75, β为0.25。 α+β<1,规模报酬递减;α+β>1,规模报酬递增; α+β=1,规模报酬不变。
40
微观经济学的生产理论(一) 微观经济学的生产理论可分为短期生产理论和长期生 产理论。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
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而长 期则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数量的时间周期。 相应地,在短期内生产要素投入可以分为不变要素投入 和可变要素投入。 在这里,短期和长期的划分是以生产者能否变动全 部要素的数量为标准的。微观经济学通常以一种可变生 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考察短期生产理论,以两种可变生产 要素的生产函数考察长期生产理论。
41
微观经济学的生产理论(二) 在Q=f(L,K)中,假定资本投入K是固定的,记作K,劳动投入量L是可变的,则
劳动的总产量记作:TPL=f(L,K) 劳动的平均产量记作:APL=TPL/L 劳动的边际产量记作:MPL= ΔTPL/ ΔL 但在长期内,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数量都是可变动的。此时的生产函数记作: Q=f(L,K) 在长期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为了实现最大产量(以此实现利润最大化), 必须使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RTS)等于两种要素的价格之比,以获得最 优的生产要素组合。即: RTSLK=MPL /MPK =W/R, 其中W和R分别为工人工资和利率。
42
关于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 returns on scale):指产量增加
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同理,当产量增加的比例等 于或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时,则出现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 一般说来,报酬递增的出现呈如下规律:当企业从最初很小生 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时,面临规模报酬递增。但企业如继续扩大规 模,因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存在,此时规模报酬不变。如企业 再继续扩大规模,则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减。规模经济的来源: (1)劳动分工产生“范围经济”——现代企业“分包制” ——迈克 尔•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静态) (2)企业间持续的技术创新+有效的技术扩散机制——保罗•罗 默的“长期增长理论”和马歇尔的“外部性”理论(动态)
43
成本论 本章的一个重要假设前提: 厂商处于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市 场,因此只能被动地接受生产要素的 市场价格。
44
成本的概念(一) 出。在此基础上,可以形成下列成本概念。 1.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企业的生产成本是企业所购买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 出。在此基础上,可以形成下列成本概念。 1.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基于经济资源具有稀缺性的事实,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在西方经济中,企业的生产成本应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理解。
45
成本的概念(二) 2. 显成本和隐成本: 企业的生产成本可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两个部分。
显成本(explicit cost)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而这些支出的价格应等于这些生产要素在其它最好用途时所得到的收入。 隐成本(implicit cost ):厂商本身所拥有的用于企业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的总价格。隐成本也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它最佳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收入支付。
46
利润 显成本和隐成本之和构成总成本。企业的经济利润则指企业的 总收益与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简称企业的利润。经济利润也称超额 利润。
但经济利润(或超额利润)又不同于正常利润。正常利润是厂 商对自己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是隐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厂商的经济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这就是说,即使厂商 的经济利润为零,厂商依然得到全部正常利润。 依据生产要素的可调整性,短期成本可以为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和不变成本(fixed cost)。但长期成本则无此划分。
47
短期成本函数和短期成本曲线(一) 总成本函数:TC(Q)=TFC+TVC(Q),其中TFC是一个常数,不随产量变化。
平均不变成本函数:AFC(Q)=TFC/Q 平均可变成本函数:AVC(Q)=TVC(Q)/Q 平均总成本函数:AC(Q)=AFC(Q)+AVC(Q) 边际成本函数:MC(Q)=ΔTC(Q)/ΔQ
48
短期成本函数和短期成本曲线(二) 6 . 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 dTC dTVC dTFC MC = = + dQ dQ dQ
6 . 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 dTC dTVC dTFC MC = = dQ dQ dQ 而TVC(Q) =W.L(Q),则有: dTVC dL = W• dQ dQ 另有:TFC是一个常数,即dTFC/dQ=0,所以: dTVC dL MC= =W • =W • dQ dQ MPL 即:边际成本等于可变生产要素的价格乘以边际产量的倒数。
49
短期成本函数和短期成本曲线(三) 7. 平均产量和平均可变成本 TVC W•L 1 AVC= = =W •
Q Q APL 平均可变成本等于可变生产要素的价格乘以平均产量的倒数。
50
短期成本函数和短期成本曲线(四) Q TPL (a) L APL MPL (b) C (c) MC AC AVC TC TVC TFC
TPL (a) L APL MPL (b) C (c) MC AC AVC TC TVC TFC (d) 图: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51
成本对企业国际战略和产业组织的影响(一)
1、战略管理学派的贡献——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 论 a. 企业应对竞争的战略不是孤立的,而是受周围 环境的制约; b. “五种竞争因素”*决定竞争和环境对企业战略 的制约作用; c. 企业的竞争优势或者来自成本优势,或者来自 产品的差异性,而持续的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得 这些优势的关键; * 这五种竞争因素分别是来自行业新进入者的威胁、现有竞争者之间的对抗程度、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卖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以及替代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威胁。不同行业对这五种竞争因素的强调各不相同,但它们共同作用,决定了该行业的长期利润率。
52
成本对企业国际战略和产业组织的影响(二)
d. 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价值链”得以实现,该“价值链”连 接了企业提供某项产品的所有环节—— 上游中间品环 节、本企业环节、下游分销商环节、最终用户环节; e. “菱形结构”受四个决定因素所支配,分别为要素条 件、需求条件、相关或支撑型产业及企业的战略、结构 和竞争。菱形结构中一个决定因素的实现同时依赖其它 因素的增进。发达国家的拥有竞争优势的知识密集型产 业必定具有自我加强的结构特征,而资源依赖型产业尽 管在获得一、二个决定因素后就可能取得暂时的竞争优 势,但很难持久。
53
成本对企业国际战略和产业组织的影响(三)
2、国际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公司生死存亡的 核心战略。国际战略的调整,直接导致了公司组织结构的变化, 并影响了海外生产部门与东道区域当地企业间产业关联的强度。 国际战略的类型:多国本土化战略和全球化战略;其中全球化 战略又分为产业集中战略、简单一体化战略和复合一体化战略 a 多国本土化——复制和自治 b 简单一体化——沿着“价值链”方向把不同的生产、经营 环节配置到全球最有利的区位,注重开发标准化产品, 以此形成规模经济和经验曲线效益 c 产业集中——将绝大部分生产、经营环节集中在有关区 位内,通过产品出口满足全世界的需求 d 企业网络特征。复合一体化战略的最大优势在于避免了 简单一体化战略的刚性,使柔性生产方式成为可能
54
成本对企业国际战略和产业组织的影响(四)
国际战略调整的过程: a. 在70年代之前的很长时间里,世界贸易和投资受到了许多政策限制,运输、通讯成本却一直呈上升趋势。在这段时期,克服贸易障碍、抢占东道国市场成为企业战略的首要目标,很多公司为此执行多国本土化战略。 b. 70年代以后,贸易壁垒大幅度减少,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大大加快。随着各类“空间缩短技术”(如企业间和企业内部信息传输能力)日益成熟,公司开始考虑将价值链的不同环节放到全球最有利的区位。 c. 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压力进一步加大,跨国公司在简单一体化的基础上,将弹性生产和垂直一体化的优势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企业网络,寻求整体综合优势。
55
成本对企业国际战略和产业组织的影响(五)
钱德勒在《战略与结构》一书中提出企业战略具有前导性、组织有滞后性,组织结构的变化受战略变化驱使的观点。Dicken将现代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简化为生产分工国际部结构、全球性地区分部结构、全球性产品分部结构、全球性矩阵结构等四种类型。在这几种结构中,地区分部结构被认为是跨国公司多国本土化战略的代表,而产品分部结构则贯彻了简单一体化战略。 据统计,到70年代,《财富》杂志前500强企业中90%的企业已经采用了产品分部结构。但Bartlett和Ghoshal观察到另一种“复杂型全球组织模型”正在形成。这个以企业网络为特征的新的组织结构适应了复合一体化战略的发展要求。
56
成本对企业国际战略和产业组织的影响(六)
70年代,Stopford 和Wells根据187个美国大型跨国公司的数据整理出的反映企业国际战略与海外分支机构关系的模型(Stopford-Wells模型)。 在模型中,国外产品差异程度代表简单一体化国际战略,而国外销售的比重则模拟多国本土化战略。该模型显示,当跨国公司国外产品差异程度和销售额都较低时,简单的国际部结构是合理的选择。当国外产品差异程度较高时,全球性产品分部结构较为常见,而当国外销售占企业全部销售额比重较大时,全球性地区分部结构则较合理。
57
成本对企业国际战略和产业组织的影响(七)
跨国公司组织结构对比 地区分部结构 产品分部结构 网络结构 适用战略 多国本土化 简单一体化 复合一体化 市场中心 本国 国际 国际 产品线 拷贝式 专业分工 专业分工+柔性生产 转移内容 工艺/技术 产品/工艺 产品/技术/资金/管理 下属公司评估 利润中心 成本中心 利润+成本 下属公司任务 发展、贯彻战略 贯彻战略 母公司领导下的战略互动 下属公司自主权 大 小 大(分包系统呈等级结构) 下属公司管理 当地、长期 国外、短期 国外、长期 与地方企业关联强度 较强 较弱 较弱 供应系统开放程度 较高 较低 较低,具有高度选择性 资料来源:根据邹昭晞(2004)整理,p.330。 资料来源:Egelhoff (1988), p.2。
58
案例: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 汽车制造业是执行全球化战略的典型产业,上游的零配件生产可以被概括为车身、底盘、发动机(含传动系统)等三大项内容。为了应对全球竞争的巨大压力,从事汽车生产的跨国公司在上个世纪70年代后对国际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企业组织也随之变化 。
59
案例: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 简单一体化战略——70年代以前,汽车制造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一直在积极推行“福特制”的标准化、大规模生产方式,在全球进行零配件采购,很多企业的年产量都在200万辆以上。 复合一体化战略——70年代以后,欧美的一些主要汽车制造企业开始采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率先倡导的“及时制”生产方式。及时制生产方式将手工生产的弹性与垂直生产的规模优势结合起来,在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提高质量,增加了产品差异性。 以长期供货为基础的紧密的协作关系会对企业的地理分布和组织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60
案例: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 地理分布:为了节约运输成本,保证及时交货,同时便于及时掌握汽车生产企业的实际需求,配套企业与生产企业在空间布局上开始出现集聚的特征。一旦汽车生产企业进入一个新的市场,原有的配套企业也会就近建立新的供应企业。1997年,德国大众公司开始在墨西哥生产用于出口发达国家的“新甲壳虫”轿车。参与该车生产的144个配套企业中80%以上是欧洲企业。到1998年底,已经有75家欧洲配套企业在墨西哥投资建厂。另外,大众在中国投资生产轿车,原有的60多家外国配套企业也随之在周边地区建厂。 组织结构:生产企业为了集中精力从事高附加值的总装、产品开发、营销等活动,发展了少数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的一级分包企业(核心配套企业),并委托这些企业全面负责零配件生产任务。这就意味着生产企业已经将供应链管理的职能转移给一级分包企业。在这种合作架构下,一级分包企业不但负责设计、安装全部生产子系统,按照及时制生产方式的要求向生产企业交付零配件,还对下级供应企业实施管理,控制下属企业的产品质量、分配生产配额、协调采购价格等 。据统计,日本汽车零配件产业就由170家一级供应企业、4700家二级供应企业和31600家三级供应企业构成。可以说,以企业网络为基础的跨国公司生产外部化是复合一体化战略强大竞争力的来源。
61
案例启示(一) 1、建立关联 a.发展中国家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在于建 立产业关联以获得“溢出效应”,并以此推动本国相关产业
的发展 b.跨国公司与本地企业之间的供应联系是实现产业关联的重 要途径,产业关联的强度与跨国公司供应链的开放程度正 相关 c. 在执行多国本土化战略时,跨国公司的供应链向东道区域 转移得最完整,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东道区域来讲,地 区分部结构是最有利于提高民族产业竞争力的结构 d.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实际上加大了地方企业进入跨国公司供 应链的难度——目前在天津泰达汽车工业园投资的外国 零配件生产企业中,有40多家专门为丰田配套。
62
案例启示(二) 2、利用外资 a. 对于那些已经具备一定竞争优势的产业,吸引外资进入的根本目标应该放在进一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上。地方核心企业应尽快建立高效的企业网络。依托该网络,核心企业可以将有限的资源放到价值链的高端部分,通过分工和整体规模经济提高竞争力。在具备高效的配套网络的前提下,核心企业与跨国公司可以采取项目合作的形式,将跨国公司产品研发能力与本企业完善的加工、配套能力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迅速提高本企业产品的档次,将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并以此带动整个产业发展。
63
案例启示(三) b. 在那些尚不具备竞争力的产业,过早的项目合作有害无利。这时候,跨国公司外资进入的目标是占领市场。地方配套能力不强,必然使跨国公司进行投资的同时,将其原有配套企业引入。结果是跨国公司偏重生产职能,但供应链又对地方企业封闭,东道区域无法通过产业关联获得溢出效应
64
案例启示(四) c. 在这种情况下,东道区域的当务之急是提高配套产业的竞争力,建立产业关联。以汽车产业为例,各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整车进口、引进新车型并进口零件组装、提高引进车型的国产化率、规模化生产新车等四个阶段。但是,汽车产业集中在发达国家的事实说明,只有少数汽车生产企业能够最终进入第四个阶段。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东道区域必须在第三个阶段建立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零配件产业 。 通过改善地方配套供应能力获得溢出效应,最终使下游产业得到发展,有可能是提高外资利用率的一个有效途径。
65
市场结构 市场论主要说明在消费者和厂商的经 济行为的相互作用下,不同类型的市场的 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66
完全竞争的市场(一) 1.市场的类型: (1)市场的定义 微观经济学的市场是指从事某一商品买卖的交易场
所或接触点(可以是一个地方,也可以是利用现代通讯 手段进行交易的接触点)。任何一种商品都有一个市场,有多少商品,就有多少市场。 (2)行业(industry)的概念 行业是指为同一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产品的所有厂商的总体。
67
完全竞争的市场(二) 2 . 决定市场竞争强度的因素 a. 市场上厂商的数量 b. 厂商之间产品的差异程度
c. 单个厂商对于市场价格的控制程度 d. 厂商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的难易程度
68
市场和厂商类型的特点 市场和厂 商类型 厂商数目 产品差异程度 对价格的控制程度 进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 比较接近的市场类型 完全竞争 很多
完全无差别 没有 很容易 一些农产品 垄断竞争 有差别 有一些 比较容易 香烟、糖果 寡 头 几个 有差别或无差别 相当程度 比较困难 钢铁、汽车、飞机 垄 断 一个 唯一产品,无替代产品 很大程度但经常受管制 很困难,几 乎不可能 公用事业(水、电)
69
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1)市场上有无数买者和卖者,个体交易不对整 个商品市场的价格水平产生影响;
(2)同一行业中每一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无差 异的; (3)厂商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 (4)市场每一个交易成员均完全掌握商品和市场 信息。
70
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和完全竞争竞争 厂商的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和完全竞争竞争 厂商的需求曲线 在任何一个商品市场中,消费者对整个行业所生产的商品的需 求称为行业所面临的需求量,相应的需求曲线为行业所面临的需求 曲线。它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D P P E PE PE Q Q 但对于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而言,厂商所面临的是一条 由既定均衡价格PE所决定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或者说,在既定价格下,市场对某一厂商产品的需求是无限大的。
71
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厂商的收益指厂商的销售收入(revenue),分总收益(TR)、 平均收益(AR)和边际收益(MR)。
TR(Q)=P * Q TR(Q) AR(Q)= =P Q ΔTR(Q) MR(Q)= =P ΔQ 因此有AR=MR=P P P TR MR=AR=P=PE PE Q Q 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72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一) 在短期内,完全竞争的厂商只能通过产量调整来获得最大利润。
厂商的总收益函数为TR=TR(Q),总成本函数为:TC=TC(Q), 如以Л代表利润(超额利润),则利润等式为: Л (Q)=TR(Q) - TC(Q) 满足上利利润极大值的一个阶条件为: d Л (Q) =TR’(Q)-TC’(Q)=MR(Q)-MC(Q)=0 dQ 则有MR=MC 即厂商应该按MR=MC的原则来确定最优产量,以实现最大利 润。此为完全竞争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均衡条件。 注意:在MC=MR均衡点上,厂商可能是盈利,但也有可能是 亏损。如厂商盈利,则获得最大利润。如为亏损。则为最小亏损。
73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厂商的短期均衡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二)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厂商的短期均衡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情况: 1、平均收益(AR)大于平均总成本(SAC),厂商获得利润; 2、AR=SAC,厂商的利润为零,但已实现正常利润; 3、AVC<AR <SAC,即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总成本,但仍大于平均可变成本。这意味着,厂商用全部收益弥补全部可变成本后,仍可弥补部分不变成本。为此,厂商会继续生产。 4、AR=AVC,厂商亏损,处于生产与不生产的临界点。 5、AR <AVC,厂商亏损,停止生产。
74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在长期生产中,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厂商通过对要素投入量的调整,实现使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MR=LMC,即边际收益等于长期边际成本。 此时,单个厂商的利润为零。
75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一) 1. 不完全竞争市场分为三个类型: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其中垄断市场的垄断程度最高,寡头市场居中,垄断竞争市场最低。 2. 垄断市场的条件: 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即: a. 市场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产品 b. 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替代品 c. 其它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在这样的市场中,排除了任何竞争因素,独家垄断厂商控制了 整个行业的产品生产和销售,所以,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 价格。
76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二) 3. 形成垄断的原因: a. 厂商独家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
b. 厂商独家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 c. 政府特许 d. 自然垄断: 有些行业的生产具有下列特征:生产的规模效益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的巨大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能得到实现,以至于只有整个行业的产量都由一个企业来生产时才有可能达到此规模。 注意:在现实生活中,垄断市场几乎是不存在的,其经济效率也最低。
77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三) 4.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 由于垄断行业只有一个厂商,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
由于垄断行业只有一个厂商,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 市场的需求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当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时,厂商的边际收益、 价格和需求弹性之关系如下: 设反需求函数为:P=P(Q) 则有:TR(Q)=P(Q)• Q dTR(Q) dP MR(Q)= =P+Q • dQ dQ dP Q =P(1+ • ) dQ P 即: 1 MR=P(1- ) ed dQ P Ed是需求的价格弹性=- • dP Q
78
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 结合图可以看出: 当ed>1时,MR>0,TR增大,即TR与销售额同向 当ed<1时,MR<0,TR与销售额反向
P H ed>1 ed=1 结合图可以看出: 当ed>1时,MR>0,TR增大,即TR与销售额同向 当ed<1时,MR<0,TR与销售额反向 当ed=1时,MR=0,TR与销售额无关 ed<1 A B C Q F MR G (a) D(AR=P) P TR Q (b)
79
垄断厂商短期均衡条件为:MR=SMC。厂商在短期均衡点上可以获得最大利润,但也可以利润为零,或者蒙受最小的损失。后者的原因在于:
垄断厂商的均衡 垄断厂商短期均衡条件为:MR=SMC。厂商在短期均衡点上可以获得最大利润,但也可以利润为零,或者蒙受最小的损失。后者的原因在于: 1、既定生产规模的成本过高 2、市场需求过小 但从长期看,其均衡条件仍为:MR=LMC,垄断厂商可以获得利润。
80
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比较 经济效率是指利用经济资源的有效性。经济效率高表示充分利 用经济资源或能以最有效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经济效率低表示对
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或没有以最有效的方式生产。 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最高,垄断竞争市场效率较高,寡头 市场较低,垄断市场最低。由此可见,市场的竞争程度越高,则经 济效率越高——微软视窗与浏览器的人为分解就是一个好例证。 尽管如此,一些经济学家,如约瑟夫•熊彼特和保罗•克鲁格曼 等人从创新性投资角度,肯定了技术发明厂商进行短期垄断的意 义。 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与垄断市 场结构都是不存在的。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