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Anatom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ith cyclic system.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Anatom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ith cyclic system."—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Anatom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ith cyclic system

2 目录 Contents 一、心脏的胚胎发育 The embryonic cardiac development 二、心脏解剖特点 The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eart 三、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的改变 Change in fetal circulation and after birth

3 一、心脏的胚胎发育 1.原始的心脏形成,开始于胚胎第2周; 2.形成共腔的房室,起循环作用于胚胎第4周; 3.形成四腔心于胚胎第8周.
因此:妊娠第2至第8周是心脏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也 是预防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时期.

4 二、心脏解剖生理特点 1.心脏的重量 2.房室增长速度 3.心腔容积 4.心脏的位置与形态 5.血管特点

5 1. 小儿心脏重量的特点 (1)小儿心脏相对比成人的重; (2)年龄增加,心脏重量增加; (3)同龄之间,性别不同,心脏重量不同。

6 1. 小儿心脏重量的特点 新生儿:心脏重量约20~25克,占体重的 0.8%,而成人只占0.5%。
1-2岁:心脏60克,相当于新生儿的2倍, 5岁: 为新生儿的4倍, 9岁: 为新生儿的6倍, 青春后期增至新生儿的12~14倍,达到成人水平。 除青春早期外,各年龄男孩的心脏均比女孩重。

7 2.房室增长速度 (1)生后第1年心房增长速度比心室快, (2)第2年二者增长速度相接近, (3)10岁之后心室生长超过心房。左 (4)右心室增长也不平衡。

8 2.房室增长速度 (1)胎儿期右室负荷大,左室负荷小而右心 占优势。 (2)新生儿期左、右室壁厚度为1:1,约为5mm。
(3)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循环的量日趋扩大,左室 负荷明显增加,左室壁厚度较右侧增长为快。 (4)6岁时,左室壁厚达10mm,右室则为6mm,即 1.6:1(成人2.6:1)。 (5)15岁时左室壁 厚度增长到初生时2.5倍,但右室仅增长原来 厚度的1/3。

9 3.心脏位置与形态 (1)小儿心脏的位置年龄增长而发 生变化。 (2)2岁以下幼儿心脏多呈横位, (3)2岁以后随着少儿的起立行走、 肺及胸部的发育和横膈的下降 等,心脏由横位逐渐转为斜位。

10 3.心脏位置与形态 (1)小儿心脏的形状, (2)婴幼儿期为球形、圆锥形 或椭圆形; (3)6岁后跟成人心脏的形状相 接近,为长椭圆形。

11 4.血管特点 (1)小儿的动脉比成人相对粗, (2)新生儿的动、静脉内径之比为 1:1,成人为1:2; (3)大血管方面,10~12岁前肺动脉 比主动脉粗,之后则相反。

12 4.血管特点 血充分。 (5)婴儿期肺、肾、肠及皮肤的微血管 口径较成人粗大,故对以上器官的 血液供给比成人佳。
(4)冠状动脉也相对比成人粗,心肌供 血充分。 (5)婴儿期肺、肾、肠及皮肤的微血管 口径较成人粗大,故对以上器官的 血液供给比成人佳。

13 二、心脏解剖生理特点 1.心率 2.动脉血压 3.静脉压

14 1.心率 (1)年龄愈少,心率愈速。 原因: a 心率较快的原因是小儿新陈代谢旺盛, b.身体组织需要更多的血液供给,但心脏每 次搏出量有限,只有增加搏动次数来补偿不足。 c.婴幼儿迷走神经未发育完臻, d.中枢紧张度较低,对心脏收缩频率和强度的抑制 作用较弱, e.交感神经占优势,故易有心率加速。

15 1.心率 (2)少儿心率的正常值随年龄而异,次数不稳定, (3)测心率时,应在小儿安静时测定心率才为准确。
(4)一般体温每增高1℃,心率每分钟增加约15次。 (5)睡眠时心率每分钟可减少20次左右。

16 2.动脉血压 (1)取决于心搏出量和外周血管阻力。 (2)小儿年龄愈小,动脉压力愈低。 (3)新生儿血压较低,不易测定, (4) 采用触诊法或皮肤转红法也只测到 收缩压的近似值。 (5) 新生儿收缩压在53~71mmHg (7.05~9.44kPa)之间, 平均为65mmHg(8.65kPa)。

17 2.动脉血压 (6)不同年龄的血压不同,(参阅附表2)。 (7)小儿上肢血压正常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岁以上收缩压=80+(2×年龄)mmHg, 相当于104+(0.26×年龄)kPa, 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 (8)高于此标准20mmHg(2.6kPa)以上考虑为高血压,

18 2.动脉血压 (9)低于此标准20mmHg(2.6kPa)以上可考虑 为低血压。 (10)正常下肢比上肢血压约高20-40mmHg (2.6~5.2kPa)。 (11)脉压为收缩与舒张压之差, 正常为30~40mmHg(4.0~5.2kPa) (12)小儿血压受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 如哭叫,体位变动,情绪紧张皆可使血 压暂时升高。故应在绝对安静时测量血压。

19 3.静脉压 (1)高低与心搏出量,血管功能及循环血容量有关。 (2)上、下腔静脉血返回右心室受阻也影响静脉压。 (3)静脉压 3~5岁时为40~50mmH2O(0.39~0.49kPa),5-10岁约为50~60mmH2O(0.49~0.58kPa)。

20 3.静脉压 (4)正常小儿坐位或立位时看不到饱满 的颈静脉,感到则提示静脉压高。 (5)在右心衰竭,心包积液、缩窄性心 包炎时,或小儿哭叫、体力活动、 变换体位时,可以看到颈静脉饱满 的体征,即提示有病理性的或暂时 性的静脉压升高。

21 三、正常胎儿血液循环 入门静脉 胎儿肝脏 脑 心 双上肢 胎盘 卵园孔 入下腔静脉 左心房 左心室 升主动脉 右心房 静脉导管 胎儿肺
脑 心 双上肢 胎盘 卵园孔 入下腔静脉 左心房 左心室 升主动脉 右心房 静脉导管 胎儿肺 右心室 肺动脉 腹腔 及 下肢 降主动脉 动脉导管 上腔静脉 脐动脉(2支)

22 三、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 胎儿营养及气体代谢是通过脐血管、胎盘进行交换的; 胎儿时期左、右心脏都向全身供血,肺无呼吸,无有效的肺循环

23 三、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 3 静脉导管、卵圆孔、动脉导管是胎儿循环的特殊通道。
3 静脉导管、卵圆孔、动脉导管是胎儿循环的特殊通道。 4 胎儿体内大多是混合血,肝脏血含氧最丰富,心、脑和上肢次之,腹腔、下肢血含氧最低。


Download ppt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Anatom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ith cyclic system."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