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从《礼记·学记》看 教育的本质 倪敏达.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从《礼记·学记》看 教育的本质 倪敏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从《礼记·学记》看 教育的本质 倪敏达

2 从《礼记·学记》看“教育的本质” 一、中华先祖的基础教育一脉相承: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二、教育的本质:上施下效,长善救失。
三、教育的两大主轴——长善,救失。 四、教育的根本——孝道 如何教孝?

3 礼义之邦

4 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第十六》

5 礼义之邦有三“礼” 讲“礼”的典籍有三本:《周礼》、《仪礼》和《礼记》。
《周礼》讲的是周朝官制,相当于现代的宪法,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 《仪礼》是讲各种典礼节仪的(如冠、婚、丧、祭等具体仪式)。 《礼记》是用来解释说明《仪礼》的,内容有关礼的性质、意义和作用。 《礼记》又分《大戴礼记》85篇和《小戴礼记》49篇 。

6 《礼记·学记》 《礼记》的内容包罗万象,政法、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纪实、立法、地理等等49篇,其中有4篇《大学》《中庸》《学记》和《乐记》最接近道。 南宋朱熹、朱夫子,把《大学》和《中庸》另外选出来,再加上《十三经》当中的《论语》和《孟子》编成了一套书叫《四书》,并且重新做了注解,叫《四书集注》。

7 见面礼

8 见面礼——自我介绍

9 末学 倪敏达 末学——自称 “末学”的自称是学习传统文化的一种心态。 台下的是真正的老师,台上的是学生。
末学 倪敏达 末学——自称 “末学”的自称是学习传统文化的一种心态。 台下的是真正的老师,台上的是学生。 懂得向病人学习的医生一定是一个好医生; 懂得向学生学习的老师一定是一个好老师!

10

11

12

13

14 宣德化 而柔远人

15 宣德化 而柔远人 宣扬伦理道德教化 安抚远方的人们 化民成俗

16 《礼记·学记》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宵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学记》第一段

17 何幸中国圣人之教,沾及于我! 古印度柯枝国人顺附如归,咸仰天而拜曰 :“何幸中国圣人之教,沾及于我。乃数岁以来,国内丰穰,居有屋宇,……衣足布帛,老者慈幼,少者敬长,熙熙然而乐,凌厉争竞之习无有也……勒此铭诗,相为终始。” ——《明史·卷三百二十六》

18 一、中华先祖的基础教育一脉相承

19 中华先祖的基础教育 五 教

20 清 乾隆年间 陈弘谋 《五种遗规》 《养正遗规》 《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 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

21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 堯舜使契為司徒。 敬敷五教。 即此是也。學者. 學此而已。
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 堯舜使契為司徒。 敬敷五教。 即此是也。學者. 學此而已。

22 中华先祖的基础教育 伦理道德教育 道: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 德:顺从大自然法则,不违越地做人。

23 五教 五伦关系 4500年以来中华先祖怎样教育子孙后裔 父子关系——父子有亲 君臣关系——君臣有义 夫妇关系——夫妇有别
兄弟关系——长幼有序 朋友关系——朋友有信 五教 五伦关系

24 中华先祖的基础教育一脉相承 距今约 4500年——尧舜之治 3000年——文武之治 2600年——孔孟之道 900年——程朱理学 300年——五种遗规 当代 ——十七大教育方针

25 十七大的教育方针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6 “育人为本”育的是怎样的人? 大人 何谓“大人”? “大人”者具有大心量,又不失其赤子之心之人。 这门学问简称“大学”!

27 何谓“大学”?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 何谓“大人”? “大人”者具有大心量,又不失其赤子之心之人。
大学之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8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 《礼记·学记》: 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 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礼记·学记》: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悦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29

30 《礼记·学记》 《学记》是对“学”的解释、说明、补充,让我们对“学”了解得更清楚。
《学记》跟《大学》要配合起来学习,因为都讲 “大学之道”,《学记》记载的“大学之道”,讲的是教与学的方法、目的、效果,特别论述了为人师教学相长的道理,跟《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所阐述的做大人的方法相为表里。

31 《学记》是先祖最好的“教育学论著” “学”含义: 《说文解字》:学者,觉也。

32 “学”是中华先祖的“教育学体系” 教学目的:培养“觉”的“大人”,称为“大学”。
教学内容:伦理、道德(五教: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因果、哲学、科学。 教学方法:大学之道、大学之法 教学评价:知类通达、近悦远怀、化民成俗、内圣外王——自觉觉他。

33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中华文化的哲学思辨!

34 二、教育的本质

35 请问什么是教育?

36 育者,养子使作善也。 《说文解字》 “发虑宪,求善良” 《礼记·学记》

37 养子使做善也 上所施, 下所效也。 长善 救失

38 三、善恶的标准 《礼记·学记》云 :发虑宪,求善良

39 育者,养子使作善也。 什么是善? 什么是恶?

40 流行的不一定是善的! 大家都这样难道就是善的吗?

41 善恶的标准 1、西方的善恶标准:社会责任心,“十诫”。EG:闯红灯的故事。 2、中国老祖宗的善恶标准: 儒释道的三个根
《十善业》《感应篇》《弟子规》 《了凡四训》: 善:一切有益于人的是善; 恶:一切有益于己的是恶。

42 明 分 惡 善 人不為己天助地助 人只為己天诛地灭

43 善恶的标准在经典中!

44 儒释道三家经典: 儒经:《弟子规》《四书》《十三经》《八德故事》等; 佛经:《大藏经》:《十善业道经》等;
道经:《道藏》:《太上感应篇》《老庄》等。

45 善 恶 的 标 准 儒家:五常:仁 义 礼 智 信 佛家:五戒:不 不 不 不 不 杀 偷 邪 饮 妄 生 盗 淫 酒 语
善 恶 的 标 准 儒家:五常:仁 义 礼 智 信 佛家:五戒:不 不 不 不 不 杀 偷 邪 饮 妄 生 盗 淫 酒 语 道家:真人(善24条,恶167条)

46 人生幸福的标准 五福临门 1.长寿.(寿命长) 2.康宁.(身体健康、心灵安宁) 3.富贵.(生活富裕及富裕的心态,愿与人分享;受人尊敬)
4.好德.(品德高尚) 5.善终.(无疾而终)

47 四、教育的两大主轴: 《学记》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长善 救失

48 教育的两大主轴 救失: 救哪些失? 任性、无礼、懒惰(骄奢淫逸)…… 《礼记》:知其心,才能救其失。 原因在哪里? 自私——根本:

49 长善: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伦:五教 八德:孝悌忠信礼仪廉耻
教育的两大主轴 长善: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伦:五教 八德:孝悌忠信礼仪廉耻

50 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 百善孝为先

51 五、教育的根本——孝道 如何教孝?

52 教育的根本—孝亲尊师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孝经》 《弟子规》 我爱你

53 会意,形声字 解:金文“孝”字,为子承老形。小篆之孝,从老的上半部分,从子,意谓子背着父母,意即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故其本意作“善事父母者”,此之谓孝。

54

55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56 教育的根本—孝亲尊师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孝经》 《弟子规》 我爱你

57 如何教孝? 1、知恩报恩 生日是父忧母难日 2、以身作则 3、夫妻配合 4、亲师配合 5、教育原则一致,共学《弟子规》
1、知恩报恩 生日是父忧母难日 2、以身作则 3、夫妻配合 4、亲师配合 5、教育原则一致,共学《弟子规》 6、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58 感恩教育: 伟大的母爱

59 父母恩重难报 慈母的十大深恩 一、怀胎守护恩六、回干就湿恩 二、临产受苦恩七、洗濯不净恩 三、生子忘忧恩八、远行忆念恩 四、哺乳养育恩九、深加体恤恩 五、咽苦吐甘恩十、究竟怜愍恩

60 夫妻配合教孝 夫妇和谐之道: 1、好话一句做牛做马都愿意; 2、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 认不是闭了地狱门,找好处开了天堂路。

61 联系方式 感恩大家!恭请批评指正! 课件下载: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62

63 谢谢您!


Download ppt "从《礼记·学记》看 教育的本质 倪敏达."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