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口蹄疫的综合防控策略 亳州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刘善斋 研究员 2016年2月17--19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口蹄疫的综合防控策略 亳州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刘善斋 研究员 2016年2月17--19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口蹄疫的综合防控策略 亳州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刘善斋 研究员 2016年2月17--19日

2 交流汇报提纲 一、重大动物传染病的种类 二、口蹄疫的症状与特点 三、口蹄疫的综合防控技术

3

4 背景! 口蹄疫(FMD)目前仍是牛重要传染病 国际兽医局(0IE)《动物卫生法典》中牛的重大疫病包括:口蹄疫、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炭疽、狂犬病、牛海绵状脑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按照疫病危害程度,将动物疫病分为一、二、三类。 一类牛传染病4种:口蹄疫、牛瘟、牛传 染性胸膜肺炎(牛肺疫)、 牛海绵状脑病。

5 口蹄疫

6

7

8 FMD in cattle UK英国2007 8

9 口蹄疫的特点 1、易感动物种类多达70余种(偶蹄动物),猪、牛、羊均易感染。 2、FMD病原变异性极强。 FMD有七个血清型,型间不能交叉免疫,免疫防治工作等于面对七种不同的传染病。 同型内不同病毒株的抗原性也有所不同,而新毒株又不断出现,每出现一次新毒株,疫情就出现一次新的流行。

10 3、FMDV的感染性和致病力极强、危害大 牛只要吸入10个感染单位就可发病; 而病畜的排毒量又特别大,病猪每天仅从呼吸道排出的病毒就高达108个感染单位; 即一头病猪一天呼出的病毒如全被牛吸入,可使1000万头牛发病; 况且病畜的任何部位,包括皮肤都可排毒; 病畜排到环境中的病毒,相对来说又有较强的抵抗力和存活力。 (引自《口蹄疫》谢庆阁主编,2004.8)

11 ⑴ 传播方式:病畜、带毒畜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与病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本病。
4、FMD有多种传播方式和途径 ⑴ 传播方式:病畜、带毒畜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与病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本病。 还可通过含病毒的空气进行传播。在潮湿的低温天气,病毒气溶胶能随风移动50~100公里以外,这在FMD流行中起重要作用 ⑵ 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 5、FMD的潜伏期短,发病急,动物感染病毒后可在十余小时后发病,尚可排毒。

12 规模场FMD综合防控技术 内容: 环境控制; 管理措施; 免疫接种; 疫病监测; 消毒措施; 动物福利; 废物处理; 疫情报告等

13 控制口蹄疫的基本原则 消灭传染源---监测、扑杀 切断传播途径---封锁、消毒 保护易感动物免受感染---免疫 消灭传染源——监测、扑杀
切断传播途径——封锁、消毒 保护易感动物免受感染——免疫

14 主要防控措施 对病畜、同群畜及可能感染的动物强制扑杀; 对易感动物实施免疫接种; 限制动物、动物产品及其他染毒物的移动;
严格和强化动物卫生措施; 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 进行疫情的预报预测和风险分析; 依据各个国家或区域不同的疫情现状、经济实力、地理条件以及对本病所持的态度(消灭还是简单控制)等,对上述防控措施有所侧重。

15 应牢记的四条措施 1、免疫预防是核心措施; 2、扑杀病畜及同群畜是关键措施; 3、严格控制疫源移动; 4、强化诊断监测工作。

16 免疫技术 疫苗类型: 1、牛、羊:O型-亚洲I型二价灭活疫苗; 2、奶牛、种公牛:A型口蹄疫灭活疫苗。 免疫程序:参考产品说明书。
免疫检测:抗体水平检测,

17 1 FMD风险因子分析 2 风险预警 1.1 特殊因子:本场有下列情况之一: ·家畜健康带毒; ·未进行疫苗免疫;
有6方面的16个风险影响因素,主要: 1.1 特殊因子:本场有下列情况之一: ·家畜健康带毒; ·未进行疫苗免疫; ·所在地及周边有FMD疫情 1.2 普通因子: 场址; 布局; 免疫; 设施设备; 飼养管理; 隔离消毒; 监测与净化; 无害化处理; 流行状况; 其他因子 2 风险预警 2.1 特殊因子:具其中任一项即为FMD发生高风险; 2.2 普通因子:以综合权重值评估其风险度: >7 较高; 4~7 中等; <4 较底

18 2 重点关注的风险信息 3 风险管理重点 引进牛的风险 其它动物进入牛场的风险 进入人员的风险了解 物品进入牛场的风险 周围环境风险了解
2 重点关注的风险信息 引进牛的风险 其它动物进入牛场的风险 进入人员的风险了解 物品进入牛场的风险 周围环境风险了解 3 风险管理重点 传染源管理 传播途径管理 易感动物管理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动物

19 4 免疫应用及相关问题 4.1 作用: ◆ 增强动物 机体抵抗 疫病能力 ◆ 减少或缓 解疫病流 行, 发生 强度。
目前仍是预防动物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它可: 增强动物 机体抵抗 疫病能力 ◆ 减少或缓 解疫病流 行, 发生 强度。 Vaccination Coverage and Protection 由于影响因素很多,并不是所有经过免疫的动物都能达到预期目的,甚至发生免疫失败。

20 4.2 应用技术规范提示--- 群体免疫合格率 ≥ 70% 免疫覆盖密度 ≥ 80% 免疫程序:
4.2 应用技术规范提示--- 群体免疫合格率 ≥ 70% 免疫覆盖密度 ≥ 80% 免疫程序: 仔猪,羔羊:35 d首免,间隔一月加强免疫1次。 犊牛:90 d首免,间隔一月加强免疫一次。 免疫合格率: 一次免疫 猪 % 牛 50-60% 加强免疫 猪 % 牛 95%以上

21 强化免疫—必要性 初次及再次应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22 关于依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判断 单纯依据临床症状无法辩别型别。但可依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可大致有个判断:
1、牛最敏感,是指示器;猪是放大器,毒力强时发病;羊病症不易发现,容易忽略,是储存器。 2、根据目前掌握的发病情况,牛(特别是奶牛)O、A、Asia1型都会发病;羊O、Asia1型会发病,A型会感染;猪主发O型, Asia1型也有发,A型尚未发现发病。 3、如有免疫力,主要呈散发,有特征症状,但不典型;如无免疫力,会群发,症状典型。 4、如在免疫良好的群体,发生症状典型的群发病,则应该怀疑是新型或新的毒株。

23 心肌病变 心肌病变是临床上重要诊断标志,心包膜有弥漫性及点状出血,心肌表面及切面有灰白色、淡黄色斑点或条纹,称:“虎斑心”,心肌柔软,色淡,似煮肉状,但在猪,“虎斑心”不一定见到。

24 病毒在上皮细胞内繁殖 病毒在上皮细胞内繁殖 原发性水泡(一期水泡),无临床症状或轻度发热等症状, 水泡成熟破裂,病毒进入血液。
口蹄疫典型病理过程(两期水泡) 病毒在上皮细胞内繁殖  病毒在上皮细胞内繁殖      原发性水泡(一期水泡),无临床症状或轻度发热等症状, 水泡成熟破裂,病毒进入血液。 幼畜急性坏死心肌炎死亡 ,病毒血症,体温升高,开始出现全身症状;各部位继发性水泡(二期水泡),FMD特征症状出现 。 水泡融合、破裂、体温下降至正常,病毒减少或消失 。  康复痊愈或成为病毒携带者。

25 疫苗过敏的救护措施 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注射疫苗后突然倒地,角弓反张,瞳孔散大,口吐白沫,来不及抢救即死亡。
注射疫苗后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全身出汗,肌肉震颤,呼吸困难,站立不稳,心率快,似醉酒样。 高度兴奋,不躲避障碍物,乱冲乱撞,极度兴奋。

26 可给其注射肾上腺素5毫升、黄体酮100毫克; 救护措施: 及时注射肾上腺素5毫升,或地塞米松15毫克(怀孕牛禁用 );
有些怀孕母牛(临产前1个月)在注射疫苗后1~2小时出现流产症状: 可给其注射肾上腺素5毫升、黄体酮100毫克; 间隔6小时,再注射肾上腺素5毫升、黄体酮100毫克。

27 疫情处置程序 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划分 疫点:发病畜所在的地点 疫区:由疫点边缘向外延伸3公里内的区域 受威胁区:由疫区边缘 向外延伸10公里的区域

28 2016 携手共同努力、开创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新局面! 谢谢!


Download ppt "口蹄疫的综合防控策略 亳州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刘善斋 研究员 2016年2月17--19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