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评估《实施细则》解读 与《采集平台》的使用 丁 德 全 Tell: (H) Emai: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评估《实施细则》解读 与《采集平台》的使用 丁 德 全 Tell: (H) Emai:"—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评估《实施细则》解读 与《采集平台》的使用 丁 德 全 Tell: 0314-2156006 (H) Emai: cdddq@126
评估《实施细则》解读 与《采集平台》的使用 丁 德 全 Tell: (H) Emai: 年1月10日

2 汇报的主要内容 一、新一轮高职院校评估思路的变化 二、新一轮高职院校评估指标体系的特点 三、我省《实施细则》评估指标体系内涵阐释
四、 《采集平台》与高职院校评估 五、《实施细则》的操作思路和实施方法 六、体现主体意志,学校与专家共谋发展

3 一、新一轮高职院校评估思路的变化 (一)第一轮高职院校评估的成效和不足 第一轮高职院校评估的显著效果是有目共睹的!
全面、规范的评估是十分必要的和及时的! 评估方案及实践中显现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新一轮评估的主要目的:以引导学校抓改革创新、抓内涵建设、培育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的。

4 (二)新一轮高职院校评估的目的 概括为6个字:促进、推动、形成
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及主管部门加大投入,加强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宏观管理。 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省高职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

5 (三)新一轮高职院校评估的原则 1.学校自评与专家评估相结合。 学校全面自评是基础、是关键! 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主要看学校的变化过程和发展趋势! 3.全面了解与重点考察相结合。 抓住关键要素,突出内涵建设的考察重点! 4.评价与引导相结合。(重点是引导) 引导办学方向,推进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5.共性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 根据学校的定位进行分类指导。 6.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不搞形式,不造假,提高效率。

6 (四)新一轮评估工作的基本任务 1、总结经验和特色,发现主要问题和不足
围绕影响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对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方面做出分析和评价; 2、提出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整改建议 提出改进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学校加大对工学结合改革的投入,自觉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 帮助学校对照社会需求与发展目标,发现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提出加快改革、建设的建议。

7 (五)新一轮评估的思路 以16号文件精神为方向: 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以激发自觉为目的:
激发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 以主体要求为标尺: 站在学生、用人单位等需求方立场上把握指标内涵 以平等互动为途径: 摆正专家位置,共同发现、分析问题,探讨解决办法 以实际效果为检验: 产生的实际效果、真实导向、各需求方的评价为标准

8 二、新一轮高职院校评估指标体系的特点 (一)绩效评价模式 评估主体——需求方,评估内容——主要成效区, 评估方法——以深度访谈为主
由需求方确定主要目标区(主要成效区KRA) 1)主要利益相关方:学生、教师、举办者、用人单位、政府、家长 2)主要成效区:成果、培养过程与管理、学习与创新、资源

9 (二)由“果—因—效”逻辑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果(KP I) ——重点考察内容和平台数据信息——主要表现指标——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因(KSF) ——关键评估要素和说明——主要影响因素——关键成功因素(Key Successful Factors) 效(KRA)—主要评估指标—主要成效区(Key Result Areas) 与上一轮的CIPP模式的水平评估的模式和逻辑关系不同。

10 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主要评估 指标 关键评估 要素 说 明 重点考察 内容 采集平台 相应编号 2.师资队伍 2.2兼职教师 从行业、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技能课程的比例逐年提高。 重视对兼职教师教学效果的考察及教学能力的培训。兼职教师在教学建设与人才培养中作用发挥好。 兼职教师基本情况 6.3校外兼职教师 6.4校外兼课教师 主要评估指标 主要成效区 (KRA) 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成功因素(KSF) 主要表现指标 关键绩效指标 (KP I)

11 (三)建立在《采集平台》的基础之上 评估专家使用《采集点平台》的方法:
1)由“果”入手——根据《采集平台》数据和实地考察,获得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2)探究成因—“深度访谈”为主要方法的现场考察调查 关键评估要素及“说明”是进行原因分析的切入点 3)多元主体——专家组组成、信息采集、考察过程等体现多元参与 4)点上剖析——典型剖析,深入过程,面上推进 凝聚焦点、注重引导、放眼长效。而不把主要精力放到核查材料真伪、对个别技术细节的研判。

12 (四)突出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方面 主要评估指标: 1)领导作用; 2)师资队伍; 3)课程建设; 4)实践教学; 5)特色专业建设;
6)教学管理; 7)社会评价。 指标体系突出关键要素,不追求面面俱到,也基本不设统一的量化指标。鼓励发展自身特色。 关键评估要素突出了对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生成要素的培育要求

13 三、我省《实施细则》评估指标体系内涵阐释
要素1.1: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与所在区域经济及所服务行业的发展规划有较高的符合度。 主要办学功能为地方经济社会(行业)发展服务。 重点考察学校发展规划及专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的符合度 要素1.3:重视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关心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重视与区域社会及产业的合作育人。 强调: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校企深度合作,既是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的要求,也是突破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短缺瓶颈制约的有效举措。 要认识到:校企合作是今后高职院校基本的存在方式。

1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十五)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 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年)》(十五) 扩大社会合作。探索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推进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年)》 (四十) 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建高职院校,探索建立高职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深化内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落实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责任,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教育部 财政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文件(教高[2010]8号)

15 要素2.1:如何理解“基础课教师注重学历、职称提高”,
“专业课教师强调技能水平提高及增加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历”? 强调专业课教师提高技能水平和增加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历。 但不是说专业课教师就不需要提高学历、职称。 要素2.2: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技能课程的比例逐渐提高。 实践性课程主要由行业、企业技术技能骨干担任的兼职教师讲授为主 (要素3.3 )。 目的是适应职业界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改变我们的教学模式。 “双师”结构的要求: 指专业教学团队中专、兼教师的比例和质量结构。兼职教师是指学校正式聘任的、独立承担课程或实践环节教学任务的行业、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或技师及能工巧匠。

16 “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以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能力提升和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 1)专任教师提升措施: 国家示范(骨干)院校新增专业教师须具有2年以上行业企业工作经历; 在岗专任教师须通过定期到企业锻炼、参与技术服务等措施提高实践能力。 一般、省级、国家示范高职院校: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教师,使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80%、85%、90%; ——教育部 财政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文件(教高[2010]8号) 2)通过紧密合作企业计划安排、建立兼职教师库等措施,吸引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才、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工作,使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比例逐年增加; 一般、省级、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30%、40%、 50%。 3)培养选拔和引进(聘用)技术服务能力强、行业企业影响力较大的专业带头人。(双带头人制度) 4)建立和完善专业教师评聘与评价制度,引导“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向。

17 要素3.1: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和选择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精品课程的要求)
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项目任务的专业课程开发与设计。 目前往往或是先理论后实践的“学科压缩”,或是强化技能、轻视理论的“中职模式” ,真正一体化的课程不多见! 两个系统的培养:系统的实践能力、系统的基础知识。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课程正在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主体 要素3.2: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是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要求),能有效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 要高度重视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的改革!

18 要素3.3:如何理解“基础性课程以具有专业背景的校内专任教师主讲为主” ?
专业背景主要指专业工作经历和专业教学的背景。 专业工作经历指教师从事过某些专业工作; 专业教学背景是教师担任过某些专业课程。 要求基础课教师的专业背景是为了促进基础课教学改革,发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作用。 在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只强调为专业课程做必要知识准备,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 要素4.1:顶岗实习覆盖率(要素4.1)是指专业及学生人数的顶岗实习的比例。本要素主要考察学校各专业顶岗实习学生人数、分布企业岗位和实习内容及顶岗实习的管理。

19 要素4.2: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间50%以上; 定量要求的目的是强调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建议不要将50%作为合格与否的硬性标准;要重点分析所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的关系,以及行业、企业参与教学方案设计情况。 各类课程都应与实践结合,各类课程也都应有理论学习的要求 要素5.1:学校重视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并建有特色专业; 从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职业资格标准开发及鉴定、“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条件、社会服务等方面体现出特色。 专家考察特色专业建设的重点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上轮评估手册)

20 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年)》(十四)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 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年)》(三十二)

21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模式,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加快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吸收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 各地和各高等职业院校都要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

22 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问题 溯源性思维的四个问题 1、培养哪些人? 生源基础和特点 2、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培养目标
1、培养哪些人? 生源基础和特点 2、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培养目标 3、如何培养?学习何种课程? 培养过程 4、培养保障条件? 师资 设施 环境 经费 高职学生特点:对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性知识的学习和应试教育不太适应;学科性理论学习的积极性都不够高。相对来说,具有适应形象思维的特点,适于“在做中学”。 学生有自身的相对优势智力特点,自身适宜的学习方法,要使他们实现其最好的发展。(多元智能的学生观)

23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规范表述: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某行业或职业领域)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从事……(某类具体职业岗位)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应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首先有能力会“怎么做”(经验),“怎样做得更好” (策略),然后知道必要的 “是什么”,“为什么”。 高技能人才既是高等教育人才,也是职业教育人才。

24 目前我国多数高等职业院校课程现状—— 基本是学科中心的学问导向课程模式为主
按照学科分类确定课程门类, 以理论知识为课程内容主体, 以理论知识为课程学习起点, 按照学科知识逻辑组织教学内容, 以课堂学习为课程主要学习方式, 以书面形式评价学生学习结果。

25 传统学科性高职专业课程需要改革 传统课程的严重不足: 1)只关注教学内容本身,基本没有岗位任务内容。
直接叙述知识 、人为分割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 2)教学方法主要是基于符号的讲授,符号化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载体。 以语言、文字等符号为媒介,以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 以记忆和理解为个体获取新知识的主要途径 3)重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而非职业工作实用性。 迷信系统地讲述知识的作用、不认可实践教学

26 高职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基本思路 1、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局部调整?根本变革?
多年来,一直在进行局部调整: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和课时、增删教学内容、增设课程等。 改革主流思路:降低理论深度,加大实践学时。以“数量”变化为主,仍遵循传统学科思路。 应准确定位课程目标和分析学生状况决定如何设置课程。 2、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是职业性。 曾引进国外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国际劳工组织MES模块课程模式,北美的CBE模式,澳大利亚TAFE课程模式,德国双元制的课程模式;目前向行动导向课程模式发展。

27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开发理念 能力本位的质量观: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 将职业岗位及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作为开发课程的依据。
能力的表现性、可见性:会做什么。 以“会做什么”的能力为依据开发课程,课程发生重大变化: 打破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格局、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模式,按专项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安排教学,解构学科体系。 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课程模式为理论实践一体化项目课程 遵循职业性原则选择课程内容和组织实施 。 行动导向的教学观: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为了工作而学习,通过工作来学习。

28 教育部文件关于高职课程建设的要求 2008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推荐院校预审标准:
开发以企业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008年5号文件《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评估指标体系: 课程内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和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能有效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 )

29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本质区别 教学大纲是规定教师教学工作的纲要性文件,重点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做出约束性规定,其思维的角度和考虑的重点是教学工作的开展,往往过于强调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教学评价过分注重知识的掌握。 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具体描述,重点是对学生在某一方面或某领域应该具有的能力和素质提出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阐述课程的目标;课程标准的规定是具有弹性的,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硬性规定。 课程标准为教师的课程设计和教材选择留有足够的空间,使教师成为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者,激发教师参与课程的开发。 行动自由和自我决定是学生建构性学习的前提条件;只有当教师能够和善于自主行动,才能给予学生同样的自主性。

30 中国创新能力培养的差距在哪里? 2008年11月诺奖获得者北京论坛上
2004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戴维•格罗斯对首都高校学子说:考试成绩对你们中国学生来说很重要,你们能不能不看重这个? 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对科研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2006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兰分校教授乔治•斯穆特说:在美国一流的研究生院里,我们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中国,他们已成为美国持续创新能力的重要一部分。 有的孩子说:“我们的学习是形式化的,就像学习京剧一样。我们天天训练舞台上那些武打招式,但与现实真刀真枪干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要我们玩命学这些用不上的东西?我们到底是为了谁在学习啊?”

31 高职教育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程序 开发主体 开发过程 开发成果 专业调研机构 专业市场调研 教学实施及评估 教学资源建设 单元课程设计
职业岗位分析 课程体系设计 专业调研报告 行业实践专家 岗位分析小组 职业能力标准 课程开发机构 专业教师为主 专业课程计划 行业实践专家 课程开发机构 资深专业教师 课程标准及情境 专业专任教师 行业企业专家 教材、资源 任课专业教师 企业兼职教师 学生学习结果 开发主体 开发过程 开发成果

32 学校应重视高职文化建设 要素6.2:我省提出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点考察内容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构成要素——文化力主要来自正确的办学理念、科学的办学定位和独特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由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网络文化等构成。 高职校园文化: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 要充分发掘和整合学校特有的各种文化资源,构建科学民主、健康向上、内涵丰富、个性鲜明的高职学校文化。

33 评估方案从规范管理走向“知识管理” 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APQC)认为:
知识管理应该是组织一种有意识采取的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之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 知识管理是以人为核心,以知识为基础,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实现知识的互动和共享,达到整体知识的提升,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通过学习和协作、内化、外化、融合,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外部知识和内部知识、个人知识与组织知识、隐藏知识和共享知识的相互转换。 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知识管理。 形成竞争优势需要知识管理!

34 高等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组织长时期形成的、组织独有的蕴涵于组织内部的、能保持组织现在和将来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并取得发展主动的组织整体整合能力。 在《实施细则》评估指标体系中,对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的生成要素:学校发展规划、办学目标与定位、校企合作、专兼职教师、特色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生源质量、就业能力等都给予充分重视。 然而,有了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未必就能产生核心竞争力,要素整合转化为发展能力取决于学校的治理能力和文化力。

35 四、《采集平台》与高职院校评估 采集平台的主要设计依据:
平台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平台结构性数据采集及其比对标准的依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教发〔2004〕2号) 平台的框架结构、字段设计的重要依据:《教育部关于印发〈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 采集平台的参考依据和借鉴依据: 国家示范性建设、本科状态数据、高基统计报表等

36 采集平台由评估需要而研制设计,为建设发展而改进使用。
平台的框架结构、字段设计依据:教育部教高〔2008〕5号文件 不断创新,更好地发挥并增强采集平台的功能: 数据统计汇总,反映学校基本现状:平台的基础性功能。 管理监控,促进规范:平台为学校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方法,通过平台的使用,可以促进学校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改革,促进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益,深化内涵建设。 分析开发,提供决策:平台具有分析、开发功能。可以利用平台对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比较。可以将核心指标数据列入下一年目标任务中,以“数据平台”未来状态为基础,整体规划学院的各项工作。

37 五、《实施细则》的操作思路和实施方法 参评学校的评建工作 1. 准确理解新的评估文件的基本精神,掌握实质内涵。
2 .建设管理好《采集平台》,为分析学校状态提供原始依据。 确保信息的原始性、即时性、真实性、公开性。 3 .加强学校信息档案和相关原始资料的常态化管理。 4. 对学校平台数据、信息和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成绩和经验,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形成自评报告。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的篇幅,建议占1/4~1/3。 5. 向省教育厅提交接受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书面申请报告。 6 .接受评估条件审查。 7 .上报和公布材料。为评估专家提供5种评估材料(发信箱或U盘)。 8. 安排专家的接待工作。为专家组预备会议准备信息资料。

38 专家组现场考察评估工作 1.深度访谈。平等交流,共同查摆问题、探究成因、商讨改进措施 。
1.深度访谈。平等交流,共同查摆问题、探究成因、商讨改进措施 。 2.专业剖析。通过对特色专业的剖析,分析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体状态 。 3.听教师说课并研讨。按照“教师说课活动要求”进行。 4.查阅常态化管理的原始资料。重点是学校管理制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等基本文件 。 5.实地考察实习实训环境和条件。是否以职业工作分析为基础,设计实训室职业环境,配置教学设备设施条件。 6.现场考察日程安排 。杨主任建议跨四天评三天的日程安排方案。 7.专家组考察评估反馈意见。以分析诊断原因、提出对策建议为主。 8.评估结论。专家组对关键评估要素给予“合格”或“不合格”的评定;做出学校“通过”或“暂缓通过”评估结论的建议决定。

39 评估考察前专家组成员的工作 1.认真研读自评报告、学校发展规划、特色专业建设规划等资料;
2.对学校《采集平台》的数据进行仔细审读、深入分析,将数据转化为信息;发现学校的成绩和突出问题。 3.填写“专家预审意见表”;关注奇异点(显性和隐性数据信息),提出现场考察重点的建议;准备提交专家组预备会议。

40 深度访谈是现场考察最重要的规定动作 专家进校前要对学校《采集平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认真研读自评报告等,提出现场考察重点的建议。
1、对象是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教职工、学生、用人单位相关人员等。教师尽可能覆盖各类专业、职称、学历、年龄结构。 2、要在《采集平台》数据分析和研读自评相关材料的基础上,有目的地约请对象,进行有针对性地深度访谈; 3、以个别深度访谈为主,也可是专业团队或管理部门或建设项目的小范围集体访谈; 4、双方平等交流,共同查摆问题、探究成因、商讨改进措施。 5、一般每位专家访谈不少于4人次。访谈时间服从深度要求,一般不少于半小时。访谈地点可选在访谈对象工作或学习场所。

41 对特色主体专业进行重点剖析 学校要对所有在办专业进行全面深入的自我剖析。
专家组在征求学校意见的基础上确定2个专业(不同定位学校可以采取不同的确定思路,其中必有学校特色主体专业)进行重点剖析。 听取专业带头人汇报(不超过15分钟),通过对《采集平台》中相关专业的状态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深度访谈、教师说课、查阅原始资料、实地考察等多种途径,增加考察的深度。 专家组通过对特色专业的重点剖析,分析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状态。

42 听教师说课并进行深入研讨 基本按照“教师说课活动要求”进行。 我省高职院校评估考察中说课,授课教师要介绍课程的整体设计;
还要按照专家指定(或者任课教师按照专家要求自选)的某一教学单元,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说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 说课教师与学校同行教师和专家就课程的改革和建设问题平等交流、共同研讨。 建议学校开展普遍的任课教师说课研讨活动。

43 查阅常态化管理的原始资料 仅靠目前《采集平台》的数据,深入分析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等是有局限性的。
对学校管理制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等基本文件和教学运行资料的审阅是十分必要的! 专家根据评估考察需要,可到相关部门、单位调阅相关原始资料。查阅常态化管理的原始资料 专家组对学校的管理制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课程标准等基本文件 是必然要认真审阅、分析的。 学校加强教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44 实地考察实习实训环境和条件 实践教学基地考察的重点在于学校是否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按照空间结构与工作现场相吻合的原则设计和建设实训室,配置教学设备设施条件;既不是学科课程式的实验室,也不仅仅是技能训练的场所,要融“教、学、做”一体化,在做中学。 有些专业在校内外难于创设结合真实工作过程的学习环境,其部分项目课程要建设校内物理仿真生产环境或采用智能化媒体的具有高仿真度的虚拟实训情境。

45 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是现场考察的重点 专业和课程是学校业务发展的基本组成细胞,是聚集知识和教师的平台,是蕴藏竞争力的平台;
学校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是具有在同行影响极大的特色专业群和优质课程群。 在现场考察过程中,通过深度访谈(为主)、专业剖析、说课并研讨、查阅原始资料、考察实训基地等活动, 帮助学校总结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经验; 引导学校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建立校企合作的机制与平台。

46 六、体现主体意志,学校与专家共谋发展 珍惜评估机会,展示真实自我
评估工作是在学校自然状态下进行,没有等级压力,减轻了学校迎评、参评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 评估以需求方为主体,激发参与评估的内在需求; 自评主要不是论证“合格”,而是认真自我分析; 研究如何建立学校自我监控、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机制; 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配合,珍惜评估机会,展示真实自我,查问题不掩盖、找原因不防范,欢迎帮助,与专家共谋发展良策。

47 评估为高职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对学校目前的发展成就给予充分肯定! 对内涵建设的薄弱环节要有清醒的认识! 将法定的必须接受的评估作为提升的好机会! 高职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需要“在做中学” 。 “以评促建”能够为高职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在良好的学习情境中边实践边学习,学校的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早学习,早实践,早受益。

48 评估要丢掉四大情结 对专家的要求更高了。指出问题及现象并不困难,但是准确诊断形成的原因、找出可行的解决对策,就需要有相当的能力和水平。
必须丢掉四大情结: 鉴定情结(定出优良等级); 量化情结(量化标准模板); 主体情结(专家“钦差情结” ); 本科情结(本科标准和思路)。 专家组要老老实实地与学校平等交流,共同发现问题,准确诊断形成的原因、找出可行的解决对策。

49 希望各高职院校: 准确理解《方案》和我省《总体规划》、《实施细则》、《操作规程》的基本精神, 确实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内涵建设上来, 发展学校自己的办学特色, 创造我省高职教育的竞争品牌。

50 欢迎批评指导! 感谢各位老师!


Download ppt "评估《实施细则》解读 与《采集平台》的使用 丁 德 全 Tell: (H) Emai:"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