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張德銳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張德銳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張德銳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方案及其評審 張德銳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2 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 教師專業發展係教師參與有系統設計的專業成長活動,以增進其專業知能、強化其專業態度和改變其專業行為,進而提升教學效能和擴大學生學習效果。﹝吳清山,2005﹞

3 教師專業發展的特性Guskey, 2000 有目的、有意義策劃的過程 必須是持續的過程 是有系統的過程 給予一個很清楚的目的
確定這目的是有價值的 確定這些目的如何被評鑑 必須是持續的過程 是有系統的過程

4 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 在教育改革的行動中,學校是「現場」,教師是「關鍵」,故唯有學校教師具備足夠的專業能力與熱忱,才能有效執行並創新教育改革的措施。﹝吳明清,2002﹞ 讓專業成為教育改革的推動力﹝吳明清,2006﹞

5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吳明清,2002 重建社群觀念﹝sense of community﹞ 無社群意識的教師進修
教師應是一個專業社群,有其共同的專業目標、 無社群意識的教師進修 教師進修動機著眼個人利益 教師進修內容未必符合專業成長的需求 教師進修方式缺乏團體內的互動 教師進修結果著重個人形式資格的取得

6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吳明清,2002 加強組織學習 學校應是學習型學校 以系統思考為核心的整體結構和特色 個人精熟的修鍊 心智模式的調整
共同願景的塑造 致力團隊學習

7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吳明清,2002 推動學校再造﹝school restructuring﹞ 技術模式:學校核心技術的再造
專業模式:專業工作條件的再造 雇主模式:學校與家長關係的再造

8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吳明清,2002 發展學校特色 學校特色應能展現獨特性 學校特色必須符合教育目標 學校特色必須有優良品質
學校特色必須反映社會正義 學校特色應能發揮學校效能

9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吳明清,2002 營造專業文化
在學習的價值取向上,是一種活潑創造型的「主智文化」,而非追求逸樂的「無智文化」 或「反智文化」 在師生的生活風格上,是以倫理與民主為基礎的「共生文化」,而非漠視群際關係的「自戀文化」或「自大文化」 在學校的環境特色上,是一種「豪邁文化」 與「實在文化」,而非「偏狹文化」 與「虛華文化」

10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吳明清,2002 推展教學能力
能力教學的基本策略,就是要設計簡單化的問題情境,指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和情意,在問題情境中加以轉化和應用,久而久之自然養成基本能力 專業教學 創新教學 效能教學

11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吳明清,2002 強化課程統整 統整的要素:從「學習者特性」、 「學習內容」、 「學習環境」三方面來尋找統整的元素
統整的方法 並列式 融入式 交集式 層疊式

12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吳明清,2002 鼓勵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由行動者自己擔任研究人員
行動研究以行動本身作為研究主題,並且在日常的行動現場和行動過程中進行研究 行動研究的目的是要改善行動

13 校本專業發展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地位 教師的專業發展,主要是藉著「校本的專業發展活動」來激發教師主動省思探究的精神,以便逐漸提昇教師的專業素養,並逐漸改善基層教育的品質,基本理念乃是讓教師主導自我的專業發展活動,而非把教師看做教育或被訓練的對象。(饒見維,1996)

14 校本教師專業發展的推動方式 饒見維,1996 「由上而下」(top-down)的方式:縣市教育行政當局主導;行政管理主義
「以下而上」(bottom-up)的方式:由學校裏的部份教師發起或引導;教師本位 「由中間往上下」(middle-out):由學校發起某種專業發展活動;學校本位

15 校本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和特徵 意義 以學校經營及教師需求為基礎而設計的一系列有組織、有系統的活動,其目的在於推動教師的專業成長,進而促進學生的學習。 特徵: 活動是以學校經營及教師成長需求為基礎而設計 活動目的兼顧組織目標的達成及教師個人需求的滿足 活動內容除了和教師本職相關的專業成長之外,也包括教師個人發展的活動 教師在整個活動及課程的設計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活動的場地以校內為主,但亦可以包含校外活動

16 傳統與校本教師專業發展的比較汪瓊嬌,2002 校本教師專業發展 傳統教師專業發展 運作方式 活動內容 活動地點 教師角色 參與動機 學校本位
以校內教師為主導,由校內專責單位設計、規劃、推行與評估活動 外控方式 規劃及管理都是由教育行政單位推動,少有教師參與其事或提供意見 活動內容 兼顧理論與實務 內容是依教師和校內需要而設計的,將所學到的理論印證於實際工作上 偏重理論 流於表面化、形式化,未能真正切合教師的實際需要 活動地點 在校內或鄰近學校進行 教師無須離開工作崗位,亦可參與 多在校外進行 教師必須離開本身工作崗位,故不利於學校工作 教師角色 角色主動 針對教師的需求而主動參與,其角色主動,具較大動機與投入感 角色被動 參加者一般都是為了滿足教育行政單位要求,或被學校委派參加 參與動機 內在成長動機 成長活動符合教師需求,有助實際工作,參加者重視內在成長,把握專業成長機會 外在報酬動機 主辦者為鼓勵參加者積極參與,多以外在報酬作鼓勵,但教師的內在動機不高

17 傳統與校本教師專業發展的比較汪瓊嬌,2002 校本教師專業發展 傳統教師專業發展 活動規劃 活動形式 需求 目標規劃 具系統性
活動納入學校發展方案內,且學校全力支援,並加以策劃,執行及評估 缺乏系統 活動一般是臨時性質,沒有長遠發展的規劃,且缺乏系統性的管理安排 活動形式 形式多元化 活動多元化,以不同形式靈活地進行,其中包括教學新知研討會、讀書會、教學心得分享 多為講授法 活動形式單調,主要以講授方式進行,教師被動參加,對內容興趣不大 需求 兼顧教師個人與學校需求 目標兼顧教師個人與學校之多層面,主要目標是為提昇學校整體效能 偏重教師個人的需求 目標多集中於個別成員,無助於學校整體發展 目標規劃 以自我導向之進修目標 關心與尊重教師之自主學習、自我學習與成長 目標不明確 只注重短暫問題的解決,沒有關心到教師自我學習與成長

18 校本教師專業發展進修型態 郭木山,2004 閱讀講座型態 參觀操作型態 成長團體型態 省思研究型態 個人自我導向 自我閱讀寫作 收看錄影廣播
函授、空大 學位學分進修 教育製作 電腦自我學習 個案研究 學術論文 行動研究 教學生活札記 教學省思札記 一般專案研究 協同互助導向 專題講座 校內週三研習 校外研習講座 教學觀摩 教室觀察 校外教育參觀 教學研究會 教學群小組討 論 讀書會 協同行動研究

19 校本教師專業發展進修內涵黃淑苓,2005 教師個人發展 教師教育專業發展 教職專業發展 時間管理 壓力管理 情緒管理 生涯規劃 學科知識
教學內容知識(學習者、課程、教學、評量) 應用科技 輔導知能 教育改革新知 教職專業發展 倡議 參與決策 研究發展 組織經營

20 校本教師專業發展活動的實施步驟 營造有利成長的學校文化 發展校長與教師間彼此的信任感 建立教師自尊及自信 鼓勵教師公開討論及分享

21 校本教師專業發展活動的實施步驟 界定需求 界定需求時,可以選擇採用下列多種做法: 從學生的角度 課程的要求 全校共同討論 個人的需求
組織的目標 界定需求時,可以選擇採用下列多種做法: 全校共同討論 問卷調查分析 閱讀相關文獻資料 以小組方式討論 組成諮詢委員會進行規劃 參考其他學校做法。

22 校本教師專業發展活動的實施步驟 擬定專業成長計劃 撰寫計劃注意事項 計劃內容包含: 需要參加的人員 活動的目的 計劃的可行性
活動的適切性 活動的整合性 成果的應用性 計劃內容包含: 需要參加的人員 活動的目的 活動的內容及類型 所需經費及資源 成果的應用。

23 校本教師專業發展活動的實施步驟 實施專業成長活動 活動前 活動中 活動後

24 校本教師專業發展活動的實施步驟 對成果進行評鑑 設定問題 蒐集資訊 形成結論及提出報告 有關計劃本身的問題 活動對教 師的影響
活動對學生及學校的影響 蒐集資訊 蒐集資訊的管道要儘量多樣化 形成結論及提出報告

25 優質學校教師專業發展執行方案 方案項目 成果評估 省思分享 方案規劃 執行過程 組織表現 個人表現 方案省思 未來展望 現況分析 方案目標
實施策略 執行過程 執行人員 執行項目 執行期程 流程管理 成果評估 組織表現 個人表現 省思分享 方案省思 未來展望

26 優質學校教師專業發展執行方案 項目名稱 參考內容說明 方案規劃 背景分析 方案背景 現況分析 方案目標 方案的具體目標
方案目標與校務發展計畫的關係 實施策略 實施策略的訂定過程 實施策略的具體方式 資源的取得與運用的規劃

27 優質學校教師專業發展執行方案 項目名稱 參考內容說明 執行過程 執行人員 方案執行人員的組成與分工 執行項目 方案執行的項目內容 執行期程
方案執行的起訖時間 流程管理 工作流程的規劃,並提供流程圖 進度控制及回饋機制的實施情形

28 優質學校教師專業發展執行方案 項目名稱 參考內容說明 成果評估 組織表現 達成方案目標的具體成果 學校內外部成員的滿意狀況
校內外資源運用的效益 個人表現 執行方案相關人員(行政人員、教師、學生及家長…)之具體成長與表現 備註:具體成果應檢附下列佐證資料:    1.方案實施前後的比較資料 2.其他足以證明方案成果的相關資料

29 優質學校教師專業發展執行方案 項目名稱 參考內容說明 省思分享 方案省思 方案的成功經驗 值得引介的特別經驗
方案的執行困境(如規劃-執行落差的應變措施) 未來展望 現有方案的持續精進 成功經驗轉化與推廣之構想

30 優質學校-評選規準設計架構

31 優質學校-評選規準架構示意圖

32 優質學校指標-專業發展 計畫專業成長 從事教育研究 建立教學檔案 參與學術活動 評估進修成果

33 指標向度 專業發展 指標名稱 計畫專業成長 擬訂學校同仁的專業成長計畫,是形塑優質學校文化的基礎。透過配合社會發展脈動、掌握教育發展趨勢、規劃優質學校發展目標、建立全員參與模式、發展多元專業成長方式、建置完善回饋機制,以促進學校同仁之專業發展。

34 經 營 策 略 擬訂系統性專業成長計畫 符應教育政策、因應未來教育發展趨勢及學校發展願景與校務計畫,訂定專業成長計畫。 統整相關專業成長計畫後,納入校務發展計畫。 定期檢核專業成長計畫實施之成效。 發展多元化專業成長計畫 廣徵全體教職員工意見,建立全員參與的機制。 鼓勵教師成立小型成長團體,針對課程與教學、創新教學、資訊網頁、個人教育哲學、行動研究、學習檔案、專題研究等主題進行進修。 系列規劃專題式教師研習進修活動,以增加進修內涵之深度與廣度。 推動同儕教學視導,鼓勵教師擔任實習輔導教師或同儕教學視導,推動伙伴學習機制。 發展教學對話平台,鼓勵教師知識管理與分享。 結合教學檔案及行動研究鼓勵教師自我進修。 鼓勵教師採用攻讀學位或進修學分等多元方式進修。 整合各項資源,挹注專業成長計畫。

35 經 營 策 略 建立激勵專業成長計畫的方案 訂定教師專業進修獎勵要點。 計畫性的推薦教師參與進修活動。 鼓勵教師分享專業成長經驗激勵他人及自我激勵。 建立專業成長計畫評鑑回饋機制 設計成果評估表,自我考核並確實掌握執行率。 主動以問卷、訪談、電子信箱…等方式蒐集建議事項。 依據評估結果,擬訂延續性專業成長計畫

36 指標向度 專業發展 指標名稱 從事教育研究 基於「教師即研究者」的理念,從事教育研究不僅是教師的任務之一,也是優質學校應著重的措施;學校應積極推展各項教育研究,突破現狀,增進教師專業成長,創新教育措施,解決教育實際問題,並應用至學校行政、課程、教學、輔導等層面。

37 架構學術研究網路,形成夥伴關係 與師資培育機構合作,主動提出教育現場面臨之問題、進行研究。 結合鄰近學術機構、民間學術團體、文教基金會等資源,進行合作方案。 善用家長資源,走進社區,落實完全學習機制,從事與社區學習等相關之研究。 與同仁進修之學術機構合作,解決問題並協助校務發展。 培育種子團隊,營造研究環境 組織推動小組,規劃及推動教育研究,討論教育議題,以探求社會脈動、思考解決對策。 規劃行政人員、實習輔導老師、在職進修同仁、課發會成員、領域召集人為種子教師。 籌措研究經費,提供書刊及相關資源。 設置研究及討論場所。

38 建立校內持續研發系統 訂定校內教育行動方案,並據以研發各項具體實施計畫。 擇定主題,訂定研究計畫,例如:教育專業趨勢分析、新聞教育議題、創新教學示例、教訓輔三合一、統整課程設計等。 確立行政支援系統,經由密集的進修與實作,提升教師行動研究能力。 訂定獎勵辦法,激發研究動機。 鼓勵成果發表延伸至各類教學平台 參加教育部、教育局舉辦之各項教育研究比賽或活動。 發表至其他學術機構。 進行校內教學研究會之分享,含研習、教學、研究之心得分享及同儕教學視導。 辦理校際間分享與群組學校、夥伴關係學校、學區內各級學校進行分享與討論。 出版校內教學專刊(學報)或建置網頁,提供回饋與分享。 建立社區…學校教育研究網路,向社區人士發表。

39 指標向度 專業發展 指標名稱 建立教學檔案 教學檔案是教師有目的的蒐集在教學過程中的各種資料,包括課程設計、教學計畫、備課資料、教學過程的紀錄、學生學習的成果及教師自我省思等,其目的在留下系統性的教學紀錄,以利教師的自我反省、自我成長及同儕間的觀摩學習,增進教師專業養成,提高教學效能。

40 經營策略 培養教師建立教學檔案之專業能力 召開說明會讓教師瞭解建立教學檔案的意義及功能。 邀請專家學者與教師座談研習,協助老師建立教學檔案的理念與做法。 整合學校教師觀點,建構學校本位教學檔案製作程序、架構、內容與方向。 善用群組夥伴關係,校際間教師相互交流經驗分享。 形塑優質教學檔案內涵 資料蒐集分類有邏輯性。 內容涵括多元,例如:班級經營策略、教學活動設計、教師自我檢核表、學生學習表現紀錄、學習單、行動研究等。 利用資訊及知識管理將教學檔案e化。 架設教師教學網站,隨時更新。

41 經營 策略 落實教學檔案之製作 透過各領域教學研究會討論,彼此對話。 舉辦自製教學檔案發表會及觀摩會。 票選優質教學檔案,給予適當獎勵。 集結優質教學檔案,編印成書。 建立回饋機制 設計教學檔案執行檢核表,檢視計畫、執行與考核等方面優缺點並提供未來辦理之參考。 學校日展現教學檔案,與家長互動溝通。 自評與互評相輔相成,例如:教師定期自我檢核、同儕相互評估。 教師個人網站設置教學檔案討論區。

42 指標向度 專業發展 指標名稱 參與學術活動 教師專業知能的提升,攸關教學品質之良窳,而多元參與學術活動,正可協助教師思辨內省,以理論暨實務之研習、參與座談及學分學位進修等方式,實際進行研究,相互激盪、進行討論,並發表、分享,以增進教師對問題之解析能力,有效研擬問題解決策略。

43 營造學校學術研究之氛圍 訂定教職員參與學術活動要點。 教職員參加學術或專業團體組織,至少一種以上。 定期公布學術活動資訊,鼓勵教師參與。 設置學術研討成果發表園地,出版學術專輯。 設置各類學術研究室,設立領域新知專櫃,充實學術研究專書。 課務安排應保留領域共同研討時段。 參加各類學術活動 鼓勵參加學術活動、網路專業社群、行動研究。 定期參加各種教育競賽或發表活動(如論文發表、多媒體競賽等)。 主動爭取資源、協助進行教育相關的學術研究。 結合校外資源,合作辦理實務及理論兼具之學術活動。 提供教師教學討論平台,規劃教師同儕對話機制。

44 研擬學術研究獎勵措施 設立獎勵金或以敘獎方式,獎勵各項研究成果。 提供學術研究經費。 提供學術成果發表園地並協助彙編出刊。 引進研究成果實際運用於行政與教學,進而提供教育界參考應用。 定期辦理各類型之學術成果發表會,公開表揚,激勵仿效。

45 指標向度 專業發展 指標名稱 評估進修成果 藉由有效能的評估以深化教師專業進修之成果,且成果評估應從質與量兩方面管控,以顧及教師進修的深度與廣度,期透過公開透明持續之教師進修評估,建立完善的進修制度,並提昇教師對進修之重視。

46 經 營 策 略 檢視學校教師專業發展進修計畫之完整性與適切性 教師進修計畫是否兼顧完整性與普及性。 教師進修計畫是否適切與可行性,合乎教師需求。 研習內涵與研習方式是否具備多元性。 確實考核學校教師專業發展進修執行過程之得失 掌握教師參與進修之狀況,定期公布各領域進修內容、教師實際參與進修情形。 建立回饋機制,設計研習回饋單,針對研習課程內容、講座及成效進行填答,提供未來辦理之参據。 了解是否按照進修計畫執行,執行過程是否有困難。 辦理教師進修滿意度調查及建議事項之處理。

47 經 營 策 略 有效評鑑教師專業發展進修之成果 各領域教師應設計教學回饋單,以了解學生反應,並從中檢討教師專業發展實施之成效。 強化教學視導、教學觀摩、同儕觀摩工作,以掌握教師專業發展是否實際運用至教學實務情境中。 持續進行教學評鑑、課程評鑑、教材評鑑。 檢視教師參與學術專業發展之研究成果。 鼓勵教師參與各項競賽,以激勵教師專業發展風氣,從競賽過程中評估教師專業發展之成果。 從學生的課業成績、行為表現、各項比賽中提供回饋省思,作為教師專業發展與成長之回饋。

48 優質學校-評選方式 初審 複審 決審 由評選委員會初審小組進行審查,以書面審查為原則,必要時得至各校實地訪視,審查後擇優參加複審。
由評選委員會複審小組,進行實地訪視,訪視後擇優參加決審。 決審 由評選委員會決審小組,訂定公開發表時間及地點,由參加決審學校公開發表申請獎項之經營過程並展現經營成果,經評選委員會評定後予以獎勵。

49 各種評選資料蒐集方式的比較 方式 優點 缺點 直接觀察 立即且直接的接觸了解 所得資料較為主觀片段 問卷調查
容易實施,可以在事後再針對教師的意見進行分析 所得資料的可信度必須仔細檢驗 訪談 透過雙方的交互對談,對於所談議題有比較深入了解 較費時間人力 其他書面資料 有長時期的資料記錄、可進行系統分析、有時可以得到不同的觀點和靈感 較間接、分析要花較多時間

50 優質學校-評審標準 評審項目 評審內容 評分說明 周延性 10% 規劃設計完整性及可行性程度 運用科學方法收集、分析、研究資料的程度 創新性
20% 具創意、特色的程度 參與性 團隊成員參與程度 效益性 30% 方案產生之實質效益(含有形、無形效益及其他特殊成果或附加價值) 應用性 方案具有之構想及對策的應用層面 永續性 方案的持續發展 評審採3分制,並配合評審項目權重加權累計 評審配分 3 績效卓越 2 績效優良 1 績效尚佳

51 優質學校-評選結果 經優質學校評選委員會評定獲獎者,得依其申請之獎項分別給予獎勵: 單項獎勵 整體獎勵
依獲獎單項別,頒給「優質獎」獎牌,獎金新臺幣伍萬元。 整體獎勵 頒給「金質獎」獎牌,獎金新臺幣伍拾萬元。

52 報告完畢 敬請指正


Download ppt "張德銳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