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单元 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  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单元 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  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单元 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  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

2 1. 原始美术 2.古代美术 3.欧洲中世纪美术 退 出

3 旧石器时代美术 受伤的野牛(洞穴壁画,长185厘米,旧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2万年,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
受伤的野牛(洞穴壁画,长185厘米,旧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2万年,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    这是现今发现的人类最早、最著名的美术作品之一。它是1879年由一个名叫蒙特乌拉的西班牙工程师偶然发现的。由于这一壁画中描绘的动物太生动了,以前也从未见过这类壁画,所以这位工程师将它公诸于世时,西班牙考古界反而说他造假惑众,使他蒙冤二十多年。   洞穴长约270米,壁画集中在入口处长18米、宽9米的地方。上面画的主要是各种动物,包括15头野牛、3只野猪、3只鹿、3匹马和1只狼。   这里所见的被人称为“受伤的野牛”,位于主洞的顶部。从现在的画迹来看 ,这些壁画是先勾线后涂色,色彩以赭红与黑色为主,都是天然矿物颜料,可能是用动物的脂肪和血调合,所用的绘画工具,可能是利用当时的一些动植物和兽毛制成的。这些壁画距今约有二、三万年的历史。

4 旧石器时代美术 旧石器时代美术的特点   表现内容皆以动物为主,手法生动写实。其中最突出的原始洞窟壁画是西班牙北部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和法国西南部的拉斯科洞窟壁画;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雕塑大多数为小型的动物雕塑,少数人像雕刻中,裸体女性雕像占主要地位。这些女性雕像强调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臀部、腹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时期人们对于母性和生殖的崇拜。发现最早的雕像是奥地利维林多夫的《母神》(原始的维纳斯)和法国鲁塞尔岩廊石壁浮雕《手持角杯的裸女》。 奥地利维林多夫的 母神 (原始的维纳斯)

5 旧石器时代美术 手持角杯的裸女 公元前3000年   在欧洲奥瑞纳文化期发现的人物雕像很多,其中以法国鲁塞尔岩廊石壁浮雕《手持角杯的裸女》为最杰出。这位女子右手托着一只角状器,左手搭在稍为隆起的腹上,披肩长发绕在左肩,袋状的双乳悬挂在胸前,腹部和臀部宽厚肥硕,面部简略未作刻画,粗壮的大腿往下细小而至于虚无。从形象动作的姿态特征中,人们猜想这位女子正在主持一项巫术仪式,祈祷猎物丰收和部族昌盛、安康。也有人认为手中托举的角器是人类繁殖的吉祥物,表明她那母性的潜力不再隐藏在自己的身体内,而是寄托于神秘的象征——兽角。

6 新石器时代美术 英国斯通亨治巨石结构 约公元前3000年
英国斯通亨治巨石结构 约公元前3000年   这些被历史学家们称之为“巨石结构”、“巨石建筑”或“巨石碑”的巨大石块是欧洲新石器时代重要遗物。它主要分布在地中海诸岛至大西洋沿岸地区。这些巨石有的高达70多英尺,重百吨;有的排列成长达2英里的行列,极其壮观据统计,分布在西欧的巨石结构数量最多,约有四、五万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英格兰南部索尔兹伯里城北平原上的斯通亨治巨石结构。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巨石结构,在一个很大的广场上,每两块竖立的巨石上压着一条数吨重的横石,以此组成四圈石栏。中间有一个石板大平台,可能是当时的祭台。石栏的最大直径是105英尺,高约13.4英尺,最大的巨石高达23英尺。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新石器时代建造这样一种巨石建筑,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创造。至于它的实际用途,学者众说纷纭,看 看来它既有明显的宗教意义,也很可能是人类最早的纪念碑。即使在它已被严重破坏的今天看来,它仍然具有庄严、肃穆的威仪。

7 讨论 为什么原始美术中的绘画作品多表现狩猎的情景? 英国的巨石建筑的实际用途及意义?

8 古代两河流域美术 巴比伦文明后期的裸女雕塑 苏美尔时期的精美头像 两河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
  两河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 一。古希腊人把两河流域叫做“美索不达米亚”,意思 是“两河之间的地方”。美索不达米亚又分两个部分, 南边叫巴比伦尼亚,北边叫亚述。就今天来说,两 河流域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一带。   两河文明时代最早的居民是苏美尔人,他们在 公元前4000年以前就来到了这里,两河流域的最初 文明就是他们建立的。后来的阿卡德人、巴比伦 人、亚述人以及迦勒底人,继承和发展了苏美尔人 的成就,使两河文明成为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一 页。其中巴比伦人的成就最大,因此,两河文明又 被称为巴比伦文明。 巴比伦文明后期的裸女雕塑 苏美尔时期的精美头像

9 古代埃及美术 公元前2500   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如同它的金字塔一样,是古埃及法老为了制造人们对统治者的崇拜而建立起来的巨大的人工纪念碑。狮身人面像位于哈佛拉金字塔的旁边。雕像面向东方,高约20米,全身长约73.2米。雕像的面部据说是按照法老哈佛拉的形象雕刻的,原有长长的胡须,身体则雕凿成狮子状。这是因为,古埃及人认为狮子是力量的象征,统治者们总喜欢用狮子来比喻自己。所以,狮身人面像实际上是法老力量的象征,它是统治者为了制造人们对他的崇拜的产物。从造型上看,狮身人面像的头颅和躯体,同它附近的方锥形的金字塔,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使吉萨地区由三座主要金字塔所组成的庞大的建筑群更富有变化。 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

10 古代埃及美术 涅菲尔蒂 公元前1355   据说世界雕塑史上有两位最美的女子雕像,一是法国卢浮宫的《米洛岛的维纳斯》;一是柏林国家博物馆里的《涅菲尔蒂》,她比《米洛岛的维纳斯》要早1500年左右。这两尊塑像都是无与伦比的。   《涅菲尔蒂》雕像的写实技巧极高,可达乱真之境,人们很难相信这竟是出自三千多年前奴隶艺术家之手。   涅菲尔蒂是十八王朝法老王阿赫那东之妻。埃及肖像雕刻是作为死者的替身而创作的,所以雕刻家竭力追求雕像的逼真。为了达到酷似,还经常从死者身上印下面模,直接翻 制雕像,然后再仔细加工。埃及雕刻家经过长期的训练和探索,掌握了极高的写实技巧。   据说涅菲尔蒂王后在古埃及具有倾城倾国的美貌。这尊雕像在几千年之后的今天还令人心醉神迷。当然,与其说是惊叹王后的美,倒不如说是折服艺术家的天才。雕塑家表现了一个典型的美丽东方女性,长圆型的面孔,五官端正,线条柔和清秀,修长的颈项,变化微妙的曲线构成庄重、优雅的仪态,体现出埃及人对女性美的理想。

11 古代埃及美术 阿布·辛贝尔神庙之雕像 石像,共有四座,高约20米,大约创作于公元前1250年左右,现位于埃及第一瀑布以南二百八十公里处的尼罗河岸边。   拉美西斯二世是埃及军事帝国最后一个强有力的法老,同时也是埃及历史上最热衷于建造纪念物的统治者。他十分懂得艺术的感化作用,认为所修建的神庙是巩固自己统治的“永恒之石”。公元前1300年左右,拉美西斯二世征服了在当时十分强盛的努比亚(现埃及境内),大量廉价的奴隶和财富源源不断地涌入尼罗河平原,国力空前繁盛。拉美西斯二世在努比亚建造了好几座巨大的神庙,都以古埃及人崇拜的主神阿蒙命名,称为阿蒙神庙。其中最雄伟、最特殊的是座落在阿布·辛贝尔的石窟神庙,它是埃及石窟神庙最有代表性的杰作。   神庙的正面塑有四个高大巍峨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坐像,它们都直接雕在崖壁上,高达20米以上。在四尊雕像的正中,有一个贴在石像后墙上的神龛,里面供奉的是主神阿蒙;雕像的两腿中间和旁边站着包括王后在内的法老王族的小雕像。雕像面向东方倚山而坐,仿佛直接从山崖中长出来一样, 气势异常宏伟。它们高居于尼罗河最高水位之上,尼罗河 恰好在雕像面前拐弯,所以凡是在河上航行的人们,都能 从远处看到这四尊正襟危坐、令人生畏的法老坐像,留下 十分深刻的印象。

12 古代埃及美术 阿布·辛贝尔神庙之雕像

13 古罗马美术 奥古斯都全身像 罗马的统治者、贵族,认识到通过肖像的传播可以炫耀个人的权威,制造个人崇拜,这是罗马肖像雕塑发达的不可忽视的因素。罗马雕塑艺术进入帝国时期以后,鲜明地成为歌颂君权、颂扬帝国武功的重要手段,从而使帝王贵族的肖像雕刻极为发达。神圣皇帝渥大维在自传中写过,在罗马城中,为他树立的(或站立或在马背或在战车上)银质塑像约80座。   《奥古斯都全身像》是一尊有代表性的帝王全身肖像,约作于公元前19-13年,现藏罗马梵蒂冈博物馆。奥古斯都意即“神圣”,雕像是罗马第一位大皇帝渥大维。渥大维是罗马大独裁者恺撒的外甥,由他收养。恺撒遇刺身亡后,19岁的渥大维用计谋获得一部分军权,并不断施计击败他的政敌而终 于成为罗马皇帝。这尊雕像着意美化这位大皇帝:身着罗马式 盔甲,左手持着象征无上权力的权杖,右手指引方向,有趣的 是在右腿边雕着一个小爱神,造成高矮的强烈对比。这种对比 的含义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暗示古罗马是爱神维纳斯的后代, 更多人认为可能是以爱神象征仁爱,以此表明奥古斯都不仅是 伟大的军事统帅,而且是仁爱之君。渥大维护胸铠甲上的装饰 浮雕,寓意着罗马对全球的征服和统治。雕像的姿式和表情有 明显的理想化和神化的倾向,不过面容还是很像渥大维本人的。 他那僧侣式的小平头,清瘦严肃的面容,表现出他执政时仍然 崇尚简朴,目光中透现出他的足智多谋。

14 奥古斯都全身像

15 古希腊美术 帕提农神庙 建于古希腊最繁荣的古典时期,公 元前447-438。它原是雅典卫城的主 体建筑,是为了纪念雅典战胜波斯
  帕提农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建筑, 建于古希腊最繁荣的古典时期,公 元前 。它原是雅典卫城的主 体建筑,是为了纪念雅典战胜波斯 侵略者的伟大胜利而建的。它原是供 奉雅典的保护神雅典娜的,“帕提农” 在古希腊语中即是“雅典娜处女庙”的 意思。它采用希腊神庙中最典型的 长方形平面的列柱围廊式,建在一个 三级台基上。屋顶是两坡顶,顶的东 西两端形成三角形的山墙,上有精美的高浮雕。这种格式被认为是古典建筑风格的基本形式。神庙的列柱采用雄浑、刚健的多立克柱式,比例匀称,是多立克柱式的典范。

16 古希腊美术 掷铁饼者 希腊 米隆 大理石,罗马制品,公元前五世纪,罗马国立博物馆藏。
掷铁饼者 希腊 米隆 大理石,罗马制品,公元前五世纪,罗马国立博物馆藏。   米隆是公元前五世纪上半期古希腊著名的雕刻家。他善于运用写实手法创造性地刻划人物在剧烈运动中的动态。《掷铁饼者》便是他在这方面最重要的代表作。尤见作者匠心的是,他出色地概括了掷铁饼这一运动的整个过程,表现了一种动态的美。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象拉满的弓使人产生一种发射的联想.铁饼和人头两个圆形左右呼应;紧贴地面的右腿如同一个轴心,使曲折的身体保持稳定。整个雕像给人的印象是:健美、庄重、和谐、洋溢着青春的活力。雕塑之所以呈现出整体的运动形态美,是由古希腊人的社会风俗所决定的。因为,古希腊人在从事体育运动和宗教性的文艺演出活动时,男 子往往赤身裸体。他们认为完美健康的人体乃是人的骄傲,是神性的体现。这种社会风俗反过来也促进了希腊人体雕像的发展,并且形成了西方美术中崇尚人体美的艺术传统。

17 拉奥孔   1506年1月4日,意大利人佛列底斯在罗马提图斯皇宫遗址的废墟上种植葡萄时,挖出一座群雕像,后为罗马教皇尤利乌斯二世购藏于梵蒂冈伯尔维多宫。教皇总建筑师桑加罗鉴定认为是提图斯皇宫杰出的藏品《拉奥孔》。这一群雕是由阿格山德罗、波利多罗斯和阿典诺多斯三位雕刻家于公元前50年左右完成的。群雕取材于希腊神话特洛伊战争的故事。   拉奥孔是特洛伊城阿波罗神庙的祭司。他在特洛伊战争中警告同胞千万不要中希腊人设下的木马计谋,因此得罪了希腊保护神雅典娜。雅典娜为了惩罚拉奥孔,立即派两条巨蟒从田奈多斯岛 直奔特洛伊,首先咬死了拉奥孔的两个儿子,然后又缠绕着拉奥孔,用毒液浸透他的肉体。群雕表现的就是这一悲剧情景。   

18 作,被奉为稀世珍宝。作者已无从考证。又名 为《萨莫色雷斯尼凯像》。 尼凯是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传说她曾
胜利女神像 公元前4世纪   这是希腊化时期留存下来的著名杰作的原 作,被奉为稀世珍宝。作者已无从考证。又名 为《萨莫色雷斯尼凯像》。   尼凯是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传说她曾 协助宙斯战胜提旦巨人,给人们带来了胜利。 在西方艺术中常以身生双翼,携带橄榄枝的形 象出现。   雕像原先是安放在萨莫色雷斯岛海边的石 崖上。传说是纪念公元前306年国王德米特里战 胜埃及托勒密舰队而建立的;也有考证是公元 前2世纪作品,是公元前190年罗得岛人民为战 胜叙利亚的舰队而立的纪念碑。   这座雕像整个动势结构十分完美生动,雕 刻技巧高超,雕像在形式上已转向世俗化、戏 剧化和形象的人格化,并以传达人类心理和激 情力量为特征。雕像屹立海边山崖之巅,迎着 海风,那前倾展翅欲飞之态,被海风吹拂的衣裙贴着身体,可隐见女性人体的完美,衣裙褶纹构成疏密有致生动流畅的运动感,呈现出生命的飞跃。希腊雕像充满着生命,即使残缺也有活力,人们在想像中弥补了残缺,获得了完满的审美享受。

19 陶壶 希腊陶瓶画 公元前7-6世纪   希腊陶瓶画是实用工艺品和绘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样式。陶器是古代希腊人的生活必须品和外销商品,特具实用和审美意义。希腊陶器工艺先后流行三种艺术风格。即:“东方风格”、“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   东方风格指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流行的一种陶艺,由于对东方出口,因此考虑到东方人的审美和实用,主要以动植物装饰纹样为主,有时直接采用东方纹样;其次是增强了装饰趣味,将动植物加以图案化。   黑绘风格指在红色或黄褐色的泥胎上,用一种特殊黑漆描绘人物和装饰纹样的陶器。   红绘风格与黑绘风格相反,即陶器上所画的人物、动物和各种纹样皆用红色,而底子则用黑。故又称红彩风格。流行于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前4世纪末。这种风格优越处在于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线条刻划人物。

20 拳击者像   这是作于公元前1世纪的青铜原作,出自雅典雕刻家阿波罗尼奥斯之手。雕像表现一个在激烈的拳击比赛中间坐下来休息片刻的拳击手,他是位久经拳击比赛的一位上了年纪的老拳击手,形象显得疲劳,从动势和表情上看,他对自己能否取得胜利似乎缺乏信心,但显得仍十分关注赛事,他裸露全身坚实的肌肉,虽然强健,但已有力不从心之感。   雕刻家阿波罗尼奥斯在这件作品上显示了高度的写实技巧,人体的动势,隆起的肌肉都符合人体的解剖关系,不仅外在形体真实,内在精神状态也极其生动,富有人性和生命。他不是完美的神,而是有血肉、有情感的人。

21 濒死的战士 公元前480   古风时期最珍贵的建 筑装饰雕刻是埃癸那岛上 的阿淮亚神庙的山墙雕刻。 阿淮亚是神话中的女神, 原称布里托玛耳提斯,她 是猎人、渔夫和航海者的 保护神。   神庙的东西两面山墙呈三角形,都刻有雕像装饰。山墙中间位置高,人物取立势;两边低,人物处理成跪卧姿势。整个画面是描写希腊神话中特洛伊战争的故事,中间站立的是雅典娜。两边人物组合向着中心,人物的动作都很真实地表现了临战姿态,自然生动,人体的解剖关系也比较正确。在西山墙的群雕中,仅有的古风式微笑尚残留在人物的面部,显得与战争气氛的不协调。 《濒死的战士》是东山墙中的一件,创作年代迟于西山墙,所以人物面部的“古风式微笑”几乎消失,雕像显得更为生动、真实。

22 抱鹅的少年 公元前200   这件作品出自希腊哈尔基顿的雕刻家波厄多斯之手,原作青铜,留存至今的这件是罗马复制品。波厄多斯擅长于风俗题材雕塑,成为当时专门雕刻儿童形象而闻名的艺术家。   波厄多斯生活在公元前3世纪,正是希腊化风俗性雕塑发展的时代,几乎触及到生活的各方面,从超凡脱俗的神性,开始表达最普遍的人性。特别重视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注重人的内在精神表现。 从这个天真活泼的幼儿抱着有生命的鹅的情景上,可见雕刻家对生活和人的理解及雕刻技艺的完美高超。

23 维纳斯诞生 公元前470 这是块过渡时期最著名的浮 雕,共三块,分别嵌在原罗马皇 帝路得维希御座背面和两侧,因 此称《路得维希宝座浮雕》,靠 背面上雕刻着维纳斯诞生的故事。 画面表现维纳斯从海水中诞 生,两位山林水泽仙女从海面上 轻轻把维纳斯扶起。维纳斯正身 侧面,两臂抬举成对称式。衣着 贴身,海水沿着丰满的身体细密地向下流淌,当跨过乳峰顺着起伏的腹部流淌时突然被遮挡下身的布隔断,布单以横向大褶纹交互成大小不等的弧形曲线,与仙女胸前横向小弧形线形成呼应。两边的两个仙女一手托着维纳斯后身,一手扯着遮羞布,这又形成以维纳斯为中心的两边仙女对称配置的整体造型构图。弯腰曲臂的仙女,繁复的衣裙褶纹按照身体的变化而变化,整个形象犹如一幅立体绘画。虽然侍奉仙女头部已损,但人物仍然充满着生命气息。全图以各种不同的曲线造型组成一首曲线的交响乐曲。

24 哀伤的雅典娜 公元前 这是1888年在雅典卫城巴特农神庙发掘的一块浮雕板,上面雕刻着头戴战盔,手持长矛而立的雅典守护神雅典娜形象。因为雅典娜姿式是倚矛而立,故称《倚矛的雅典娜》,她表情哀伤,也有人称《哀伤的雅典娜》。 这块不大的浮雕,雕刻技巧相当高明,不仅人体比例表现准确,而且还成功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状态。雅典娜的姿态自由舒展而优美,实在就是生活中一位高贵少女的情态。它预示着古典盛期雕刻艺术的到来。

25 讨论 古埃及统治者们为什么总喜欢用狮子来比喻自己? 古希腊陶器工艺先后流行的是哪三种艺术风格?

26   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期,史称
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为了反对宗教神权的统治,推崇古希腊罗马的 文化传统,并且认为从罗马帝国覆灭之后到文艺复兴之间的历史是野蛮黑暗的时 代,是处于文明与复兴之间的时代,故称“中世纪”,后来这一名称被历史学家沿 袭下来。 

27   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的影响有统治地位,决定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充当着上帝与教会的代言人的角色。因此,也有人将欧洲中世纪艺术称为基督教艺术。但是,中世纪的艺术仍然是丰富多彩的,是多种文化源流的综合,并为近代欧洲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基督教起源于中东,当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欧洲确立时,也带来了东方的一些文化特征。同时,古罗马的文化传统,尤其在建筑、雕刻和绘画等式样上,而是有一个漫长的融合改造的过程。最后,基督教在地中海沿岸确立之后,在向西欧扩展的过程中,又吸收了当地的文化成分,即所谓“蛮族艺术”,产生了一些新的样式,到公元10世纪前后,才形成了相对统一的基督教艺术风格。因此,欧洲中世纪艺术不能单纯理解为宗教艺术,而是在东方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和蛮族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基督教艺术。

28 罗马式美术的特点 几乎所有的罗马艺术, 特别是造型艺术,都体现 出一种宏伟的观念和强有 力的技艺。罗马式厚重阴 暗的半圆形拱门窗使整个
  几乎所有的罗马艺术, 特别是造型艺术,都体现 出一种宏伟的观念和强有 力的技艺。罗马式厚重阴 暗的半圆形拱门窗使整个 建筑更显得无比的坚固。 造型罗马式建筑具有 受雕刻形体总体影响的空 间处理特征。在纪念性雕 塑上,以雄健、苍劲的风 格为主要特征,突出庄严 感和神圣感,这与罗马式建筑的后墙小窗、雄浑坚实的风格是一致的。在壁画上,有追随雕塑风格的倾向。在手抄本插图中,也可以看出线条风格有追随雕塑的倾向,以抽象的线条构图,在变形和风格化中产生形象。

29 哥特式美术的特点 哥特式艺术出现在12世纪至16世纪初期的欧洲。他以新型的建筑艺术为主要表现形式,也包括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
  哥特式艺术出现在12世纪至16世纪初期的欧洲。他以新型的建筑艺术为主要表现形式,也包括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 在建筑上,哥特式建筑一反罗马式厚重阴暗的半圆形拱门造型,线条轻快的尖券拱作为重要的装饰手段,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国无限的神秘幻觉。

30   公元4世纪到公元15世纪,拜占庭美术综合了古西腊的艺术风格,在建筑上将希腊的古典柱式、罗马建筑的宏大气派与小亚细亚艺术重内部装饰的特点融为一体,明显反映出王权与基督教神权的超人力 。

31 米兰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也是规模仅次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世界第二大教堂。教堂长158米,最宽处93米。塔尖最高处达108.5米。总面积11700平方米,可容纳35000人。内部非常的宽广,置身于幽暗而庄严的空间中简直快忘了自己是在一大商业都市的中心。教堂内外共有人物雕像3159尊,其中2245尊是外侧雕刻;有96个巨大的妖魔和怪兽形的排水口;顶上有135个尖塔,中央塔顶圣母玛丽亚镀金雕像,高4.2米,重700多公斤,由3900多片黄金包成。

32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最精美的建筑物之一。也许是因为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从六世纪到现在依旧保持完好的古代建筑,作为拜占庭式建筑的杰作被很多艺术和历史学家评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33 巴黎圣母院(法国) 公元1163 哥特式 高136米 钟楼69米   形式上采用了尖状券拱之外,在结构上还创造了尖拱的肋斜拱顶和飞升的扶壁,使之空间更大,人进入内部会产生升华感。

34 夏特尔大教堂 彩色玻璃窗 (法)公元12世纪 狭长的窗户以彩色玻璃做镶嵌,使室内光线炫目,增强教堂的神秘感,人在宽敞的主殿前面对铺着金锈银缀的祭坛、摇曳着烛光前的受难耶苏像,仰望高耸的飞券勒拱,它们像一簇簇飞箭集中在屋顶,使人顿觉有升腾之感。

35 讨论 简述罗马式建筑的特点 简述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36 小结 原始时期的美术知识 古代时期的美术知识 中世纪时期的美术知识


Download ppt "第一单元 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  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