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培智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刘胜林博士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培智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刘胜林博士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培智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刘胜林博士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2 培智教育处于抉择的关键时刻 (江津向阳儿童中心李宝珍)
培智教育处于抉择的关键时刻 (江津向阳儿童中心李宝珍) 面对智障教育是让学生终身进步还是停止在只要智障学生有书读就不错了的选择? 面对智障教育有一天可以逐步发展到专业成熟的境地还是只要学校还收得到智障学生就好了的选择? 面对是实施个别化教育或不实施个别化教育的选择? 面对要以教育目标为导向的培智教育还是以教材为导向的培智教育的选择? 面对要教培智学生适应生活的实用技能还是教学科的知识体系的选择?

3 培智教育如何应对挑战 特殊教育任重道远:老师要教的太多,学生要学的太多:坐不住的要学坐得住,不会关注人的要学会看人,乱发脾气的要学习控制情绪,不会说话的要学开“口”说话和与人交流,不会走路的要学会坐、学会站、学会走…… 特殊教育的教师成就感来自哪里? 特殊教育的科学依据: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

4 脑与人的活动 脑是全身活动的中枢:脑通过 脑对全身的管理: 中枢神经系统和 周围神经系统

5 大脑神经活动的方式:反射 反射: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引起反射的刺激可能是外部的,如食物、声、光、温度等等;也可能是体内的,如肠胃运动、某内脏器官活动的变化等等。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6 反射弧:实现反射的全部生理结构。反射弧一般包括五个环节:
感受器(眼、耳、鼻、舌、皮肤、内脏、肌肉等)、传入神经、 中枢神经、传出神经、 效应器(肌肉、腺体等)

7 脑的基本成分:神经元 · 当儿童出生时,就拥有时大约有 150亿个神经元。当儿童生长时,神经元的数量基本 保持不变,但是神经元之间会形成突触,释放神经介质,将信息从一个神经元传送到另外的神经元。 ·神经元的“修剪”现象:2-3岁时,一些区域的神经元和突触如果未被激活和使用,就会消亡,从而给那些最有效的连接留出空间。

8 基于心理发展的教育 不同的理论家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问题做出个不同的回答,主要的心理学流派有: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学派、人本主义、社会生物学派、社会文化学派。在历史上有影响的儿童心理学家主要有弗洛伊德、埃里克森、格塞尔、斯金纳、班图拉、皮亚杰、维果茨基、马斯洛、罗杰斯、布朗芬布轮纳等。

9 基本观点及其应用 (一)人本主义: 人都是有发展需要的。 特殊儿童有着与普通 儿童一样的发展需要。

10 基本观点及其应用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 1、人性假设:人是一个能量系统,人都是享乐的,人与社会是对立的。
2、人格结构: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理想、道德原则)。 3、人的人格特点在五岁就定型了,精神病状的病因大都能追溯到童年期的创伤性事件。

11 0-1岁的口唇期:嘴是快感的来源,喂养和出牙是重要的;
3、人格发展的阶段 0-1岁的口唇期:嘴是快感的来源,喂养和出牙是重要的; 1-3岁的肛门期:排便运动是快感来源,如厕训练是关键领域; 3-6岁的性器期:性别角色认同,发展良心是关键; 6-11岁的潜伏期:巩固前面阶段的发展 12岁—成年:产生对异性的情感

12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自我同一性渐成说):自我的成长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些发展任务,不能完成这些任务就会形成心理危机:
0-1岁 : 信任对不信任(喂养孩子时与照料者的关系是重要的) 1-3岁: 自主对自我怀疑(儿童为独立而努力) 3-6岁:主动对内疚(儿童计划和完成活动,学习社会边界)。儿童既要学习在必要时主动行动,同时还必须学习哪些行为不允许做的规则

13 6-11岁: 勤奋对自卑 青少年期: 认同对角色混乱 成人早期:亲密对孤独 成人中期: 繁殖对停滞 老年期: 自我整合对失望

14 行为主义学派:行为的学习和改变 代表人物:华生(反应性行为) 理论基础: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主要观点:行为是刺激和反应的过程,儿童是由环境塑造的。 华生著名的害怕实验:给9个月的阿尔伯特呈现一个温顺的小白鼠。阿尔伯特最初的反应是积极的,他爬向小白鼠和它一起玩。两个月后,华生安装了一个恐惧反应装置。每次阿尔伯特接近白鼠时,华生就在后面敲击金属棒,这样阿尔伯特就将剧烈的声音与校白鼠联系起来,学会了对白鼠的恐惧。

15 斯金纳—操作性行为

16 斯金纳的观点及运用 行为:反应性行为、自主性行为 操作性条件作用 行为的习得机制:及时的强化 强化理论的运用:行为塑造和矫治:
@对儿童的正确行为及时强化:代币制 @ 对儿童的不良行为:忽视、不予理 睬; @ 程序教学 如何奖励和惩罚

17 班杜拉:社会性行为的学习 行为:人的社会性行为,理论常被称为社会学习理论。 学习方式: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动机产生 行为的激励: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18 个人、行为、环境的关系 相互作用论

19 如何面对学生的挑战(问题)行为 视频观看 什么是挑战行为:影响孩子功能发挥、影响其他小朋友、影响父母、教师的权威;持续发生的;
儿童的挑战行为都是有功能的,也就是对于儿童来说都是有用的,都为着达成一定目的;

20 儿童行为传递的信息: 要求感官刺激; 逃避感官刺激; 要求一个物品或人; 逃避某个物品或人; 寻求关注,想要和人交流;
心理不高兴,发泄某种情绪 索取信息

21 积极行为支持 基本假设:儿童用问题行为来尝试沟通某种信息,因此积极行为支持取向 在于了解儿童行为背后的沟通意图,引导儿童采用合适的方法来沟通,并让儿童知道不合适的行为是不能达成目的的。 如何进行:评估儿童行为的功能:行为之前发生了什么?行为之后发生了什么?什么时间发生、什么地方发生、和谁在一起时发生?

22 行为问题的ABC 前提事件(A):引发问题的前因:立即前事、遥远前事、隐含前事。

23 在你眼里好的的教室行为是什么 听老师指令 遵守班级规则 根据课程准备上课 跟着集体行动 轻声或者不说话 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情感或观点
当这些行为发生时,你要给予强化

24 也许和环境有关:好的环境应该是这样的 有明确和一贯的日常作息表; 有一些简单的儿童理解的课堂规则;
提供了一个设计良好的环境,包括有明确标志的区角; 提供了有趣的发展适宜的、质量好的材料; 包括多种活动以及活动之间的平衡,比如既有动态的活动也有安静的活动。 安静、安全、包容、支持发展的。

25 教给孩子合适的策略 教给儿童如何表达需求和不满情绪; 教给孩子用语言表达解决问题; 交给儿童一个更合适的方式来引起注意;
给孩子一些视觉提示来提醒他自我控制

26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研究儿童认识的目的: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找到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
心理发展的建构主义观:每一个结构都是心理发展的结果,心理发生就是从一个初级的结构过渡到较复杂的结构。 最初的结构是遗传性图式,比如吸吮动作。在这个基础上不断通过同化、顺应建立新的图式。

27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成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物理知识、数理逻辑知识 社会经验
平衡过程:每个阶段都有的内部机制,起自我调节的作用,通过同化和顺应实现 特殊儿童的有限经验妨碍了他们的认知发展

28 研究方法:临床法

29 寻找有效的方法:特殊教育的核心问题 视频:美国专家的工作 观察、谈话、试验,努力找到有效的方法

30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只有人才有。
人为什么具有高级心理机能是因为人能够使用工具。工具有两类:物质生产的工具、精神生产的工具。精神生产的工具表现为语言和符号。因为工具中凝聚着人类的间接经验,所以工具的使用会引起新的适应方式。所以人所具有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所制约。

31 心理发展的实质: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个体的心理机能从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高级心理机能是儿童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掌握工具从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最近发展区:一种儿童无法通过自己完成,但可在成人和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完成的任务范围。 脚手架:成人应该在不同发展阶段给予不同的指导,成人的指导如同修建高楼的脚手架。

32 脚手架举例 妈妈:布瑞坦尼,这个公园里有什么呀? 布:宝宝秋千。 妈妈:对呀,有秋千。还有什么? 布:(耸了耸肩) 妈妈:有滑梯吗?
布:(微笑并点头) 妈妈:公园里还有什么? 布:(耸肩) 妈妈:翘….. 布:跷跷板! 妈妈:很好,跷跷板!

33 如何支持孩子的行为 了解孩子的需要,给他喜欢的 了解孩子的能力,给他能够做的 丰富孩子的经验,在经验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更高的智慧。
了解孩子的差异,提供个别化的支持,实现个别化的目标


Download ppt "培智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刘胜林博士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