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同济大学审核评估试点 评建组织工作认识与实践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同济大学审核评估试点 评建组织工作认识与实践"—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同济大学审核评估试点 评建组织工作认识与实践
陈以一

2 1 同济大学审核评估试点工作简介 2 校内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审核评估 汇报内容 概况 评建方针 几个关键环节的思考 审核评估感受
同济大学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情况 校内质量保证系统是外部监督的基础

3 1 同济大学审核评估试点工作简介 概况 评建方针 几个关键环节的思考 审核评估感受

4 1 工作简介 - 概况 试点工作过程 评估中心通知 校党委常委会: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抓住重要契机 校长办公会:确定工作方针 落实组织保障、经费保障、人员保障 “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所涉及数据基本齐全 数据正式上报 “同济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自评报告” 定稿上传 专家组进校考察(4天) 考察意见传达、整改方案研讨

5 1 工作简介 - 概况 任务进程表 内容 1月 2月 3月 4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4 7-11 14-18 21-25 28-1 4-8 11-15 18-22 25-1 25-29 1-5 8-12 15-19 22-26 基本状态数据  采集 第一次提交 专家组检查、复核 补充、完善 终审 上报  支撑材料 布置 各单位整理支撑材料 提交支撑材料目录 专家组抽查“材料”、完善“目录” 校级目录 自评报告 各单位撰写自评说明 质管办18日出大纲 初稿 一稿 二稿 征求意见 修改 定稿 学校审定、上报 领导小组 成立 制定迎评方案 审自评报告一稿 审二稿 审定稿 制定专家组进校方案 自评 专家组 检查复核基本状态数据 再复查数据 检查支撑材料 工作组 基本状态数据、支撑材料 教育部 专家组进校准备工作 专家组进校

6 1 工作简介 - 概况 校内迎评组织—1 领导小组 组长:裴钢校长 工作小组 组长:陈以一常务副校长
领导评建工作、审定自评报告、审定基本状态数据、审定专家组进校考察的准备方案等。 组员:相关分管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共计14人 落实领导小组的各项决定,组织、落实好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基本状态数据的采集和自评说明、相关支撑材料的准备,落实各项评建工作、协调解决评建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等。 工作小组 组长:陈以一常务副校长 组员:相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领导共计25人

7 1 工作简介 - 概况 校内迎评组织—2 发展规划研究中心、校办、教务处、学生处、人事处、质管办等 自评报告小组 撰写自评报告。
审阅自评报告、 检查基本状态数据、抽查支撑材料。 校内:教务处前领导、部分教学督导专家、学院(系)领导代表、教授代表 校外:校领导、高教研究人员、教务处领导 专家组

8 1 工作简介 - 评建方针 基本认识 提高质量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学校是本科教学质量保证和提升的责任主体。
审核评估是“五位一体”评估系统中,通过内外结合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有力抓手: 审核项目明晰了质量内涵的主要内容 数据报送反映了质量状态的客观情况 自评报告提供了质量审视的思考机会 专家考察贡献了质量提升的外部建议

9 1 工作简介 -评建方针 基本态度 平常心,正常态 学校有对外部定期评估的需求 学校有对办学质量的自信 具体要求
学校对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特色的历史传承、教育教学的持续改革 学校办学条件趋好、基本制度完善以及学生培养质量的社会认同 具体要求 对学校、职能部处和院系领导:前期做好资料准备、专家考察期间保证岗位有人值守 对教师:不更换正常教学安排、不干扰日常科研和其他工作 对学生:不布置、不宣传、不动员,全校无一迎评标语,无一迎评报道

10 1 工作简介 -评建方针 指导思想 二梳理 二梳理、三促进 三促进 寒假务虚会:专题讨论同济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办学理念 办学现状 促进卓越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促进以专业建设为基础的本科教学质量提升 促进全校对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的条件保障 二梳理、三促进 寒假务虚会:专题讨论同济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校长办公会:专题讨论自评报告 全校教学院长、专业责任教授会议:按“五度”要求审视专业培养方案及其执行情况

11 1 工作简介 – 几个关键环节的思考 基本状态数据的采集要求 真实准确 客观说明 合理分析
数据来源均有依据,弄清不同采集通道、口径、时段数据的含义 真实准确 客观说明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招生制度改革、专业调整历程 合理分析 人、财、物投入,取得的绩效

12 1 工作简介 – 几个关键环节的思考 基本状态数据的采集方法 以校内质量保证系统建立的数据库为基础,根据评估数据库要求进行补充
9类数据 74个数据采集表 140项数据 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教育经费、教学科研仪器、教学条件、学生基本情况、学生课外活动、科研情况、学科建设 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资产处、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团委、招生办公室、外事办公室、对外联络与发展办、校友会、工会、图书馆、教育技术中心、科技处、学位办、质管办 定量数据 定性内容 以职能部门信息统计为主体,院系“拾遗补漏”,减轻基层负担

13 1 工作简介 – 几个关键环节的思考 《自评报告》:撰写思路
《自评报告》按照审核项目——审核要素——审核要点三级 结构,以“5问”为逻辑,说明学校近年来的所思、所做、 成效和问题 以“5度”来检验本科教学工作、深层次分析存在的问题 对第一轮评估时的专家意见进行回应 在6个审核项目下,分别进行“4个度”描述和问题分析与改进计划,单独分析“达成度” 学校定位特征、发展目标下的本科教学工作?——符合度 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资源(软、硬)保障度 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状况?——有效度 来自社会、教师、学生的评价?——满意度 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成效?——达成度

14 1 工作简介 – 几个关键环节的思考 《自评报告》:适应度、保障度、有效度、满意度和 达成度与审核项目的关联 4 培养过程 第一部分 概况
《自评报告》:适应度、保障度、有效度、满意度和 达成度与审核项目的关联 4 培养过程 …… 4.6 有效度与问题分析 4.6.1 培养过程的有效度 4.6.2 问题分析与改进 5 学生发展 5.5 满意度与问题分析 5.5.1 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5.5.2 问题分析与改进 6 质量保障 6.5 有效度与问题分析 6.5.1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 6.5.2 问题分析与改进 第三部分 总结与展望 1 达成度分析与自评总结 1.1 达成度分析 1.2 自评总结 2 第一轮评估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 3 工作展望 第一部分 概况 1 学校概况 2 自评工作概况 第二部分 本科教学工作 1 定位与目标 …… 1.5 适应度与问题分析 1.5.1 定位与目标的适应度 1.5.2 问题分析与改进 2 教师队伍 2.5 保障度与问题分析 2.5.1 教师的保障度 2.5.2 问题分析与改进 3 教学资源 3.6 保障度与问题分析 3.6.1 教学资源的保障度 3.6.2 问题分析与改进

15 《自评报告》:关于问题查找、分析和整改措施
1 工作简介 – 几个关键环节的思考 《自评报告》:关于问题查找、分析和整改措施 问题客观存在,审核评估方式有助于学校自我查找问题 重在发现影响达成度的主要问题 例如:在学校综合性定位相关的通识教育问题、复合型人才培养问题 例如:与学校研究型定位相关的科研向教学转化问题、基层教学组织建设问题 整改措施:正在采取的和针对梳理结果准备采取的

16 1 工作简介 – 几个关键环节的思考 《自评报告》:统一认识与指导工作
报告撰写是对学校根本任务、定位目标、问题措施等认识深 化的过程(2次学校会议,6稿讨论) 报告撰写应成为深入学习、统一认识的重要契机(时间限制 有遗憾) 报告内容成为下一步本科教学改革和质量改进的指南性文件 (校长办公会意见)

17 1 工作简介 – 几个关键环节的思考 专家现场考察 机构、人员、材料完全公开
展示现状、呈现细节、听取指导、并阐释学校理念——与 考察专家的互动

18 1 工作简介 – 几个关键环节的思考 评后工作 (审核评估结论尚未收到) 收集、整理专家考察期间的个人意见和反馈会的意见
校教务委员会汇报讨论、各学院传达和问题跟踪 质管办、教务处对专家意见的归类和分解 暑假务虚会专题研讨

19 1 工作简介 – 审核评估感受 与水平评估相比 学校接受外部评估的“出发点”发生了重大转变——避 免了“攀比”引发的形式主义甚至弄虚作假,评估目标 聚焦于切实提升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质量,内化为学校 自身的需求。 质量的责任主体有了“落脚点”——以学校自身定位和 目标为尺子、衡量人才培养达成度。 有效引导学校教学质量保证工作的“着力点”——贯彻 以达成度为重点的“5个度”。 找到了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监督的“结合点”——强调 自评要切实梳理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与专 家“诊断”相对照。

20 1 工作简介 – 审核评估感受 与水平评估相比 坚持“平常心、正常态”,避免了形式主义;借助于上轮评估后校内普遍建立起来的数据库和档案材料的支撑,不再临时抱佛脚;加上专家严明纪律,是本次评估较突出的“闪光点”。

21 1 工作简介 – 审核评估感受 与水平评估相比 坚持质保体系正常运行,校内不再专门进行二级学院(系)的评估。
“数据库”、“数据分析报告”代替了纸质的数据表格。 支撑材料保存在原部门,原生态呈现。 《自评报告》的撰写思路不再是紧盯客观数据等指标是否达标(优),而是放在“质量”如何,如何“保证质量”以及水平评估后的“变化”和“增量”。 专家组“全面考察,独立判断”的方式,全面、深入了解学校状况。

22 2 校内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审核评估 同济大学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情况 校内质量保证系统是外部监督的基础

23 2 质保体系建设与审核评估 – 简介 构建历程 2007年3月:立项研究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2003年3月:立项研究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2008年9月:在土木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医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试点 2009年9月:全面推广《同济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试行)》 2003年3月:立项研究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2004年9月:在土木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试点 2005年9月:全面实施《同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试行)》

24 2 质保体系建设与审核评估 – 简介 理念 教学质量是办学质量和教育质量的核心。
学校是自身质量保证的主体,在政府从制度层面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学校作为主体应构建教学质量的保证体系,确保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水平达到既定的质量标准。 教学质量完成于教学全过程,主管部门和社会可以仅监督结果,学校必须控制过程。

25 2 质保体系建设与审核评估 – 简介 同济大学质保体系构成 同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同济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26 2 质保体系建设与审核评估 – 简介 运行机制 教学管理运行系统 教学质量保证系统 第一责任人 书记、校长 领导机构 教务委员会 责任人
主管教学工作的校长 管理机构 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 执行机构 教务处 研究生院 工作机构 相关职能部门 学院(系)

27 2 质保体系建设与审核评估 – 简介 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4个主要方面,18个一级项目,37个二级项目,91个质量要求

28 2 质保体系建设与审核评估 – 简介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4个主要方面,22个一级项目,52个二级项目,139个质量要求

29 2 质保体系建设与审核评估 – 简介 落实 本科 研究生 质量要求 91 139 执行项目 22 32 监督项目 26 42 质量控制点
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 资源管理 过程管理 监控、改进 本科 研究生 质量要求 91 139 执行项目 22 32 监督项目 26 42 质量控制点 25 28

30 2 质保体系建设与审核评估 – 简介 实施 将质量目标、资源管理、过程管理及质量监控和改进都纳入质保体系,并明确各环节责任人。
制定质量保证流程和实施条例,明确监控结果的反馈途径,形成循环闭合、持续改进、螺旋上升的系统。 明确职能部门的质量管理职责,实现管办评分离。

31 2 质保体系建设与审核评估 – 运行情况 运行现状 有队伍:质管办、质管员、督导、质量保证工作机构
有制度:教务委员会、教学例会、督导会议、行政部门参与、监控表、质量保证工作年度报告、跟踪调查与评价 有模式:4种监督(日常、定点、定期、公众监督)、跟踪调查与评价(多视角、多阶段、长周期)、循环闭合的流程(检查-反馈-建设-改进-检查) 有数据:教学基本状态客观数据、定点监督形成数据、专项调查分析数据 有记录:校内质量保证工作年度报告、监控表

32 2 质保体系建设与审核评估 – 运行情况 队伍—学校层面 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 学校教育质量保证工作的管理机构
负责本科、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作 正处级单位,下设2个科 各学院(系) 体育教学部 其他有关职能部门 教育技术与计算中心 图书馆 学位办公室 监察处 宣传部 资产处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基建处 团委 学生处 财务处 人事处 研究生院 教务处 校长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 质量保证工作机构 32

33 2 质保体系建设与审核评估 – 运行情况 队伍—学校层面 教学质量管理员 每个工作机构均设立 负责本单位的日常监督 50余人
校、院二级 负责定点监督和定期监督 第三届学校督导专家200余人 教学质量督导专家 33

34 2 质保体系建设与审核评估 – 运行情况 队伍—学院层面 根据各学院(系)的管理模式,各有不同 学院(系)教务委员会(或教学工作委员会):
作为学院(系)本科教学质量保证的领导机构 学院(系)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或质量管理小组): 主要负责学院(系)教学质量保证子系统的正常运作 学院(系)教学质量检查专家组(或督导组): 学院(系)的本科教学质量监督机构 教学质量管理员: 主要负责学院(系)本科教学质量的自我监督和保证工作 34

35 2 质保体系建设与审核评估 – 运行情况 制度 教务委员会:半年一次会议 教学例会:每月一次 督导会议:每学期一次,平时不定期
行政部门参与:职能部门是质量保证的工作机构 监控表:发现问题 “监控表” 相应的质量保证工作机构 质量保证项目的责任人 主要负责人及工作机构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 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最后由质管办负责对改进情况进行跟踪。 质量保证工作年度报告:每年一次 跟踪调查:每年一次 定期监督:四年一轮 定点监督:每学期

36 2 质保体系建设与审核评估 – 运行情况 模式:全方位监控 质管办 学 院 建设 改进 等相关职能部处 设备处 资产处 财务处 人事处
资源保证 过程保证 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处 人才培养目标 目标保证

37 2 质保体系建设与审核评估 – 运行情况 模式:循环闭合 日常监督 定点监督 定期监督 监 督 公众监督 运行 改 进 跟踪 建 设 正常
监 督 建 设 日常监督 定点监督 定期监督 公众监督 改 进 运行 问题 正常 跟踪

38 2 质保体系建设与审核评估 – 运行情况 模式:多视角、多阶段、长周期跟踪调查 Your Tex 培养过程 用人过程 信息采集 信息分析
信息统计 学校相关部门 学院、系、专业 分析 对策研究 质量改进 进校 毕业

39 2 质保体系建设与审核评估 – 运行情况 模式:多视角、多阶段、长周期跟踪调查
7类调查对象:在校生、应届毕业生(本、研)、用人单位、校友、研究生导师(校内、校外) 进校前、在校中、毕业时、毕业后 每年一次 已开展三轮 为本次审核评估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40 2 质保体系建设与审核评估 – 运行情况 数据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 定期监督数据 定点监督数据 专项调查与分析数据 数据说话、事实佐证

41 2 质保体系建设与审核评估 – 运行情况 记录 监控表 校内质量保证工作年度报告

42 质量保证体系运行以来,开展的工作、积累的数据,在此次审核评估中实现了
2 质保体系建设与审核评估 – 基础作用 质保体系在评估中的作用 质量保证体系运行以来,开展的工作、积累的数据,在此次审核评估中实现了 心中有数 平常心、正常态 数据为依据、事实来证明

43 2 质保体系建设与审核评估 – 基础作用 运行成效 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成效的基本特征: 从窄变宽,由线到环,从督到导
从狭义教学系统(窄)到人才培养系统(理念-资源-制度-过程等)(宽) 从单向信息管控(线)到反馈闭环形成(环) 从基本秩序保证(督)到质量提升引导(导)

44 2 质保体系建设与审核评估 – 基础作用 运行成效 不是质管办单一机构行为:综合了如评奖、评职等 促进完善质量标准:从校—院(系)—专业
监督相关要素运行:包括对提升教学质量措施的监督,如修订优良状态标准、评价标准 建立跟踪反馈机制 推动闭环有效形成 助推了质量文化 提升了教学中心工作 促进了学科专业建设和调整

45 谢 谢!


Download ppt "同济大学审核评估试点 评建组织工作认识与实践"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