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圣 经 与 绘 画 制作者: 暨南大学文学院2003级汉语言文学(基地班) 辛灼明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圣 经 与 绘 画 制作者: 暨南大学文学院2003级汉语言文学(基地班) 辛灼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圣 经 与 绘 画 制作者: 暨南大学文学院2003级汉语言文学(基地班) 辛灼明 2003401021065
陈奕妤

2 开篇语 基督教信徒们用绘画来表达宗教理念和情感,其题材往往取自圣经。
初期基督教绘画作品,画面常用象征或寓意手法处理,如用善良的牧羊人象征基督,鸽子象征圣灵,羊群象征信徒等,重点表现的是抽象的灵魂和意义。这种手法对中世纪欧洲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早期的基督教绘画形式还有手抄本圣经的插图。所绘的内容都是圣经故事,如《大洪水》、《出埃及》、《众神聚宴》等。 中世纪,基督教迅速传播,教堂中的装饰绘画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中世纪的绘画艺术也有“拜占庭式”、“罗马式”和“哥特式”等不同风格。“拜占庭式”绘画以镶嵌画和圣象画闻名于世。“罗马式”主要是壁画装饰,名作有《最后的审判》、《创世第四日和第五日》等。“哥特式”绘画最典型的是彩色玻璃画,代表作有《耶稣降生》、《圣母领报》等。

3 续开篇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借宗教素材反映现实,讴歌人的躯体和人文主义精神,画坛群星璀璨。 乔托《哀悼基督》、《约亚契姆与牧羊人》、《犹大之吻》 拉菲尔《西斯廷圣母》、《耶稣复活》 达芬奇《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琪罗《末日的审判》、《大洪水》、《创世纪》、 《原罪和逐出伊甸园》 提香.韦切利奥 《抹大拉》、《亚当与夏娃》 皮耶罗·迪·科西莫 《基督投胎和诸圣人》 文艺复兴以后还有大量绘画反应圣经故事,圣经题材在美术史上长盛不衰地保留下来。

4 耶稣绘画像

5 圣母子系列组图

6 由于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西方绘画史上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名画不仅很多,而且极其重要,人们耳熟能详的可举出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像》、米开朗基罗的穹顶画《创世记》、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等。
在此,摘引部分经典关于圣经的名画与大家一起分享。

7 创世纪 米 开 朗 琪 罗

8 穹顶画《创世纪》的创作 西斯廷天顶画以圣经《创世记》为主线,绘画总面积接近600平方米,人物有几百个。在拱顶上按照它的长矩形(全长40米,宽14米),在中央分割成九个画面,分别描绘《神分光暗》、《创造日月与动植物》、《创造水和大地》、《创造亚当》、《创造夏娃》、《原罪·逐出乐园》、《诺亚祭献》、《大洪水》、《诺亚醉酒》等九个主题。周围再以建筑结构等柱壁装饰,把每个画面分隔开。并在每一分隔的区域内四角,画上共二十个裸体青年,再在各区域的四个大框内画了十二个形体较大的先知与巫女的形象。矩形的两条长边上,共有八个三角档,在档与档之间又画了“基督祖先的故事”,而在矩形两端的四个大三角档内,又画了四个圣经故事:《礼拜铜蛇》、《大卫杀哥利亚》、《哈曼的磔刑》、《朱提斯杀荷罗芬尼斯》,共同组成一首以颂扬人类创造性智慧,赞美人性与人的肉体的美的宏伟的色彩交响曲。

9 其中每一个主题,每一个画面以及每一个壮美的裸体形象都蕴含着对人生欢乐与创造力量的肯定。天顶画的装饰图案全部绘以建筑结构的样式,这与教堂实际的建筑结构取得谐和,因而当人们仰观整个天顶画时,它更显得庄严华丽。 在主题细想上,米开朗基罗确定所绘人物的内容时,不拘泥于情节的宗教依据,只着重于表现人的本质力量。有的重在表现英雄人物的复杂内心世界,有的为加强先知与女巫的聪慧与睿智因素所有那些作为四角装饰的裸体形象,则是他的裸体雕像主题的绘画再现,他们有的是一些民族利益的捍卫者,有的在赞美自身的美,有的是在检阅巨大的天赋人权。 拉斐尔看了这幅巨大的天顶画之后,不禁感慨地说:“米开朗琪罗是用上帝一样杰出的天赋创造这个艺术世界的!”

10 《西斯廷圣母》拉斐尔 1513-1514年 拉斐尔最著名的作品,绘制于梵蒂冈著名的西斯廷大教堂内,几乎被认为是圣母画中的绝品。
《西斯廷圣母》拉斐尔 年 拉斐尔最著名的作品,绘制于梵蒂冈著名的西斯廷大教堂内,几乎被认为是圣母画中的绝品。

11 西斯廷圣母 画中的圣母一扫中世纪以来的圣母像中那种冰冷、僵硬,不可亲近的模样,将圣母描绘成一个美丽、温柔、充满母性的意大利平民妇女,她的脸上洋溢着坦然的骄傲;为自己手中怀抱着的基督,她的脸上又洋溢着深厚的带有牺牲精神的母爱,因为她将要把心爱的儿子奉献给人世。这种伟大的母爱,显现于这个身着简朴衣裙,赤足的年青的妇女身上。她缓步从云端走来,双手抱住紧挨着自己胸前的幼小的基督,微风吹拂起玛利亚的头巾与裙边,侧身站着随同前往人间报信的大天使圣芭芭拉,画面的左端站立着前去欢迎圣母子的降临的教皇西斯托斯。

12 这样一个达·芬奇式的三角形构图似乎圆满,但拉斐尔的神来之笔在画面的下端,在云层中添上了二个插着翅膀的可爱的小天使,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这一幕。这幅画,画得明快,人物结构与色彩都轻松明亮,几乎每一个见到过这幅画的人都被圣母所感动。而那个站立左边的西斯托斯教皇,由于被描绘得如此逼真,致使前来西斯廷教堂做礼拜的教民们在这幅画前跪下,以为见到的真是那性格暴戾的教皇本人。

13 圣 体 辩 论

14 圣体辩论(神学) (壁画) 底边为769.5厘米 罗马梵蒂冈宫
这一幅《圣体辩论》即属于第一室内的《神学》主题。拉斐尔用基督教会展开对 圣体的“学术研究”的形式来展现一幅宏伟的多人物场面。所谓“圣体辩论”(又称 “圣典辩论”或“雅典学派”)即是基督教的“圣事”。但天主教、东正教两者仪式不一样。基督教 认为圣事是耶稣基督亲自订立,并具有一定形式的宗教礼仪。圣事有七件,即圣洗、 坚振、告解、圣体、终傅、神品和婚配。画家在这里描绘的是基督教中三位一体的神 圣不凡与神甫们在隆重圣事上谈论圣典细节的场面。这里有作为圣餐(即圣体)象征 的圣饼,它放在全幅构图中间的祭坛上。画上展开的事件共分两大层次,即两个不同 场面——人间与天上。

15 在天上,象征圣父的形象是在圆拱形画面的最高处,两侧有诸 神与天使长加百列;在他的下面是处在光芒万丈的圆形光环之中的耶稣,他以裸体形 象展现。在耶稣两边,是圣母与施洗约翰,在耶稣的云彩下有一球形,内有一只鸽子, 它是圣灵的象征,如此来构成三位一体(即圣父、圣子、圣灵)。圣经中所述的各路 先知与使徒们分坐在两侧,气势十分庄严,脚下彩云翻滚,形成一个天上人间的大间 隔。在这一长条的浮云下面,乃是数量众多的人间著名人物形象。这里有神甫、主教、 祭司、老人和年轻人。

16 每个形象都画得极其生动。观者可以从中找到但丁、萨伏纳罗 拉、虔诚的僧侣画家安哲里柯,等等历史人物。拉斐尔运用卓绝的造型技巧,极有条 理地、节奏感强烈地布置了这些真实人物形象,给人以鲜明难忘的超历史聚会的印象。 下面的凡人画得要比天上的圣人生动得多。有的显得潇洒从容,有的体形结实严谨, 有的落落大方,一派学者风度。这里的色彩十分饱满、深沉,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签字大厅是梵蒂冈内一间规模较小的房间,纵向仅9米长,横向约6米。外形线是 半圆形拱门。远看上去它象半圆形的弧窗,所以壁画只有顺其墙壁本来的造型进行描 绘。拉斐尔利用上部的半圆拱弧作了恰到好处的处理。他画成拱形建筑细部,使画面 与墙面本身

17 续上 顺乎自然,这是拉斐尔的匠心独运。 另一个特点是,所有四幅壁画,除了“诗学”以外,都是与宗教哲学有关的。可 是“诗学”恰好与“神学”这幅壁画毗邻而居,这种基督教与异教(希腊神话被视为 异教)和平共处的现象,正说明了当时教会对于异教文化的容忍态度。在这里既可见 到亚当与夏娃获罪的事迹,也能领略阿波罗如何战胜马尔斯的神话。它们与作为上帝 儿子的耶稣求同存异,恐怕不是讽刺,也不是闹笑话,乃是拉斐尔时代的一种思想进 化的现象。

18 当时人们,甚至连教会司职人员也对一些宗教清规戒律持阳奉阴违的态度。 历史总是这样,当年基督教被罗马军百般镇压,最后和解了。现在这座教皇办公的官 方大厅里,基督教也与古代罗马文化趋于和解。不管怎样,拉斐尔在这里是有意无意 地注入了一种战胜禁欲主义的入世思想。这幅壁画的制作年代约在1509~1510年间。 壁画的底边为769.5厘米。16世纪初,负责圣彼得大教堂与梵蒂冈宫的总建筑师是拉斐尔的叔父布拉曼特。 为了让拉斐尔来罗马一显身手,建筑师说服了教皇朱理二世,请这个年仅25岁的画家 前来罗马完成教皇办公室内一系列壁画。按照教皇原来的意图,在这间办公室内绘制 的壁画有一个总主题,即赞誉天主教及首脑们。

19 这意味着用富丽堂皇的壁画来宣扬罗 马教权的威望。所有壁画的内容都必须涉及罗马教廷的历史,并且要把朱理二世及其 继承人利奥十世的肖像画进去。按照这种要求,拉斐尔来到罗马后,对四面墙上的壁 画作了认真的思考。现从这四幅大壁画的构图内容来看,要比原来钦定的纲领要广泛 些,或者说,拉斐尔的构图基本上是与教皇的意图相矛盾的。画家在这里借助于不同 的题材情节,试图表现一种人类智慧与文化的最高境界。因而尽管与教会的宗旨是不 符的,却也难以反对。画家把当时社会崇尚的“神学”、“哲学”、“诗学”、“法 学”4种学问用宏大的绘画来加以赞美,正符合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内容。

20 基督投胎和诸圣人 皮耶罗·迪·科西莫 约1500-1510 此画取材自《圣经》中的基督投胎故事,基督投胎的信息由白鸽来传递的。烘托了玛丽亚受孕的主体形象,生动地再现了传说中基督投胎的奇异场景。 整个画面鲜明地凸现了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的明朗特点。

21 五鱼二饼 耶稣以五鱼二饼饱饫五千听道的民 众,乃系象征“爱的聚餐”代表为死者祈祷时所举行的大筵宴。

22 原罪和逐出伊甸园   《原罪和逐出伊甸园》   1510 年 ,280x570cm ,壁画 ,Cappellasistina, Palazzi Vaticani(梵蒂冈西斯廷教堂) , Michelangelo Buonarroti(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 年 ,意大利 ,佛罗伦萨画派 ,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23 《原罪和逐出伊甸园》   米开朗基罗在这个画面上描绘了两个情节: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和被天使逐出伊甸园。这一题材曾被很多艺术家表现过,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艺术家所揭示的思想意义不一样。在米开朗基罗的笔下,亚当和夏娃除了具有凡人的肉体和情感之处,还有更深层的含义,那就是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生意义。

24 画幅中间以蛇和天使盘踞的善恶树将画面一分为二,右面描写亚当和夏娃在蛇诱导下采摘树上的果实,亚当和夏娃既没有偷食的慌张,更没有违背上帝旨意的犯罪感,这与马萨乔画的亚当和夏娃处于上帝支配的从属地位不同。米开朗基罗认为,人和上帝是平等的,上帝拥有的,人也应该获得,在这幅画中人的地位和价值最终得到确立。画幅左面,天使挥动宝剑将亚当和夏娃逐出乐园,亚当双手握拳,既有拒绝和反抗之意,也有自卫和护卫妻子的状态,夏娃的胆怯是弱女子的本能反映,他们是大踏步地离开天堂,来到人间的。

25 这个形象似乎在说: “我早就要离开天堂,我要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在米开朗基罗的心目中,人已不再是上帝的奴仆,而是能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他所创造的人物,无论男女,个个都是创造世界的力士。他认为好的绘画必须有雕塑那样的体积感。

26 哀悼基督

27 哀悼基督 乔托选取了耶稣刚从十字架上被卸下来的场面。他的母亲、门徒和亲友相继前来哀悼。死后的耶稣面孔上留有一种终于获得整个世界的安详神情,与周围人物的内心激动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用眼泪和激昂的姿态流露出绝望的悲伤。就连在他们上空飞翔的天使,也带来了悲天悯人的气氛。

28 约亚契姆与牧 羊人 乔托 乔托描绘的是马利亚的父东约亚契姆绝食四十天后与牧羊人相遇的情景,以简洁的手法,清新的风格,表达民间真挚纯洁、朴实无华的邂逅。

29 犹大之吻

30 犹大之吻赏析 据圣经传说,耶稣的十二使徒之一犹大,偷偷勾结敌人,愿以30块银币出卖他的主耶稣。在逾越节的晚餐上,耶稣已指出他是卖主之人,他便提前溜走,并立即去给敌人引路,前来捉拿耶稣。在这幅画面上,即表现犹大领了一队兵,还有祭司长和法利赛人的差役,手里举着灯笼、火把、兵器,冲进了客西马尼园。犹大走在前头,直奔耶稣跟前,要与他亲吻,作为认人的暗号。

31 画家以众多人物的复杂场面展开,显然是要借这一题材来表现生活的黑暗与光明面,以期体现正义与邪恶之间尖锐的冲突。这个为当时人民群众十分熟悉的题材,也并非乔托第一个用艺术来表现。乔托在这幅 画上比较深刻地处理了这一宗教情节,反映的是画家自己对正义的同情和对邪恶的憎恨立场。画上的基督形象,是作为道德完善的崇高象征来表现的。当然,这个富有戏剧性的场面,还没有完全摆脱中世纪的僵硬呆板的构图形式。

32 为了解决画面的不同层次,他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安排得更加接近真实,扩大了画面的远近空间。为了使群像人物有主次,画家在用心探索明暗表现和物体的体积感。要处理这些复杂的绘画任务,在14世纪初的佛罗伦萨时代,还是艰巨的。虽然乔托一生的努力都在力求革新,加强形象的个性化,但还未臻于理想;尽管如此,他的努力是受到伟大诗人但丁的好评的。诗人在他的《神曲》里曾写道:“契马布埃强逞能,自负艺坛最英雄。而今乔托名扬远,竟将先生变后生。”

33 出逃埃及 乔托

34 出逃埃及赏析 《圣经》中说,东方三博士得知人类未来的救世主耶稣诞生,即前往耶路撒冷朝拜,以色列希律王得知后甚为恐惧,立即下令将耶稣诞生地的伯利恒地区所有男婴全部杀死,借以灭掉耶稣根除后患。上帝托梦于耶稣义父约瑟,赶快将圣母玛利亚和刚出生的耶稣带往邻国埃及避难。

35 乔托描绘的正是这一情节,在这幅画中乔托完全抛弃了中世纪的清规戒律,画中人物有着健壮而结实的身体,充满世俗的人情意味。我们所见情景,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母亲抱着孩子骑在骡背上,在丈夫引导下和同路人在乡间山道上行进,这是一幅活生生的世俗画面。画家把神请到了人间,将神变成人。

36 抹大拉 提香.韦切利奥 抹大拉是圣经新约中的人物,她原是一个弃邪归正的妓女。因此被教会看作是一位通过仟悔而得"超升"的典型。在天 主教反动时期,教会尽量选择一些圣经中的动人故事,对群众进行宗教欺骗,抹大拉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

37 众 神 聚 宴

38 大 洪 水 米开朗基罗

39 耶稣复活 拉菲尔

40 末日的审判 米开朗琪罗

41 岩间圣母 意大利 达芬奇

42 亚当与 夏娃 提香.韦切利奥

43 结语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古罗马帝国统治下的犹太人巴勒斯坦地区。由于奴隶主对广大奴隶阶级残酷的统治,广大人民过着极为悲惨的生活,在愤怒与绝望中转而把希望寄托于来世,寄托于救世主,因此人为地创造了一个上帝。传说中的救世主耶稣基督诞生了。   

44 基督教的教义是由耶稣及其门徒在巴勒斯坦创建的。那么上帝在人间的化身耶稣是什么样的人?据《圣经》上说:童贞女玛丽亚受圣灵而孕生在犹太伯利恒的一个木匠约瑟的家里,从30岁起开始宣传上帝的“福音”,并收了12个门徒,他们都是牧人、渔民和孤苦无靠的穷人。追随耶稣到处布道,宣扬基督降临人间是拯救人类建立幸福的“天国”;宣扬上帝最后是要审判和惩罚恶人,奖赏善人的。基督教一经产生就具有强烈的反对罗马帝国统治的倾向,因此他们受到严酷的镇压,

45 直到公元4世纪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从此它就登上了统治者的宝座,成为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自基督教被宣布为国教以后并与政权合二为一,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皇被认为是上帝的代理人,国王只是教皇的奴仆,而政权也就成为教权的奴仆。这个社会现实必然决定这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发展方向。教会和封建统治者利用艺术为他统治的精神工具,充当了宣传教义形象手段,所以历史上把充满教会思想和内容的中世纪美术称作“基督教美术”。

46 基督教美术主要功能在于塑造礼拜像,利用偶像来引导他们的信仰,成为宣传教义的“石头圣经”。基督教美术还作为装饰美的表现,它不仅是为了满足视觉的审美,更重要的是为了显示出教堂内部空间的神秘化,使信徒们宛如身临一种超现实的天国之中。实际上基督教美术只是宗教教义的图解,所以面对文盲的广大信徒必须是简洁明快,一目了然,产生精神的感染,这就形成了中世纪美术的独特风格,成为超现实的精神形象符号,充满非自然的神性而无人性。

47 新柏拉图主义的创始人普罗提诺从神秘的宗教玄学出发,认为“肉体本身已是对精神的笨拙的仿照,何必再费力气去进行仿照品的仿照”。这是对现实人生的否定,同时也是对古希腊模仿说的否定。他还认为美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他说,假如说有两块大理石,一块没经雕刻赋于形状,一块已成为神和人的雕像,后者被艺术给以美的形式,便立刻显得美了,这并不是因为它是大理石,而恰恰由于它具有艺术所产生的一种形式。事实上这一形式不是材料本身所有的,它先已存在于作者心灵之中。也就是说,形式本身就是精神性的,是早已存在作者主观意识中的东西。所以基督教绘画极力用抽象的色彩线条来表现虚幻精神的作法,也就是顺理成章了。形式上的精神性和内容上的宗教意识相结合,展现出的是幻想之美,神秘之美。

48 而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人文主义精神将人们从灭绝人性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很多著名的画家纷纷以圣经为题材,创作出大量的绘画作品,高扬人性。 虽然援用了旧式题材,但是在绘画的线条、色彩、运动等绘画技巧方面加以改进与突破,使之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完善境界。

49 圣经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无论就其广度和深度而言,都是一言难尽的。在西方国家,由于拥有历代的无数读者,圣经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哲学、道德、伦理、法律、政治、文学、史学、美术、雕刻、建筑、音乐、民俗……乃至包括结婚生子、饮食起居在内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在这次作业中仅从绘画(主要在文艺复兴时期)中一瞥圣经的巨大感染力,与此同时也让我们窥见到绘画艺术与圣经故事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因此,我们通过绘画艺术进一步了解圣经,认识到圣经故事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绘画构想。两者浑然天成的融合,给我们开辟了无限的艺术享受空间。

50 谢谢 观看! 主要参考资料:《圣经解读》 梁工等著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年
图片主要来源:升华论坛世界名画欣赏 ( 特别鸣谢:暨南大学中文系张世君老师


Download ppt "圣 经 与 绘 画 制作者: 暨南大学文学院2003级汉语言文学(基地班) 辛灼明"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