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绪论 一、中医学的含义及其学科属性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绪论 一、中医学的含义及其学科属性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绪论 一、中医学的含义及其学科属性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四、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2 中医学 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3 中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4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的学科。它包括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有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病因、病机、治则和养生等。

5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先秦、两汉时期(形成时期) 1.《黄帝内经》 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
2.扁鹊.《难经》 提出了“寸口诊脉”的方法,经络学说、命门、三焦 3.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创立了辨证论治的诊治理论。 4. 《神农本草经》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提出了“四气五味”的药性理论和“七情和合”的药物配伍理论。

6 二、魏晋隋唐时期(丰富实践时期) 1 .晋代 王叔和《脉经》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2.晋代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3.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4 .唐代 孙思邈《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7 金元四大家  刘完素(河间)—寒凉派  李 杲(东垣)—补土派  张从正(子河)—攻邪派  朱震亨(丹溪)—养阴派
三、宋、金、元时期(争鸣突破时期) 1.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学说” 2.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开创“脏腑辨证” 3 .金元时期  刘完素(河间)—寒凉派  李 杲(东垣)—补土派 金元四大家  张从正(子河)—攻邪派  朱震亨(丹溪)—养阴派

8 四、明清时期(集大成时期) 1.明代.命门学说产生 张景岳:主张补养肾阳和肾阴。 《景岳全书》、 《类经》 赵献可:强调命门之火的重要意义。 《医贯》 2.温病理论的创立 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戾气说” 清代.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 《临证指南医案》 吴鞠通—“三焦辨证” 《温病条辨》 五、近代和现代(收集整理时期)

9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时期 发展特点 代表著作或人物 学 术 成 就 1 先秦、秦、汉时期 奠基 和形成 《黄帝内经》《难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中医理论体系  辨证论治体系 中药理论体系 2 晋、隋、唐时期 充实 和系统 《针灸甲乙经》《脉经》 《诸病源候论论》 《千金要方》 针灸经络理论、脉学理论 病因病理证候 方药、辨证 3 宋、金、元时期 争鸣 和变革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小儿药证直诀》 金、元四大家 三因学说 辨证论治 医学流派 4 明、清时期 集大成 大发展 《医学纲目》《证治准绳》 《医宗金鉴》《医部全录》 赵献可、张介宾| 叶天士、吴鞠通 集大成丛书 命门学说|温病学说 5 近、现代时期 中西医论争、汇通、结合 张锡纯 中西医结合

10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 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人与环境密切相关 (二)辨证论治 1.病、症、证的含义
  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人与环境密切相关 (二)辨证论治   1.病、症、证的含义   2.辨证论治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11 (一)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包括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三方面的内容。

12 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1)生理上的整体性 组织结构的整体联系 心--小肠--脉--面--舌  肺--大肠--皮--毛--鼻  脾--胃---肉--唇--口  肝--胆---筋--爪--目  肾--膀胱--骨--发--耳及二阴

13 形神一体观:形体与精神的结合与统一 神 精 形 气 广义: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或主宰 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五脏六腑 筋肉官窍
载体 五脏六腑 筋肉官窍 四肢百骸

14 (2)病理上的整体性 脏腑病变   形体官窍病变 脏腑病变   脏腑病变 形体病变 精神神志病变

15 (3)诊治上的整体性 诊断上的整体性 舌诊 察外知内 脉诊

16 治疗上的整体性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局部病变调理全身 以右治左,以左治右 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 重视调理精神情志

17 2.人与环境密切相关 (1)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天人相应)
2.人与环境密切相关 (1)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天人相应) 季节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汗液排泄 津液代谢 尿液排泄 生理 弦、洪 脉象变化 浮、沉 病理 季节性多发病

18 生理:阳气消长 朝中夕夜 人体昼精夜寐 病理: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体的影响 异法方宜,因地制宜
昼夜晨昏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生理:阳气消长 朝中夕夜   人体昼精夜寐   病理: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体的影响      异法方宜,因地制宜

19 2.人与环境密切相关 (2)人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社会的治与乱 生活水平的高低 社会角色、地位的变动 人的身心健康 社会生态的变迁
诊断治疗养生上的内外环境综合考虑

20 (二)辨证论治 1.病、症、证的含义 (1)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 (2)证,即证候,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本质的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3)症:是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指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等。

21 发热、恶寒、无汗 头身痛、脉浮紧 风寒表证 感冒 发热、恶风、汗出 头身痛、脉浮数 风热表证 症状(候)

22 2.辨证论治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1)辨证论治的含义 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2)辨证与论治的关系 辨证是确定治疗方法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辨证的目的,通过论治的结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的是否正确。辨证和论治是诊疗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

23 (1)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的体质有异,故反映出的证候不同,因而治疗也就有异。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1)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的体质有异,故反映出的证候不同,因而治疗也就有异。 辛温解表法 风寒表证 感冒 风热表证 辛凉解表法

24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2)异病同治: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疾病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候,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 胃下垂 肾下垂 中气下陷 补益中气 子宫下垂


Download ppt "绪论 一、中医学的含义及其学科属性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