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西非伊波拉病毒爆發 人道危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西非伊波拉病毒爆發 人道危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西非伊波拉病毒爆發 人道危機

2 西非伊波拉病毒爆發人道危機 2014年3月,西非國家幾內亞政府宣佈國內爆發伊波拉病毒,這是幾內亞有紀錄以來首次出現伊波拉病毒爆發。病毒在當地已造成多人死亡,並在擴散傳播的情況。

3 災情簡報 截至4月20日,最新災情如下: 感染個案: 208宗 死亡人數: 136人
感染個案: 208宗 死亡人數: 136人 受災地區: 幾內亞、利比里亞、塞  拉利昂、馬里、塞內加爾 及象牙海岸

4

5 危機 WHO指,是次爆發屬新型病毒,近似 最惡毒的「扎伊爾」(Zaire)型病毒。
由於是新病毒,因此早前的檢測結果未 必準確,可能有患者已返回社區,繼續 傳播病毒。

6 國際及香港紅十字會回應

7 國際紅十字會回應 幾內亞紅十字會: 動員100名義工,在受影響社區教授村民 預防感染伊波拉病毒的方法 國際紅十字會: 國際紅十字會已撥款超過港幣300萬元支 援在六個受影響國家,預計有最少1,000萬 人受惠

8 國際紅十字會回應 緊急行動包括︰ 識別及追蹤曾與懷疑受感染人士接觸的人; 提高社區預防感染伊波拉病毒的意識; 為受影響人士提供心理支援服務。

9 國際紅十字會回應 緊急行動包括︰ 協助幾內亞紅十字會義工妥善處理死者遺體; 協助在社區進行消毒、家居清潔及處理廢物;
減低在消毒期間病毒傳播的機會。

10 香港紅十字會回應 災區支援工作: 派出三名資深醫護義工,聯同日本紅十字會 派出的一名專科醫生組成小組,遠赴利比里 亞協助國際紅十字會。參與社區防疫和衞生 宣傳行動,為期一個月。

11 香港紅十字會回應 災區支援工作: 識別及追蹤個案訓練 提高社區預防感染病毒的意識 評估災區日後需要 提供心理支援服務

12 香港紅十字會回應 校內人道工作: 校內人道教育工作: 進行校內募捐或呼籲捐款行動:
製作教材套,向校內同學傳播災民的境況,以喚起他們 對生命面臨困境人士的關注。 (請下載 本會製作之關注西非伊波拉病毒爆發人道教育教材套) 進行校內募捐或呼籲捐款行動: 捐款支持是次的緊急呼籲,讓我們可以提高當地民眾對 病毒的了解,並加強環境和個人衞生防護措施,減低伊 波拉病毒對其生命的威脅。

13 伊波拉病毒簡介

14 伊波拉病毒(Ebola) 伊波拉病毒於1976年在蘇丹和剛果共 和國首次發現
傳播—接觸到被感染動物的血液或體 液,或透過人傳人於接觸血液、體液 或間接於環境上被污染物而傳播

15 伊波拉病毒(Ebola) 潛伏期由2至21日 死亡率高達9成 暫時未有醫治方法 被形容為世上最惡毒的病毒之一 香港未有個案

16 伊波拉病毒(Ebola) 徵狀—發燒、肌肉疼痛、頭痛、喉嚨痛、腹瀉、嘔吐 腎臟、肝臟衰歇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多發性內出血
男性病人康復後仍可以於7星期內透過精液傳播病毒

17 預防 避免到受影響地區 保持個人及環境衛生,常用洗手液洗手 避免接觸患者及其體液
曾到相關地區後21日內如出現發燒、腹 瀉、紅疹或出血,請立即求醫並說明到 過相關地區

18 人道思考

19 人道思考 人道原則 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的本意是不加 歧視地救護戰地傷員。在國際及國內兩 方面,努力防止並減輕人們的疾苦,不 論這種疾若發生在什麼地方。本運動的 宗旨是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人類 尊嚴;促進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了解、友 誼與合作,促進持久和平。

20 人道思考 面對「世上最惡毒」的伊波拉病毒, 可以如何關懷傷困?

21 人道思考 提高社區預防感染病毒的意識,及早預 防病毒大規模爆發,減低死亡人數。
紅十字會的義工網絡,可以大量動員義 工走入受影響社區,向村民教授預防感 染的方法、協助消毒、清潔工作。 為義工及工作人員提供專業培訓及配備 個人保護裝備,減低受感染及傳播病毒 的風險。

22 人道思考 面對「世上最惡毒」的伊波拉病毒, 可以如何照顧人的心理需要?

23 人道思考 2014年4月5日,路透社報道: 一群憤怒民眾今天攻擊非洲幾內亞共和 國一家伊波拉病毒治療中心,指控治療 中心人員帶來了致命的伊波拉病毒… 伊波拉疫情爆發消息造成許多社區人心 惶惶,因為他們對伊波拉病毒傳播途徑、 病徵等幾乎一無所知。

24 人道思考 紅十字會的義工向村民教授預防感染伊 波拉病毒的方法,提供心理支援,有助 消除因不了解而產生的謠言及恐慌。

25 人道思考 面對「世上最惡毒」的伊波拉病毒, 是否應該粗暴地破壞當地風俗習慣?

26 人道思考 2014年4月2日,明報報道: 因伊波拉病毒患者屍體會傳播病毒,隔離(妥善處 理)屍體顯得重要。然而,當地人在葬禮上有撫屍 風俗,死者親朋更會千里迢迢前往出席葬禮,若 屍身未包好,葬禮便成為病毒傳播的高危點。 防止病毒傳播之時也要尊重當地風俗習慣,因此 無國界醫生派人類學家協助,確保醫護人員提出 的葬禮方式不會違背習俗,務求做足防範措施, 亦不會令死者家屬反感。

27 面對「世上最惡毒」的伊波拉病毒, 是否應該加以利用,作為最惡毒的武器?

28 人道思考 因為伊波拉病毒的致命力,加上目前未有任何 疫苗被證實有效,伊波拉病毒被認為是最可怕 的威脅公共安全、健康的潛在生物武器。
冷戰期間,曾有考慮將伊波拉作為針對蘇聯的 生物武器。 有些病毒研究者甚至希望將伊波拉結合天花病 毒,製造出一種傳播範圍大、殺傷力強的病毒, 作為恐怖襲擊武器。 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按不同病毒對生物及環境構成危害的程度,制訂了四個生物安全級別(Biosafety level)。被列為第四級的病毒,無論對人、動物或環境的危害都是最大,且尚未發現任何有效疫苗或治療方法,被證實列入此等級的有伊波拉病毒和拉薩熱等。

29 人道思考 根據「國際人道法」 禁止使用、研究、發展、取得一些引起 過份傷害和不必要痛苦的武器。

30 人道思考 還記得2003年的香港嗎?

31 人道思考 2007年12月8日,文匯報報道: 我們會集體忘記「沙士」嗎?
2003年,「沙士」帶走了本港299條生命,令香港甚至全球陷 入一片恐慌。 病毒散播初期人心惶惶,市民認定所有「公共空間」均屬高危 地帶,下班後只管盡快返家,幾乎斷絕了所有社交活動。 「沙士」令人際關係破裂,人們天天躲在口罩背後,街坊朋友 擦身而過亦難以辨認。而各人又避免與別人接觸,不單謝 絕身體接觸,連靠近說話的勇氣也沒有,彼此孤立、不信 任。社區網絡面臨崩潰,各人被困於家中,注意力全放在 新聞報道,查考每天的死亡率和新感染人數。

32 港人外遊時被視作怪物,受外國入境處的特別檢查,心 裡倍感難受。「沙士」令港人被標籤成「國際危險人 物」,長袖善舞的國際城市,一夜間被孤立出來。
「沙士」恐怖之處,在於「看不見、觸不到」,那種無 形的死亡恐懼籠罩著整個社區,令港人彼此猜疑。 「沙士」不只是一種上呼吸管 道傳染病,在文化層面而言, 是人際關係破裂的病毒。

33 2003年,香港紅十字會迅速回應於3月 初爆發的「非典型肺炎」(SARS/沙士), 展開防炎工作,包括:
派發38萬張推廣防炎知識的心意卡、送 贈10萬個防炎包予長者及長期病患者、 送贈15萬套防炎衣物給病房支援人員及 護老者、為隔離中心提供後勤支援等。

34 人道思考 郭玉麗(Carman) (代表香港紅十字會到西非進行人道救援工作醫護義工之一)
今次是首度遠赴疫區服務,她坦言心情難免緊張、家人亦 會擔心。 曾在沙士期間於深切治療病房工作的Carman表明,疫區只 要有需要,她絕不介意在前線,「好似當年面對沙士 咁,只要社會有需要,就唔理得咁多,只會一 心去諗點幫啲病人!」 (摘錄: 都巿日報2014/4/30)

35 今天,我們是否應該伸出友誼之手, 盡一己所能, 協助受伊波拉病毒影響的國家與人民?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2003年曾經歷「沙士」重創的香港,在港人 的同心努力下,於同年6月23日除去疫埠之名。 今天,我們是否應該伸出友誼之手, 盡一己所能, 協助受伊波拉病毒影響的國家與人民?

36 關注人道救援工作 你可以~ 留意有關消息,關懷災民的人道需要 透過社交媒體分享訊息,引起其他人的關注
(eg. Facebook,Whatsapp) 向師生、朋友講解最新的災情,鼓勵他人作出人道 關懷 設置展覽板,向師生、朋友介紹人道危機的情況, 引起關注

37 捐款支持人道救援工作 網上捐款 銀行入數 「香港紅十字會非洲賑災金」 (選擇「西非伊波拉病毒爆發」)
網上捐款  (選擇「西非伊波拉病毒爆發」) 銀行入數 「香港紅十字會非洲賑災金」 匯豐銀行帳戶︰ 請將存款收條正本(於背後註明「西非伊波拉病毒 爆發」)連同捐款表格 寄回本會,以便發出捐款 收據。

38 捐款支持人道救援工作 支票捐款 抬頭「香港紅十字會非洲賑災金」之劃線支票 (於支票背後註明「西非伊波拉病毒爆發」) ,請將劃線支票連同捐款表格寄回本會。 7-Eleven便利店 由2014年4月29日至5月12日,所有經7-Eleven 分店收到的捐款,均用作支持是次「西非伊波 拉病毒爆發」的賑災工作。

39 西非伊波拉病毒爆發 人道危機


Download ppt "西非伊波拉病毒爆發 人道危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