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急性肾风.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急性肾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急性肾风

2 急 性 肾 风 一、概述 急性肾风是指由于外感邪气下移于肾所致的以浮肿、尿少、腰痛、尿血、眩晕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病、多发病。
急 性 肾 风 一、概述 急性肾风是指由于外感邪气下移于肾所致的以浮肿、尿少、腰痛、尿血、眩晕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病、多发病。 急性肾风又叫实证肾风,亦称外感肾风。本病一般起病急,但也有隐约起病者。其诱发因素常为外感风热风寒、湿邪及皮肤疮痍之毒。

3 [历史沿革] 肾风之名始于《素问·评热病论》。曰:“帝曰:有病疣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太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为何病?岐伯曰:病在肾,名为肾风肾风而不能食,善惊惊已,心气瘘者死。” 《素问·风论》曰:“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疣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tai),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可见当时对急性肾风的临床特点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西医学的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综合征等病出现浮肿、尿少、腰痛、尿血、眩晕等症状时,可参照本节进行辨治。

4 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尤以冬春二季为多。因冬有冽风,善开腠理,伤卫则邪易入;春有余寒,寒善伤阳,阳伤则卫气不固,腠理失密,其邪内侵直犯肾体使然。
本病一般男女罹患之比为男多女少,约为2~3:1,从发病年龄来看,以儿童、青少年多发,老年亦有之。

5 二、病象 急性肾风起病急,也有隐约而病者。临床表现为初病两眼睑如卧蚕状,尿少,腰痛,尿血、眩晕,渐继则眼睑颜面、胸腹、四肢出现浮肿。 三、病位 在肾。以肾为本,以肺、脾、三焦为标。 肾是元气,生气之根,脾是生气之源,而肺主诸气然三焦者,主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温煦脏腑,是为一身生理之气化者也。若肺为邪束,脾气呆滞,肾失开阖,三焦失渎,则水散经络,外溢皮肤而成本病。故以肾为本,以肺、脾、三焦为标。

6 四、病类 五、病性 六、病程 分外感和内伤两类。分为风寒证、风热证、湿热证寒湿证。
急性肾风实证居多,虚证少见,且多属肾之本气自病,为邪气内侵,虚中夹实证。 六、病程 急性肾风病程长短常常和机体正气的盛衰、邪气多寡、毒气强弱,治疗得当有关。病程短者在1个月内可愈。亦有病情长者可达3—5年。部分发展为慢性肾风或水毒证。

7 七、病因病机 急性肾风是由于机体内在正气不足,外在卫气不固,腠理不密,外在六淫之邪,或湿热之邪,以及皮肤疮痍之毒得以内乘,正邪交争,外而阴阳失调,内而脏腑经络失和而发病。因此,本病的病机关键为: 病机关键:邪毒聚于肺,直犯肾体而发。 1、病发于风寒 风寒之邪伤及皮腠,内束于肺。“肺移寒于肾”肺失通调水道,三焦失水渎之机,肾失利水之能,肾气自病,不能制水,水失气化之约则横溢外泛且封藏失职故表现为浮肿,尿少,尿浊等急性肾风症状。

8 2、病成于风热 温热之气以及疮痍之毒伤及肺脾肾三脏,致肺失通调,水道不通,脾失健运,水饮内停,肾失开阖,水渎不利,水湿内溢外泛发为水肿。
3、病发自于脾 久居湿地、或冒雨涉水,致水湿之气内侵;或饮食失节,劳逸失常,寒暖失宜,久思伤脾,致脾气呆滞,健运无力,水精不布,肾失土制,(肾者水脏,统五液)五液失约,则水散经络,外溢肌肤而成本病。或湿郁化热,三焦壅滞,水道不通而成水肿。

9 八、诊断与鉴别 (一) 诊断 1、病史:急性肾风一年四季皆有发生,但以冬春为多,发病前1~3周(平均10天左右)有感染史(一般呼吸道感染者的潜伏期较皮肤感染者短),如有咽痛、鼻塞、流涕、咳嗽、发热、恶寒的病史;还可有乳蛾、疮毒等感染病史。

10 2、典型的临床病象:本病起病较急,病情轻重不一。也有隐约起病者。临床表现为初病两眼睑如卧蚕状(水肿:80%以上患者均有水肿),尿少,腰痛,尿血(几乎全部患者均有肾小球源性血尿,大约40%的患者可有肉眼血尿,常为首发症状和患者就诊的原因);眩晕(即高血压:80%患者出现一过性轻、中度高血压。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高血压,甚至高血压脑病),渐继则颜面、胸腹、四肢出现浮肿。 3.四诊所见: 舌淡红、苔薄而腻,或薄黄,黄厚而腻,脉多沉。

11 4、辅助检查:应作尿常规(蛋白尿、血尿、管型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常规、血沉、血浆白蛋白、血尿素氮、肌酐、免疫学检查异常(起病初期血清C3及总补体下降,于8周内恢复正常,对诊断本病意义很大);抗“O”可升高,提示近期内曾有过链球菌感染;以及心电图、心功能测定,肾B超等检查,以助明确诊断。 (二)  鉴别诊断 1、与红斑狼疮肾鉴别 狼疮肾表现为颜面两颧蝶状红斑,色黯,毛发憔悴,皮肤干涩,反复发热,午后尤甚。血中可查到红斑狼疮细胞,但亦有查不到者。抗核抗体检查及皮肤活检可助明确诊断。

12 2、与紫癜肾鉴别 紫癜性肾炎可表现为肌肤出现青紫斑点,小如针尖,大者融合成片,压之不退色,好发于四肢,常反复发作,伴关节痛、腹痛,紫斑随现随消。本病特点是伴有血尿及微量蛋白尿,可有过敏史,亦有先出现血尿,继则出现皮肤紫斑改变者。 3、与肾痨鉴别 肾痨病象为潮热、盗汗、消瘦、尿频尿急,亦可有尿痛逐渐加重。尿常规以红细胞为多,可有白细胞及微量蛋白,既往有结核病史,血沉增快尿中查到结核杆菌有助明确诊断。

13 九、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外感和内伤
外感常有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浮等表证。起病急,以邪实为主;内伤多由于正气不足或反复感邪损伤正气所致,多伴有心烦、口渴不欲饮,苔黄腻等湿热证或畏寒肢冷、便溏、苔白腻等寒湿见证。病程较长,迁延反复,虚中夹实。

14 2、辨湿热和寒湿 二者均有颜面及全身浮肿,尿少,头重,关节沉重,苔腻,脉沉之象。而湿热证见有腰酸胸闷,口中粘腻,身热不扬,午后尤甚,心烦口渴不欲饮,尿短涩而黄,大便粘腻而臭,舌红,苔黄厚腻,脉沉濡或缓滑之象。寒湿证见畏寒肢冷,口淡腻,尿少色白,大便多溏,舌淡红,苔白腻,脉沉迟而濡。

15 (二)、治疗原则 治疗应遵循损有余之邪,补不足之虚之义,邪伤毒解, 邪祛病可愈。调整阴阳,益气和血,正复则病愈也。
在具体应用时要正确掌握疏风散寒与疏风清热、清热 渗湿、通阳化湿以及祛邪与扶正的关系,应掌握好化 浊渗湿而不伤阴,健脾补肾不助湿碍邪。

16 (三)、分证论治 1、风寒证 [主证]主症:尿血,腰痛,浮肿,尿少。 [兼次症]:恶寒,无汗,关节酸楚,鼻塞流涕,咳嗽,咽紧。
[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多浮紧或沉紧。 [治法]疏风散寒,佐以渗湿。 [方药]解肌渗湿汤 [药物]麻黄10 杏仁5 桂枝5 土茯苓100 爵床 生茅根50 藿香叶15 生姜3片 大枣3枚

17 [加减]Ⅰ可酌加浮萍、茯苓、泽泻、以助宣肺利水。
Ⅱ风寒盛可加苏叶、防风助麻黄疏风散寒。 Ⅲ咳嗽较甚,可加杏仁、前胡,以降气定喘。 Ⅳ表邪已解,去麻黄、杏仁、桂枝,加白蔻、白术以健脾渗湿。 2、风热证 [主证] 主症:尿血,浮肿,腰痛,尿少而赤。 [兼次症]:头胀痛,面红,发热,汗出而热不衰,口鼻气热,咽赤肿痛,鼻塞流涕,咳嗽,关节酸痛。 [舌脉]:舌红苔薄黄,脉多沉数或浮数。

18 [治法]疏风清热,佐以渗解。 [方药]疏清渗解汤 [药物]前胡15 羌活15 大力子15 蝉蜕15 大青叶25 土茯苓100 爵床50 茜草15 生茅根50 藿香15 [加减]Ⅰ风热偏盛,可加连翘、板蓝根、桔梗,以清热利咽,解毒散结。 Ⅱ若汗出恶风,卫阳已虚,则用防己黄芪汤加减。 Ⅲ表已解,用益肾清浊饮。 女贞子50 覆盆子15 土茯苓100 生槐花50 爵床50 白蔻15 茜草15 水煎服

19 3、湿热证 [主证] 主症:尿血,腰酸痛,尿少短涩而黄,颜面及全身肿甚。 [兼次症]:头痛而重,如裹如蒙,关节沉酸而软,胸闷,口中粘腻,身热不扬,午后尤甚,心烦,口渴不欲饮,大便粘腻而臭。 [舌脉]:舌红,苔黄厚而腻,脉多沉濡或缓滑之象。 [治法]清热化湿,佐以化浊。 [方药]清渗养肾汤。 [药物]土茯苓100 爵床50 生茅根50 白蔻皮15 藿香15 佩兰15 元芩15 元柏15 苍术15 女贞子30

20 [加减]Ⅰ湿清热解后,用健肾化浊汤。 Ⅱ若湿热久羁,化燥伤阴,可用猪苓汤以滋阴利水 4、寒湿证 [主证] 主症:尿血,颜面浮肿,尿少色白。 [兼次症]:头重眩晕,关节酸紧而沉,畏寒肢冷,胸闷不饥,口中淡腻,时有腹痛,大便多溏,面色苍白而黯。 [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多沉迟而濡。 [治法]通阳化湿,佐以温运脾阳。 [方药]复肾壮阳汤。 [药物]仙茅15 仙灵脾15 韭子15 白蔻15 土茯苓100 爵床50 生茅根50 白术20 九香虫15

21 (四)其它疗法 [加减]Ⅰ恶心呕吐,加藿香正气丸。 Ⅱ畏寒肢冷,舌有瘀斑加附子、丹参。
1、外治法 若少尿或无尿者,取白胡椒粉2g、白商陆粉5g、真麝香少许,共为末合一处,以蜂蜜适量调之,敷神阙穴,即可利尿。 2、食疗 (1)黑豆25g,小米30g,黄精25g,水洗后共放铁锅内,煮烂食之。 (2)玉米须50克,加水600毫升,煎20分钟即可饮用。

22 (3)、商陆绿豆粥:商陆5~7.5g,绿豆30~50g,煮熟去商陆后食绿豆粥,有较强的利尿作用。
注意:商陆为峻下逐水药,具有脱敏作用,有小毒,常用量为2~4.5克,中毒量为20克以上,可直接损伤肾小管,煎煮30分钟以上,毒性大为降低。忌与肉煮食。 (4)、黄芪30~60克水煎服日一剂,有利尿消肿作用。 (5)、益母草20~30克水煎代茶饮利尿消肿。

23 3、中成药: (1)肾炎系列1号1丸,日两次口服主治蛋白尿。 (2)枸芪复肾丸用法同上,主治血尿。 (3)肾复康4粒日三次口服。 (4)黄葵胶囊5粒,日三次口服。 (5)肾炎四味片4片,日三次口服。 (6)血尿胶囊4粒,日三次口服。

24 十、转归及预后 1、本病治疗及时,用药得当可愈,预后好。绝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1~4周出现利尿、消肿、降压,尿化验也常随之好转。但少量镜下血尿及微量蛋白尿有时可迁延半年~1年才消失。 2、若失治,误治或苦寒之剂妄投,中则脾胃受损,下则肾阳受损,可发展为慢性肾风。 3、仅有<1%的患者因肾伤精摇,命火欲熄,相火欲绝,而生急性水毒证(急性肾衰竭)救治不当而死亡,且多为高龄患者。或转为慢性水毒证(慢性肾衰)之候,预后较差。

25 4、本病的远期预后各家报道不一,但均认为多数病例预后较好,可完全治愈,约6%~18%病例遗留尿异常和(或)高血压而转为慢性,或于“临床治愈”多年后又出现肾小球肾炎表现。一般认为老年患者,有持续性高血压、大量蛋白尿或肾功能损害者预后较差。散发者较流行者预后差。

26 十一、预防与调护 (一)、安静卧床调养,戒七情,慎房事。
(二)、清淡饮食,勿食辛辣、烟酒及刺激性食物。注意食盐的摄入量。一般初期应无盐饮食,肿势渐消可改为低盐饮食,最后恢复普食。有水肿者食盐每日1~2克(或酱油10毫升)如水肿很严重,钠盐的摄入量限制在每日0.5克,并禁止食用酱豆腐、咸蛋、咸菜等含盐食品以及含碱主食和含钠量高的蔬菜,如白萝卜、菠菜、小白菜、油菜、松花蛋。含钠较低的食物:牛肉、猪肉、鸡肉、大白菜、菜花等;冬瓜、西瓜、南瓜、西红柿、芋头、橙子、苹果、梨等。

27 (三)、若有表证,及时解表散邪,按感冒护理。
(四)、若有痈疥疮痍溃脓,尽早治疗,以防脏腑受损,引发本病。 (五)、定时记录液体出入量及二便情况,定时查舌象,脉象及体温、血压。 (六)、为防止褥疮发生,可用红花酒精擦洗臀部、髋部。 (七)、积极预防感冒、乳蛾及疮疡。 (八)、避免劳累、节房事,安静卧床休息(急性期),稳定后注意动静结合。

28 (九)、不要听信道听途说的“偏方”、及所谓的“验方”,要遵从医嘱,长期耐心服药,禁忌苦寒及伐气之品。
(十)、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29 十二、小结 急性肾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起病急,初病两眼睑如卧蚕状,尿血、尿少,腰痛,眩晕,渐继则眼睑、颜面、胸腹、四肢出现浮肿。病因主要是内在正气不足,外在卫气不固,感受六淫,湿热、疮痍之毒,正邪交争,阴阳失调,脏腑失和。辨证上要分清风寒、风热、湿热、寒湿证候。在临床中应首先分清虚、实、外感和内伤,抓住风热证或湿热证的主线,进行辨证论治。治疗上注意祛邪与扶正的关系,掌握清热利湿而不伤阴,健脾补肾而不助湿碍邪。另外卧床休息,清淡饮食及护理等也十分重要。

30 谢谢!


Download ppt "急性肾风."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