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六、长石族宝石 月光石 天河石 日光石 拉长石 长石
2
长石的矿物成分主要为 KAlSi3O8-NaAlSi3O8-CaAl2Si3O8的三元系列
钾长石与钠长石在高温条件下完全混溶, 形成钾钠长石系列。 钠长石与钙长石在任何条件下都混溶, 形成斜长石系列 。
3
钾钠长石系列: 包括 月光石、正长石、透长石 斜长石系列 : 包括 钠长石、奥长石、 中长石、拉长石、 培长石、钙长石。 长石
4
(一)月光石 长石 1.化学成分: 钾、钠、铝硅酸盐,属钾长石系列。 2.结晶习性: 单斜晶系,破裂碎片和滚圆卵石状。 3.物理性质:
H:6, SG:2.56, 两组完全解理, 玻璃光泽,透明至亚半透明。 4.光性特点: RI: ,DR:0.006,二轴(—), 色散低,0.012。 长石
5
长石 5.内含物: 通常是沿长石的初始解理产生一些微裂 隙,这些微裂隙是在出溶压力的作用下产生 的。由于两组微裂隙相交而构成各种图案。
“蜈蚣状”包体 长石
6
长石 5. 月光效应:随宝石样品转动,在某一角度 可以看到白至蓝色的发光效应,看似朦胧 月光。这是长石对光的综合作用使其表面
5. 月光效应:随宝石样品转动,在某一角度 可以看到白至蓝色的发光效应,看似朦胧 月光。这是长石对光的综合作用使其表面 产生的一种蓝色浮光。 6.颜色: 无色、白、粉红、橙黄、黄、绿、 褐及灰色。颜色以白色内有蓝色光彩的价 值为高,有些月光石能琢磨出优美的猫眼。 长石
7
长石 7.荧光: 长波紫外光下呈弱蓝色荧光, 8.产地: 最著名的产地是斯里兰卡;印度也 短波紫外光下呈弱橙红色荧光, X光下呈白色至紫色。
产有月光石,有体色变化;其它产地有 马达加斯加、缅甸、坦桑尼亚等。 中国的月光石产地有内蒙古、河北、 安徽、四川、云南等地。 长石
8
(二) 天河石 长石 1.化学成分:KAlSi3O8 属钾长石系列。 2.结晶习性:三斜晶系,致密块状体。
3.物理性质:硬度6,密度2.56,不透明。 4.光性特点:折射率 ,双折射率0.008, 二轴晶(—) 。 5.颜色:为绿色、浅蓝绿色或蓝绿色。 以绿中带蓝色调为鉴定依据。 长石
9
(三)日光石 长石 ——又称“日长石”或“太阳石” 是一种含赤铁矿或针铁矿包裹体,这些包 裹体反射而显出一种金黄色到褐色色调的火花
闪光,常称“砂金石”闪光效应。 长石
10
长石 1.化学成分: 钠铝硅酸盐 NaAlSi3O8, 主要为奥长石,或称钠奥长石,属斜长石系列。 2.物理性质:
硬度6,相对密度2.64,透明至半透明。 3.光性: 三斜晶系,二轴晶(±), 折射率 ,双折射率为0.007。 长石
11
日光石包体
12
(四)拉长石 长石 1.化学成分: 由钙长石CaAlSi3O850%-70%和钠长石 NaAlSi3O850%-30%组成。 2.物理性质:
H:6,SG: ,通常为2.70, 透明、半透明到不透明。 3.光性特征: 三斜晶系,二轴晶(+), RI: ,DR:0.009,色散低0.012 长石
13
拉长石属斜长石亚种,颜色多变化,从无 色到黄色、浅灰至深灰色。常含有特征的内含 物,内含物由不透明的金属矿物组成,可呈片 状或拉长状。 长石
14
拉长石 两种长石相的超显微连 生体所构成,一部分是 低钠长石结构的纯钠长 石,另一部分为富钙的 斜长石。在特定方向观 察可见带有蓝色、绿
具变彩的拉长石由 两种长石相的超显微连 生体所构成,一部分是 低钠长石结构的纯钠长 石,另一部分为富钙的 斜长石。在特定方向观 察可见带有蓝色、绿 色、紫色、黄色等色 彩,也称“光谱石”。
15
七、晶质石英宝石 (一)单晶石英的鉴别特征 (二)单晶石英宝石品种和特征 (三)合成石英的特征及鉴别
16
﹡(一)单晶石英的鉴别特征 1.原石特征: 三方晶系,常为六方柱与菱面体的聚形组 成柱状晶体,六方柱的柱面上常具横纹。 双晶也较发育。 有典型的贝壳状断口。
17
2.成品鉴别: RI: No 1.544 Ne 1.553 DR: 0.009 SG:2.65 非常稳定 光性:一轴(+),并具
有独特的旋光性,从而造 成牛眼状的干涉图。 牛眼干涉图
18
内含物: 气液两相包裹体,负晶,愈合裂隙及种类 繁多的晶体包体,当晶体包裹体数量多时 称为发晶,如金红石发晶,电气石发晶等。 b. 常见生长色带:如紫晶的折边色带。
19
多色性:不同颜色和深度变化,视品种而定。
特殊光学效应:猫眼效应和星光效应。
20
1. 水晶: ﹡(二)单晶石英的品种和特征 a. 颜色:无色、淡灰、淡褐色; b. 内含物: ① 气液两相包体,负晶,晶体包体;
① 气液两相包体,负晶,晶体包体; ② 当含大量微细裂隙对光干涉 形成晕彩,也称“彩虹水晶”(少 见),但低质量的水晶可碎裂处 理形成彩虹水晶,也常用于染色。
21
2. 紫晶: a. 颜色:浅紫-红紫色,含微量Fe2+或Fe3+, 晶体中常见深浅不同的色带分布。 b. 独特性质:
① 光轴图:螺旋桨状黑十字, 少见黑十字干涉图; ② 多色性:弱到明显,红紫/紫; ③ 内含物:两相包体、愈合裂隙, 褐红色纤铁矿小晶体, “斑马纹”是深色和浅色交替条纹 的愈合裂隙。
22
3. 黄水晶: a. 颜色:浅黄-黄色, 由混入晶格中的微量Fe3+造成。 b. 多色性: 弱,黄-浅黄;
由紫晶或烟晶热处理的黄水晶无多色性, 并仍然保留紫晶色带。
23
4. 紫黄水晶: 颜色:紫、黄色形成各自的色斑或色块, 无明显界线,有时也形成明显的 与菱面体生长区相关的色区。可
4. 紫黄水晶: 颜色:紫、黄色形成各自的色斑或色块, 无明显界线,有时也形成明显的 与菱面体生长区相关的色区。可 用紫晶合成紫黄晶,加热处理来 实现,目前处理紫黄水晶与天然 的尚无法加以区分。
24
5. 绿水晶:天然的罕见,由Fe2+致色。 6. 烟晶: a. 颜色: 褐、深褐和灰黑,色深时称墨晶,
6. 烟晶: a. 颜色: 褐、深褐和灰黑,色深时称墨晶, 色心致色,含微量Al3+在天然辐照作用下形成。 烟晶 无色水晶 b. 多色性: 明显,褐/红褐; c. 内含物:与水晶相似,有时见细长金红石针。 加热 辐照
25
7. 芙蓉石: a. 颜色:淡到浅玫瑰红色(Mn、Ti), 色深少见,色深时多色性明显, 偶见透明。
7. 芙蓉石: a. 颜色:淡到浅玫瑰红色(Mn、Ti), 色深少见,色深时多色性明显, 偶见透明。 b. 结晶特点:极少见到发育有晶面的芙蓉石晶体, 常为镶嵌状的巨晶集合体。 当很透明时有明显“牛眼干涉图”。 c. 星光效应:六射星光,显示透射星光现象,由 定向排列的细小金红石针所引起。 (放大下不可见,超显微下可见) 有时也见无色及淡黄色的“星光石英”。
26
8. 发晶: 常见的发晶的种类有: 金红石发晶、碧玺发晶、石榴石发晶、 角闪石发晶、透闪石发晶、绢云母发晶等
8. 发晶: 常见的发晶的种类有: 金红石发晶、碧玺发晶、石榴石发晶、 角闪石发晶、透闪石发晶、绢云母发晶等 金红石色散、RI很高,故显五颜六色 束状、弯曲
27
9. 石英猫眼:又称“勒子石” a. 颜色:浅灰-灰褐,常带黄和绿色调。 b. 猫眼效应: 是由于含细密的平行排列的角闪石
9. 石英猫眼:又称“勒子石” a. 颜色:浅灰-灰褐,常带黄和绿色调。 b. 猫眼效应: 是由于含细密的平行排列的角闪石 石棉的纤维(肉眼可见)。 角闪石石棉为原生包体,与虎睛石 的情况类似。
28
(三)合成石英的特征与鉴别 1.合成水晶 (1)平行的管状二相包裹体 合成水晶中的管状二相包裹体常常成群出现, (2)面包屑状的包裹体
并且大致地平行排列。管状体的头尾相当整齐,从 种晶片上形成并向外生长。 (2)面包屑状的包裹体 是合成水晶的典型特征,呈 白色、粉末状,是微晶集合体, 包体细小,放大80×以上也难观 察其特征。各色水晶中均可见。 面包屑状的包裹体
29
(3)较为一致的光轴方向 正交偏光镜水晶链具有相同的光轴方向, 合成水晶的可能性就极大。 (4)红外光谱特征 合成水晶的红外光谱与天然水晶有微小的 差异主要表现在此3150—3300波数范围的水的 吸收峰的形式不一,合成水晶的比天然水晶弱。 (5)其它:如颜色、凉感等。
30
2.合成紫晶 (1)聚片双晶不发育 天然紫晶的聚片双晶比较发育,在正交偏光 镜下常出现螺旋浆状的光轴图,而合成紫晶常见 牛眼状光轴图。
合成紫晶非双晶区干涉色带 天然紫晶双晶区干涉色带
31
(2)面包屑状和长管状的包裹体 合成紫晶有时也出现这两种典型的包裹体。 (3)三角形的色斑 紫晶由于三角锥状的巴西双晶发育区能富 集更多Fe,故颜色较深,形成三角锥状的色区。 合成紫晶的生长条件若控制得很好,可消 除此现象。
32
(4)色带 合成彩色石英也可出现色带,但仅有一 组,且平行于种晶板; 合成紫晶仅有平行于菱面体方向的色带。 (5)红外光谱特征 在 cm-1之间的O-H红外吸收特 征上与天然紫晶有区别。
33
八、托帕石(Topaz) (一)主要鉴别特征 1.原石的鉴别: 斜方晶系,常见斜方柱+斜方锥的聚形,晶面上有密集纵纹,因底面解理发育,常常
斜方晶系,常见斜方柱+斜方锥的聚形,晶面上有密集纵纹,因底面解理发育,常常 造成晶体一端为锥状,另一端平面。
34
托帕石 2.成品的鉴别: RI:1.61-1.64, DR: 0.010,B(+)
其中:无色、蓝褐 RI: , DR: 粉红、 黄 RI: , DR:0.008 内含物: 具有初始解理,长管状洞穴,扁平细小 液态包裹体和水滴形的气体包裹体。 发光性:LW:蓝色和无色 (弱)黄绿色 黄褐和粉红 橙黄色 SW:荧光较弱。 S G:
35
托帕石 (二)托帕石的主要品种 1.粉红色、红色托帕石 颜色从红橙、粉红到红色一系列过渡色。
36
托帕石 2.黄色托帕石 颜色为金黄色或酒黄色托帕石。黄色托帕 石外观上与黄色水晶很相近,极易混淆。 原石从晶形、解理等方面很容易区别。
成品必须从折射率、密度、荧光效应、 放大观察等方面进行鉴别。
37
托帕石 3.蓝色托帕石 天蓝色, 多色性明显,蓝色或无色。 内含物较多。 外观似海蓝宝石,可根据RI、DR、光性特点、
SG、内含物等来区分。 市场上的许多蓝色托帕石是将无色或浅蓝色 托帕石,经过放射线辐照后,变为蓝色的。 托帕石
38
托帕石 4.无色托帕石 无色品种,晶体很大,因折射率不高, 色散低,琢磨成刻面型宝石后,无动人之处 而不被人喜爱。
常常经过辐射处理把无色托帕石变成蓝 色托帕石。 托帕石
39
九、碧玺(Tourmaline) (一) 主要鉴别特征 1.化学成分:铝、镁、铁的硼硅酸盐 2.结晶习性: 晶体呈柱状,
单形三方柱、六方柱、三方单锥, 晶体两端发育不同的单形, 典型的特征是柱面纵纹发育, 横截面为球面三角形。
40
碧玺 3.颜色: 丰富,红、蓝、褐、绿等,双色碧玺, 多色性明显到强。 4.相对密度: 3.01-3.11 不同颜色碧玺略有差异。
不同颜色碧玺略有差异。 粉红色:3.05(指示矿物) 5.折射率: R I: DR: (常为0.018) 光性:一轴(-) 碧玺
41
碧玺 6. 内含物: 内部常含有大量管状或线 状空穴及气液相包裹体, 有时呈扁平薄层状分布。 7. 加 工: 碧玺有吸收性,因常光线方向的吸
状空穴及气液相包裹体, 有时呈扁平薄层状分布。 7. 加 工: 碧玺有吸收性,因常光线方向的吸 收程度大于非常光线,因此在加工时, 深色或暗色碧玺,应使台面平行于C轴; 浅色碧玺,应使台面垂直于C轴。 当含有大量平行管状包体,可加工成猫眼。
42
碧玺 (二)碧玺的品种 1.红碧玺:常为玫瑰红色、桃红色、粉红色 至红色。多色性明显,光谱为绿区有一吸
收宽带,蓝区有两条吸收窄带(450nm和 458nm),不属典型光谱。 2.蓝碧玺:浅蓝至深蓝,多色性明显至强,吸 收光谱为红光区吸收,绿区有一强吸收窄带 (498nm),蓝区有一弱带(468nm)。 碧玺
43
碧玺 3.绿碧玺: 暗绿色、浅绿、翠绿色, 多色性明显至强, RI:1.62-1.65, DR:0.018,极少数可达0.039
4.褐色碧玺: 颜色为浅褐、褐色、绿褐色, 多色性明显至强,常光线可被全部吸收。 碧玺
44
碧玺 在一个晶体上同时出现两种或三种 颜色,表现形式有晶体上端和下端 成上、中、下,有些晶体表现出内 红外绿,常被称为“西瓜碧玺”。
5.双色碧玺: 在一个晶体上同时出现两种或三种 颜色,表现形式有晶体上端和下端 成上、中、下,有些晶体表现出内 红外绿,常被称为“西瓜碧玺”。
45
碧玺 6.碧玺猫眼: 碧玺内含有大量平行管状或线状空穴包 体,当加工取向正确时,可产生猫眼效应。
46
碧玺 (三)碧玺特点 同其它宝石品种相比,有独特之处, 归纳为以下特征: (1)在所有单晶宝石中成分最复杂。
(2)颜色最丰富,红、绿、黄、蓝、褐、黑。 (3)具有热电性和压电性。 (4)具有吸收性,吸收性表现较明显,因此 碧玺鉴别特征较明显。 碧玺
47
十、橄榄石(penidot) (一)主要鉴别特征 1.化学成分:镁铁硅酸盐(Mg,Fe)2SiO4 2.结晶习性:晶体完好的少见,
常呈柱状晶体、碎块或滚圆 卵石状产出。柱面常见垂直 条纹。 3.H:6.5 低
48
橄榄石 5.颜色:浅黄绿色至深绿色、浅绿褐。 4.RI:1.65-1.69,DR:0.036 ,B(+)
6.内含物:常含铬铁矿晶体,铬铁矿晶体周围有扁平状应力纹所环绕,看上去像水百花的叶子。当含云母片时,略带浅褐色调。 睡莲叶状包体
49
橄榄石 7.吸收光谱: 颜色由铁(自色的)致色,宝石一般显 典型铁的吸收光谱,在蓝光区有三条主
要吸收带(497nm、477nm、453nm)。 橄榄石
50
十一、尖晶石(spinel) 尖晶石 (一)主要鉴定特征 1.原石鉴别 原石晶体为八面体 或八面体及菱形十二面 体聚形或八面体接触双
晶,放大观察内含物有 八面体晶体及其它类型 的晶体包体。 尖晶石
51
尖晶石 2.成品鉴别 (1)颜色:红色尖晶石,红色较纯为大红色。 (2)R I:为单折射宝石, 1.712-1.730,少数达1.740。
(3)光谱:红尖晶石具典型Cr谱,和红宝石 光谱相比较,缺失蓝区中三条吸 收线,具鉴定意义。
52
尖晶石 (4)内含物:常含有八面体晶体包体(尖晶 石)、柱状的锆石及磷灰石等 固体包体及较多的气液包体, 可作为鉴别特征。有时锆石周
围具有被应力裂纹所包围形成 盘状裂隙。 尖晶石
53
(5)特殊光学效应: 可产生星光效应 尖晶石
54
(二)尖晶石的品种 由铬致色,具典型吸收光谱,在红光 区686、675nm可见两条主要吸收线,多 时达8条,构成一种风琴管状光谱,绿区
1.红色尖晶石 由铬致色,具典型吸收光谱,在红光 区686、675nm可见两条主要吸收线,多 时达8条,构成一种风琴管状光谱,绿区 和紫区普遍吸收。 红色或粉红色尖晶石在长、短波和交 叉滤色镜下均显红色和暗红色荧光。
55
尖晶石 2.蓝色尖晶石 显示复杂的吸收光谱,蓝绿区有强吸 收窄带。不属典型光谱。 蓝尖晶石因含铁紫外 光下不发光,浅蓝色及紫
色尖晶石在长波紫外光及 X光下发绿色光,短波下 不发光。 尖晶石
56
(三)合成尖晶石的鉴别 1.正交偏光下: 合成尖晶石呈斑纹状的异常消光现象。 2.折射率: 绝大多数合成尖晶石RI1.727较为稳定,
而大多数天然尖晶石折射率小于1.720。 3.吸收光谱: 由钴致色的蓝尖晶石具有典型的钴谱, 在红、橙、绿区有三条强吸收带。
57
尖晶石 4.内含物: 合成尖晶石中常可见弯曲生长纹和气泡, 气泡形态呈伞状,拉长状或变形。 5.滤色镜:
4.内含物: 合成尖晶石中常可见弯曲生长纹和气泡, 气泡形态呈伞状,拉长状或变形。 5.滤色镜: 由钴致色的合成蓝色尖晶石滤色镜下变红。 尖晶石
58
十二、石榴子石(Garnet ) (一)基本特征 石榴石,属石榴石族 1. 结晶特点:石榴子石族宝石在晶体结构上,
属岛状硅酸盐,等轴晶系,常见结晶形态 为菱形十二面体,四角三八面体及其聚形, 晶面可见生长纹。
59
1)铝榴石系列:镁铝榴石-铁铝榴石-锰铝榴石 可完全类质同象或三个晶种之间任意比例混合 2)钙榴石系列:钙铝榴石-钙铬榴石-钙铁榴石
2.化学成分: 化学式: A3B2(SiO4) A:Ca、Mg、Fe、Mn等 B:Al、Fe、Ti、Cr等 将石榴子石分为两大类质同象系列: 1)铝榴石系列:镁铝榴石-铁铝榴石-锰铝榴石 可完全类质同象或三个晶种之间任意比例混合 2)钙榴石系列:钙铝榴石-钙铬榴石-钙铁榴石 三个晶种之间,类质同象发生在钙铝和钙铁、 钙铁和钙铬之间。 两系列之间也发生一定类质同象作用,例如铁 钙铝榴石,就是含有少量铁铝榴石成分的钙铝榴石
60
(二)石榴石的品种 1.镁铝榴石(红榴石) a.颜色:浅黄红、深红、紫红和红色,因Fe 和Cr致色,成份纯净时为无色。
b.吸收光谱:(3种) (1)Cr致色时,红区680nm有一弱吸收线,黄 绿区 nm吸收带,蓝区475nm以后吸收; (2)同(1),绿区505nm有一强吸收窄带,为 铁铝榴石的光谱伴随; (3)除红-橙光区外,全部吸收。
61
石榴石 c.内含物: 较少,常见浑圆状的磷灰石,细小的 片状钛铁矿和其他针状物,有时可见由石 英组成的圆形雪球状小晶体。 d.特殊光学效应:
具变色效应(较少) 灯光下:红色、深红色、酱红色 日光下:紫色、绿蓝色 石榴石
62
石榴石 2.铁铝榴石(贵榴石) a.颜色:(自色宝石) 褐、褐红、紫红、深紫红、紫、深红, 因颜色较深导致透明度降低。
b.吸收光谱:(铁谱) 橙、黄、绿区三条强吸收窄带,576、 527和505nm,称“铁铝窗”。 另外,橙区617nm和紫区425nm有 弱吸收。 ★
63
石榴石 c.内含物: 针状金红石针,相互以110°和70 ° 角度相交,空间呈120 °,产生星光效 应(四射多,六射少);
“锆石晕”、深色角闪石棒状晶体、 石棉状的针状晶体(排列方向平行于 菱形十二面体的棱的方向); 磷灰石、尖晶石等晶体包体。 石榴石
64
d.特殊光学效应: 铁铝榴石中当针状包体方呈 方向性排列时可产生星光效应。
65
e.以铁铝榴石为顶的拼合石的鉴别: ① 寻找拼合线及拼合面上的气泡(多为变形气泡) ② 拼合石上下的光泽、颜色和硬度差异; ③ 红环效应:将其底尖朝上翻扣在白纸上,在拼 合石的腰部出现一圈红色。
66
石榴石 3.锰铝榴石 a.颜色: 黄-橙红色, 其中橙红色最漂亮,价值最高, 含铁铝组分时,导致褐红色调, 纯净时为黄色或淡橙黄色。
b.吸收光谱:(典型鉴别特征) 紫区432nm吸收窄带和412nm强吸收 带,其次紫区424、432nm吸收线,以及 蓝区495、485和462nm吸收线。 有时有铁铝榴石的吸收带相伴。 石榴石
67
石榴石 c.内含物:(典型鉴别特征) 面纱状愈合裂隙,愈合面上具有由 细长的暗色气液两相包体组成指纹状图
案,有时也描述为“花边状”。尤其是斯 里兰卡及巴西产的锰铝榴石具有这种包 体。 d.特殊光学效应: 猫眼效应 石榴石
68
石榴石 4.钙铝榴石 a.颜色: 无、黄、绿、红色; 成分中 Fe < 2%时,浅或无色; Fe > 2%时,褐和绿色,
其中鲜绿色由Cr和V所致。 b.品种: 铁钙铝榴石(桂榴石) 铬钒钙铝榴石(绿色钙铝榴石) 水钙铝榴石(南非石) 块状钙铝榴石(青海翠) 石榴石
69
石榴石 * 铁钙铝榴石(桂榴石) ﹡ R I:1.74-1.75 ﹡ 颜色:暗红、褐黄、褐红色等。 ﹡ 包体:大量晶体包体,似粒状外观,
* 铁钙铝榴石(桂榴石) ﹡ 颜色:暗红、褐黄、褐红色等。 ﹡ 包体:大量晶体包体,似粒状外观, 描述为“糖浆状”构造。 ﹡ R I: ﹡ 无典型光谱 石榴石
70
石榴石 * 铬钒钙铝榴石(绿色钙铝榴石) ﹡ 颜色:鲜绿色 ﹡ R I:1.74± ﹡ 包体:内部有时含长柱状磷灰石,细小的
* 铬钒钙铝榴石(绿色钙铝榴石) ﹡ 颜色:鲜绿色 ﹡ 包体:内部有时含长柱状磷灰石,细小的 棱柱状透辉石以及石英、长石、顽 火辉石和硫锰矿。 ﹡ R I:1.74± ﹡ 无典型光谱 ﹡ 滤色镜下变红 石榴石
71
石榴石 * 水钙铝榴石(南非石) ﹡ 颜色:粉红、浅绿色,绿由Cr致色,呈 ﹡ 半透明-不透明 ﹡ 包体:内部有时含长柱状磷灰石,细小的
* 水钙铝榴石(南非石) ﹡ 颜色:粉红、浅绿色,绿由Cr致色,呈 粒状、块状和不规则状色斑分布。 ﹡ 半透明-不透明 ﹡ 包体:内部有时含长柱状磷灰石,细小的 棱柱状透辉石以及石英、长石、顽 火辉石和硫锰矿。 ﹡ R I: (大多为1.73 ± ) ﹡ SG:3.35 ± ﹡ 无典型光谱 ﹡ 绿色在滤色镜下变红 石榴石
73
石榴石 * 块状钙铝榴石(青海翠) ﹡ 颜色:浅绿-绿色,呈粒状、块状和不规 ﹡ 成份中含少量绢云母、蛇纹石、黝帘石等。
* 块状钙铝榴石(青海翠) ﹡ 颜色:浅绿-绿色,呈粒状、块状和不规 则团块状及条带状分布,基质为 白色钙铝榴石,产于青海、新疆 等地。 ﹡ 成份中含少量绢云母、蛇纹石、黝帘石等。 ﹡ R I: ﹡ SG:3.6 ﹡ X射线下橙色荧光 ﹡ 绿色部分在滤色镜下变红。 石榴石
74
石榴石 5.钙铁榴石 a.品种和颜色: 因含Ti和Cr,产生不同颜色, 黑榴石、钛榴石因含Ti而成黑色; 黄榴石呈黄绿色;
b.吸收光谱:(典型光谱) 红区双线701nm和693nm 橙黄区两条模糊吸收带 紫区强吸收形成443nm截止边 石榴石
75
石榴石 c. 色散高:0.057,体色掩盖。 f. 滤色镜下变红 d. R I: 负读数 e. 内含物:
乌拉尔产的翠榴石中含“马尾丝状”包体 体(放射状的绿纤维石棉),具鉴定意义。 纳米比亚产的翠榴石无此特征,但有生 长纹和碎裂状黑色包体。 f. 滤色镜下变红 e. 低硬度,H:6.5 ,故表面常有磨损。 石榴石
76
6.钙铬榴石 深绿、鲜绿色; 常呈菱形十二面体小晶体; 一般以晶簇标本为主,主要用作观赏、 装饰和收藏品。 石榴石
77
(三)石榴石宝石的鉴别 1.原石鉴别: 识别特征为独特的晶形特点和颜色。 晶体一般菱形十二面体和四角三八面体 以及聚形,晶面上有生长纹。
78
2.成品鉴别 (1)颜色特点及分布状态,可帮助区分石 榴子石品种。 (2)折射率:单折射,不同的石榴石折射 率大小不一,除翠榴石、锰铝榴石、
部分铁铝榴石的折射率超出折射仪的 测试范围以外,其它都可测,只要小 心测试都可帮助鉴定出品种。
79
石榴石 (3)光谱: 典型的吸收光谱为镁铝榴 石、铁铝榴石、锰铝榴石和翠 榴石,提供了准确的鉴定依据。 (4)光泽: 因高折射率使表面具有强
典型的吸收光谱为镁铝榴 石、铁铝榴石、锰铝榴石和翠 榴石,提供了准确的鉴定依据。 (4)光泽: 因高折射率使表面具有强 玻璃光泽,非常明亮。 石榴石
80
(5)内含物: 不同品种的石榴石内含物特征为准 确定名提供有利的依据。如铁铝榴石、 锰铝榴石、铁钙铝榴石、翠榴石等。 石榴石
81
十三、锆石(zircon) (一)主要特性 锆石 1. 化学成分: ZrSiO4 含有微量放射性元素铀 U 和 钍 Th。 2. 结晶习性:
(一)主要特性 1. 化学成分: ZrSiO4 含有微量放射性元素铀 U 和 钍 Th。 2. 结晶习性: 四方晶系,常呈四方柱及四方双锥聚形, 因生成环境不同,有时锥面较柱面发育。 可有膝状双晶。 强玻璃-亚金刚光泽,有时显油脂光泽。 锆石
82
锆石 3. 脆性: 极易脆, 刻面棱边缘易被损坏, 常称为“纸蚀效应”。 4.内含物:锆石中常含有 磷灰石、 磁铁矿、黄铁
3. 脆性: 极易脆, 刻面棱边缘易被损坏, 常称为“纸蚀效应”。 4.内含物:锆石中常含有 磷灰石、 磁铁矿、黄铁 矿及液态包裹体、绿色 低锆常显示角状环带。 锆石
83
(二)锆石的类型及鉴别 1.高型锆石 (1)完好结晶形态,四方柱和四方锥的聚形。 (2)高硬度:H 7.5 (3)R I , DR ,一轴(+) (4)高色散:0.039 (5)颜色:红色、褐色、黄色、绿色、紫色 和无色,其中以无色、蓝色和红 色为佳。 锆石
84
锆石 (6)典型光谱: 红光区653.5nm和659nm吸收线, 可从1-40条均匀分布于各个色区,其 中653.5nm为诊断线 。
红色锆石无典型光谱。 (7)发光性: 长、短波紫外线下有不同黄色荧 光,X-射线下发黄色荧光。 锆石
85
锆石 2.中型锆石: 因蜕晶质程度不同,所有性质介 于高型和低型锆石之间,如折射率、 双折射率、相对密度、硬度等,根据
蜕晶质程度不同而有变化。 它是高型锆石与低型锆石之间的 过渡产物。 锆石
86
锆石 因含放射性元素,使结构遭破坏, 3.低型锆石: 即ZrSiO4分解 ZrO2+SiO2 ,这些混合 物基本上为非晶质体。
由晶体转变成非晶质体,这个过 程成为蜕晶化。 ZrSiO ZrO2 + SiO2 蜕晶化 退净 锆石
87
锆石 (1)低锆来源: 来自斯里兰卡和缅甸的滚圆卵 石,其晶格已被破坏,无结晶外形。 (2)颜色为绿色、褐色和橙色。
(3)折射率 ,单折射,均质体。 (4)相对密度: 硬度:6 (5)内部常有多边形环带和条纹,有明 亮的裂缝,称为角形包体。 锆石
88
加热能促使蜕晶质锆石局部重结 晶,并使密度增高,吸收光谱清晰。 斯里兰卡的绿色锆石加热后颜色 变浅,红褐色锆石加热后变为无色锆 石。 锆石
89
(三)主要鉴别特征 锆石 a. 亚金刚光泽,高色散; b. 非均质体 ,折射仪上负读数; c. 面棱双影线明显;
d. 红区653.5nm典型光谱; e. 可能出现的“纸蚀”现象。 锆石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