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乳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乳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乳癌

2 在香港,乳癌的發病率不斷上升,由八十年代的每年 700 多宗新症,飆升至現時每年約2,300宗。現時已超越肺癌,成為婦女最常見的癌病。發病年齡方面,50 歲以上婦女患乳癌的機會較高,不過近年 歲的病人增幅顯著,情況令人關注。 成因與高危因素 東方人乳癌的病發率一向低於西方人,不過近年很多亞洲地區婦女的乳癌個案卻不斷上升,飲食習慣改變相信是主要原因,而和基因變異等先天性因素關係不大。經多年研究所得,醫學界確定了一些患乳癌的高危因素,詳列於下: 正常(左)與乳癌(右)

3 相對高危因素 年齡 → 風險隨年齡增加 乳房組織密度 X-光造影顯現乳房組織廣泛性稠密 初經 第一次月經出現在11歲之前 絕經
更年期發生於54歲之後 生育 第一次生育在40歲以後 乳房良性腫瘤 曾患非典型乳腺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 曾患乳癌 另一側乳房患癌的風險增加 家族傾向、遺傳 直系親屬(母親、姊妹)曾患乳癌 過度肥胖 閉經後肥胖,風險更高 嗜飲酒 每天飲酒者風險更高 不必要的輻射、X-光 風險增加 餵哺人乳 從沒有母乳餵哺嬰兒 賀爾蒙補充療法 接受超過5年者風險增加 口服避孕藥 現正使用者風險增加

4 醫學界很早便察覺到女性賀爾蒙會刺激乳癌細胞的生長,因此很多高危因素都和女性賀爾蒙有關,例如早開始有經期,或遲收經的婦女,身體受女性賀爾蒙影響的時間便比一般婦女長。那麼與懷孕又有什麼關係呢?原來在懷孕期間,正常的女性賀爾蒙分泌受到干擾,在這段期間,月經亦會暫時停止。這麼大家亦不難想像,為什麼男性患乳癌的比率,連女性的百分之一也不到。(男性身體亦有女性賀爾蒙,不過份量很少罷了。)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乳癌和某些職業或工 業化學品有關。上述很多因素,一般只 會令患乳癌的風險輕微增加,而我們亦 不大可能因而作出人為干預。因此,我 們會集中討論一些我們能夠避免或干預 的因素。

5 (一) 家族傾向及遺傳 家族中若有成員患乳癌,其直系親屬(姊妹或母親)患乳癌的風險便增加一倍。此外,該親屬患乳癌時的年紀越輕,或患乳癌的親屬越多,風險亦越高。醫學界隨後發現,約有 5% 的乳癌個案,可能和遺傳有關。最為常見的,是 BRCA1 或 BRCA2 基因突變,它們和乳癌及卵巢癌都有密切關係。不過被証實有這類基因的病人,只佔整體的極少數。這類的基因化驗在本港並不普遍。 (二) 避孕藥 避孕藥含有女性賀爾蒙,至於它是否會增加患乳癌的風險,仍長期備受爭議,至今還未有定論。不過,現今避孕藥的成分經過改良,相信即使會增加患乳癌的風險,程度也屬輕微。

6 (三) 賀爾蒙補充療法 (四) 輻射(X-光) 研究顯示,收經後的婦女若採用女性賀爾蒙作 為補充療法超過五年,患乳癌的風險便會逐步
(三) 賀爾蒙補充療法 研究顯示,收經後的婦女若採用女性賀爾蒙作 為補充療法超過五年,患乳癌的風險便會逐步 增加,時間越長,風險越高。所以,婦女在考 慮賀爾蒙補充療法時,須詳細和醫生討論此療 法的利弊。 (四) 輻射(X-光) 乳腺接受的輻射劑量越高,或接受時的年紀越輕 (尤其在十六歲以下),患乳癌的風險便相應增加。不過因輻射而引致的個案極少。再者,隨著醫學進步,用於診斷的 X 光劑量大幅減少。一般醫療用途的 X光檢查或治療,效益遠高於其致癌的風險,各位只須遵從醫生建議,切勿因此延誤了診治。

7 (五) 乳房良性腫瘤或乳腺增生 根據過往觀察所得,曾患乳房良性腫瘤或非典型乳腺增生的婦女,日後演變成乳癌的機會可能較高,此現象在閉經前或有家族歷史的婦女尤為明顯。因此,有上述情況的婦女應經常注意乳房的變化和定期接受醫生的檢查,以及早發現病變。

8 (六) 高脂食物 脂肪被身體吸收後,會轉化為近似女性賀爾蒙的物質。研究亦發現世界各地乳癌病發率的高低,和當地進食脂肪的多少有密切關係。一般相信,亞洲婦女近年乳癌病發率的增加和此有關。雖然目前並未有研究證實低脂、多菜的飲食可有效預防乳癌,但健康的飲食習慣始終是有益的,亦可減少因肥胖而引致的各種病症。

9 至於煙酒方面,酒類相信會增加患乳癌的風險,但目前未能確定。現在未有證據顯示吸煙和乳癌有關。
(七) 其他生活習慣 運動能調節身體的荷爾蒙平衡。一個在挪威的大型研究顯示,每星期做運動或粗重工作超過四小時的婦女,患乳癌的機會較低。運動的益處,在四十五歲以下的婦女尤為明顯。 至於煙酒方面,酒類相信會增加患乳癌的風險,但目前未能確定。現在未有證據顯示吸煙和乳癌有關。 運動能降低乳癌風險

10 如何防避乳癌 除了上述可避免的因素外,我們是否可以更主動地防避乳癌呢? (一) 藥物─Tamoxifen 三苯氧胺
Tamoxifen 原本是用來醫治乳癌的抗賀爾蒙藥。近年一個在美國的研究顯示,長期服用Tamoxifen,有助減低乳癌的風險,不過,此藥卻增加患子宮癌和血管栓塞的風險。婦女是否須選擇服用Tamoxifen 作為預防,仍是一個複雜的決定,須與醫生詳細商量。事實上,香港婦女的乳癌病發率仍遠低於美國,因此,這種預防療法相信並不適用於大部分香港婦女。目前醫學界正研究其他副作用較少的藥物,代替Tamoxifen 作為預防治療。

11 (二)  預防性乳房切除手術 只適用於極少數因遺傳基因導致的高危婦女。定期乳房檢查及服用Tamoxifen 作為預防治療相信較為容易被病人接受。 徵狀 所謂病向淺中醫,只要我們經常留意身體不正常的變化,並及早接受治療,便可大大提高痊癒的機會。早期的乳癌治癒率超過八成。

12 乳癌最常見的病徵是乳房出現硬塊。許多時候這些硬塊並無引起痛楚,而表皮亦沒有紅腫或破損,以致婦女誤以為是普通良性腫瘤而掉以輕心,這是十分危險的。在不少病例中,乳房硬塊是唯一的病徵。早期乳癌表面看來可能只是輕微腫脹,再進一步發展或會有其他跡象例如乳頭有分泌物、破損或凹陷,這可能是腫瘤將乳頭拉下所引致。倘若婦女向來已有乳頭凹陷,便毋須過分驚慌,若發覺最近才有此現象,則應盡快延醫檢查清楚。這些危險訊號不可忽略,否則癌細胞會迅速生長而充滿整個乳房,侵蝕皮膚和淋巴組織,令皮膚變成橙皮樣,繼而開始潰爛,而腋下淋巴結亦會腫脹。

13 及早發覺與診斷 對於一些完全沒有徵狀的婦女,每月一次自我檢查乳房是及早發現乳癌的第一防線。自我檢查乳房是一種容易掌握、不會引起不適、自己可以做得到的檢查方法。資料顯示,有九成病人是自己首先發現乳房有硬塊而求醫的。如果婦女不肯定檢查方法是否正確,可以每年或隔年找醫生檢查一次;而在第一次接受醫生檢查前,先自我檢查,然後與醫生的檢查結果印證,這樣可將自我檢查的技巧掌握得更好,信心自然會增強。

14 對於一些乳房比較豐滿的婦女,自我檢查或醫生檢查都不容易察覺到較小的腫塊,所以需要借助 X-光造影或超音波檢查,使檢查結果更加準確。以前有人擔心X-光造影產生大量輻射,但現今科技發達,乳房X-光造影的輻射已降至很低和很安全的水平。五十歲以上或有家族遺傳因素的較年輕婦女,可考慮每年接受一次造影檢查。 婦女發現乳房有硬塊不應諱疾忌醫。事實上,自我檢查發現的腫塊,百分之九十是良性的,例如纖維瘤、囊腫(俗稱水瘤),或是乳腺曲張而形成的硬塊等,這些良性腫瘤日後變成惡性的機會甚低。

15 但婦女亦不要以為乳房硬塊多屬良性而置之不理,應請醫生檢查清楚。醫生進行檢查時,會憑臨床經驗判斷硬塊的屬性,如惡性機會偏高的話,必須抽取組織作化驗。常用的方法是幼針檢查法,在顯微鏡下分辨細胞是良性還是惡性。 乳房 X-光造影儀器


Download ppt "乳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