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离子反应说课 ――江苏省南京市第三十四中学 许志玲 (南京师范大学2006届化学教育硕士 指导教师:周志华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离子反应说课 ――江苏省南京市第三十四中学 许志玲 (南京师范大学2006届化学教育硕士 指导教师:周志华教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离子反应说课 ――江苏省南京市第三十四中学 许志玲 (南京师范大学2006届化学教育硕士 指导教师:周志华教授)

2 离子反应 一.教材认知 ㈠说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离子反应是现行高中新教材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教学内容。前一节刚学过物质的分类,可自然过渡:从化学反应的分类来看,本章涉及化学反应的三个分类标准:⑴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类别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四大基本反应类型;⑵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或生成,可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⑶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后两种分类在初中化学中没有涉及过,因而是高中化学的新知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将大量涉及,因此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3 ㈡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出以下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⑵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⑶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⒉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迁移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升华。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的条件实质,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4 ㈢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在实际教学中,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贯穿于三年的高中化学学习,渗透在各种题型中,诸如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检验、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等等,学生的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5 二.说教法 拟采用温故引新、实验促学、启发归纳、讲练结合等教与学的方法。 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过渡引出新知识,可以使知识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新知识的顺利建构。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对离子反应条件实质有感性的认识。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启发归纳和小结,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终初步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6 三.说实验 书上实验2-1、2-2非常简单又没什么危险性,可安排学生课堂上每四人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创设新课改所倡导的学生合作探究实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高效课堂。

7 四.说教学程序 1.新课引入 先请学生回顾初中学过的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实验现象,再过渡到一些碱和盐在熔融状态也能导电,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并写下相应板书提纲,配合ppt投影具体内容。

8 2.过渡 请学生分析为什么金属能导电,进而推导出为什么电解质溶液能导电,并结合书上图2-1(教师将图片展示在ppt投影上),分析NaCl在水中电离情况,从而引导出电离的概念。书上已给出HCl,H2SO4,HNO3的电离方程式,教师强调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规范并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从电离的角度归纳出酸的定义。触类旁通,在让学生练习书写NaOH,Ba(OH)2,KOH,Ca(OH)2的电离方程式,注意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规范并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从电离的角度归纳出碱的定义。练习书写NaCl,MgF2,K2SO4,Ca(NO3)2的电离方程式,注意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规范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交流从电离的角度归纳出盐的定义。

9 3.新课推进(承上启下,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实验以及教师的巡视和边板边讲,充分体现新课改倡导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高效课堂。)
由电解质的电离引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往往是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并结合分类的思想告诉学生化学反应根据是否有离子参加或生成可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学生动手完成书上实验2-1(A生取试管,B生取试剂瓶,C生操作实验,四人合作,共同观察,D生记录现象,后面的实验大家轮流)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离子方程式的定义 。老师边板书边讲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并总结为四个字:写(正确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改(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成离子,其它保留化学式,强调只有强酸强碱绝大多数可溶盐能改成离子)→删(删去方程式左右两边未参加反应的离子)→查(检查方程式左右两边元素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

10 4.及时练习(突破难点) 将书上P28表格内容改成教师口报学生练习书写某些酸和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改写成离子方程式,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归纳出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化学反应。

11 5.继续推进新课(突出重点。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实验及教师的巡视和边板边讲,进一步创设新课改倡导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高效课堂。)
学生动手完成书上实验2-2(B生取试管,C生取试剂瓶,D生操作实验,四人合作,共同观察,A生记录现象,后面的实验大家轮流),合作小组学生代表回答实验现象,全班同学都练习书写与实验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在老师和同学的启发引导下结合初中学过的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归纳出溶液中离子互换型的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生成难溶物或难电离物或易挥发物,只要满足其中一个条件,离子反应就能发生。 6.巩固练习 书上P29习题当作课堂反馈练习,及时巩固本课知识。

12 7.课堂小结 在学生互相讨论小结的基础上,小结得出本课的要点知识(从而进一步突出重点):(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溶液中离子互换型的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生成难溶物或难电离物或易挥发物,只要满足其中一个条件,离子反应就能发生。可概括为一句话:离子反应总是朝着某些离子浓度减少的方向进行。(2)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强调只有强酸强碱及绝大多数可溶盐能改成离子。结合物质的另一种分类,告诉学生有哪些常见的强酸强碱以及盐的溶解性规律,以期达到加强前后练习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的目的。

13 附: 为了加强前后联系融会贯通,并进一步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从而进一步突破难点),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基础上补充以下小结: ①物质的另一种分类

14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强酸:HCl,H2SO4,HNO3等 强碱:NaOH,KOH,Ba(OH)2,Ca(OH)2等 绝大多数盐类 某些其它化合物 可溶盐 难溶盐 (常见盐类的溶解性规律)

15 补充: ①常见强酸: HCl,H2SO4,HNO3等 常见强碱:NaOH,Ba(OH)2,KOH,Ca(OH)2等 ②中学常见盐的溶解性规律: 钾钠铵硝皆易溶, 氯化物中银不溶,其余皆可溶 硫酸盐中钡不溶,钙、银微溶,其余皆可溶 碳酸盐中钾、钠、铵溶镁微溶,其余皆不溶。

16 8.布置作业 及时复习本节内容,在此基础上完成《评价手册》同步练习。
8.布置作业 及时复习本节内容,在此基础上完成《评价手册》同步练习。

17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离子反应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2.电离 (1)概念 (2)电离方程式 (3)酸碱盐的定义

18 3. ★离子反应的条件:离子反应总是朝着某些离子浓度减少的方向进行。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1.离子反应 2. ★离子方程式 3. ★离子反应的条件:离子反应总是朝着某些离子浓度减少的方向进行。


Download ppt "离子反应说课 ――江苏省南京市第三十四中学 许志玲 (南京师范大学2006届化学教育硕士 指导教师:周志华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