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省教学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2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一)、时代背景:大发展、大变革、大动荡时期 (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经济: ——生产力发展 ( 大发展)
(一)、时代背景:大发展、大变革、大动荡时期 (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经济: 政治: 军事: 思想: ——生产力发展 ( 大发展) ——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 (大变革) ——战争频繁 (大动荡) ——百家争鸣 改革的根本原因: 改革的内在动力: 改革的理论武器: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土地私有制确立,引起阶级关系的变动,新兴地址及自耕农要求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富国强兵 法家学说
3
(二)各国的改革和变法—为变法提供经验和教训
国别 主持 内容 影响 实质上承认了私 人对土地的所有 权 春 秋 性质 齐 国 改革赋税制度—— “相地而衰征” 管仲 奴隶主阶级的改革 公开承认了土私有,实 质是废除奴隶社会的 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 所有制 鲁 国 前594 “初税亩”。规定不 论公田和私田,一 律“按亩收税” 魏国在战国诸雄 中率先强盛起来 战 国 魏 国 李悝 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制定《法经》 封建地主阶级改革 楚 国 吴起 书20 楚国经过改革, 成为了战国中的 强国
4
(三)、必要性、有利条件和机遇(一般了解)
必要性: 偏居关中,经济、政治、文化落后 有利条件: (1)秦孝公支持 (2)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守旧势力相对薄弱 (3)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4)当地民风质朴,具有尚武精神 (5)各国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历史机遇: 1、三家分晋,遏止秦国发展的力量大大削弱;、2、中原士人的游说,追求建功立业,为秦国招揽贤能提供了可能性
5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一)概况 时间: 指导思想: 目的: BC356 法家理论 富国强兵
6
(二)、措施 内容(P23) 意义 商 鞅 变 法 废井田,开阡陌 经 济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政 治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
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维护了新兴、 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 的积极性。 经 济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但抑制商品经济发 展;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统一度量衡 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 政 治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 废除“世卿世禄制” 加强了对基层的控制,有利社会秩序稳定 户籍制度,连坐法 普遍推行县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燔诗书而明法令” 强化思想控制,摧残了古代文化 典籍,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思想 军 事 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军事基础 奖励军功,“二十等爵制”
7
强化法律意识,保证变法的彻底进行 制定秦律 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革新社会风俗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内容(P23) 意义 商 鞅 变
经 济 商 鞅 变 法 政 治 思想 军 事 强化法律意识,保证变法的彻底进行 法 律 制定秦律 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革新社会风俗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社 会 习 俗
8
材料1、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材料2、“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 材料3、 (商鞅)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1、材料1反映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 2、材料2反映连作法的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 3、材料3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 4、结合材料3具体措施,从政治文明角度,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9
商鞅变法核心内容可概括为“重农”和“法治”。
三、商鞅变法的特点 商鞅变法核心内容可概括为“重农”和“法治”。 (1)封建性:彻底的封建性改革 (2)全面性: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3)有效性:实现了富国强兵,增强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4)长期性:从BC365年,两次在秦国全面推行变法 (5)严厉性:推行力度大,严刑峻法
10
四、商鞅变法的结果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变法犹存) (一)商鞅之死原因 主要: 直接: 变法侵犯了贵族利益,遭抵制(表现)
(成功) (一)商鞅之死原因 主要: 直接: 变法侵犯了贵族利益,遭抵制(表现) 秦孝公去世,失去支持 (二)成功原因 1、改革符合地主阶级利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根本原因) 2、秦孝公支持 3、商鞅坚定的变法精神 4-7有利条件及历史机遇
11
其他 改革要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制定法律保障; 改革要讲究策略性,较少阻力 结合所学知识,从个人命运、变法效果谈谈你对商鞅变法的认识 认识:
改革会遇到阻力,必须坚持不懈,有牺牲精神;只有改革,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国家才会有光明的前途; 其他 改革要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制定法律保障; 改革要讲究策略性,较少阻力
12
政治: 经济: 军事: 五、商鞅变法的评价 打击并瓦解了血缘宗法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开始。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力
1、性质: 地主阶级进行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2、作用:(政治、经济、军事、总体 ) 打击并瓦解了血缘宗法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开始。 政治: 经济: 军事: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力 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军事基础。 总体: 商鞅变法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13
3、局限 (1)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2)变法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 (3)变法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4)其他: 严刑峻法,秦暴政,导致解决矛盾激化 焚烧诗书,文化专制,损失了大量有价值的文化典籍 重农抑商,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14
材料三: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 材料三: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1、据材料一提炼最能反映商鞅变法促进社会转型的句子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实现民“殷富”采取的措施 3、据材料二 指出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4、据材料二、三,从军事、经济、治安、外交方面分析变法成效 5、有人认为秦灭六国皆赖商鞅军事改革,谈谈你对该认识的看法
15
①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②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 新的阶级力量产生(新兴地主、自耕农) ③社会发展要求变革上层建筑: 废除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废井田 摧残奴隶制的上层建筑——世卿世禄制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