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一、詩經選 圖片來源: http://hanami.diandian.com/tag?tag=%E8%8D%89.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一、詩經選 圖片來源: http://hanami.diandian.com/tag?tag=%E8%8D%89."—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一、詩經選 圖片來源:

2 《詩經》的思想主題 (一)婚戀詩:占全書1/3,是最為精彩的部分。
1.寫男女相互悅愛,或表追求、言思慕、敘幽會、寄懷念,或描述愛情、婚姻的悲劇,莫不豐富多彩,生動活潑,情真意摯。如〈靜女〉表現對愛情的大膽追求和對情人的熱切思念,洋溢著一派熱烈歡快的情調。 2.表現青年男女對禮法壓迫的反抗及其內心創傷。如〈將仲子〉寫女主人公,強壓著深摯的愛情,求其心愛的「仲子」不要翻牆折樹來幽會,以免被父母、兄長或別人發現的矛盾心理。 3.表現婚姻與家庭不幸生活的「棄婦詩」。如〈氓〉中以棄婦的口吻,傾述了她從戀愛、結婚到受虐待以至被棄的過程,抒發出內心的不平、怨恨和反抗。 圖片來源:

3 (二)農事詩:周民族以農立國,故農事詩表現突出。如〈臣工〉、〈載芟〉讚頌農業成就,誇耀田土廣大、農夫眾多、收穫豐盛,表達祈求豐年的願望。〈甫田〉、〈楚茨〉,則極力誇張收穫之豐盈,讚美農夫的勤敏
和君上愛農以事神。《國風》中的〈芣苡〉以重章疊句的形式,反復吟唱出田家婦女於平原曠野中,群歌互答,餘音嫋嫋之景。〈七月〉則全面反映農奴終年勞動的情形,揭示了奴隸們內心的悲苦和哀傷,真實而生動地展現了一幅古代奴隸社會的生活畫圖。 圖片來源:

4 (三)征役詩: 1.反映征戰、徭役和離亂之苦。如〈東山〉通過歸來征人所見,呈現戰後農村破殘,及對親人的思念,揭示了戰爭帶來的苦難。〈君子于役〉借山村農婦懷念久役不歸的丈夫,揭露征役給百姓帶來的無限痛苦。 2.表現愛國思想。如〈無衣〉是秦國抵禦西戎入侵的一首慷慨激昂之戰歌,表現出秦人團結禦侮、同仇敵愾之愛國精神。 圖片來源:

5 (四)怨刺詩:產生於西周末 朝政腐敗、禮儀廢弛的厲幽時期 1.揭示統治者的殘暴荒淫,帶有 亂世的鮮明印記。如〈蕩〉諫
厲王應以殷鑒為戒;〈正月〉以「赫赫宗周,褒姒滅之」警戒今王 2.反映下層民眾的思想、感情和願望。其內容更深廣,怨憤更強烈,諷刺也更尖刻,具有更激烈的批判精神。如〈碩鼠〉直接把統治者比作貪婪無厭的大老鼠,唱出奴隸們對剝削者的無比憤恨。〈伐檀〉以委婉曲折的反語,複遝的手法,辛辣地諷刺了不勞而獲的剝削者。 圖片來源:

6 (六)周民族史詩:〈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五詩完整地勾畫出周族發祥、創業、建國、興盛的光輝歷史。
(五)頌歌:出自公卿列士或樂官之手的廟堂及宮廷樂歌,在三《頌》中保存最多,《雅》中也有不少。如〈維天之命〉讚美天道深遠、文王德行純美遺惠子孫。〈殷武〉歌頌殷高宗武力討伐荊楚,大獲全勝的赫赫武功,盛讚殷武受命中興、天下畏服的偉大功績。 (六)周民族史詩:〈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五詩完整地勾畫出周族發祥、創業、建國、興盛的光輝歷史。 資料參考: 圖片來源:

7 《詩經》的特色影響 (一)以抒情詩為主流:除了〈大雅〉中的史詩和部份個別篇章外,《詩經》中幾乎是抒情詩。而且,抒情詩所達到的詩歌藝術水準,也明顯高於敍事詩。正如荷馬史詩奠定了西方文學以敍事傳統為主的發展方向,《詩經》也奠定了中國文學以抒情傳統為主的發展方向。 圖片來源:

8 (二)反映現實的人間生活: 沒有憑藉幻想而虛構出的神話世界;也沒有如荷馬史詩的諸神和英雄形象。有的只是關於政治風波、春耕秋獲、男女情愛的悲歡哀樂。後來,中國的詩歌內容也是以日常性、現實性為基本特徵。
圖片來源:

9 (三)具有顯著的政治與道德色彩: 無論是產生於社會上層的大、小〈雅〉,還是源於民間的〈國風〉,都有相當數量的詩歌密切聯繫時事政治,批判統治者的舉措失當和道德敗壞。其意義在要求維護合理合度的統治,對於社會的發展仍是十分有價值。 後代詩人繼承《詩經》關注社會政治與道德的特色,藉以糾正文學過分趨向遊戲和唯美傾向,發揚文學的社會功能。資料參考: 圖片來源:

10 題解 本課選錄《詩經》作品〈蒹(ㄐㄧㄢ)葭(ㄐㄧ ㄚ)〉與〈蓼(ㄌㄨˋ)莪(ㄜˊ)〉二篇。《詩經》各 篇本無篇名,「蒹葭」、「蓼莪」等皆後人節 縮首句文字而成,與題旨無關。 〈蒹葭〉選自〈國風〉〈秦風〉。詩以追求者 的口吻,抒寫對「伊人」求之不得的悵惘,表 達了深切的思慕之情。

11 題解 〈蓼莪〉選自《小雅》。詩以人子的口吻,抒寫 對已逝雙親的悼念;感恩與憾恨交織,反映出普天 下「子欲養而親不在」的共同心聲。 二詩皆抒情詩。〈蒹葭〉意境朦朧,「伊人」隱 晦不明,一詩可以多解,不必限於愛情;蓼莪則語 意明朗,詩中唯見親情洋溢,不見其他。二詩均出 現常見的《詩經》「詩法」:一是重章疊句(亦即 段與段之間的排比)─〈蒹葭〉全詩三章皆重疊, 〈蓼莪〉則首二章及末二章各自重疊。二是藉景襯 情的「起興(ㄒㄧㄥˋ) 」──〈蒹葭〉每章章首皆採用, 〈蓼莪〉只用於末二章章首。

12 作者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 總集,收錄西周初年(西元前十一 世紀)至春秋中期(西元前六世紀) 五百多年間的作品,共三百零五篇, 各篇作者多不可考。《詩經》經秦 焚書後,至漢復傳,共有齊、魯、 韓、毛四家。四家解詩,多有不同。 魏、晉以後,齊、魯、韓三家詩先 後亡佚,只有《毛詩》流傳下來。

13 作者 《詩經》作品,依文體性質可分風、雅、頌三 大類,在表現手法上則有賦、比、興三種。十 五國風地域圖「風」依地域而有十五〈國風〉, 大部分是民間歌謠。 「雅」分〈小雅〉和〈大 雅〉,主要是宴饗、朝(ㄔㄠˊ)會的樂歌。「頌」 分〈周頌〉、〈魯頌〉、〈商頌〉,以祭祀神 明、祖先的樂歌為主。「賦」是直接的鋪寫, 「比」、「興」都與聯想有關,「比」是廣義 的比喻,「興」是就眼前景物以引發意念,通 常用在篇首或章首作起頭,故也稱「起興」。

14 作者 《詩經》作品以四言的句式為主,多採重章疊 句的章法,語言樸素優美,音節自然和諧,富 藝術感染力,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極崇高的地 位,是一切韻文乃至純文學的總源頭。此外, 《詩經》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常反映上古時 代的社會生活,又頗具史料價值。

15 蒹葭

16 課文與注釋:蒹葭 1.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2.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3.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17 賞析 蒹葭 愛情是永恆的文學主題。詩經中以戀愛、婚姻 為題材的詩篇,豐富而又多彩,有的熱情奔放, 有的深情委婉,也有的悲情悱惻。蒹葭深情委 婉、迷離恍惚,情調最為特殊,別具一種藝術 魅力。

18 賞析 蒹葭 愛情是永恆的文學主題。詩經中以戀愛、婚姻 為題材的詩篇,豐富而又多彩,有的熱情奔放, 有的深情委婉,也有的悲情悱惻。蒹葭深情委 婉、迷離恍惚,情調最為特殊,別具一種藝術 魅力。

19 賞析 蒹葭 愛情是永恆的文學主題。詩經中以戀愛、婚姻 為題材的詩篇,豐富而又多彩,有的熱情奔放, 有的深情委婉,也有的悲情悱惻。蒹葭深情委 婉、迷離恍惚,情調最為特殊,別具一種藝術 魅力。

20 賞析 故事其實很簡單。主人公對「伊人」念念不忘, 於深秋時節來到水濱四處追尋,而自始至終 「伊人」宛在,芳蹤卻難覓。簡單的故事,出 之以重章疊句的形式,在不斷地迴環反覆中, 凸顯主人公情感的複雜:思慕與悵惘兼而有之, 希望伴隨著失望周而復始,而這一切正反映出 他對「伊人」一往情深的無悔與執著。至於 「伊人」,在蒼茫秋色的烘托下,加上一水之 隔所帶來的「距離」,更是恍如水上仙子般, 可望不可即,卻又令人神往不已。

21 賞析 也有人認為〈蒹葭〉不一定是戀歌,關鍵在於 詩中的「伊人」難以確指。「伊人」既可以是 愛戀的異性,也可以是心儀的同性,甚至是朝 廷求賢的對象,或民間崇拜的水神。更有人認 為〈蒹葭〉旨在象徵人類對理想的追求,其象 徵結構是:「伊人」象徵美好事物或人生目標, 水流象徵阻隔、障礙或禁忌,「溯洄從之」、 「溯游從之」象徵追求過程的艱辛與堅持。

22 賞析 蒹葭 愛情是永恆的文學主題。詩經中以戀愛、婚姻 為題材的詩篇,豐富而又多彩,有的熱情奔放, 有的深情委婉,也有的悲情悱惻。蒹葭深情委 婉、迷離恍惚,情調最為特殊,別具一種藝術 魅力。

23 賞析 蒹葭 愛情是永恆的文學主題。詩經中以戀愛、婚姻 為題材的詩篇,豐富而又多彩,有的熱情奔放, 有的深情委婉,也有的悲情悱惻。蒹葭深情委 婉、迷離恍惚,情調最為特殊,別具一種藝術 魅力。

24 賞析 蒹葭 愛情是永恆的文學主題。詩經中以戀愛、婚姻 為題材的詩篇,豐富而又多彩,有的熱情奔放, 有的深情委婉,也有的悲情悱惻。蒹葭深情委 婉、迷離恍惚,情調最為特殊,別具一種藝術 魅力。

25 賞析 故事其實很簡單。主人公對「伊人」念念不忘, 於深秋時節來到水濱四處追尋,而自始至終 「伊人」宛在,芳蹤卻難覓。簡單的故事,出 之以重章疊句的形式,在不斷地迴環反覆中, 凸顯主人公情感的複雜:思慕與悵惘兼而有之, 希望伴隨著失望周而復始,而這一切正反映出 他對「伊人」一往情深的無悔與執著。至於 「伊人」,在蒼茫秋色的烘托下,加上一水之 隔所帶來的「距離」,更是恍如水上仙子般, 可望不可即,卻又令人神往不已。

26 賞析 也有人認為〈蒹葭〉不一定是戀歌,關鍵在於 詩中的「伊人」難以確指。「伊人」既可以是 愛戀的異性,也可以是心儀的同性,甚至是朝 廷求賢的對象,或民間崇拜的水神。更有人認 為〈蒹葭〉旨在象徵人類對理想的追求,其象 徵結構是:「伊人」象徵美好事物或人生目標, 水流象徵阻隔、障礙或禁忌,「溯洄從之」、 「溯游從之」象徵追求過程的艱辛與堅持。

27 賞析 古人說:「詩無達詁(ㄍㄨˇ )。」今人說:「詩 是多義性的語言。」又說:「詩是隱藏意義的 藝術。」〈蒹葭〉堪稱典型,這也正是它迷人 的地方。

28 蓼莪 圖片來源:

29 課文與注釋:蓼莪(1)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缾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穀,我獨何害!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30 賞析 〈蓼莪〉中的「我」所懷想、孺慕的父母,已 不在人世。我們不知道父母在世時他是否曲盡 孝心,但從「缾之罄矣,維罍之恥」的表白可 以窺知,他顯然自認沒有盡到人子的本分。不 管原因為何,「我」是一路帶著憾恨與自責來 追思父母的,所以他哀哀上告,既呼父母又呼 天。子欲養而親不在──為何「不在」了才「欲 養」?這是身為人子最深沉的悲痛、最無可救 贖的罪愆(ㄑㄧㄢ)。其感人處在此,其令人難過 之處也在此。

31 賞析 〈蓼莪〉中的「我」所懷想、孺慕的父母,已 不在人世。我們不知道父母在世時他是否曲盡 孝心,但從「缾之罄矣,維罍之恥」的表白可 以窺知,他顯然自認沒有盡到人子的本分。不 管原因為何,「我」是一路帶著憾恨與自責來 追思父母的,所以他哀哀上告,既呼父母又呼 天。子欲養而親不在──為何「不在」了才「欲 養」?這是身為人子最深沉的悲痛、最無可救 贖的罪愆(ㄑㄧㄢ)。其感人處在此,其令人難過 之處也在此。

32 賞析 〈蓼莪〉中的「我」所懷想、孺慕的父母,已 不在人世。我們不知道父母在世時他是否曲盡 孝心,但從「缾之罄矣,維罍之恥」的表白可 以窺知,他顯然自認沒有盡到人子的本分。不 管原因為何,「我」是一路帶著憾恨與自責來 追思父母的,所以他哀哀上告,既呼父母又呼 天。子欲養而親不在──為何「不在」了才「欲 養」?這是身為人子最深沉的悲痛、最無可救 贖的罪愆(ㄑㄧㄢ)。其感人處在此,其令人難過 之處也在此。

33 賞析 由於情感強烈,這首詩主要使用「賦」法直接 鋪陳抒寫。尤其是第四章連用九個「我」帶出 父母之恩德,聲促而調急,似呢喃又似吶喊, 前人以為:「勾人眼淚,全在此無數『我』 字。」此外,作者也善用「比」、「興」作間 接抒情。如第三章「缾之罄矣,維罍之恥」的 借喻,是比;第五、六章開頭二句則透過自然 景物來起興,發揮烘托情思的修辭效果。賦比 興的綜合運用,是這首詩以及詩經其他作品主 要的藝術特點。


Download ppt "一、詩經選 圖片來源: http://hanami.diandian.com/tag?tag=%E8%8D%89."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