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五蠹(節 錄) 《韓非子》 主講教師:張其昀
2
【字詞】 果蓏(luǒ):木本植物的果實叫果,草本植物的果實叫蓏。 糲粢(lì cí):泛指粗糙的糧食。
藜藿(lí huò):野菜和豆葉,泛指野菜。 臿(chā):鍬。 穰(ráng):豐收。 干戚:都是兵器。干是盾,戚是斧。
3
【語法】 地方百里:主謂謂語句式。土地方圓百里。
4
【其他知識】 有巢氏:傳說中的遠古帝王,據說他教會人民築巢而居。 燧(suì)人氏:傳說中的遠古帝王,據說他教會人民鑽木取火。
共工:古代神話中的人物,傳說他與顓頊(zhuān xù)互相爭爲帝,成爲勝利的英雄。
5
【參考譯文】 上古之世,人民稀少而禽獸衆多,人民經受不住禽獸蟲蛇[的侵擾]。有聖人興起,架木爲巢以避各種傷害,而人民喜愛他,讓他稱王天下,稱之爲有巢氏。人民取食果蓏蚌蛤,腥臊難聞的氣味傷害腹胃,人民多患疾病。有聖人興起,鑽木擊燧取火以消除腥臊,而人民喜愛他,讓他稱王天下,稱之爲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鯀和禹開掘水道疏導之。近古之世,桀紂暴亂,而湯武征伐之。如有人在夏代架木鑽燧,必爲鯀禹所譏笑;有人在殷周之世開掘水道,必爲湯武所譏笑。然而如有人處當今之世而讚美堯、舜、禹、湯、武之道,必被當今聖人所譏笑。所以聖人不期望習古,不效法永遠適用的制度,研究當世之事,從而據之
6
制定措施。宋國有個農夫,其田中有棵樹,一隻奔兔撞到了樹上,折了脖頸而死;他就放下農具而專守著那棵樹,希望再得到兔子。兔子不可能再得到,而他本人則遭到宋國人譏笑。如欲用先王之政治理當世之民衆,皆爲守株[待兔]一類的事情。 古時候男子不耕種,草木的果實足以充饑;婦女不紡織,禽獸的皮足以遮體。不用體力而給養充足,人民少而財富有餘,故而人民不爭奪。因此,用不著厚賞和重罰,而人民自然安定。如今一個人生五子不算多,子又有五子,祖父未死而已有二十五孫。所以人民衆而貨財寡,出力勞苦而供養單薄,故而人民相互爭奪。即便加倍賞賜和加重懲罰而亦不免於禍亂。 堯稱王天下的時候,茅草蓋的屋頂不加修剪,櫟木做的椽子不加砍削;粗米稻餅的食物,野菜豆葉的菜肴;冬天小鹿皮之袍,夏日粗葛布之衣;即便監門者之吃穿養資也不比這更差的了。禹稱王天下的時候,親自拿起耒臿而爲民表率,大腿沒了肉,小腿不生毛;即便奴隸的勞動也不比他更苦的了。由此說來,古代那些辭讓天下的人,這是抛棄監門
7
者的生活而離開奴隸的勞苦,故而傳天下[於人]而不值得讚美。如今的縣令,一旦身死,子孫世代乘車,故而人們看重它。所以人之對於辭讓,可輕易地辭去古代的天子,難以捨棄今日的縣令,這是利益大小的實情不同的原因。在山中居住而往深谷取水的人,每逢節日互相以水饋贈;居住於沼澤地區苦於水多的人,雇工開挖渠道以放水。故饑荒之年,連自己的幼小弟弟也不給吃;豐收之歲,關係疏遠的來客也必供食。這倒不是疏遠骨肉親人而親近過往之客,而是[糧食]多少的實情不同。所以古代之輕視財貨,並非是仁,是因爲財貨多;今日之爭奪,並非是鄙吝,是因爲財貨少。輕易辭去天子,並非品德高尚,是因爲其權勢小;把爭著入仕而有所依託看得重,並非品行低下,是因爲其權勢大。所以聖人根據[財貨]多少和[權勢]大小而治政。因此,事情是隨著時代不同而不同的,[政治]措施要適應現實的情況。
8
當初周文王居豐、鎬之間,土地方圓百里,施行仁義而使西戎歸附,於是領有天下。徐偃王處漢東,土地方圓五百里,施行仁義,割地而歸附的有三十六國,楚文王懼其危害到自己,舉兵伐徐,遂滅亡了其國。故文王施行仁義而擁有天下,偃王施行仁義而喪其國,這是仁義適用於古而不適用於今的緣故。所以說:時代不同則事情也不同。當舜之時,三苗不服,禹將攻伐之,舜說:“不可。崇尚仁德不充分而用武力,非治國之道。”於是修明政教三年,持干戚而舞蹈,三苗於是服順。共工[與顓頊]之戰,短兵器也要能傷及敵人,鎧甲不結實的身體即受傷,這個是干戚適用於古,而不適用於今。所以說:情況不同了,則措施也要變化。上古在道德上競賽,中世在智謀上追逐,當今在實力上爭奪。齊
9
國將要攻魯國,魯派子貢去遊說。齊人說:“您的話並非不雄辯,但我所希望得到的是土地,並不是您這話所說的意思。”遂舉兵攻魯,距離魯都城門十里爲界。故偃王仁義而徐滅亡,子貢雄辯而魯被削地。由此說來,那仁義和雄辯不是用來保持國家的手段。抛去偃王之仁,止息子貢之智,依靠徐、魯之力量,使之抵抗大國侵略,則齊、楚[侵佔土地的]欲望是不可能得逞於二國的。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