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2010心肺复苏 (2010 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2
心脏骤停: 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突然停止有效搏动,泵血功能突然终止,造成全身循环中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是最严重的心血管病急症,是危害人类健康、构成死亡的主要因素。
3
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 室颤(VF)/无脉搏室速(VT) 心室停搏
无脉搏性电活动(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 PEA)
4
室扑 室颤
5
无脉搏性VT
6
心室停搏:也称心室静止,心电图上无QRS波,呈一条直线,或仅有缓慢而不规则的心房波,但室上性激动不能到达心室;
PEA:也称电-机械分离,无有效的心脏收缩,心电图上表现为缓慢而不规则的心室自主节律或室性逸搏律。
7
时间就是生命 心跳停止3秒钟 ----黑朦 心跳停止5-10秒钟----晕厥 心跳停止15秒钟 ---昏厥或抽搐
心跳停止3秒钟 黑朦 心跳停止5-10秒钟----晕厥 心跳停止15秒钟 ---昏厥或抽搐 心跳停止45秒钟----瞳孔散大 心跳停止1-2分钟----瞳孔固定 心跳停止4-5分钟---大脑细胞不可逆损害
8
大量实践证明: 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有>50%被救活。 4--6分钟内进行复苏者,10%被救活。 超过6分钟存活率仅4%。
超过10分钟存活率几乎为0。 强调黄金4分钟
9
新的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中的环节包括
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 2. 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 3. 快速除颤 4.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5.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10
2010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早起动 早CPR 早除颤 早ALS 2010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11
第一阶段——第一个ABCD 基础生命支持 (Basic Life support,BLS) 识别 心肺复苏(CPR)(ABC→CAB)
胸部按压(C,compression) 开放气道(A,airway) 人工呼吸(B,breathing) 除颤 (D,defibrillation)
12
识别判断(专业人员)意识、呼吸、脉搏或心跳
医务人员在检查患者反应时,同时快速检查呼吸,如果没有或不能正常呼吸(即无呼吸或仅仅是喘息)施救者应立即CPR,不再推荐“看,听,感觉”呼吸的识别办法。 触颈动脉, 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10秒 心跳骤停判断(非专业) 呼唤及拍打病人无反应 (无意识、运动) 无需判断呼吸、脉搏,立即做胸外按压
13
1、颈动脉位置: 气管与颈部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
→ → → 判断有无意识、简单判断有无呼吸重呼轻拍 检查颈动脉脉搏: 1、颈动脉位置: 气管与颈部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 2、方法: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一旁滑移约2-3cm,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凹陷处。
14
无循环体征——立即胸外按压 胸部按压: 部位: 胸骨中下1/3交界处 或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
15
按压方法: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重力进行按压。
16
快速有力工 掌根 重叠 交叉 垂直 下陷至少为5cm 按压速率持续平稳至少为100次/分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17
婴幼儿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定位:双乳连线与胸骨垂直交叉点下方1横指 幼儿:一手手掌下压。
婴儿:环抱法,双拇指重叠下压;或一手食指、中指并拢下压。下压深度:幼儿至少1/3前后径(约5厘米),婴儿至少1/3前后径(约4厘米)。 按压频率:每分钟至少100次。
18
按压/呼吸比 30:2 每分钟更多次的按压 冠状动脉灌注压提高25% 无论双人或单人法均采用30:2 连续五组为一循环
19
开放气道( airway A ) 开放气道 2次呼吸 非专业人士可不进行人工呼吸
20
开放气道 头偏向一侧 去除气道内异物:舌根后坠和异物阻塞是造成气道阻塞最常见原因。开放气道应先去除气道内异物。如无颈部创伤,清除口腔中的异物和呕吐物时,可一手按压开下颌,另一手用食指将固体异物钩出,或用指套或手指缠纱布清除口腔中的液体分泌物。 仰头-抬颏法 托颌法(外伤时) 解除昏迷病人舌后坠 确保人工呼吸、人工循环有效
21
将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部,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置于下颏骨骨性部分向上抬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托颌法 将肘部支撑在患者所处的平面上,双手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同时用力向上托起下颌。如果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用拇指把口唇分开,用面颊贴紧患者的鼻孔进行口对口呼吸。托颌法因其难以掌握和实施,常常不能有效的开放气道,还可能导致脊髓损伤,因而不建议基础救助者采用。 仰头-抬颏法 将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部,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置于下颏骨骨性部分向上抬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22
人工呼吸( breathing B ) 口对口(要点):开放气道→捏鼻子→口对口→ “正常”吸气→缓慢吹气(1秒以上),胸廓明显抬起,8-10次/分→松口、松鼻→气体呼出 胸廓回落 避免过度通气
23
口对鼻人工呼吸与口对口人工呼吸类似,一般用于婴幼儿和口腔外伤者。
24
频率 10-12次/min 成人/儿童 无论单人双人操作 按压/吹气 30:2 婴儿 15:2 成人吹气量500-600ml
25
球囊面罩(选择适合面罩) 体位:仰卧,头后仰体位 抢救者位于患者头顶端。 手法:EC手法固定面罩
3、用右手挤压气囊1L球囊的1/2—2/3,胸廓扩张,超过1s,有心跳时:10~12次/分钟(间隔5~6秒钟)
27
要点 持续吹气1 秒,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有明显抬高 按压/通气比 30:2,单纯通气频率10~12次/min
以见到胸部起伏为适,避免迅速而强力的人工呼吸,导致过度通气或进入消化道 复苏期间应提供高浓度氧
28
电击除颤(defibrillation D )
除颤时机:室颤\无脉性室速 以往连续3次单相电除颤(360J) 2010版新指南: 仅1次单相360J或双相200J电击除颤 电除颤后立即CPR,连续做5组,约2分钟。 2分钟后再次判断心律
29
除颤成功随时间延误而降低,每延误一分钟,存活率降低7~10%,心室颤动常在几分钟内转为心跳停止
早期除颤(1分钟内)成功率97% 有报道胸前叩击45%可恢复窦性心律。室颤室速(在没有除颤仪时),AHA未做主张
30
重新评价: 单人:5个按压/通气周期(约2min)后,再次检查和评价,如仍无循环体征,立即重新进行CPR。
31
何时停止CPR(院前) ①病人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病人转移到其他医护人员或医院 环境安全危及到施救者
①病人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病人转移到其他医护人员或医院 环境安全危及到施救者 ②确定病人已死亡(心电图、致死性伤害、疾病终末期、死亡已久)。 ③心肺复苏进行30分钟以上,检查病人仍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瞳孔无回缩。 原则上院前不停止CPR
32
何时停止CPR(院内) 经高级生命支持后仍无循环、呼吸 致死性损伤或疾病、经各种救治措施无效
终末性疾病:癌症晚期、重要器官慢性功能衰竭、高龄生命终结 有合法遗嘱或家庭成员坚决拒绝并签字为证
33
BLS成功标志—自主循环恢复 当病人转至急诊室,进入第二阶段
34
CPR第二阶段——第二个ABCD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ACLS)
35
高级生命支持流程
36
有关心肺复苏的药物应用 肾上腺素1mg静注,每3~5分钟重复一次仍是首选,不推荐大剂量使用肾上腺素
40U的血管加压素+1mg肾上腺素,优于1mg肾上腺素效果(早,替代第一剂或第二剂肾上腺素)
37
胺碘酮 首选抗心律失常药(房性、室性) 首剂300mg 阿托品 新指南不建议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应用于无脉电活动及心跳停止的患者
38
其它措施 积极补液,维持水电平衡 纠正酸中毒 NaHCO3 血气分析 监护、评估
39
第三阶段——延续生命支持 心脏功能监护 呼吸功能监护 酸碱及水电平衡 肾功能不全的防治 脑复苏
40
强调心肺复苏质量 强调团队协作抢救 强调反复培训
41
谢 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