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6章 角動因學 Angular kinetics 張立羣 競技運動學系 103學年度 運動生物力學(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1 第6章 角動因學 Angular kinetics 張立羣 競技運動學系 103學年度 運動生物力學(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 第6章 角動因學 Angular kinetics 張立羣 競技運動學系 103學年度 運動生物力學(二)

2 學習目標 了解轉動產生的力矩意義與槓桿類型。 了解靜態平衡的條件,並應用到人體重心測量的方 法。 能夠說出轉動慣量的意義與影響的因素。
能解釋牛頓運動定律在角動因學中對運動的解析。 相互比對線動因學與角動因學的參數,並說明之間 的異同。

3 p.6-4 角動因學之定義 探討力矩作用對於角運動的影響之力學概念。 解釋力矩與角運動的關係。

4 力 - 使物體運動狀態改變或形變 直進 中心力 旋轉+直進 偏心力 力臂 力矩=力×力臂

5 p.6-4 偏心力與力偶 偏心力會造成物體的轉動或是產生轉動的趨勢 (a) 中心力 (b)(c) 偏心力

6 p.6-5 力偶 (couple) 非共線之兩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7 p.6-5 需要較大的力量 (5) 芭蕾舞者繞著縱軸旋轉 (4) 單腳支撐 需要更大的力量

8 p.6-6 力矩 力量與力臂的乘積。 是向量。 單位為牛頓-公尺(Nm) d F

9 力臂(d):為旋轉軸到「力量作用方向延線」的垂直距離

10 力臂(d):為旋轉軸到「力量作用方向延線」的垂直距離
俯視圖 力矩最大 力臂 作用力 垂直線 力臂(d):為旋轉軸到「力量作用方向延線」的垂直距離 力臂 作用力 垂直線 力臂

11 那一個螺絲起子容易轉動螺絲? 力臂長 力矩大

12 何處是開門的最佳位置? 俯視圖 力臂長 力矩大 C

13 肘關節在何種角度的力臂最大 A B C 肘關節屈曲90o

14 西式划船隊員的排列方式 補充 傳統方式 船尾 d1+d2 < d3+d4 義大利 船尾 d1+d2 = d3+d4

15 補充 傳統方式 義大利 德 國

16 p.6-8 槓桿原理 (levers) 是一支剛性的桿,對著一軸或支點旋轉。 施力 F 抗力臂 抗力 R A 施力臂

17 第一槓桿 第二槓桿 第三槓桿 支點在抗力點與施力點中間的槓桿 不同位置的施力點、抗力點及支點決定不同類型的槓桿
F施力;R抗力 第一槓桿 支點在抗力點與施力點中間的槓桿 不同位置的施力點、抗力點及支點決定不同類型的槓桿 第二槓桿 抗力點在支點與施力點中間的槓桿 第三槓桿 施力點在支點與抗力點中間的槓桿

18 補充 費力省時(速度快) 省力費時(速度慢) 第一槓桿 第二槓桿 第三槓桿 省力型 省時型 施力臂< 抗力臂 施力臂= 抗力臂
補充 費力省時(速度快) 省力費時(速度慢) 第一槓桿 省力型 第二槓桿 第三槓桿 省時型 施力臂< 抗力臂 施力臂= 抗力臂 施力臂> 抗力臂

19 p.6-10 第一類型槓桿 支點在抗力點與施力點中間的槓桿。

20 第二類型槓桿 抗力點在支點與施力點中間的槓桿。

21 第三類型槓桿 施力點在支點與抗力點中間的槓桿。

22 人體大部份結構的第三種槓桿 施力 支點 抗力

23 肱二頭肌需產生多少力量?

24

25 A:第一類型槓桿 B:第三類型槓桿 C:第二類型槓桿
下列人體結構屬於那一類槓桿? A C B A:第一類型槓桿 B:第三類型槓桿 C:第二類型槓桿

26 平衡之條件 穩定是一種阻止平衡破壞的過程。 平衡是指人體或物體對於穩定控制的能力。 維持穩定的系統須符合三項條件 p.6-11
26 穩定是一種阻止平衡破壞的過程。 平衡是指人體或物體對於穩定控制的能力。 維持穩定的系統須符合三項條件 水平方向的合力為零 垂直方向的合力為零 力矩的總合為零

27 維持穩定的三項條件

28 人體維持平衡的方法 (Hall, 2009) 降低身體重心 增加物體質量 增加外力作用方向的支撐基底面積 增加接觸表面的摩擦力
p.6-11 人體維持平衡的方法 (Hall, 2009) 降低身體重心 增加物體質量 增加外力作用方向的支撐基底面積 增加接觸表面的摩擦力 將重心移向外力作用側

29 降低身體重心 身體重心越高穩定性越差(產生較大的力距) d

30 增加外力作用方向的支撐基底面積 支撐基底形狀越大穩定性越好 E圖最穩定,C圖最不穩定

31 那一個動作較穩定? 支撐基底面積大 不穩定 穩定

32 身體重心越靠近支撐基底面邊緣越不穩定 外力作用方向之支撐基底面越大越穩定
相對於支撐基底的身體重心水平位置 2 1 身體重心越靠近支撐基底面邊緣越不穩定 外力作用方向之支撐基底面越大越穩定

33 將重心移向外力作用側 如何對抗外來的水平力量? 1 2 將重心擺在外力側,靠近支撐面邊緣

34 不穩定 (重心高) 穩定 不穩定 (重心位於 支撐面邊緣)

35 田徑起跑動作 重力 重力 支撐基底面小(不穩定) 支撐基底面大(較穩定) 快速破壞平衡而快速起跑

36 人體平衡的特點 藉由補償動作來恢復平衡 不能處於絕對靜止的狀態 人體內力在維持平衡 具有自我控制、調節和恢復平衡的能力 會受到心理因素影響
補充 人體平衡的特點 藉由補償動作來恢復平衡 不能處於絕對靜止的狀態 人體內力在維持平衡 具有自我控制、調節和恢復平衡的能力 會受到心理因素影響

37 p.6-11 人體維持平衡方法之應用 降低身體重心 增加物體質量 增加外力作用方向的支撐基底面積 增加接觸表面的摩擦力 將重心移向外力作用側

38 p.6-12 測量重心之方法 人體重心(center of gravity)是指身體重量的平衡點 為重力作用的中心點 重心為槓桿的支點位置

39 物體重心

40 不同姿勢其身體重心的變化

41 不同跳高姿勢之身體重心位置

42 過竿姿勢改變的效果 ~1967 背向式 ( Fosbury) 腹滾式 (Straddle) ~1930 身體重心 橫竿

43 不同跳高技術的世界紀錄 腹滾式跳高技術之最高紀錄 2.35m 1978年 Vladimir Yashchenko (URS)
1993年 Javier Sotomeyor (CUB)

44 p.6-12 測量重心之方法 - 反應板法 44

45

46 簡單找出重心的方法

47 p.6-13 從人體運動影片求身體重心

48 人體肢段參數資料

49 計算人體重心的位置 肢段 質量% x (x)(質量%) y (y)(質量%) 上臂 0.45 3 1.35 7 3.15 前臂 0.43 5
(4.34,5.47) 肢段 質量% x (x)(質量%) y (y)(質量%) 上臂 0.45 3 1.35 7 3.15 前臂 0.43 5 2.15 4 1.72 0.12 0.84 0.60 4.34 5.47

50 轉動慣量 (moment of inertia)
p.6-15 轉動慣量 (moment of inertia) 旋轉物體的慣性屬性。 費力 不費力

51 人體的轉動慣量

52 不同位置及主軸的主轉動慣量 最大 最小

53 人體運動時,隨著身體姿勢改變,人體的轉動慣量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54 繞縱軸轉動,d圖的轉動慣量是 a圖的5-6倍。所以當溜冰選手從 d圖姿勢換到 a圖姿勢時,自轉速率會增加5-6倍。

55 膝屈伸動作改變扭轉半徑繞髖關節之下肢轉動慣量
下肢重心 膝屈伸動作改變扭轉半徑繞髖關節之下肢轉動慣量

56

57 轉動慣量小 轉動慣量大

58 牛頓三運動定律在角動因學中之意義 線運動與角運動的動力學變數 線運動 角運動 質量 (m) 轉動慣量 (I) 力 (F) 力矩 (T)
p.6-16 牛頓三運動定律在角動因學中之意義 線運動與角運動的動力學變數 線運動 角運動 質量 (m) 轉動慣量 (I) 力 (F) 力矩 (T) 動量 (M) 角動量 (H) 衝量 (Ft) 角衝量 (Tt)

59 牛頓三運動定律在角動因學中之意義 牛頓三運動定律 1.慣性 2.加速度 3.作用-反作用 線運動 角運動

60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當物體不受外力矩作用的情況下,轉動的物體 將會維持其原有的角運動狀態。

61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在有外力矩作用的情況下,此外力矩造成角速 度改變率(角加速度)將有正比關係,相同作用的 外力矩也會與轉動慣量成正比
線動力學 角動力學

62 補充 角加速度不變

63 補充 肢體轉動慣量不變

64 補充 力矩不變

65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當物體甲對另一物體乙施以一作用力矩時,同 時會產生物體乙對物體甲施與一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的反作用力矩。

66 p.6-17 角衝量與角動量 角動量(H)為在角運動中的運動量或角運動效果。 為轉動慣量(I)與角速度(ω)的乘積。

67

68 p.6-18 角動量守恆定理 在外力矩作用不存在或淨力矩為零的時候,運 動各瞬間的角動量總和為定值。

69 角動量守恆定理

70 補充 角動量守恆 C B D E A F 角動量 轉動慣量 角速度

71 角動量 守恆 線動量 增加

72 角動量的轉換 C D E B F A G 全部角動量 腿之角動量 上體之角動量

73 不對稱的手臂運動能改變旋轉軸

74 角動量=0 貓落下產生的轉動

75 角動量=0

76

77 p.6-19 角衝量 (angular impulse) 力矩與作用力矩時間的乘積

78 p.6-20 角衝量-角動量關係及其應用

79 角衝量-角動量關係 後空翻

80 p.6-21 線運動、角運動及綜合性運動之動能 物體或人體因為產生機械運動而具有能量。 有速度的物體或人體,就表示具有動量。 角動量 線動量


Download ppt "1 第6章 角動因學 Angular kinetics 張立羣 競技運動學系 103學年度 運動生物力學(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